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6.5 难胜地;16.6 现前地;16.7 远行地;16.8 不动地;16.9 善慧地;16.10 法云地
唐三藏说:“难胜地者,真俗两智行相互违,合令相应极难胜故。” 真智和俗智即无为法和有为法。无为法是无我法,是基于无所有天(即涅槃,如图16.5-2)的法,如佛教百法中的最后六位是无为法。有为法是我法,是基于转移身见(亦作帝释天,如图16.5-14;参见11.4.4.1.4节)的法,如佛教百法中的前94位都是有为法。
有为法是基于有而建立的法,具有集性,取性。有,记忆有,习气有,因果不忘为有,例如苦谛中的25有(参见13.4.4节)。无为法是基于涅槃,基于毕竟空而建立的法,具有等性,舍性,与有不具有和合性。

16.5.1 禅渡 Meditation Ark
五地菩萨修习禅渡。禅渡亦作静虑渡,俗称气功(如图16.5和第12章),印度称为瑜伽,但以等持为性,有三种,安住静虑、引发静虑、和办事静虑。
(一)安住静虑俗作闭目养神,跏趺坐等,常见的禅定练习方法有数息观,不净观,四念住等。
(二)引发静虑,就是在禅定中引发幻觉,从中得到天眼通,天耳通,天腿通,他心通,生死智证通的实际体验,悟出其中的心理机制原理。这种禅定的练习方法常见的有十遍处,莲花观想等。
(三)办事静虑,此种禅定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气功爱好者用真气来为自己治病,如驱除风湿症等。再比如用忏悔法来消罪,治疗心理疾病,练习到达方舟来出尘。
16.5.2 于下乘般涅槃障 Hindrance of “Entering Salvation from Lower Lands”.
五地菩萨断于下乘般涅槃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厌生死烦恼,乐趣涅槃,类同下二地菩萨厌苦欣灭。彼障五地无差别道;入五地时便能永断。由斯说五地菩萨断二愚及彼粗重:(一)纯作意背生死愚,即是此中厌生死者;(二)纯作意向涅槃愚,即是此中乐涅槃者。
16.5.3 类无别真如 Category-Indiscrimination True Suchness
五地菩萨证得类无别真如。玄奘说,此真如类无差别,非如眼等类有异故。类,如说无意识中有18界:6根界,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和意根(即前意识);6尘界,即尘界为色、声、香、味、触、和法;和6识界,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类无别真如表明,无意识平等对待此18类或界,并无厚此薄彼。
换一种说法,类无别真如平等地对待众生。此平等性是绝对的,凡是有两条腿的都平等,平等于有四条腿的,平等于有六条腿的,平等于有多条腿的,平等于没有腿的,平等于鬼神佛,平等于鸟兽鱼虫;平等于花草树木,平等于山川大地、江河湖海。
唐三藏说,现前地者,住缘起智,引无分别最胜般若令现前故。什么是缘起智?就是用集起的四缘(能缘缘,所缘缘,等流缘,增上缘,参见14.1节)看世界。
什么是最胜般若?就是等起,就是集起(参见14.1节)的四缘和空集(∅)。其中的空集(∅)代表正等明(参见15.1节)。对于尘世之人,因为集起集合中的空集(∅)不空,集起具有聚合性,收集性,所以称作集起。对于圣人来说,由于证得了涅槃,清除了污染,集起集合的空集(∅)空了,此空集(即涅槃)是等性,所以称作等起。那为什么古人把 “等起” 称作最胜般若?因为此空集(∅)是涅槃, “净识害有” ,此 “空集” 能杀死一切烦恼,具有无量无边的福德,就是 “拯救” 。

16.6.1 慧渡 Gnostic Ark
六地菩萨修习慧渡。慧是解知之心,是一种智;但在某些方面,慧与智相反,成事之智是智,了事之智是慧。慧以择法为性,有三种:生空无分别慧,法空无分别慧,俱空无分别慧。
1. 生空无分别慧。从无到有为生。参见14.1节的集起,四缘合和,就有了;此从空而生就是 “生空” 。我们把这个概念拓展到万事万物,从出生来说,都是一样,没有差别。你、我、他、她、和它,从出生来说,都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2. 法空无分别慧。此中有两个关键概念,我空和法空。口语中的 “我” 就是 “转移身见” ,参见11.4.4.1.4.6-1节。无意识,古作神识,是法识。本书讨论了许多无意识的特性,但无意识唯是现量,我们不能直接表达无意识的特性。无意识最大的特性是 “不障性” ,它不障碍任何事物,如同虚空,而且无意识与虚空相应,所以我们说无意识是 “胜义空” 。因为我空和法空,你、我、他、她、和它,从法来说,都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3. 俱空无分别慧。俱空义为集起的整个集合是空的,就涉及到了物质是空的。佛教是从眼识所对的 “色” 来定义物质的,所以佛法中,色即是物质。读者可参见11.4.1节《 色蕴》,那篇文章已经究竟了色的本质,是空的。
16.6.2 粗相现行障 Hindrance of Thick Phenomena Presentness
六地菩萨断粗相现行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执有染净粗相现行;彼障六地无染净道,入六地时便能永断。由斯说六地菩萨断二愚及彼粗重:(一)现观察行流转愚,即是此中执有染者,诸行流转染分摄故;(二)相多现行愚,即是此中执有净者,取净相故。相观多行,未能多时住无相观。
16.6.3 无染净真如 Non-Contamination Non-Immaculateness True Suchness
六地菩萨证得无染净真如。玄奘说,此真如本性无染,亦不可说后方净故。此真如说明无意识的机械性很强,且自是自果。它从人的实际行为中以它自有的方式,提取信息,建立了自己,不区分善恶。如黑白,人对黑感觉焦躁,对白感觉祥和。无意识中的黑和白没有善性恶性,所以黑不是污染,而白亦非善非恶。
唐三藏说,远行地者,至无相住功用后边,出过世间二乘道故。此阶段的修习者感觉每一天都像似走进一个新的世界,就像是长途旅行的人,天天都有新鲜的景色,新的故事。即便是修习者一直都在自己的家里,也总是感觉出门远行回来了,家里面处处新鲜,招人喜欢,而且过去和未来都变得遥远了,好像时间变慢了。

什么是 “无相住”?参见11.4.4.1.4.6节的恶见,总列了人生的全部见惑,尘世是基于那些错误观点而建立的虚假世界。尘世人所做的许多事没有意义的,没功能,无用。
修习者用这种世界观看待尘世的,就是在修习 “无相住” ,会摧毁尘世 。怎么修习无相住?就是运用前节谈的 “等起智” ,亦作神佛智,来观察看待世界。这种修习被梵语称作奢摩他-毗婆舍那(Samatha Vipassana),汉语称作止观。梵语奢摩他,汉译做止,就相当于等起的空集(∅)。梵语毗婆舍那就是用等起的四缘来看待世界。
另外,本书的17.2节《金刚经》是专讲如何修习 “无相住” 的,即讲述如何发起金刚喻定,发起大洪水,消灭尘世的。“无相住” 的修习有很多别名,如无功用行,金刚喻定,金刚无间道,出尘,出体,洗礼,割礼,大洪水等。
什么是这里说的世间二乘道?尘世之人从开始学佛法至于修道成佛需要经历三大阿僧脂劫。登上菩萨初地之前是第一阿僧脂劫。从菩萨初地至于七地是第二阿僧脂劫。从八地至于十地,乃至于时间的穷尽,都是第三阿僧脂劫。本文是七地,菩萨毁坏了尘世,所以玄奘法师说,此时的菩萨已经超越了尘世间的二乘道。
16.7.1 方便渡 Convenience Ark
七地菩萨修习方便渡。方便渡以择法为性,有回向方便和善巧拔济方便二种。回向方便是说菩萨将一切所得都回向给菩提心(即本章开篇的四宏誓言)。善巧拔济方便是说菩萨成熟众生,利乐有情要讲究方法,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具体问题。如何操作方便渡?我举例说明:
在1996年春,我舅舅肺癌晚期,我去向女朋友刘健君请教我应如何给舅舅送终(参见7.5节《超渡》)。随后,她对我说:“你到你舅舅家后,一进院门,你就要留心观察,如神龛什么的;进屋后,你要看他家的装饰,墙上的画什么的。先了解他的信仰,谈话中你要顺着他的信仰说,别把人超渡到了错误的目的地!”
我感觉奇怪,问;她回答:“你去给舅舅送终,是为他办事,他满意才是正事;并不是你把要说的都告诉他,你自己满意了。”
我认为这说法有道理,问:“怎么还能送错地方呢?”
她回答:“有啊!我们医院就出现过一次。那个老太太的信仰特殊,她想死后去一个什么庵,做个侍女。法师给她讲完走后,她就糊涂了。后来她家人就问那个法师,是不是给送错地方了?”
我诧异了:“哎呀妈呀!这法师可怎么回答?”
刘健君回答说:“法师说,地方是肯定错不了!全中国64种宗教,都去那一个地方。我们就是换个名词说,换个说法讲。”
16.7.2 细相现行障 Hindrance of Slim Phenomenal Present
七地菩萨断细相现行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执有生灭细相现行,彼障七地妙无相道,入七地时便能永断。由斯说七地菩萨断二愚及彼粗重。
1. 细相现行愚,即是此中执有生者,犹取流转细生相故。
2. 纯作意求无相愚,即是此中执有灭者,尚取还灭细灭相故。纯于无相作意,勤求未能空中起有胜行。
16.7.3 法无别真如 Law Nonvariation True Suchness
七地菩萨证得法无别真如。玄奘说,此真如虽多教法种种安立而无异故。此说,世界上有中国佛教、伊斯兰教、和墨西哥沙门教等种种教法安立,但此真如千百年没有变化,始终如一。
这段文字是作者我小时候从佛学杂志上看到的。1949年新中国政府成立后,委托中国佛学会对佛教进行核实验证。一个参加了验证的和尚写了这篇报道。他说:“我们不知道古人是怎么从无意识(古作神识)中抽取出具足戒,得到三千威仪八万四千细行的。但我们考虑,小孩子没有这法,是无意识自己随着生活学到的。于是,我们找了一些善于戒学的和尚和尼姑,到世界各种宗教文化里去表演,而且发出了调查问券。从对调查结果的统计,我们得出了连我们自己都感觉惊讶的结论:人类文明相当稳定,两三千年来没什么能从戒法度量的变化。
唐三藏说,不动地者,无分别智任运相续,相用烦恼不能动故。另有说法,前意识能辨别善恶美丑,引发很多烦恼,而此地的大菩萨处于空中,前意识遇空则止,名为不动,所以烦恼不现行。
读者可能会有疑问,前意识不动,此人没有意识,这状态就只有解脱的价值了?佛说话的时候,就已经从涅盘里出来了,就有意识了。据说,佛的这个涅槃是建立在前意识里的,名作无住涅槃,用而常寂。

16.8.1 愿渡 Will Ark
菩萨登上八地后,成为了摩诃萨,即大菩萨,继续修习愿渡。愿渡就是菩萨登入初地时许下的四宏誓言: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愿渡以欲、胜解、和信为性,可分为二种:求菩提愿,利乐他愿。也有说愿渡以拣择法为性。
16.8.1-2 菩提心诵 Bodhicitta Eulogy
修习大乘佛教要求发菩提心。菩提心是无上正等正觉(梵语是啊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发菩提心就是立下此四宏誓言: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本文就菩提心诵来简要说明菩提心。
1. 譬如大地,能生长万物;菩提心亦如是,于一切佛法能生长摄持故。
2. 譬如净金,色质不坏;菩提心亦如是,利益安乐一切有情永无退坏故。
3. 譬如新月,渐增圆明;菩提心亦如是,与勤相应,于一切善法渐渐增长故。
4. 譬如增火,火势炽盛;菩提心亦如是,以智火烧诸烦恼,愈修智力愈胜故。
5. 譬如大藏,取物无尽;菩提心亦如是,修行而施波罗蜜多,周济有情亦无尽故。
6. 譬如宝矿,出生种种珍宝;菩提心亦如是,修持净戒波罗蜜多(参见16.2节),出生种种功德故。
7. 譬如大海,能容受一切;菩提心亦如是,修习忍辱波罗蜜多,虽遭遇违逆众缘,皆能忍受,心不动故。
8. 譬如金刚,坚不可坏;菩提心亦如是,修习精进波罗蜜多(参见16.4节),勇猛坚牢,他不能坏故。
9. 譬如山王,无物能动;菩提心亦如是,修习静虑波罗蜜多,于诸境相,心不散乱故。
10. 譬如药王,能治诸病;菩提心亦如是,修习般若波罗蜜多(参见16.6节),能对治烦恼所知二种障故。
11. 譬如善友,不舍友人;菩提心亦如是,修习四无量心(即慈悲喜舍),一切时候不舍众生故。
12. 譬如如意珠,随所欲求皆能满足;菩提心亦如是,修习四摄法(如图16.8-37;即布施、爱語、利行、和同事)成熟众生故。
13. 譬如盛日,摄相应发心亦如是,如白熟谷,成熟众生故。
14. 譬如美乐,能吸引听者;菩提心亦如是,与四无碍辩(参见16.9节)相应,说法教化,能摄引众生故。
15. 譬如国王,能制定国法;菩提心亦如是,演说现量(参见11.4.5节),能为正道不坏因故。
16. 譬如仓库,是财物聚积处;菩提心亦如是,修习福智二种资粮,能聚积无量财法故。
17. 譬如王路,王者先行,余人随行;菩提心亦如是,修习三十七菩提分法(参见16.4节),是大圣世尊先所行道,余人随行故。
18. 譬如车乘,二轮具足,能到处去;菩提心亦如是,止观相应,能往安乐处故。
19. 譬如涌泉,取水无尽;菩提心亦如是,总持门相应,闻法者虽多,说法无尽故。
20. 譬如喜声,众生爱乐听闻;菩提心亦如是,说佛法印(无常,无我,涅槃),希求解脱的众生爱乐听闻故。
21. 譬如河流,其水自然;菩提心亦如是,自性相应,不起作意,无生法忍智自然流出。
22. 譬如大云,能变现多种形相,注雨润泽万物;菩提心亦如是,能示八相成道(参见17.3.2忍渡),化度众生故。
16.8.2 无相中作加行障 Hindrance of Extra Effort on Non-Phenomena
八地菩萨断无相中作加行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无相观不任运起。前之五地有相观多无相观少。于第六地有相观少无相观多。第七地中纯无相观,虽恒相续而有加行。由无相中有加行故未能任运现相及土。如是加行障八地中无功用道。故若得入第八地时便能永断。彼永断故得二自在。
由斯八地说断二愚及彼粗重。(一)于无相作功用愚,(二)于相自在愚;令于相中不自在故,此亦摄土相一分故。八地以上纯无漏道任运起故三界烦恼永不现行。
16.8.3 不增减真如 Neither Increase nor Decrease True Suchness
八地菩萨证得无增减真如。玄奘说,此真如离增减执,不随净染有增减。又,此真如亦名相土自在所依真如,谓若证得此真如,已于现相现土俱自在故。此真如一方面说明了,无意识对多、少、你、我、他、她、它、生、和死、都没有执着;另一方面表明了,被消灭劣种的必要功能会被净种替补。那么什么是净种?
人脑思维在处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总是自主地简化客观对象,抽取各类默认模特,如人、蝴蝶、树等。此默认模特,人、蝴蝶、树等都是净种;然后以此默认模特来认知其它同类个体。比如女人,我们看见个体女人会描述大眼睛,高鼻梁,高个子,有点儿瘦等。这些描述都是人脑通过把对方和自己思维机制里的默认女人模特进行比较而采集出的特征,以此来认知对向,乃至所有的女人。此中,默认的女人模特就是女人的定义,即女神。人脑通过女神这个模特来建立其它的女人,也就是说所有的个体女人都是从女神派生出来的,即女神是女人的种子, 能生出其它女人。同理,我们可以得出男神是男人的种子,能派生出所有类似的男人;蛇神是蛇的种子,能派生出其它的蛇;树神是树的种子,可以生出很多树,等。这就有了大洪水之后,许多动植物没有绝种的画面。
唐三藏说,善慧地者,成就微妙四胜解,亦作四无碍解,能遍十方善说法故。
16.9.1 利他中不欲行障 Hindrance of Unwilling to Benefit Others
九地菩萨断利他中不欲行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于利乐有情事中不欲勤行乐修己利。彼障九地四无碍解。入九地时便能永断。由斯九地说断二愚及彼粗重。
(一)于无量所说法无量名句字后后慧辩总持咒自在愚。于无量所说法总持咒自在者谓义无碍解。即于所诠总持自在。于一义中现一切义故。那么,这一义是什么?答:胜义。苦胜谛和集胜谛是世间胜义;灭胜谛和道胜谛是超世间胜义。而四胜谛就是全部佛法。

于无量名句字总持咒自在者谓法无碍解,即于能诠总持自在。于一名句字中现一切名句字故。那么,这一名句字是什么?答:名色(如图16.9-35,37)。名即是四无色蕴(参见11.4节《五蕴》),包括佛教百法中的83法。色即是色蕴,包括11法。名色能生一切法,即是一切法。那6位无为法怎么说?无为法是基于 “无、空” 的法,是对前面94位法中缺乏某些法的称呼。
于后后慧辩总持咒自在者谓词无碍解,即于言音展转训释总持自在。于一音声中现一切音声故。那么,这一音声是什么?答:空。读者你听,佛一直都在讲空,而且佛教亦名空门。
(二)辩才自在愚,辩才自在者谓辩无碍解,善达机宜,巧为说。
16.9.2 力渡 Strength Ark
九地菩萨修习力渡。力渡以拣择为性,有二种,思择力和修习力。九地菩萨已经证得俱知根,实相妙智,能够了达一切境相,是大力真人。此处略说九地菩萨的十种神力。
(一)知是处非处智力,此说于一切地、一切时、一切事,九地菩萨都知道对错。世界上的事虽多,但就所发生的处所而言,就只有22处,亦作二十二增上根(参见11.6.5 增上果)。
(二)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此说于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三世的业缘果报生处,九地菩萨皆悉遍知。
(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此说于诸禅定自在无碍,其浅深次第,九地菩萨如实遍知。
(四)知诸根胜劣智力,此说于一切众生的根性胜劣,得果大小,九地菩萨皆实遍知。
(五)知种种解智力,此说于诸众生,种种欲乐胜解,善恶不同,九地菩萨皆如实遍知。
(六)知种种界智力,此说于世间众生,种种界分不同(2),即种姓差别,与贪嗔等行随眠差别,九地菩萨如实遍知。
注16.9-2,界是种子义,如说金童(即亚当)是图像思维行人,神经质的特质强;再如说玉女(即夏娃)是文字思维型人,觉悟的特质很强,具有女神的外貌(更多信息参见10.9 节《上帝的三位一体》)。
(七)知一切至处道智力,此说于有为无漏行,各知其所至之处,故于至得人间天上的有漏道,至得涅盘的无漏道,九地菩萨如实遍知。
(八)知天眼无碍智力,此说九地菩萨已经证知天眼清净,见诸众生死时,生时端正丑陋等善恶业缘。
(九)知宿命无漏智力,此说于众生种种宿命,从一世乃至百千万世,一劫乃至百千万劫,死此生彼,死彼生此,其姓名饮食苦乐寿命等,九地菩萨如实遍知。
(十)知永断习气智力,此说于一切惑余习气,永断不生,九地菩萨如实遍知。
16.9.3 智自在所依真如 True Suchness Depended by Self-sufficient Intelligence
九地菩萨证得智自在所依真如,已于无碍解得自在。那么,这个真如是什么呢?当然是四胜谛。四胜谛中,苦谛最大,能摄其它三个胜谛,所以苦谛,即三千大千世界,是智自在所依真如(如图16.9-36)。
唐三藏说,大法智云含众德水蔽一切如空粗重充满法身故。大法智云是什么?如图16.10-35是金童(即亚当)的特质肖像;36是玉女(即夏娃)的特质肖像。

16.10.1 智渡 Intelligence Ark
十地菩萨修习智渡。智渡以择法为性,有二种:受用法乐智,成熟有情智。那么,智方舟(即智渡)是什么?成事之智是智,了事之智是慧。第十五章中的六个上帝造人的故事就是六艘智方舟。其中神父(即上帝)成功地制造了金童(即亚当)和玉女(即夏娃),并使他们俩结合为夫妻的智慧是智渡。金童和玉女成功地领会了神父的意愿至于 “毕竟空” (即无所有天,如图2)是慧渡。
从造书天来说,上帝造人最终造出来的是《天书》,亦作法典,如第十六章中的每一个故事就是一部天书。图41是墨西哥的法典,亦作画成的书。天书的故事线索就是由金童和玉女生命线拧成的线绳,如图15右端所示。图37是由金童和玉女生命线编织而成的网。这些天书就是智渡,每一本天书都包含着一切智。
从四食谛(参见11.5节)来说,上帝造人造出来的是 “意思食”,如图44,欧洲人在捡上帝扔在地上的 “意思食”。图39是墨西哥的夏娃,翠玉女,正在向尘世抛撒玉米(即意思食)。墨西哥人把《墨西哥法典》称作玉米,认为众生吃了可以变成人(如图38,40所示)。
修习法典可以成就 “三花聚顶”,如图42和45所示。图43中,头顶大方舟(即智渡)的埃及夏娃正在口吐莲花,表明她正在讲她和亚当的故事。教学相长,图42中夏娃练成了 “三花聚顶” ,成为了众生之母。三花代表上帝三人组:(1)神父,即上帝;(2)金童,即亚当:(3)玉女,即夏娃(如图16-10所示,参见10.9节)。图45是墨西哥的重生之母,蔻特鹠鸺(Coatlicue)。那时,她刚生出玉女(即夏娃),正在鄙夷不屑地想象着 “三花聚顶” 。
16.10.2 诸法中未得自在 Hindrances of Insufficient Laws
十地菩萨断于诸法中未得自在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于诸法不得自在。彼障十地大法智云及所含藏所起事业。入十地时便能永断。由斯说十地菩萨断二愚及彼粗重。
(一)大神通愚,即是此中障所起事业者。
(二)悟入微细秘密愚,即是此中障大法智云及所含藏者。
16.10.3 业自在等所依真如 True Suchness Equally depended by Sufficient Karma
十地菩萨证得业自在等所依真如,已普于一切神通作业总持定门皆自在。那么,这个真如是什么?当然是无意识,无意识能收集储藏并发起各种业。但是,所有的业都需要修习者自己证得,例如图1至22,都需要修习者自己把它们验证出来,那样无意识才会是业自在等所依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