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漂赌,五独具全。

吃饭、喝酒、漂泊、做发财梦…
个人资料
博文

金秋十月,北美人家便开始装饰以南瓜为主题的搞怪万圣节。 在这秋意渐浓的季节,莫过于来一碗热乎乎、丝滑柔润且飘着淡淡奶香的南瓜浓汤来得惬意了。与传统做法不同是这道南瓜浓汤加入了自家调制的虾汤来吊鲜,使其独具风味,十分出彩,也算是个拍脑袋的尝试。 【虾汤的熬制】 Costco买的带头大虾,洗净之后,连头带壳入油锅高温油炸,撩起后再切成小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3-10-16 21:09:48)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挪威剧作家约恩·福瑟。其实87年前的1936年诺贝尔文学奖就曾经颁给了一位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EugeneO'Neill)。 尤金·奥尼尔(1888年10月16日—1953年11月27日)被誉为美国现代戏剧之父。一生共4次获普利策奖(1920,1922,1928,1957),1936年因他“剧作中所表现出的力量、热忱和深挚的感情,完全符合悲剧的原始概念”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阿尔维索(AlvisoMarinaCountyPark)公园占地20.6英亩,离家二十分钟车程,也是通往DonEdwards旧金山湾区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的门户。 海岸边被一层厚厚的海盐覆盖,质地松散,好似一片皑皑白雪。岸边的海水呈现出深浅不同的玫瑰色,在夕阳的余晖下尽显抚媚。近海水中,散落着一串串矮小的盐柱,乍看宛如颗颗饱满的珍珠,细看则是颗粒状的白色结晶。远处水面更浮现大片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周末去华人超市买菜,看到袋装的雪魔芋,立马买了几袋。 小时候老家峨眉的奶奶常常会寄一些家乡的土特产,雪魔芋便是一道峨眉山特有的味道。雪魔芋的来历据说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峨眉山金殿(永明华藏寺)主持圣谓和尚,一次偶然机会,他们发现一方剩余的魔芋(俗称黑豆腐)经过几天霜雪冷冻后,发泡成海绵状,做成菜品之后味道鲜美。从此,一款叫做“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最舒服的周末早餐莫过于来上一碗馄饨。上海人对馄饨有着特殊的情结,无论是早餐夜宵,汤汤水水、热气腾腾、有肉有菜,配上一根油条、一客生煎或者春卷。以馄饨开始、或以馄饨收场,一天才算完美。 年轻的时候在外滩上班,晚上常常不回家,睡办公室。十点有夜宵,二两鲜肉大馄饨下肚不到十二点是不会睏的,落下了直到现在都有吃夜宵的坏习惯。
馄饨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江浙沪的夏天,是糟醉的天下,北美的夏天当然也不能没有糟货。 所谓万物皆可糟,上周糟了几个鸡腿,剩下半瓶糟卤,再糟个圆蹄。 圆蹄在糟卤里浸泡一夜,酒香四溢。大口吃肉,糟鲜却绵延于唇齿之间,再抿一口冰镇啤酒,人生何求? 【做法】 以前写过一篇【糟货】 1.带皮的猪蹄,去掉猪蹄中间部分的瘦肉,保留皮和瘦肉约两公分左右。 2.将猪蹄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7-24 21:53:20)

夏日炎炎,做几个清爽小菜。 【烩冬瓜】 火腿、干贝、毛豆,沾点黑松露酱汁,香气袭人。 【糟鸡】 想不出糟啥,就糟两个俺家狗狗吃的鸡腿。阿拉的独门秘籍是加点法国灰雁伏特加酒。 【葱烧海参】 朋友外出度假回来,院子里的葱疯长,送来一大捆。自己发的海参拿来做葱烧海参最合适。 【焗黄鱼】 这两天老刷到黄鱼的菜,便买了两条。用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蚕豆快要落市了,看到超市里的蚕豆又大又饱满,想起了百年老店功德林的苔条豆瓣酥。 苔条,是许多上海人记忆里抹不去的味道。小时候最常吃的苔条零食应该是苔条脆麻花,上海人又叫它“菜麻花”,九毛六分钱一斤的样子,二两、三两都可以秤来买的。炸得青翠香酥,像女孩子小辫子样子的麻花散发出海苔的香气。而苔条小黄鱼则是另一道十分典型的本帮菜。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3-05-28 23:16:16)

写了100篇周末晚餐,以一个新菜品为开篇前提,陆陆续续地记录了100个周末蹲在厨房“烧饭”的点点滴滴。虽然做的都是些家常菜式,但尝试着添加一些独特、创新的元素则是乐此不疲的原始动力。有时候,改变菜式传统的调味料,会给菜品带来全新的味觉体验;而尝试不同的烹饪方法,例如炖、煎、烤或蒸,往往更能展现和挖掘出食材的不同风味。在这不断的尝试学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3-05-25 22:12:19)

2011年2月25日重仓买入,持有超过十二年的股票,今天过了$390,回报率6500%,纪念一下。 投资股票就是投资一家看好的公司,CEO的人格魅力,踏点好的产品,剩下要做的就是持之以恒。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