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小闲做菜,大闲读园

(2025-05-06 08:36:17) 下一个

斗胆从陈从周先生《说园》五篇里摘抄一些文字,选配我拍的一些照片。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摄于临海东湖公园,吴越国皇族定居临海后的私家园林)

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我们在造园之先,首要考虑。

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

春见山容,夏见山气,秋见山情,冬见山骨。

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要具有画意。窗外花树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模拟枯木竹石图。

造园在选地后,就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作为此园之特征,表达出预想的境界。

(亦摄于临海东湖公园,背靠揽胜门)

园林中曲与直是相对的,要曲中寓直,灵活应用。曲直自如。

(摄于临海府城城墙,即江南长城最美拐弯)

(摄于杭州虎跑公园)

万竹夹道(摄于杭州云栖竹径)

摄于杭州西溪湿地洪园

园既有“寻景”,又有“引景”。何谓“引景”?即点景引人。西湖雷峰塔圮后,南山之景全虚。景有情则显,情之源来于人。“芳草有情,斜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无楼便无人,无人即无情,无情亦无景,此景关键在楼。证此可见建筑物之于园林及风景区的重要性了。

(摄于杭州西子宾馆)

(摄于北京景山寿皇殿)

园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于“时”,花影、树影、云影、水影、风声、水声、鸟语、花香,无形之景,有形之景,交响成曲。所谓诗情画意盎然而生,与此有密切关系。

(摄于杭州西湖国宾馆)

(摄于杭州植物园)

造园一名构园,重在构字,含意至深。深在思致,妙在情趣,非仅土木绿化之事。

(摄于杭州西子宾馆)

(摄于杭州云中径酒店,徽式建筑)

 

(摄于杭州龙井村龙井草堂餐厅)

其设计原则很简单,运用了假山与建筑相对而互相更换的一个原则(苏州园林基本上用此法。网师园东部新建反其道,终于未能成功),无旱船、大桥、大山、建筑物尺度略小,数量适可而止,亭亭当当,象一个小园格局。

(摄于杭州西子宾馆)

(摄于杭州浙江宾馆公交站附近)

(摄于杭州浴鹄湾公园)

万顷之园难以紧凑,数亩之园难以宽绰。

(摄于北京故宫文华殿前)

(摄于北京美术馆)

园林中求色,不能以实求之。北国园林,以翠松朱廊衬以蓝天白云,以有色胜。江南园林,小阁临流,粉墙低桠,得万千形象之变。白本非色,而色自生;池水无色,而色最丰。色中求色,不如无色中求色。故园林当于无景处求景,无声处求声,动中求动,不如静中求动。景中有景,园林之大镜、大池也,皆于无景中得之。

(摄于北京故宫)

(摄于杭州西溪湿地洪园)

 

我建议园贯以廊,廊外参差植梅,疏影横斜,人行其间,暗香随衣,不以红梅名园,而游者自得梅矣。其景物之妙,在于以廊“勾勒”,处处成图,所谓少可以胜多,小可以见大。

(摄于杭州西湖国宾馆)

(摄于杭州云中径酒店)

拙政园的枫杨、网师园的古柏,都是一园之胜,左右大局,如果这些饶有画意的古木去了,一园景色顿减。

(摄于台州国清寺)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