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后,叔叔提议去宣武门那边转转。
我爷爷奶奶40年代从绥远那边到北京,住在众益胡同。
宣武门这一带是小时候熟悉的地方。
众益胡同早在78年就因为盖新华社不复存在了。
这里现在是一个幼儿园,我叔叔回忆说以前是宣武门小学。
他第一天上学,我爸带他去,见到老师我爸敬队礼,我叔叔也跟着敬了一个。
那时候老师都是修女,穿列宁装。
宣武门饭店现在叫宣武门商务酒店,我姑姑80年代知青回来在这里上班。奶奶经常差我给她送午饭。
新华社建的时候挖了巨大的地基,我放学去那里玩,爬沙土堆,现在想想也挺危险的。
众益胡同盖新华社以后,爷爷奶奶家拆迁图里左边这个6号楼,我在这里度过小学6年的日子。
每天穿二环路,走新文化街(佟麟阁路),到手帕胡同上学。
实验二小手帕胡同也已经成为西单的金融大楼,它的小学低年级部在昔日的石驸马小学。
高年级部在西边胡同里。
现在小学这么多班,以前好像4、5个班。
我上学时语文主任是霍懋征老师,一二年级的班主任是高惠先老师。那时候她也年轻。一直记得我,我大学毕业工作的一天从校门口路过,她送学生放学,还一眼认出我,叫我名字。
这个斜坡还在,小时候经常跑着冲下来玩。
佟麟阁路过来是经过了这几个胡同。
模范书局,今天没开门。
头发胡同
初一那年夏天,我家搬到展览路了,但我中学在实验中学,每天骑车,阜成门、白塔寺,二龙路,这一带成了我天天经过的地方。下次去那边走走。
北京是变化很大,但不论她怎么变,哪怕我没有血亲在这里,我依然深爱她,永远有家的感觉,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有那种这里不再是我家的想法,我祝福她越来越好,希望她永远庇佑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
后来又去黄土岗花市转了一圈。
回家吃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