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劫的目录:一、桃花运;二、 前世姻缘;三、命中注定;四、裸体婚礼
第四天,几个掌柜的来看望常公,说:“实话告诉你吧!老东家去世的时候,我们都在场。老东家真是死不瞑目。他为啥死不瞑目?我们都知道!桃花女从小到大跟她爸宁;老东家说话,她就没信过几句。死不瞑目!还不都是担心她呀!守灵期限还没过,她就咬牙切齿地说: ‘我爸爸死不瞑目,都是让常公那个傻小子给迷的。’ 她发誓要整死你,派人到处找你。”
常公说:“谢谢几位老兄弟的实言相告,但我还是愿意留在这给老东家守灵,想出他的遗言。” 掌柜的们走后,常公就扑在老东家的无字碑上放声大哭。一边哭,一边想,自己从小就笨,书读得不好,常挨老师的打骂。长大后,我学做生意学得慢,老是出错。幸亏老东家的偏袒包庇,我才在努力的挣扎中学了些药剂学赖以为生。自从离开刘老东家,我是有家不能回,有苦无处诉,勉强能养活自己,到现在一事无成。刘老东家偏偏选择了我来照顾这个家,弄得商团分崩离析。哭着哭着,常公感觉到一股股暖流像温水一样从头顶流向全身,之后,他感觉心里身上又比以前舒服多了。
2.5-2
第五天,几个掌柜的又来劝常公:“刘老东家博学多才,是个罕见的世外高人,他的心思,我们怎么能猜得到呢!桃花女这人喜怒无常,面善心恶,没人能在她那里得到好结果。为她这样一个女人在这里浪费时间,不值得。走!我们几个老哥们给你凑钱治病,咱们不用她桃花女了!”
常公说:“谢谢几位老兄弟的实言相告,但我还是愿意留在这给老东家守灵,想出老东家的遗言。” 掌柜的们走后,常公就扑在老东家的无字碑上放声大哭。他一边哭,一边想:是不是我真的没有那样的学问,想不出那样的词!?”
许多天中,常公的朋友们天天来劝他:“猜到了那八个字又会怎样?桃花女也不会按照老东家的意思做呀!你现在病成这样,她愣说你没病。自从你回来了,没人见她为你伤心。她还高兴了,闲着到后院赏花,还有心思去书房读书了。还有人看见她在花园里偷着乐。”
2.5-3
一天,在桃花村的礼堂里,桃花女正和掌柜的们议事,一个小伙计慌张地跑了进来,大喊:“不好了!新老爷在山上晕倒啦!”
桃花女厉声喝道:“住口!谁是你的新老爷!”
小伙计赶忙改口说:“新姑爷在山上晕倒了!”
桃花女大发雷霆:“你给我滚出去!让你看着他!是如果他死了,别让野狗把尸体叼跑了,我好有个东西给他修坟,披麻戴孝地为他守灵!”
一个掌柜的焦急地说:“大当家的!咱这屋里就你的医术最好,咱们得立刻一起去山上看看!”
桃花女果然是医术高明,捏这儿捅那儿,几下之后,常公就苏醒过来了。桃花女站起来就说“他没病” ,回村子了。
2.5-4
这天,几个掌柜的们又来到了常公的帐篷,说:“兄弟呀!这次我们不是来劝你的,是来向你告别的。你也知道,现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生意不好做,咱各个药庄的生意都是一日不如一日,我们也得养家糊口。”
常公一听就急了:“你们都走了!大小姐咋办?”
一个掌柜的生气地说:“这我可真不懂!你自己的命都朝不保夕,还惦记着她!”
常公愣住了,叹了口气,不由自主地叨咕:“这就是我的命啊!”
那个掌柜的嚷道:“我可知道,你不信神、佛、鬼,什么时候你开始信命了!”
这时老管家火急火燎地跑来了,一边喘一边说:“我还以为赶不上你们了呢!”
掌柜的们对他说:“你不是不走吗!还来找我们干什么!”
常公问老管家:“你为什么不走?”
老管家说:“我发过誓!一次老东家哭着跟我说, ‘桃花女从小就怕孤单!我最怕将来她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我就发誓说, ‘老爷你放心,不管发生什么事,我都会陪在大小姐身边,跟她说话’。”
掌柜的们说:“那你还来干什么?”
老管家说:“我怕小姐偷偷地把老爷的遗嘱改了,我就抄了一份,用假的把真的换下来了。我也没地方保存这遗嘱,我信任你们这些掌柜的,想让你们替我保存。”老管家说着,把信交给了掌柜的们,又说:“我得回去了,小姐身边不能没有人说话。”
常公恍然大悟,说:“我猜到了!几位兄弟!大小姐是个爱面子的人,看在我的面子上,留下来多住几天。” 说着,他写了八个字:前世姻缘,命中注定。
妈妈问梁伯:“这个故事真好,大姐夫!你是在哪儿听来的?”
梁伯回答:“那时候,我还在部队里呢!一次上面的领导到我们基层部队检查工作。一个领导吃完饭就出来和我们唠嗑。他还跟我说话来着。他问, ‘你是哪来的?’ 我回答, ‘黑山。’ 他说, ‘诶!黑山!我知道!黑山什么地方的?’ 我回答, ‘大虎山。’ 他说, ‘我有朋友在大虎山,那谁和谁,你认识不?’ 我回答, ‘我是大虎山乡农村的;镇里没熟人。’”
妈妈奉承道:“大姐夫,你的记忆可真好!”
梁伯尴尬地解释说:“凤玲!这不都是家常话吗!那个刘团长看着就不一般,那走路,站着、坐着,一举一动,总是那么受看。当时,我们战士们都感觉很荣幸能看见这样的人。”
妈妈说:“我听说过,道骨清风!让人一看,就感觉清风拂面!”
梁伯说:“百闻不如一见,看了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注,这说明刘团长擅长“三千威仪八万四千细行”;参见16.2《离垢地》)。后来,他就给我们讲了这个故事。”
2.6-2
妈妈说:“大姐夫!你的记性是好。这个故事这么复杂,你听一遍就记住了!”
梁伯红着脸回答:“凤玲!不是!那时,我连主人公姓刘都没记住。是这么回事!当时,我们小战士都年轻,听了桃花劫后,就睡不着了。可是,大伙儿怎么努力,也拼凑不出完整的桃花劫故事。后来,团里面组织了几个人去军区学习讲这个故事。我又听了几遍,才记住这么多。”
妈妈羡慕地说:“部队里的生活真好!还派人去学讲故事!人家那几个人便宜了,还顺便到沈阳溜达了一趟。”
梁伯说:“后来我们唠嗑,问他们去军区,玩得怎么样?他们说,本来计划玩玩的,可任务完成的不好,没玩成。到那儿一打听,才知道,人家是东北军区文工团的副团长(注,即是本书中的刘团长)。接待我们的人还给我们看他的日程安排。人家要组织排练节目,还自己表演讲故事。他会见的人都是副师级以上,省长、市长什么的。我们几个一商量,还是回去吧,别给人家添麻烦了。接待我们的人却说,‘那可不行,刘团长对我们有交代,对待下级上访要有礼貌。若是他知道我就这么把你们打发回去了,非关我禁闭不可。你们先在这等等吧!”
“刚好刘团长送客人出来,看见我们几个,过来问是怎么回事。他得知我们想学讲桃花劫故事,非常平易近人地说:我讲的故事中,有几个我特别喜欢;《桃花劫》就是其中之一。有人喜欢《三国演义》,有人喜欢《红楼梦》,我就喜欢这部《桃花劫》。我小时候看这故事书的时候,看了好几遍。那时,我认为《桃花劫》就是天书一部。今天晚上,我在XXX表演讲故事。本来我计划讲YYY故事,我就改讲这个故事好了。你们先去听听,再做点儿笔记。明后天,咱们再一起研究如何讲这个故事。”
“刘团长给我们开了个学讲故事的学习班;还有从别的部队来学讲这故事的。这故事非常复杂,我们学不明白,刘团长就给我们改故事,还排练。学讲这个故事,可把我们难为坏了,学不会。”
2.6-3
妈妈说:“听了都说好!”
梁伯说:“是呀!而且见过他的人都赞扬他。他们别的部队的人说,刘团长在他们那里讲故事时,人们是陆续到场的。他一边讲故事,一边安排人坐在地上。随着人数增多,他把现场的人安排坐得像似个八卦图(如图2.6-2)。他就在那个八卦阵里一边走,一边讲。人们问问题,随问随答,声音大,吐字清晰,一字是一字,一句是一句;多少人发问,人家就是不乱。”
“凤玲!人家回答问题,谁问的,就回答谁。转回头继续讲,不重复。比如,刚才我讲到哪了,人家没这事。刚才讲到哪儿,他就从那一句的下一句开始(注,念无失,参见15.1.3-3 《十八神佛不共法》)。”
妈妈赞叹道:“少有,真是个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