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三书》与《约翰二书》延续的是同一个主题,就是真理与爱心的结合。都是因应当时的社会情形,就是基督徒,和宣教士在各地的来往很多,需要当地的教会和基督徒家庭接待。然而,《约翰三书》和《约翰二书》所针对的具体情况又有所不同。后者所要强调的,就是当时有很多假教师的出现,到处散播敌基督的言论,对于这样的情况,约翰教导信徒不要接待这些冒牌[
阅读全文]
要明白《约翰二、三书》,我们需要先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当时的罗马帝国幅员辽阔、国富民强。通畅的道路、驻军维系的和平,以及通用的语言,不但方便了交通,也使得福音可以迅速传播。然而,当时的旅店设施落后。很多旅店的主人品性不良,而旅店也以肮脏著称。所以,基督徒旅行、布道的时候,地方教会的成员就接待他们。然而,这种接待却很容易被[
阅读全文]
《约翰一书》第5章开始进入全书的总结阶段,讲到彼此相爱,和认耶稣是基督,会给信徒带来的结果,就是胜过世界,得到永生。认耶稣是基督与彼此相爱是全书的两条主线,也是彼此合一的。当我们认耶稣是基督的时候,就是从神生的,是与神有爱的关系,不但是爱神,也爱从神生的儿女,也就是彼此相爱。约翰解释到,认耶稣是基督,是出于我们对神的信心。神为耶稣设[
阅读全文]
《约翰一书》第4章,约翰继续沿着书信的两条线索来论述。这两条线索,一个是要遵行主旨、彼此相爱,另一个就是要认耶稣是基督。在第3章里面,约翰已经阐述了之所以要做到这两点,乃是因为这是出于神的命令(3:23)。现在,约翰更进一步解释到,这两点要求不单只是神命令我们要去做的事,更是神的灵,神的爱的体现,是神本性的彰显。神是信实、公义的,祂的要求[
阅读全文]
《约翰一书》第3章,约翰继续整卷书信的两条线索,就是要遵行主的命令,彼此相爱,并且承认耶稣是基督。与之前讲述这两条线索所不同的是,前面的论述更多的侧重在一个“如果”的假设之中:如果人做到这两条的话,就是与神相交。约翰多次使用“若”这个字,表明他是把做到这两条看作是一个基督徒与神相交的条件。到了第3章,约翰开始解释这两条之所[
阅读全文]
《约翰一书》第2章是围绕着“对父神的爱”这个主题(2:5,15)来展开的。对父神的爱,用另一个方式来表达,就是住在父神里面(2:23-25)。约翰从两个方面来体现对父神的爱,一个是遵守主道(2:1-17),另一个就是认耶稣是基督(2:18-27)。当我们遵守主道的时候,爱神的心就得以完全;当我们认耶稣是基督的时候,我们就住在子里面,也必住在父里面;因为不认子的,[
阅读全文]
每次读约翰的书信,都是一个挑战,因为约翰的思路与众不同:似乎是跳跃性的,但是又有联系;似乎是往前发展的,但又不断重复。总的来说,以螺旋上升的模型来解读约翰的作品是比较可取的方式。约翰常常会针对同一个话题展开螺旋型的描述,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但是每一次的阐释又是逐层上升,更进一步。《约翰一书》一开始,约翰就很明确地指出这封书信的目的[
阅读全文]
《彼得后书》第3章似乎是另起一个段落,从假先知的问题转到另一个话题,预告在末世的时候会有好讥诮人的人随从自己的私欲来质疑耶稣基督的再来。这一段落与前面假先知的问题同出一撤,都是有人出于私欲来蛊惑人心。和假先知、假师傅的言论一样,这些人的说法看起来也有一定的道理。他们从自然现象出发,认为万物生生不息,怎么会有那么一天突然停止呢?然而,[
阅读全文]
《彼得后书》第2章里面,彼得花了大量的篇幅来介绍假先知(也可称为假师傅),用意并不是要推广假先知的知名度,而是提醒信徒的警戒之心,并且在其中也给了我们一些必要的提醒、鼓励和安慰。例如传义道的挪亚,和看见听见不法的事就义心天天伤痛的罗得,他们在假先知泛滥,人的罪行猖狂的时候依然得蒙拯救,就是我们很好的借鉴。整章经文可以分为三大段。第一[
阅读全文]
《彼得后书》与《彼得前书》两卷书信的内容因为所针对的问题不同而有不同的侧重点。《彼得前书》所处的环境是基督徒正遭遇大逼迫的时期,所以彼得劝勉基督徒要效法耶稣基督的受苦,在患难中坚韧持守,行善、顺服、为义受苦,最终必得到神所赐的荣耀冠冕。而《彼得后书》所处的环境是有假教师的出现,甚至质疑耶稣基督的再来。所以彼得劝勉基督徒不要被这些假[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