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问梁伯: “依你看,某卢岩的眼睛是不是那个沈阳老刘(刘团长)给整的?”
梁伯说: “我不知道。也可能,就像你说的似的,‘被哪个陌生人给冲了一下;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看到那个人了。’”
妈妈生气地说:“不行!我得跟百杨说说,向那个沈阳老刘要张相片给卢岩留着。”
梁伯问: “要相片干什么?”
妈妈说: “他活着,咋说咋好。他要是死了呢,我们卢岩连个他的遗物都没有。”
梁伯问: “那个老刘多大岁数了?”
妈妈说: “岁数不大!百杨说,就比他大两三岁,最多不超过六岁。但是,他要是出车祸死了呢!他们家的孩子要是不通情达理,将来对某卢岩不听不理,那时某卢岩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此后,我妈妈跟爸爸说了这件事。我爸问过几个大虎山镇上的朋友,但他们都把沈阳朋友的信息弄丢了。后来,这件事就被忘记了。
一天在我们家,我爸妈和梁伯一起一边干活一边唠嗑。梁伯神秘地,给我爸妈讲,说是有那么一个古代故事,里面对那个主人公的个人生活历史,病症,病理,和治疗等方方面面的描述都很详尽,但是现代的医生不能对那个古人进行确诊,原因是没有相关病例。故事里主人公的病是人为造成的;现实生活中百年不遇。为了解开故事里面的许多秘密,沈阳有个人在进行一项真人医学实验:在现实生活中造一个病例来给医生们来进行研究。
我在一边听不明白,就走过去问。
妈妈厉声回答: “没看见这在干活呢吗!这么个小人!也想明白!去!到一边儿玩去!”
注3.8,我认为此传闻所说的古代故事就是前文第二章的《桃花劫》;关于此医学实验的具体信息参见后文4.5节《真人医学实验的报纸新闻》。
人刚出生时,都是用图像进行思维的。随着语言能力的形成,人的记忆模式、记忆提取模式、和思维模式都发生了转变。约三岁后,人就很快把三岁之前的记忆忘掉了。本书此后,作者和家人都不记得前三章的事了;直到四十年后,作者我才在偶然的情况下回忆出了三岁之前的事。目前,心理学界还没发现正常人回忆出三岁之前的,但在心理疾病的病人当中不罕见。
现代心理学认为,三岁之前的事虽然被忘了,但仍在无意识里发挥着作用。忘了的记忆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是习气的作用。比如我遇到与前文类似的事时,就有兴趣,就想,仿佛以前听说过,却回忆不起来;而我就顺着那些说法做了。就好像,冥冥之中,我的神父在告诉我该怎么做。读者当知本书前九章的故事中,大部分是刘团长故意安排在我的生活里的。例如,不知道为什么,我从记事到青少年,时常打听、寻找沈阳的一位大神级的算命先生做师傅,直到遇见刘健君,确信我一直要找的人是她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