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装车间(2)
童装车间从1981年成立,到1985年撤销,存在了短短的四年多时间。撤销时,所有的青工都以大集体的身份转到成衣车间,成为正式工人。童装车间的昙花一现,反映出当时的政府关心群的疾苦,想群众之所想,和当今治国的精英漠视群众疾苦判若云泥。同样的,在周建华的问题上,反映出当时的政治清明,地区中院的科长,相当于现在的审判庭长,解决不了孩[
阅读全文]
第二节童装车间(1)从戴楼大队搞路线教育回来后,刘仲炎建议我写入党申请书。我回答得很干脆:你看党委会那一群人,值得尊重的有几个?和他们在一起,我觉得挺难为情的。他笑道:果然是徐凯。我也笑了。又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提起此事,说这是他们几个老家伙的共同看法,并且说应当要求入党,进去了才能改造他们。这话我爱听。因此就写了一纸报申请书,就一句话[
阅读全文]
再现清明(2)比把俘虏当人看还要值得称赞的是,破除了几千年来一直存在的“祸从口出”恶俗。几千年以来,无论哪个朝代,均无人敢在公开场合戏耍皇帝(国家最高领导人),因为这样做的风险太大,轻则蹲牢,重则掉头。文革期间,因反毛而获罪的人不在少数,而且许多人都是在不经意间获罪的,就像前文所说的织布车间的一个老师傅,写效忠信,落款却把打倒[
阅读全文]
第六章新气象第一节再现清明(1)远在1976年10月上旬,宋莉曾把我拉到一边,悄声对我说听说四人帮倒台了。我第一次听到四人帮这个名词,就问什么是四人帮?宋莉说就是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和姚文元这四个人。我说这绝不可能,怎么可以乱抓人呢?他们都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常委,抓他们得开会决定,你是在哪听到这个消息的?宋莉说知青点里都传疯了。这消息我听了[
阅读全文]
戴家楼(2)我那时候的工作,除去找戴克明谈话以外,其余的时间都下队查看农作物生长情况。因为旱情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天,这正是棉花开花结果的重要时期,组织抗旱谈何容易,到低洼的河沟跳水又能解决多少问题?在生产力低下的时期,天灾几乎不可抗拒。所以,眼看着虽然棉花结果了,但叶片却耷拉下来,农人告诉我,即便现在下雨,也会影响产量。我心急如焚,但[
阅读全文]
第六节戴家楼(1)地委工作团为了让队员体验军事生活,决定全部人员以拉链的形式去寿县,就这样,我踏上了步行去寿县十字路人民公社的路程。130华里,走了两天,中间在安丰镇住一晚上,滚的稻草铺。我的脚板就磨出两个大水泡,是队长刘少华教给的方法,用针牵引一个头发穿破水泡,头发留在水泡中,这样可以保证第二天继续行走。我们于第二天下午早早地到达十字[
阅读全文]
芝麻开花(2)
刚搬出来另过,许多事情都得自己打理,包括购置锅碗瓢盆碗筷等杂事。置办这些东西花去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因为工资低,只好分月置办。好在月月发工资,手头再紧,熬过三十天就立刻松宽。那时候,我和惠芳可能处于磨合期,经常吵嘴,吵得六神不安,还影响了邻居。记得我们一次吵嘴,恶语相向互相攻讦。对门的高师傅听不下去了,嘟囔我们说:&ldquo[
阅读全文]
家国七十年——记亦泣亦歌的人生旅途(62)第五节芝麻开花(1)记得徽州的民俗中,结婚时都会在台面上摆放两只瓶子和两面镜子,用瓶瓶镜镜的谐音表达平平静静的心愿。这说明,平民百姓并不希望大富大贵,反而认为爆发并非好兆头,他们认为理想的生活是平静的,也是安闲的,像小桥流水,流动不跌宕;像和煦春风。轻抚不狂烈。我和惠方婚后的生活是平静的。[
阅读全文]
家国七十年——记亦泣亦歌的人生旅途(61)第四节婚姻(2)尽管我对惠芳不是十分满意,但她的出现还是给我带来了许多幸福和愉快。恋爱中的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她穿着一件月白底色印花罩衫的身影,像一树梨花在寒风中摇曳。贫寒的她,买不起值钱的衣衫,因此就买一块零布头做了一件罩衫,第一次相约在地区交际处,她就是穿的这件衣服出现在我的视线里[
阅读全文]
第四节婚姻(1)
名声被人糟践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如果说因为青山茶叶站的事玷污了名声,我甘愿承受。但是,这件事对我的工作几乎没产生任何影响,派我到上海学习的厂党委书记王原苓和车间主任范永毅对我在青山茶叶站的情况非常了解,因为王原苓的爱人是县茶叶公司的副经理。整个茶叶公司对包姓女人印象极坏,所以我成为他们同情惋惜的对象。只是,经过[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