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刚到美国的时候,逛街看到护发用品的广告:“Is your hair thinning?” (你的头发是否日渐稀疏?)看得我一头雾水。细发不是 “fine hair” 吗? 记得有同事还赞我的头发 “ fine hair”。可是这里怎么用了“thin” ,而且是 “thinning”。形容词当动词混用?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心里问号一串串。
青丝白发转眼间,几许沧桑在心头。现在我的英语是进步了, “thin”和 “fine” 的不同一目了然:“fine” 是头发细;“thin” 是头发稀。但是,我的头发 “退步”了:又细又少 ( fine and thin)了。所以,就有了这一篇头发咏叹调,致我那终将逝去的头发!
第一个变化是掉发。
我最初是洗头发的时候发现这个问题的。倒一点洗发水,再稍微揉搓几下,掉落在手上的头发就可以用惨烈两字形容。连带着,地板上的掉发也多起来(很有尸横遍野的感觉)。每天扫地吸尘,感觉(希望是错觉)收获最多的是我掉的头发。掉头发再加上扫头发,搞得我都有轻微的洁癖加强迫症了。一闲下来,眼睛就开启地毯式自动搜索模式:寻找落在地板上的头发!记得《黑道家族》(《The Sopranos》)里 Tony 跟手下谈生意时,嫌钟点工在眼前碍眼,就斥了她一句:“Go find some dust!” 现在我每天擦地的口号是, “Go find some hair!”
掉发刚开始时,我怀着人定胜天的朴素信念,把能找到的市面上产品都试了个遍。不论口服外用,只要是跟养发护发增发有关的,统统来一份!结果如何呢?一言以蔽之,收效不大!后来有一次跟妈妈通话时聊起这个话题,才知道她在我的年纪也有同样的烦恼。强大的遗传基因属不可抗力。我这才稍为释怀,把掉发的困扰放下了,连带着也提高了对 “Is your hair thinning?” 广告问句的免疫力。
另外一个是白发。
中文里 “白发” 和 “华发” 说的都是斑白的头发,但是一字之差,差之千里。“华发” 的 “华”,让人想到华美,华丽,是“华服美食” 里的 “华”;而一提起 “白发” 呢,印入我脑海的是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或者慈母手中线的老母亲 (我自认跟两个都不沾边)。英文稍微婉转些,说 “gray hair”:让人联想起风度翩翩的乔治克鲁尼 George Clooney,或者法国模特 Yazemeenah Rossi 的标志性银发。
然而,不论中英文哪种说法都不能宽慰我,面对镜中藏不住的白发,我只感到一种莫名的挫败和沮丧。“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说到底,令我失落的,恐怕不单是留不住的青丝,更多的还是留不住的时光吧。都说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但是红颜易逝,韶华不再的悲哀,普通人如我辈亦心有戚戚焉。
不能免俗地,我开始染发。明知道染发是周期性的徒劳无用功,不过自欺欺人而已;但每次在美发店对镜自照时,还是有一点我为己容的小确幸。然后,疫情来了,美发店不敢去了,头发也染不了了;我不得不学习和我的白发和平共处。人嘛,总是要退无可退了才能面对现实。这也应该算是疫情的收获之一,人的心理适应和调节能力总有挖不尽的潜力。李白早就说过:“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人生非寒松,年貌岂长在。” 镜中的白发,依然不让我觉得顺眼,但是至少不那么扎眼刺心了。
欲望是人的天性,对自己没有的或得不到的东西总是更感兴趣。我看八卦,看美女的时候,她们浓密的长发更能吸引我的目光。尤其近来复古风潮再起,九十年代的港式美女又一波刷屏;旧照中的女神们都有蓬松的大波浪长发,妩媚而自然。
贴一张Yazemeenah Rossi 的美照,很有白发魔女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