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1 武大郎和武二郎;1.1.2 将军扣儿;1.2 中华法典的起源;1.3 典兵学院
张三郎(如图4)九岁那年的一天,刚从爷爷邓国公的家里回来,哥哥武二郎就跑来找他,神神密密地说:“猴哥回来了!他的衣服可奇怪了。他还有天书。天书的羊皮纸是白色的,上面写满了奇奇怪怪的符号,说是龙文,谁也不认识!就只有猴哥能读。”
张三郎不信,说:“你骗我!哪里来的猴哥!?“
武二郎(如图2)回答:“咱大哥从小被寄养在别人家里了。他长得跟猴子一样。那家人说,“如果不把他送回来培养一家人之间的感情。他长大后就不会认同咱们是兄弟了。所以他的养父母就他把送回来了。结果,他现在真的不朝咱妈叫妈!”
张三郎来到了武大郎(如图1)的房间,向他问好。武大郎不情愿地向他展示了他从巫毒学院带回来的课本。张三郎刚翻开书,武二郎就凑了过来。武大郎立刻把课本收了回去。不让他们俩看了。
一天,武大郎拿着书就来找张夫人(亦作妈祖)了,说:“你这个坏女人!”
张夫人生气了,“你不叫我妈,还骂我”,就打他,问:“你为什么说我是坏女人?”
武大郎一边哭,一边翻书给她看,说:“你看你儿子把我的书扯得!”
张夫人一看,确实,那书有的地方被扯去了半页,有的地方被扯去了整页,就把武二郎叫过来,也打了一顿。
有人告诉张夫人,“你不能打孩子,你越打他,你们的母子关系越生分!你应该和他交谈,解决问题。”
张夫人就问武大郎,“你认为说我不是你妈?”
武大郎说:“你那么高,我这么矮!”他还画图,用遗传学原理来解释。礼敬公和张夫人就请这方面的专家,例如相面先生,来和他辩论。结果,请来的专家辩论不过武大郎。不久后,这事就传开了,附近找不到这类专家了,因为人家来了,如果输了,就坏了名声。礼敬公夫妇就花重金,从外地请专家来。武二郎看见就因为这位猴儿哥,父母一盒子,一盒子地给人家金银,气愤得不得了。据传说,张夫人找人修补武大郎的书,也花了很多钱。这场辩论持续很长时间,终于把武大郎辩论败了。
1.1-2
自从武大郎回来了,礼敬公夫妇就带着孩子们走亲戚,到处给亲戚朋友送礼。到爷爷家时,爷爷看了武大郎打猴拳,高兴的不得了,大叫:“这是我孙子!”爷爷还领着他们去到了一家姓孙的,马戏团家庭。武大郎看见那家人的身高都和他差不多,高兴了,和他们一起玩起了马戏团的杂耍。武二郎也和他们一起玩。武大郎爬到了高杆的顶端。礼敬公看了,害怕了,喊:“危险,快下来!” 张夫人说:“没事,我在这接着他。老张公把儿子拉出了院子,对他说:“孩子的母亲都不害怕,你怕什么!” 过了一会儿,张三郎也出来了。爷爷问:“和他们一起玩呗!出来干啥!?” 张三郎回答: “看着都害怕!”
据传说,从这次旅行以后,武大郎接受了礼敬公是他的父亲,但仍然不接受张夫人(即妈祖)是他的母亲。而武二郎从此称呼他为孙猴子。
1.1-3
一天,爷爷,老张公(即邓国公)来找张夫人说,“我有了一个计划,让武大郎和我玩一段时间。” 老张公给武大郎讲:“传说我们这种小人源于一个已经灭亡了的国家,邓国,所以现在人们都称呼我们为邓人。我们的祖宗也曾经姓邓。人们一听说姓邓,就知道我们是小矮人,所以我们的祖宗就改成了姓孙。我曾祖父忽然有了一个奇怪的想法,娶一位具有将军血统的大个子媳妇,改良遗传基因。他研究发现你妈家她们张家的闺女具有很强的将军遗传基因,于是他就改姓张了。他还建立了一个特别的基金,攒钱,娶一位张家的闺女做媳妇,培养出一位将军。他的理想被我我实现了。我的儿子娶了你妈,生出了你和武二郎。你们俩都有将军的特质。”
武大郎问:“我的什么特质是将军的特质?”
老张公忽然向路边的几个孩子喊:“你们都过来,谁能爬到这棵树的第三个树杈,我就给他买一串糖葫芦。”几个孩子很快就爬上了树,下来后得到了糖葫芦。老张公问武大郎:“你能爬上去不?”他很快就爬到了树顶,下来后也分到了糖葫芦。有几个孩子试过了,但爬不上去。老张公问他们:“你们不想要糖葫芦吗?为什么不爬上去?”那几个孩子都回答:“想要,但我爬不上去!”老张公也为他们买了糖葫芦,转头告诉武大郎:“我和你爸爸都像这几个孩子一样,不会爬树!”
老张公(又名邓国公)领着武大郎来到了卖马的市场,对他说:“你爸爸骑驴,你妈妈骑马。”
武大郎立刻反驳道:“不对!我爸爸骑马,那个女人(妈祖)骑驴!”
“那我们去问问!” 说着,张公领着武大郎问一个人:“你教过的最笨的学骑马的人是谁?” 那人回答:“你儿子礼敬公是其中的一个。我前半辈子总共教过四五个学不会骑马的人!”
老张公又问另外一个人同样的问题,那人回答:“我一共遇见过七位学不会骑马的人,你儿子礼敬公是其中之一!”
老张公对武大郎说:“为了教你爸爸学骑马,我曾经为他请过十多位教骑马的老师。有五位老师,教几天之后就拒绝继续教你爸爸学骑马了!”
这时,很多人围了过来,问:“这孩子是你的孙子吗?他会骑马不?”老张公有礼貌地回答:“他是我儿子礼敬公的儿子!” 老张公来到一匹高头战马的旁边,问马的主人:“我能借用一下你的马不?”那人回答,当然可以!老张公又问武大郎:“你会骑马不?”
武当郎蹭一下蹦到了马背上,策马扬鞭,像似骑士一样,跑了起来。人们看见他个小,脚没蹬在马蹬子上,而是双腿夹住了马背,像似粘在了马背上一样。回来后,武大郎一勒缰绳,做了个立马扬鞭的姿势。
老张公搂着武大郎问一个曾经放弃教礼敬公的马术老师:“你说我们家的人都学不会骑马,他是我的孙子不?”
那位马术师回答:“他的这个擅长骑马的遗传基因来自他的母亲,张夫人,不是来自你儿子礼敬公。张夫人她们家具有将军血统,祖上出过好几位大将军。”
老张公把武大郎推到了他的面前,问:“我想把他培养成大将军,你看怎么样?”
那位马术师反问:“他会射箭吗?”
老张公问:“谁有弓和箭?”
有人回答:“屋里有,我给你取来!”战马的主人缩短了链接马镫的绳索。武大郎接过弓和箭后,又飞身上马,一边跑马一边射箭。最后的三箭是转身向后射的,都射中了把心。”
那位马术师对老张公说:“我只是个贩马的,说什么您别在意!”
老张公答:“你随便说!”
马术师说:“他完全继承了他曾外祖父,张大将军的将帅基因。如果他能成为将军,他的功绩会远远超过他的曾外祖父。”
有人说:“他的身材那么小,怎么打仗啊!”
马术师说:“我说如果他能够成为将军,就将是一位伟大的将军,因为大将军打仗靠的是智慧。这孩子完全拥有学习排兵布阵智慧的特质。”
老张公开玩笑说:“我请你做我孙子的马术师,你看怎么样?”
那位马术师问:“他是不是那位把我们这里的相面先生都赶走了的武大郎?”(注,有些相面先生因为辩论中输给了武大郎,丢了面子和生意,所以离开了乾塘关。)
老张公回答:“正是!”
马术师回答:“那我不收他这个徒弟,我在乾塘关混了大半辈子了,不想换地方工作!”
1.1.2-2
这天,老张公带着武大郎来到张夫人父母的聚居地。一下车,武大郎就开始抱怨:“这个地方所有的店铺都是那个女人(妈祖)家的,我们到这里来干什么?”
老张公领着武大郎走进了一家店铺,里面的掌柜的向他打招呼,是故人重逢。接着,他们俩依次走进了每一家店铺。里面的老板都向老张公打招呼。
武大郎问:“爷爷!为什么你认识这里的每一位老板?”
老张公回答:“这些店铺以前都是我的,是我送给他们张家的!”
武大郎问:“你为什么送给他们家这么多的店铺?”
老张公回答:“我们邓人喜欢娶大个子女人做媳妇。在你爸爸向她求婚的三年前,我买下了她们家周围的所有店铺,并且立了一个特别的规矩,“顾客每次买东西,可以问一个商业方面的问题。你妈妈喜欢做生意。她的生意经就是从每次买东西问一个问题学来的。当你爸爸向她求婚时,我买通了所有她认识的人替你爸爸说好话!”
武大郎问:“那她不感觉这事奇怪吗?”
老张公回答:“她问这个问题啦!我的店铺老板回答,‘我们张公做生意是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的。他在全世界有三千多家店铺,第一目的都是为顾客提供方便,利益顾客,而不是以寻求经济利益为第一目的的。为此,国王赐予了他 ‘公’的爵位。”(注,“公”在公爵高低排位上相当于“王”,是最高的爵位)。
1.1.2-3
在一个十字路口,老张公又说:“我知道关于你妈妈的每一件事,例如,她扣衣服纽扣的顺序和你爸爸不一样!”说着他面对武大郎站着,解开了上衣的扣子,然后按照张夫人系扣的顺序又把衣服扣上了。老张公又说,“这种系纽扣的顺序,你有必要记下来。”说着,他让武大郎把他自己的衣服扣子解开,按照她妈系扣的顺序把衣服扣好。张公还蹲下来为武大郎纠正错误的系扣姿势和顺序。
武大郎问:“那我爸爸是怎么系扣的?”
老张公又站到了武大郎的面前,解开了衣服扣子,说:“你爸爸系扣的方式简单!他就从上向下,一顺地扣下来了!”说着,他开始模仿礼敬公的系扣动作。
武大郎问:“为什么她这么系扣子?”
老张公回答:“我从她小的时候就开始研究她。她很小的时候就这样系纽扣,直到现在。自从她们家的佣人告诉我她这个与众不同的系扣方式,我就开始研究,到现在我也没琢磨明白她为什么那样系扣子!”
1.1.2-4
张夫人发现自从武大郎从他爷爷家回来,总找借口,进入她和礼敬的卧室看她和礼敬穿衣服。一天,外出之前,她故意等他来偷看时,匆忙地穿上外套儿,一边向外走,一边匆忙地系纽扣。她发现武大郎在直瞪瞪地看着她系纽扣,百思不得其解。
一天,张夫人在帮武大郎整理房间的时候,翻出了一件他的旧校服。她发现领口已经被撕烂了,就扔到了地上,准备随后扔掉。武大郎急忙过去捡了起来,说,“这件衣服是我巫毒学院的校服,我想留着作纪念。”
张夫人再次查看衣服,说:“既然你要留作纪念,那我帮你把它修好。”
武大郎指着领口处已经严重损茬的布料说:“补不了了,这儿都已经损茬到接缝了,布料不够用了。”
张夫人说:“补这件衣服,得先把这布料织出来,然后再补。”
武大郎奇怪地叨咕:“衣服上的布,怎么织?”
张夫人说:“能织!你跟我去裁缝铺看看,就明白了。我得先让他们帮我画个样儿,他们画得又快又好。”
到了裁缝铺后,张夫人先说武大郎要看 “织补”,请裁缝店的人示范给他看。然后她就和一位裁缝开始研究如何修补武大郎的巫毒学院校服。
当裁缝铺把他的校服送了回来,武大郎惊奇地发现他的校服的领口处被织多了好多布,迷惑不解,但没问。武大郎常去看他的校服,在焦急地等待着张夫人去补他的校服。
这天,张夫人修补完了校服后,就出去了。她回来后,发现武大郎已经把校服穿在了身上,正在捉摸着系纽扣。这件修补后的校服的领口和以前的有些不同。武大郎琢磨着,还是把纽扣系上了。张夫人在一边看着,没出声。随后,她拿出了一个金元宝让武二郎给裁缝铺送过去,把剩下的钱拿回来。
武二郎发现拿回来的剩下来的金子很少,要查账,是什么东西花费了那么多的金子。裁缝给他解释,那件校服所用的线是重庆那地方产的蝉丝线,很贵。而张夫人要用含丝量更高的金丝线来修补,金丝线更贵,所以才花费了一个金元宝。
1.1.2-5
张夫人听见武二郎和武大郎又在屋里打起来了,跑了过来,看见武二郎正在撕扯武大郎的衣服领子。她过去就打了武二郎两巴掌。武二郎哭着跑了。武大郎一边哭一边系扣子,还叨咕,“又被他给扯坏了”。张夫人蹲了下来,一边说“没坏,是你系得顺序不对,”一边解开他系上的扣子。武大郎推开了张夫人的手,一边叨咕着“这怎么没坏呢!?” 一边琢磨着自己系扣子,但他怎么也扣不上。张夫人又蹲下了,说: “这是咱们家祖传的 ‘将军扣儿’是双层扣儿。我来教你怎么系! 你得先系上里面层的一半,然后以这个顺序系外面层扣子,然后在底下一拉!”校服果然没坏,被张夫人给系上了。
武大郎要解开扣子,自己练习一下系将军扣儿,可他怎么也解不开,就说:“妈你帮我解开,我再练习一下系将军扣!”
张夫人(妈祖)听后,一边流泪一边说:“要解开将军扣儿,你得先在上面拉一下,然后再解扣子!”这时,她听见在一边偷看的武二郎跑了,就追了出来。
武二郎哭着说:“那个孙猴子叫你一声妈,你就高兴地哭了!我总叫你妈,也没见你笑过!”
张夫人带他来到了金库,指着储备区的架子说,‘你还记得这里以前是什么样吧!我们家的储备资金是三年的收入,全花没了。刚才那个金元宝是我在流动资金架子上拿的。你若再打你大哥,咱家就要破产了!那咱们都得像那家姓孙的马戏团的人似地,住在大街上了。”
武二郎害怕了,说:“妈!以后我再也不打大哥了!”
当武大郎从老家乾塘关回到华国首都永安(现代的络阳)皇宫后,向太子(又名元始天尊,亦作太昊,典,法典)请求把他送回到重庆巫毒学院。太子骗他说,“现在云海国(亦作龙国,如图15.5.1.2-38)那里正在打仗呢!你养父梁子伯那么聪明的人,他早就躲起来了。你去了也找不到他。即便你找到他了,你也是他的累赘。若你真心对他好,你就应该到我们的典兵学院去,好好学习。长大了,你当上将军了,挣很多钱。那时你再去找他,把他接过来生活,为他养老送终。” 武大郎认为太子说的有道理,同意了。
太子又对武大郎说:“咱爹(即当时的华国国王,又名无位真人, 太上君)让我和你嫂子(即太子妃,玉珠,九天玄女)去山东清河县井阳冈潘家做客,建立我们俩和王公贵族之间的关系。正好你和潘家的闺女潘金莲是指腹为婚的夫妻,你也去,去看看你未过门的媳妇。”
这是武大郎第一次听说他自己还有个指腹为婚的未婚妻,也是对怀疑自己的身世产生了习惯,问:“我从来没听说过,那是怎么回事啊?”
1.2-2
太子说:“这事要从25年前说起。咱爹(即当时华国的国王)刚即位的时候,就开始研究如何止息中华大地上的战争,建设一种人人平等的和谐的人类新文明。有人向他推荐河南乾塘的(绰号)邓小平(义为邓国人,小个子,扁平脸)的商人,也就是你现在的爷爷,邓国公!说他主张,‘天下为公,发展才是硬道理’。咱爹就把你爷爷请到了王宫里来了。咱爹听你爷爷讲述了他做生意,布局全世界的故事,深受启发!他对你爷爷说,‘我想请你为我编写一部名为 “中华文明”的剧本,然后我也像你一样,来实现它!’ 你爷爷同意了。他花费了三年的时间编写出了《中华法典》。中华法典是根据江浙地区女娲造人的传说(如图35至37)改编的,所以也被称作《女娲造人》。咱爹看后,同意了你爷爷的计划,说,‘我封你为邓国公,你作为我的使者去和夏国谈判,实现华夏联盟(如图38)!’”
注,如图38所示,华国的首都位于河南的永安(络阳),夏国的首都位于浙江的杭州,云海国(亦作龙国)的首都在重庆。而故事神号中的东西南北方向源自九黎世界(如图1至34),例如西王母,即王母娘娘的 “西”字源自四王天(如图15)中的西天(即络阳)。
太子对武大郎说:“你爷爷立刻提出了一个实施计划。他让咱爹不要声张封他为公爵的事。他要把家搬到夏国去,卖这本《中华法典》。然后他要说这本书的作者是咱爹。咱爹又同意了你爷爷的计划。你爷爷在夏国有近千家的商店,夏国人不知道他是华国人。他利用人际关系,这部《中华法典》很快就被批准出售了。结果你爷爷在夏国卖《中华法典》三个月后,夏国的女国王蛇太君(如图37)就召见了他,也要封他为公爵,代表夏国来咱华国谈判,建立华夏联盟。于是华夏两国就开始研究,计划,和实施 ‘女娲造人’ 了。”
1.2-3
太子对武大郎说:“根据《中华法典》的剧本,我们的父亲要收养你父亲的第一个儿子,那就是你。而礼敬公要收养我的第一个儿子,也就是现在你们家的张三郎。咱爹听你爷爷说,在你爸爸娶你母亲的时候,他做了很多工作。咱爹收养了你,就有责任为你娶媳妇,就想出了指腹为婚的办法。那时你父亲刚成为财政大臣,很多人还不知道他是邓人。咱爹就迅速地邀请已经怀了你的你妈和怀了潘金莲的潘夫人来王宫做客,撮合成了你和潘金莲的指腹婚约,而且他就是证婚人。”
太子又对武大郎说:“我想你已经读过你爷爷写的《女娲造人》,下一步我们该做什么?”
武大郎回答:“是的!我在我爷爷家发现了那本书,读过了。有时间,我再读一遍。下一步:潘金莲的父亲潘仁美是华国的大元帅,位高权重。太子想削弱他的势力,就送给了他女儿潘金莲一只老虎。潘仁美认为那是太子在暗示他 “养虎为患,让权” ,就主动地转让了一部分权力给太子。”
太子又问,“那你这枚棋子该做什么?”
武大郎回答:“小矮人(即武大郎)站在她家院门外的树桩上。太子和太子妃让潘金莲出门迎接她的白虎王子未婚夫。潘金莲三次出门迎接,都没看到小矮人。最后王子出门把她的白虎王子,小矮人,迎进了潘家。”
太子回答:“这剧本是你爷爷写的,这话是你说的,与我没有关系!”
武大郎说:“那抓老虎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太子回答:“几个月前,咱爹就已经派三清道人去潘家旁边的聚贤庄做筹划和准备工作了。”
1.2-4
随后故事就发生了!太子(即元始天尊,太昊,典)和太子妃(玉珠,九天玄女)去山东清河县井阳冈打猎,就住进了潘元帅的家。他捉到了一只白虎崽。太子妃在潘金莲的面前就表现出了她想把这只白虎崽作为宠物养着,但害怕父母不同意。太子妃想让太子把虎仔带回永安。太子生气地说,“如果咱爹(即国王)知道了你养老虎,肯定把你的屁股打得一个月不敢坐凳子!” 太子就和太子妃吵起来了。
谈话间,就谈到了潘金莲的未婚夫武大郎。太子说:“我已经请他来和我一起打猎,这时间该到门外了,主人应该出门迎接!”
潘金莲出门去迎接她的未婚夫。第一次迎接时,武大郎还没到。第二次她出门迎接时,武大郎站在远处的树林边。潘金莲没理他,就回屋了。第三次出门迎接时,武大郎就站在门口不远的树桩上,潘金莲哪里都看了,就是不看他。随后,太子出门把武大郎迎接进了潘家。
武大郎非常喜欢潘金莲,到处溜达,还以为潘府就是自己的家。潘金莲生气地对太子妃说,“他非常喜欢我们家,还以为我就是他的老婆!看样子以后他会常来我家,这可怎么办?”
太子妃给她出主意,“要不你养着这只白虎崽。他再来你就放虎咬他,他就不敢来了。养老虎的钱我出,我想看老虎的时候,就来你家看!” 就这样,潘金莲收养了白虎崽。太子妃还安排了老虎的饲养员,太乙真人。
1.2-5 潘金莲学夜射
针对目前潘金莲对武大郎的敌视态度,太子,三清道人,太乙真人,和武大郎等几个人开始研究对策,研究如何促成这对儿姻缘。
三清道人提出了后文的《井阳之灾》(参见1.4节)计划。为了实现这个计划,需要让潘金莲擅长夜射(蒙着眼睛射箭)。为了让潘金莲对夜射感兴趣,他们几个人出去夜射。结果白天什么也射不到的潘金莲,第一次夜猎就射中了4只猎物。太子和太子妃离开时,他们还约定,明年秋天再次来进行狩猎比赛。
第三年秋猎时,潘金莲就夜射得很准了。据传说,他们夜猎时,太乙真人总是担任抱着猎物躲在树后往猎物身上插箭后扔出去的任务。结果有一次,他自己就被潘金莲给射中了,还不敢出声求救。他在自己的家里躺了一个多月。太子还专门派太医去为他诊治。
1.2-6
太医临离开时问太乙真人:“你只受了些皮肉伤,早就痊愈了。你想让我怎样向太子汇报啊?”
太乙说:“每次典兵剧组(国家文工团)演出,我都抢着执行最危险的任务,因为挣钱多。但是我挣的钱还是不够花。”
太医回答:“那我就如实向元始天尊(即太子)汇报,你患的是缺钱病。”
太乙是道教中的大真人,相当于佛教中的八至十地菩萨(参见第16章),也就是佛。太子就给太乙真人提高了工资待遇,还把他列入了国家礼敬的名单。逢年过节时,许多政府的部门会给他送礼。
从潘金莲家回来后,武大郎参加了典兵学院的入学考试,落榜了。他就到教务处找太子(即元始天尊,如图1.3-35),说他的考分不应该那么低。太子当时是这学校的学监,就领着他去查看卷子,让他讲为什么他说卷子判得不对。事后,试卷的评委允许武大郎作为旁听生参加学习。
武大郎又来找太子了,说:“大哥!既然你们觉得我答的对,为什么不把我的考分改过来。我在巫毒学院时,总考第一。”
太子回答:“你去战场打仗,士兵们死了,战斗失败了。你更改战报,有用吗?”
武大郎回答:“没用!”
太子说:“典兵学院的学习考试和士兵上战场一样,(注,潘金莲的父亲,潘仁美,指使人让武大郎落榜),更改考分不能改变战场的状况。而且,他们已经做了补救措施,允许你作为旁听生参加典兵学院了。”
1.3-2
一段时间后,武大郎又来找太子说:“大哥!我想退学!他们讲的那些东西不正确。我告诉他们,他们不听!”
太子领着武大郎去和教官们一起讨论,决定用实验来决定谁说的对。实验是两组士兵分别去一个特定的环境,教官们观察他们的反应。实验的结果出来后,证明了武大郎的推断是错误的。
武大郎却说:“这个实验不对。执行这个作战任务的指挥官应该是个动感思维型人,而你们实验的两个领队,一个是图像思维型人,另一个是语音思维型人!”太子决定依照武大郎的说法,找一组动感思维型人再做一次实验。
现代的心理学讲,新生儿在语言能力形成之前,都是图像思维模式,比如理解妈妈的笑脸,动作和情绪等。渐渐地,伴随着语言的行成,思维模式、记忆模式、记忆提取模式都发生了改变。一般来说,人三岁后都是用语言进行基本思维的,但还是可以分成三种类型:1. 图像思维型,人群中占30%;2. 文字思维型,人群中占25%;3. 前两种的混合型,人群中占45%。动感(Kinesthetic)思维型人和其它的思维方式在人群中的占比少于1%。
当时他们不知道如何辨别动感思维型人。太子就来问武大郎,“动感思维型人有什么行为特质?”武大郎领着太子来到了士官学校的操场外面,指着武二郎的一伙人说:“我看他们几个人总在一起玩,武二郎是个动感思维型人。”这时,武大郎16岁,武二郎13岁,张三郎10岁。
太子就把那几个人找出来了,编成了实验的第三组,武二郎是领队。实验的结果证明,武大郎是正确的。
因应这个事件,典兵学院做出了制度调整。学生可以要求参加教官们的讨论。建立了学官制度,学生对学校的制度和知识理论的改正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受到奖赏和晋升。武大郎成为了典兵学院的正式学员。
1.3-3
据传说,武大郎常常立功,升职;而且武二郎带领的第三实验队表现出色。因此他们常常创造出新的战法。一天,一个队友对武二郎说:“我听说,咱们这个第三实验队的表现比前两个队好很多,都是因为一个小个子教员。他们说,那个人是你哥。”
武二郎回答:“我大哥是个学生!”
过了一段时间武二郎的队友又对他说:“我听说了,那个小个子教官是个学生。他们典兵学院和我们士官学校不一样,学生也可以参加教官的讨论。”
这几个人出于好奇,就去典兵学院请求看典兵操演。太子答应了,让他们在观礼台上看。他们看见武大郎军服是学生的颜色,但军衔都已经是团长了,比教官还高,就又问武二郎:“你大哥是什么时候参加的典兵学院?”
武二郎回答:“和我来士官学校的时间一样。”据说,在这时,武二郎才真正接受了武大郎是他的大哥。
随后,太子就建立了让典兵学院和士官学院的学生相互观礼的机制。
1.3-4 攀岩兵 Rock-Climbing Soldiers
传说一次在研究攻打一个崖顶的隘口时,武大郎设计出了一种攀岩兵的攻击方案。典兵学院的教员们认为这个方案太危险了。武大郎说,这种奇兵在必要的时候也是一种选择方案,运动思维型人就可能选择这种方案。实验时,武二郎的实验组果然选择了攀岩攻击的方案。教员们认为演习危险,不应该演习这么危险的攻击任务。武二郎实验组的学生说,“攀爬上那个隘口不是那么的危险。我们愿意立生死状。”典兵学院决定试验一下,并允许他们使用安全绳。武二郎等人拒绝使用安全绳。学院告诉他们使用安全绳不影响演习的成绩;他们才接受了使用安全绳。
1.3-5
三年后,武大郎还没毕业呢,就已经成为将军了。一天他来向太子请求上战场。太子问:“你为什么要上战场?”
武大郎回答:“当学生不赚钱;上战场挣钱多。”
太子说:“你在这里的每一个贡献,我们都会在全国推广。任何一个发现都可能成为一场战斗胜利或失败的关键。我们就不说有时候一场战斗就可能导致一场战争的胜利和失败了。你在这里是将军。你去战场还是从士兵做起。那排长和连长也是和士兵一样地冲锋陷阵,你能活多久?在战场上,你一个人能抓几个贼,杀几个敌人!?你在这里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大。”
武大郎听从了劝告,决定完成在典兵学院的学业。
1.3-6
武大郎在典兵学院毕业后,成为了这个学校的教员。一天,他又来向太子请求上战场。太子不高兴地回答:“我想让你帮我把这几年研究出来的成果制度化。以后,这个典兵学院就能源源不断地为国家输送人才。再说了,你现在的工资不低呀!在教员中你的工资是比较高的。你想想,你从小到大,国家为了培养你,花了多少钱了!?你不怕死,我还怕浪费钱呢!我认为你目前紧要的事是把你和潘金莲的婚事解决了。她已经多次提出了退婚的请求,都是咱爹(即当时的国王)挡下了。咱爹也不能让人家闺女这样地浪费青春啊!他挡不了多久了!”
武大郎回答:“我就是为了解决这婚姻纠纷来找你的!”
太子(又号元始天尊,太昊)听了,立刻变得局促不安了,因为那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也是真正生死攸关的战场。他心情沉重地问:“你准备好了吗?”
武大郎(又号靖安王,桃花佛)回答:“准备好了!”
太子又问:“你跟张三郎(又号玉皇大帝,太阳神)也说好了?”
武大郎回答:“一年前我跟他谈了我正在练的这种井阳功,他反对说,‘那是邪术,会产生井阳现象(即井阳之灾,辟谷现象,假死现象;参考案例10.2 3)’。三个月前我们俩又谈起了气功,他得知我还在练习这种气功,表示了强烈的抗议!”
太子问:“他真的已经经历了四禅天(如图1.3-5,参见第12章)吗?”
武大郎回答:“他已经有了学透九黎(又名大千世界,如图1至34)所需的幻觉经历。”
太子说:“谢谢你!他是我的亲生儿子”
武大郎回答:“用不着!在张家他是我的弟弟!”
太子问:“你需要多长时间?”
武大郎回答:“三个月到半年。”
太子问:“怎么需要那么长的时间?”
武大郎回答:“去那种地方(即井阳现象,长寿天,无想天,参见11.4.4.2-5),没人知道需要多长时间。”
太子回答:“那我在你的调度表上填写 ‘一年带薪假’!你可以去取一年的预付薪水。”
武大郎说:“这么慷慨!怎么也用不了一年!”
太子回答:“我不想你在这方面有时间上的压力!忙活这么多年了,出去玩玩吧!以后就没时间了!你到家后,一两天内就会收到咱爹同意潘金莲退婚申请的信函。随后,我就把武二郎打发回家。”
武大郎回答:“谢谢大哥!”说着,他转身离开了。
太子高声说:“祝你好运!”
武大郎转身笑着说:“等着听我的好消息!”
1.3-6
几天后,太子也没心思工作了。他带着太子妃去山东省清河县聚贤庄等着听消息了。第一件事,他就开始检验太乙真人(如图1.3-37) “造打虎英雄的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太乙真人回答:“保证没问题!这只老虎一打就晕!我都实验十多次了!这药费你可不能赖账!”
太子说:“这在场的都是祖国的花朵,国之栋梁!伤了谁都不得了!不行咱就先把它弄死!”
太乙真人说:“这你可得亲眼看看!我打死它给你看!晕了之后,两个小时它就能恢复正常!”
太子真的去看实验了。喂药之后,用棍子捅他几下,老虎一生气就晕倒了。太子问:“武二郎肯定知道这老虎只是被打晕了!他会把老虎扔出院子。谁来负责补刀?”
太乙回答:“我呀!别人谁敢干这事!一刀把老虎捅精神了,就没命了!”
据传说,武二郎打虎那天,政府的人带着猎人来了,对外面的卫兵说,“你们在院子里怎么打架,我们不管。老虎一但出了院子,就不是你们家的了。我们要把虎的血放干净了。”
1.3-7
据传说,当太子听说武大郎被潘家下葬了。他对棺材上的孔和太乙真人在坟墓上所作的通风孔不放心。夜里,他亲自查看后,就把武大郎挖出来了。他们把棺材抬到了一处通风好的山坡上晒月亮。
这些人都对武大郎的成功感觉不可思议。三清道人检查了他的尸体后说,“一切正常!”他分析说:“当时武大郎所处的绝望的心态和无意识(古作神识)的舍性契合,所以他才能在拔箭和止血后的几分钟之内进入了井阳状态。
传说还说,几个人一起唱《大号是中华》的典兵学院校歌,太子妃跳九天玄女舞为武大郎加油打气。当然,这时的武大郎即看不见,也听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