闲话人生(88)怎么都说不完的人生故事之三初中实验成功了,三年前,这些学生入学成绩,全班50人,只有32人达到重点初中录取分数线的,现在有37人达到了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近80%的学生考取了本校高中。家长、校长皆大欢喜。袁校长当年说,实验班要坚持六年教改实验,从初中到高中毕业六年时间,学生只要考取本校高中,就在高中实验班继续实验。你这个班主任要准[
阅读全文]
闲话人生(87)不得不讲的人生故事之二1986年9月28日,北京沙滩后街,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招待所。晚上九点半鈡,湖北省教研室彭慧敏主任,从北京西山八大处开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来招待所找我谈心。当时,我正在人教社参加初中实验教材《作文·汉语》(修订后为《写作》)的修订工作。来京之前,曾向她汇报过我们学校开学初发生的[
阅读全文]
闲话人生(86)说说我这个四零后的故事之一早上醒来,老伴一边看微信还一边唸出来:“老梁说40、50后……”老梁是名人,老梁说天下,格局大,视野广,内容丰富。卑之无甚高论,只说说我这个四零后的亲身经历。我们这一代人,几十年坎坎坷坷的经历大体上差不多。套用俄国托翁在《安娜·卡列琳娜》开头的那句话:幸运的人(托翁:幸福的家庭)都是[
阅读全文]
说三道四(48)说说白岩松今年两会的提案今年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带来一份关于全面注重并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提案。
过去一年,他与包括党政“一把手”在内的不少地方官员视频连线,为公众带来当地最新疫情防控进展。白岩松发现,许多领导干部媒介素养欠缺,面对镜头不敢说、不能说、不会说。我以为白岩松好像没有找到问题[
阅读全文]
说三道四(47)向雷锋同志学习五十八年1963年3月5日到今天,快一个甲子了。今天,是毛主席号召大家“向雷锋同志学习”开始的日子。有人戏说,五十八年来,雷锋早就到美国了。其实,当年许多非常虔诚地学习雷锋好榜样的青少年,真的到美国来了。我只是其中之一。当年向雷锋同志学习,给我印象最深、让我终生受益的是学习雷锋,坚持写日记。我是从那时开始写[
阅读全文]
闲话人生(85)1994年我们全家去九寨沟旅游1994年暑假,农垦中学乐格斯制药厂总经理刘刚,为了感谢我对他的帮助,他请我们全家去四川九寨沟旅游。当年,大女儿从武汉、小女儿从大连、我和老伴从海口,同时飞往成都双流机场。刘刚的朋友在双流机场接我们到市内,住下之后,就请我们去“成都小吃城”品尝名小吃。边吃边告诉我们这次旅游的行程安排。第二天早[
阅读全文]
闲话人生(84)今天,我们打了第一针疫苗今天,美国东部时间3月3日,我们打了第一针疫苗。打疫苗的地方在往纽瓦克机场去的路边,一个非常大的有冷气的仓库里面,是泽西市医疗中心临时设的专门打疫苗的点。这一次打疫苗的条件之一,就是年满75周岁以上的老人。必须在网上申请,昨天申请成功,今天就可以去那里打莫德纳疫苗。而且规定必须在车上打。女儿开车送我[
阅读全文]
闲话人生(82)温文儒雅的万校长我在华中师大一附中读高中时,万揆一老师是年轻的物理教师,1964年我读高一时,教我们物理的是名师许松泉老师。因病休学后,再读高二时,教我们物理的是名师杨裕生老师。无缘做万老师的学生。八十年代初,我调回母校执教语文,他教高中物理,文理科教研组办公室不在一栋教学楼,或在学校开大会时、或在校道上偶然相遇,也只是微[
阅读全文]
闲话人生(81)难忘与罗教授在一起的那一天我与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数学家罗声雄教授是华中师大一附中的校友。罗教授195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中,而我当年被保送读初中,我们虽然同在母校三年,但是,他读高中,我读初中,正是“参商不相见”。他高中毕业,以门门功课满分的优异成绩被评为“最优等生”,保送北京大学数学系。北大毕业,因[
阅读全文]
闲话人生(80)从远望陈景润到走进他的家1983月10月29日上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先生,在我们的校友罗声雄教授的陪同下,来到华中师大一附中,开创了中国顶尖科学家走进华师一附中校园之先河。那天,我们华师一附中正在开秋季运动会,当陈景润和罗声雄两位教授在学校领导陪同下,走上运动场边的主席台时,广播中传出播音员无比激动的声音,[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