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9年4月11日-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渊源、区别与冲突

(2022-06-08 11:40:06) 下一个

时间:2019年4月11日
一、[url=https://m.sohu.com/a/284388096_120047535/?pvid=000115_3w_a&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https://m.sohu.com/a/284388096_1 ... mp;isappinstalled=0]https://m.sohu.com/a/284388096_120047535/?pvid=000115_3w_a&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https://m.sohu.com/a/284388096_1 ... mp;isappinstalled=0[/url]

 

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渊源、区别与冲突
内容:整理此文,工作量很大,加之文字较多,难免出错,敬请谅解。若有错误,请在文末留言指正。
本文目录
前言
一、耶稣在三大宗教中的描述
(一)、《新约全书》所记载的历史上的耶稣
(二)、犹太人视野中的耶稣
(三)、基督教视野中的耶稣
(四)、伊斯兰教视野中的耶稣
二、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渊源、矛盾与冲突
(一)、三教的渊源
(二)、三教的矛盾
(三)、三教在耶路撒冷都有圣迹,都称是自己的圣城

(四)、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主要区别
(五)、三教的冲突
三、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即指基督新教)的主要联系和区别
(一)联系
(二)区别
来源/ 综合,包括马效佩《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视阈中耶稣形象之比较研究》、马通《世界三大一神教的关系》等等
目前世界上传播最快、分布最广、信徒最多的三大宗教,分别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等国家,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州等西方国家,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西亚、中亚、北非等阿拉伯国家。它们分别拥有教徒3亿、21亿、16亿人口。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被称为世界三大“一神教”,这三大宗教在比较宗教学术语中有时也被称为 Abrahamic Religions,直译为亚伯拉罕(穆斯林称易卜拉欣圣人)宗教,意指这三大宗教都与被《圣经》称之为“大先祖”、被伊斯兰教尊称为“众先知之父”的亚伯拉罕有着历史上的渊源关系。
据《国际宣教研究学报》2001年第一期发布的统计数字,估算至2001年,世界人口61.28亿,其中犹太教徒1455.2万,基督教徒20.24亿,伊斯兰教徒12.13亿。按这一数据,这三大宗教的信徒合计32.51亿,占世界总人口的53.05%,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产生的重 大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这三大宗教由于在圣贤人物、历史渊源、教义理论以及地理位置上存在着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关系,所以,三者对许多相同的历史人物、同一历史事件有着迥然不同的记载、描述、解释和阐述,甚至因之而引起神学和教义方面截然不同、乃至相互对立的信仰与观念,最终因在许多问题上的共同立场和其他问题上的各不相让而构成了五彩缤纷的三大“一神教”世界景象。
一、耶稣在三大宗教中的描述
在这一系列互相对立、各不相让的问题中,围绕着如何看待耶稣(穆斯林称尔撒)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宗教历史人物的立场而形成的神学信仰和教义体系,是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一个篇章。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因各自看待耶稣的立场不同而朝不同的方向发展,从而巩固、创新或者发展了各自的神学信仰和教义体系。
(一)、《新约全书》所记载的历史上的耶稣
回顾一下《新约全书》所记载的历史上的耶稣对我们的比较视野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今世界著名宗教学家、《世界上的宗教——我们伟大的智慧传统》(The World's Religions,Our Great Wis,dom Traditions)一书的作者、美籍学人哈斯顿·史密斯(Huston Smith)在这方面的论述堪称简明扼要的典范。他在这一当今宗教学世界名著的有关基督教的篇章中以“历史上的耶稣”(Historical Jesus)为小标题简述了耶稣的生平。让它带着我们去回访《圣经》所记载的历史上的耶稣:
“基督教基本上是一个历史性的宗教。这就是说,它并不建立在一套抽象原则之上,而是建立在一些具体事件即历史上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件之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个犹太木匠的生平,就像一再被提到的那样,他诞生在一个马槽里,三十三岁时就被当作一名罪犯处死,从没有到过距其诞生地九十英里之外的地方,从来没有拥有过什么财产,没上过学,没统帅过军队,从来没编写过书籍,只在沙粒上写过些东西。尽管这样,但世界各地都在庆祝他的诞生之日,他的死亡之日几乎把所有高尚的事物都推上了绞刑架。他是谁呢?”

“关于耶稣生平的传记资料非常之少,甚至使本世纪早期的一些考古学家走到了提出他也许从来就没有生活过这样一个想法的边缘。这种可能性马上就遭到了否决,然而,《寻找历史上的耶稣》把世人一直从《圣经》学家们那里听到的关于耶稣的故事缩减为两点:关于他,我们几乎什么都不知道;我们所知道的关于他少得可怜的东西中,最可靠的一点就是他错了 —— 这一点指的是他所推定的这个世界马上就要完结这一信念。可见,仅凭这些去建立一个教会是不可能的,幸运的是‘打着极端的历史怀疑论标记的很大一部分耶稣研究在这个世纪正在退潮’。古典研究者已经做出了这样的评论:如果围绕着《圣经》而建立起来的历史可靠性准则必须重审,那么,我们对希腊-罗马世界的观点定会陷入一片混乱。”
“那么,《新约全书》的学者们正在回来正视的这位耶稣到底是谁呢?他在大希律王统治时期诞生在巴勒斯坦,可能在公元前4年左右 —— 我们那被标榜为以他的诞生为开端的时代计算方法几乎可以肯定差错了几个年头。他在拿撒勒或其附近长大,可以推断,他是在与那个时代的普通犹太人成长的模式一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受了约翰的洗礼,那是一位富有献身精神的先知,当时正在那个地区进行激动人心的活动,宣告他的上帝就要来临的判断。在三十岁之初,他有过一个边教人、边治疗的生涯,持续了一年到三年的时间,活动的中心主要在加利利。不久,他招来了自己的一些同族人的敌视和罗马人的怀疑,这导致了他被钉死在耶路撒冷郊外的十字架上。”
这里,我们只需要把马利亚在没有任何男人与她接触的情况下生下了耶稣这段《圣经》故事以及在他身上显示的一系列“神迹”回忆起来,知道了耶稣是一个无父而生且围绕着他发生了许多神奇故事的人,那么,就可以说我们基本上清楚了《新约全书》对历史上的耶稣所记载的轮廓。(关注公众号“随手传福音”,回复数字“61”,查看信耶稣有什么好处)
(二)、犹太人视野中的耶稣
犹太教是“亚伯拉罕宗教”中最早的一个,在罗马人征服犹太人之前,它经历了亚伯拉罕时代的初创、摩西(穆斯林统称穆萨圣人)时代的基本定型和定居迦南以后的完善,其中最主要的事件就是《旧约全书》所讲述的出埃及的故事。按常理来说,摩西作为犹太人最伟大的先知,教义似乎应该随他而封顶,但在犹太教历史上,摩西之后先知层出不穷,如约书亚、约伯、以赛亚、耶利米、何西阿、约拿等,一个接一个,连续不断,然而,随着耶稣时代的来临和逝去,犹太教中的先知也随之销声匿迹,没有了踪影,不仅如此,《旧约全书》也画上了句号,历史让位给了《新约全书》。笔者(作者马效佩)认为,这与犹太人看待耶稣的立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犹太教对耶稣的“定位”导致了它先知时代的结束、经典的终止和教义最终立场的形成。
犹太教的两个基本概念: “救世主”观念和“上帝的选民”观念。
(1)第一个观念:笔者觉得在讲犹太教时,不应该用“救世主”来翻译犹太教的“弥赛亚”概念。因为犹太人心目中的“弥赛亚”与基督教教义中的“弥赛亚”有大不相同之处。
首先,犹太教是一个公认的民族宗教,在犹太教徒看来,耶和华是以色列人的上帝,以色列人是上帝的选民,上帝要差遣的“弥赛亚”的使命是拯救犹太人脱离苦难和外邦人对他们的迫害,而不是拯救全世界。拯救全世界是像基督教、伊斯兰教这样的普世性宗教的教义,与犹太教这个民族宗教无关。
其次,按犹太教教义,耶和华将要差遣给犹太人的是一位伟大的先知或具有先知身份的国王,而不是“主”,在犹太教术语中,“主”系指耶和华而言,而非某一位先知或犹太国王而言。基督教认为耶稣是主的化身,主就是耶稣,耶稣就是主,而犹太教从不主张哪一位先知就是主。
所以,“弥赛亚”不能译为救世主,只能理解为“拯救以色列的先知或具有先知身份的国王”。犹太人长期等待的是一位能拯救他们走出苦难、脱离外邦人统治的人,他可能是一位有所作为的先知或具有先知身份的国王,其作为不但有宗教意义而且还应该有政治意义,是神圣与世俗相结合的领袖,而不是单纯追求“精神”和“圣洁”的“主的化身”。
(2)第二个观念:犹太人自认为是“上帝的选民”,只有亚伯拉罕的次子以撒的两个儿子以扫和雅各的后代、只有具有犹太血统的人才有资格当上帝的选民,才有资格侍奉主耶和华。以色列人认定,上帝委派的先知只会出现在犹太人当中,其他民族中不会出现先知,而且,先知的使命也局限在引导犹太人走正道和拯救犹太人脱离苦难,摆脱外邦人的压迫。
以这两个基本观念为线索,可以发现,主体犹太人为什么没有把耶稣像基督教徒那样当作救世主去看待,甚至在他们看来,耶稣连作一个犹太教先知的身份都不被承认。从表面上看,犹太人在等待一位拯救者,而且耶稣的的确确就是一个犹太人,那么,为何犹太人却拒绝他,甚至遭到犹太祭司贵族和法利赛人向罗马统治者的控告?
有三个主要原因:
1、犹太人等待的弥赛亚是一个只想把以色列人从苦难中拯救出来、摆脱罗马人残暴统治的人,但《新约全书》记载的耶稣却宣传博爱这一普世性宗教思想,把上帝的爱从专属犹太人“选民”的爱拓展成了对全人类的爱,直接威胁到了犹太教的“弥赛亚观”和“上帝的选民观”两条根本教义。
2、据《新约全书》的说法,耶稣在遵守犹太法典的同时也打破了犹太教的许多律法规定,他不但劝化外邦人,给外邦人以以色列人的同样待遇,与罗马税务官交往,同情妓女的遭遇,而且还犯禁在犹太人的安息日给人治病。这一系列做法使犹太人认为耶稣已经成了犹太教的一个“异端”。
3、犹太人等待的是一个像摩西或者大卫和所罗门那样有所作为的先知或具有先知身份的国王,但是,不论从哪一方面看,耶稣都不像他们。他们发现耶稣是一个温顺的人,一个与世无争的人,一个讲“当别人打你右脸的时候,你要把左脸交给他打”的人。犹太神学家们在发现耶稣不可能把他们从苦难中拯救出来之后,最终做出了不承认他的决定。这个决定导致了《新约全书》所说的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悲惨结局。
然而,犹太人主体对耶稣的认定不仅导致了追随耶稣的人创建了基督教会,使“亚伯拉罕宗教”家族增添了一个新的成员,而且还迫使犹太人自己关上了经典、启示和先知的大门。耶稣事件的影响太大了,自耶稣之后,犹太人中再也没有人站出来自称先知,犹太教的教义画上了最终的句号。即使在今天,犹太人在“耶稣事件”之后奋斗了整整两千年,在西方遭受了种种歧视、压制和屠杀,而后又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在他们的“许约之地”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和政府之时,也没有人站出来自称“弥赛亚”,这不得不使人一再回味耶酥事件对犹太教的巨大影响。
(三)、基督教视野中的耶稣
基督教是“亚伯拉罕宗教”家族中产生的第二个宗教。哈斯顿·史密斯说得一针见血,“基督教是一个历史性的宗教”。布鲁斯.雪莱说:“教会强调历史对于基督教信仰的重要意义。基督教既来自过去,又与一位名叫耶稣的历史人物密不可分,在这两种意义上,基督教都是一种历史性宗教。因为基督教扎根于如下信条,在历史中,即在特定的空间和特定的地点,神自身参与人类事务。” 这说明在基督教神学家看来,基督教的历史性既与犹太教传统有关,又与耶稣作为“神的化身”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参与人类事务有关。然而,据笔者对基督教历史的观察,它的历史性不仅表现在基督教是建立在一系列历史上发生过的具体事件的基础上,而且还表现在它这样一个独特特征上:基督教的一系列神学教义也是在历史进程中随着事件的发生而逐条建立起来的。理解这两点对我们看清基督教怎样看待耶稣的立场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看看基督教是如何建立在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基础之上的。这里指的一系列历史事件,据《圣经》的记载和描述,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耶稣生平以及其“复活”之后的事件:(关注公众号“随手传福音”,回复“圣经”二字,即可了解圣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1、耶稣只有母亲,他是马利亚在没有与任何男人接触过的情况下生下来的,所以,耶稣是无父而生的孩子。这一点在基督教看来构成了耶稣神性和神迹的出发点,使其成为“圣子”。
2、耶稣短暂的传道生涯中的所作所为和所言所讲。他一路行善,帮助别人,给人以博爱的教诲,教人“爱人如己”,在他的心中,怜恤重于祭祀,爱人胜于律法,其中更为重要的是他所显示的神迹,驱邪赶鬼,医治天然盲、麻风病,起死复生,等等。
3、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这一被《圣经》记载的著名事件。
4、耶稣死后3天的复活以及升天事件。
5、耶稣死后在包括保罗在内的弟子面前显现的一系列故事。
世界上曾经有过许多伟人,提出过种种理论和主张,但他们的死亡往往同时也变成了自己理论和事业的死亡,然而,耶稣的故事却不一样。他的死亡直接导致了对他的复活的信仰,对他的复活的信仰直接导致了基督教会的产生,教会的存在与发展直接导致了基督教神学教义的产生。所以说,基督教教义不是耶稣自己在世时建立的,而是其门徒和继承了门徒事业的教会一步步在历史进程中建立起来的。不难看清:所谓的基督教神学教义就是基督教会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对耶稣的正式立场,即基督教视野中的耶稣观。因为耶稣本人没有明讲自己就是上帝、甚至其贴身门徒也没有在其本人还活在世上时得出他就是“上帝的化身”这个基督教教会后来确定的神学结论。
基督教三大教派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虽然在许多问题上存在很大分歧,但对耶稣却有共同的信仰,归纳起来有五点:
1、耶稣是上帝的化身。
2、耶稣是主唯一的爱子。
3、耶稣是三位一体中的一位,即圣父、圣灵与圣子中的圣子。
4、亚当的原罪被人类继承(这一点看似与耶稣没有关系,但实际上是耶稣赎罪说的基础)。
5、耶稣以自己的神性和人性一起把自己献给了十字架,这就是著名的赎罪之说。
那么,这些共同信仰是耶稣亲自教授给自己的门徒或者门徒时代就已经形成的吗?不是,这些信仰实际上就是基督教会对耶稣的日后“定位”,其形成从耶稣的门徒时代起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磨炼,是在一代代神学家的分歧和讨论中、是在一次次的教会公会上通过决议方式建立的,也就是基督教视野中的耶稣形象。无独有偶,记载耶稣生平的马太、马克、路加和约翰四大福音书以及其他圣书也是教会在3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从近百个福音书和圣书中经过筛选而“钦定”的正式经典,其他福音书没有获得正典地位,被当作“伪书”弃之不用。“正典”(Canon)迟迟于公元4世纪才形成的历史事实也在解说着“基督教是一个历史性宗教”这一深刻命题。

值得注意的是,基督教会对耶稣的“定位”决定了基督教是一个对耶稣以前的《旧约圣经》所记载的先知和启示持肯定立场、而对耶稣以后的先知和启示持否定立场的宗教。因为在基督教看来,作为“上帝化身”的耶稣降临以前,上帝差遣了一些先知,给以色列人以上帝的启示并为上帝的“来临”作预告,而在上帝把“耶稣作为自己的化身”亲自降临尘世、传播福音、拯救世人以后,神的福音封顶了,结束了,再也没有必要差遣先知了。这就是为什么基督教承认以色列人历史上的先知、启示和经典,而对耶稣之后的一切宗教包括伊斯兰教在内持否定态度的根本原因。
(四)、伊斯兰教视野中的耶稣
要看清产生于耶稣离开世界600年之后登上历史舞台的伊斯兰教视野中耶稣的形象,一个必要前提就是了解伊斯兰教的“认主独一观”和“使命观”。
“认主独一观”:伊斯兰教认为,穆罕默德的使命就是弘扬源自人祖阿丹(亚当)的“开天古教”,这个开天古教的道统自阿丹(亚当)起,历经奴哈(诺亚)、易卜拉欣(亚伯拉罕)、穆萨(摩西)和尔撒(耶稣)等多代圣人的薪传,其核心就是“认主独一观”。
《古兰经》说:“他们说:‘你们应当变成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你们才能获得正道。’你说:‘不然,我们遵循崇奉正教的易卜拉欣的宗教,他不是以物配主者。’你们说:‘我们信我们所受的启示,与易卜拉欣、易司马仪、易司哈格、叶尔孤白和各支派所受的启示,与穆萨和尔撒受赐的经典,与众先知受主所赐的经典;我们对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加以歧视,我们只归顺真主。”

所以,先知穆罕默德从传教一开始就提倡“认主独一”,反对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伊斯兰教认为整个宇宙只有一个主宰,任何人、任何物和任何神灵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宰,宇宙中的一切存在包括日月星辰、山川河流、人物动植都是这个主宰的仆民。这个主宰在阿拉伯语里称作“安拉”,意为真主。伊斯兰教规定其教徒只可崇拜和侍奉独一的真主安拉,不可崇拜和侍奉除真主之外的任何人、物和神灵。


我们发现,这种“认主独一观”在某种程度上与犹太人的崇拜上帝观非常相似,所不同者只在于犹太人的上帝耶和华只是以色列人的上帝,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而伊斯兰教则认为人类在真主面前一律平等,没有种族、肤色、地域的区别,人类都是阿丹(即亚当)的子孙,只要愿意人人都可崇拜真主,真主并不挑选任何一个民族做其选民。虽然伊斯兰教不同意“上帝可以人形出现”的基督教的“上帝的化身说”,但在宗教教义的普世原则上却与基督教保持一致。

“使命观”:伊斯兰教认为,真主作为全世界的主宰,他的第一德性是“普慈”,而其普慈之德性就集中表现在他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派遣了许许多多先知使者,“差圣降经”,去传达真主的启示,教化人、引导人们走认识真主、崇拜真主的道路。传统上,穆斯林学者把全人类中的先知使者分为四等,列圣(Nabiyi)、钦圣(Rasaol)、大圣(ArrusulUlul Azm)和至圣(Khatm Alanbiyayi)。其中列圣最多,据圣训讲,列圣有12万多人;钦圣次之,有300位;大圣有5位,他们是努哈(诺亚)、易卜拉欣(亚伯拉罕)、穆萨(摩西)和尔撒(耶稣)和穆罕默德;至圣只有一位,即穆罕默德。

伊斯兰教认为,这些先知使者虽然被真主所拣选,给他们降示了经典,真主在他们身上显示种种奇迹,是真主向人类传达启示、引领正道的媒介,但他们都是具有圣品的人,而不是神,更不是神的化身。

与耶稣有关而值得一提的是,《古兰经》认为,穆罕默德作为真主派遣给人类的最后一位使者,其使命之一就是证实往圣前经,真主对穆罕默德说:“我降示你这部包含真理的经典,以证实以前的一切天经,而监护之。”“我所启示你的,确是真理,足证以前的经典是真实的。”“当时,真主与众先知缔约说:‘我已赏赐你们经典和智慧,以后有一个使者来证实你们所有的经典,你们必须确信他,必须辅助他。’他说:‘你们承认吗? 你们愿意为此事而与我缔约吗?’他们说:‘我们承认了。’他说:‘那么,你们作证吧;我也和你们一同作证。’”这种使命当然也包括要证实被《古兰经》称为《引支勒》的降示给耶稣(尔撤)的经典和他本人作为一位大圣人的先知使者之身份。所以,伊斯兰教不但承认耶酥是一位先知、一位使者,而且还是一位带来了天启经典的大圣,名列5位大圣之一。

在伊斯兰教这两大观念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在此把伊斯兰教对耶稣的“定位”总结为以下几点:

1、证实耶稣无父而生的奇迹,圣母马利亚的纯洁性。天使把灵魂吹入母体。耶稣的本质是真主的一句话造就的灵魂。
2、耶稣显示了很多神迹,生而能言、天上降下筵席(这两点《圣经》没有记载)、治愈盲人、麻风病、起死复生、用泥捏成飞鸟状、吹气即成灵活之鸟、不进屋就能知道屋里的发生的事。
3、十字架上钉死的不是耶稣本人。真主让耶酥升了天,在世界陷入黑暗,正邪不分时他会重新降临人间,拯救人类,用正义、光明和伊斯兰教领导世界,降生后自称伊斯兰教徒。
4、耶稣不是神的化身,也不是神的独子,神不会有儿子,因他不需要妻子。无父而生不是神的证据,因为亚当(阿丹)也是无父而生,但不是神。耶稣是一位大圣人,他现在就活在第二重天上,就像其他圣人也活在天上一样。
5、否认三位一体之说,认为三位一体说有悖于认主独一观,是一种以物配主的观念。
6、不讲原罪之说。真主已经饶恕了亚当的罪,人无原罪。所以也就没有了赎罪之说。
7、麦地那城的先知穆罕默德圣陵中直到现在还留有一块墓地,准备让耶稣在降临、逝世后葬在穆罕默德及其两位大弟子身旁。
我们发现,伊斯兰教反对犹太人拒绝承认耶稣为先知使者的立场,认为在耶稣问题上,他们犯了背叛真主、杀害先知、诽谤圣母的滔天罪行;同样,伊斯兰教也反对基督教徒把耶稣抬高到“神的化身”、“神的儿子”和“三位一体”的做法,因为除了神本身之外,没有任何人或者物可以与神相提并论。认为基督教对耶稣的定位也违背了自人祖阿丹以来为历代众先知代代薪传的“认主独一观”,是一种背叛真主的行为,应当予以谴责。
二、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渊源、矛盾与冲突
(一)、三教的渊源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起源自古老的犹太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被称为天启宗教或亚伯拉罕诸教,三者关系非常密切。按照亚伯拉罕诸教的教义,所有的犹太教徒、基督教徒、伊斯兰教徒,无论民族种族,都将发祥于中东的闪米特人(包括希伯来人、阿拉伯人、腓尼基人、亚述人)亚伯拉罕认作祖先,都信仰其经典是神的话语,是唯一真神与人类订立的契约。唯一真神创造了世界和人类。

三教共同信仰犹太教的唯一真神,发源于中东沙漠地区,以希伯来圣经为根基,以耶路撒冷为圣地。都反对偶像崇拜、多神崇拜,只信仰一个主宰宇宙万物、至高无上的造物主。只是各自对认识造物主的属性本质上有所分歧。

三教的经籍又有许多共同的联系。如基督教的《旧约全书》就是犹太教的经书《塔纳赫》(即《希伯来圣经》)。三教的神话人物也有很多相同(如亚伯拉罕,伊斯兰教称为易卜拉欣;上帝耶和华,伊斯兰教称为真主安拉)。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脱胎于犹太教,其根基是犹太教的经典《塔纳赫》。

(二)、三教的矛盾

犹太教认为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都是错误的,只信奉《希伯来圣经》即《旧约全书》,认为《新约全书》和《古兰经》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杜撰的欺骗信徒的伪作。不承认耶稣就是犹太教等待的弥赛亚(救世主),并继续等待弥赛亚的来临。犹太教徒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除了犹太人,其它人是无法得到拯救的。

基督教认为犹太教是正确的启示,但是不完善的。同时认为伊斯兰教是错误的狗尾续貂。认为耶稣即是耶和华的化身又是耶和华的独生子,具有人性和神性,就是犹太教等待的弥赛亚(救世主)。认为犹太人违背了上帝和以色列人定的约(即旧约),所以派他的儿子耶稣作为弥赛亚以自己的生命为人类赎罪,不仅和以色列人而和全体人类订立“新约”。

伊斯兰教认为犹太教和基督教只是部分启示,原经典都被人们篡改和歪曲过。认为基督教把耶稣神化,导致犹太教无法接受。不承认耶稣是神子,只承认他是第24个先知,也不承认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认为真主派遣了第25个也是最后一个先知穆罕默德,并把最后一部最完善的天经《古兰经》降示于他,删除前人经典中那些人为的和被篡改的东西。

(三)、三教在耶路撒冷都有圣迹,都称是自己的圣城

对于基督教来说,耶路撒冷是耶稣受难、埋葬、复活、升天的地点;对于犹太教来说,耶路撒冷圣殿山上有第一座圣殿遗址(公元前586年被巴比伦王国摧毁)和第二座圣殿遗址(公元70年被罗马帝国焚毁),只余西墙部分(即哭墙);对于伊斯兰教来说,638年阿拉伯帝国在圣殿遗址上兴建阿克萨清真寺(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地),以纪念621年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西墙被纳为阿克萨清真寺围墙。1948年以色列当局占领耶路撒冷后,不断拆毁阿克萨清真寺周围的大部分建筑,引发了巴勒斯坦人民多次起义。由于巴以双方都称这里是各自的圣地,很多古迹犬牙交错,难分彼此,说不清,理还乱,所以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事端。

公元前十一世纪犹太首领大卫领导抗击非利士人获胜,建立了统一的以色列——犹太王国,定都耶路撒冷。大卫王之子所罗门继承王位后,大兴土木,建造了第一圣殿,确立耶路撒冷为犹太教的圣城。后来,耶路撒冷几经亚述、巴比伦、波斯等外族征服,第一圣殿毁于战火。公元前56年波斯人为犹太人,曾在耶路撒冷旧址给犹太人重建圣殿,史称第二圣殿。公元前63年,罗马人占领耶城,将犹太人逐出巴勒斯坦,从此,犹太人流散世界各地。耶城的“哭墙”(即西墙)成为犹太教的圣地,也是表明昔日辉煌的象征,也可说是犹太人的精神寄托。

基督教认为从公元336年首批基督大教堂竣工时起,耶城就成为基督教不可替代的永久圣地。因为耶稣基督之死使耶城成了基督教的中心。同时,“受难之路”、“橄揽山的脚印”等圣址,吸引基督徒从世界各地赶来朝圣。

公元638年阿拉伯人征服了耶路撒冷。先知穆罕默德的继承者哈里法·欧麦尔来到此城,并建造了阿克萨清真寺(会极殿)。《古兰经》称“远寺”,与麦地那的“先知寺”和麦加的哈兰姆清真寺共称为伊斯兰教三大“圣寺”。据《古兰经》叙述,耶路撒冷是先知穆罕默德从麦加禁寺夜行至此,驻马登霄聆听真主启示之地,其中“西墙”被伊斯兰教称为“飞马墙”。阿克撒清真寺被称为飞来寺,把耶路撒冷视为仅次于麦加和麦地那的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地。耶路撒冷老城内的圣殿山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圣地的集中地。

最初耶城面积并不大,仅限于“老城”的城墙之内,由阿拉伯区、犹太区、基督教区和亚美尼亚区四大部分组成,面积约一平方公里。公元1856年起,由于老城内人口增多,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开始在城外建立新的居住区,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1947年联合国通过的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对耶路撒冷地理范围的界定是:包括现有耶路撒冷市和郊区的城镇,最东为阿布·迪斯,最南为伯利恒,最西为艾因·卡里姆,最北为舒法特。按照这一界定,当时耶路撒冷的面积约为21平方公里。

根据1949年约、以停战协议,耶路撒冷被分为东。西两部分。即“东耶路撒冷”和“西耶路撒冷”,但这只是停战线,而不是国际边界。到1967年耶城面积已达 44平方公里,(其中以占38平方公里,约旦实际控制为 6平方公里)。

1967年以色列占领整个耶路撒冷后,进行大规模扩建,目前耶城面积已达123平方公里,主要由老城、西区和东区三部分构成。它是世界上宗教场所最密集的地方,共有200多座教堂、修道院和清真寺。基督教的20多个主要教派都在此建有教堂。

众所周知,1967年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三十多年来巴、以在这块土地上的争夺非常激烈,飞机大炮与石头瓦片的交火没有停止过,全世界的人都看到强者的飞扬拔扈,弱者的生存之难。有良知的人呼吁他们停下来谈判解决。现在看来巴、以问题,最难解决的是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巴难民回归问题和领土划界问题。而尤以耶路撒冷圣城问题最难解决。

(四)、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主要区别

注:弥赛亚(希伯莱语)就是基督(希腊语),意思是“救世主”。

注:伊斯兰教的观点是:穆罕默德不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而是正道的复兴者,他只是接受真主的启示而传播伊斯兰教

(五)、三教的冲突

众所周知,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不但在宗教信念、民族文化上有不可调和的冲突,而且在政治文明、地域利益上也有不共戴天的怨恨。历史上几千年来,相互之间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严厉镇压、不屈反抗,攻占家园、屠杀教徒,摧毁文明、再铸辉煌,此起彼伏、绵绵不绝。十字军东征西亚中东,阿拉伯铁骑横扫欧亚,纳粹大屠杀,五次中东战争,阿以冲突,巴以争端,9·11事件,国际恐怖组织,无一不以宗教信仰为导火索。

三教之间的矛盾,又构成中东问题的主要症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国家的同情和支持下,饱受屈辱的犹太教徒回到祖居之地重新建立了以色列国,认为耶路撒冷为中心的地区是上帝给予以色列人的“应许之地”,而原有巴勒斯坦人被迫背井离乡,由此重新引发了阿拉伯世界伊斯兰国家和以色列的长期暴力冲突。特别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大宗教文明的冲突,最后演化成整个西方世界和阿拉伯世界的对抗。

三、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即指基督新教)的主要联系和区别

天主教是基督宗教的一个分支。虽然最接近原文的名称是“公教会”,但是自明朝时就沿用的名称“天主教”(因其将不使用上帝、神等词汇称呼唯一的主,而仅使用天主一词)却已成了正式的中文代名词。基督教教派的所有公教会之中,罗马公教会(罗马天主教会)的会众最为庞大,全世界人数有11亿,因此“公教会”(天主教)一词往往指的是与罗马教宗共融的天主教会。目前天主教会也是所有基督宗教的教会里头最为庞大的教会。

东正教或称东方正教是基督宗教中的一个派别,主要是指依循由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所流传下来的基督宗教传统的教会。是与天主公教、基督新教并立的三大派别之一。“正教”的希腊语(Orthodxia)意思是正统。

如果以“东部正统派”的主要的和狭义的定义来分,“东部”教会里人数最多的教会是俄罗斯正教会和罗马正教会。而欧洲正教会(不分东西边)最古老的则是希腊正教会。若是以英语系国家的西方人惯用的用法来分,'东部正统派'有较广的定义,也包含了“东方正统教会”(“Oriental Orthodox”中文字面意思和东正教一样,但两者是不同的教会)。

(一)联系

1.基督教是一个总称,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新教是三大分支,在我国习惯上称基督新教为基督教。

2.三者都相信耶和华是唯一真神、耶稣基督是救世主。

3.三者都相信原罪,相信基督的死为世人赎了罪。

4.三者都相信世界将有末日,届时所有人将复活,接受神(天主、上帝)的审判。

5.三者都以《圣经》即新约旧约为经典。

(二)区别

1.历史不同。最初基督教只有一个教会,1054年西部、东部教会分裂,以罗马为中心的西部教会自称“公教”即天主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部教会称“正教”即东正教。16世纪,西欧和北欧发生宗教改革运动,从天主教中分离出革新教会,统称基督新教。

2.教会形式不同。天主教至今仍保留统一的教会,自称“至圣、至公、至一,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罗马教廷为世界天主教中心。东正教原有以居士坦丁为中心的统一教会,随着东罗马帝国的灭亡,各国教会不相统属,但驻在今天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君士坦丁牧首保留“普世牧首”的称号。新教从产生即无统一教会,主要的新教派别有加尔文宗、路德宗、英国国教(圣公会)等。

3.宗教语言不同。天主教以拉丁语为宗教语言,但现在也允许各地以民族语言祈祷。东正教最初以希腊语为宗教语言,但因为现在已不存在统一的东正教会,所以一般用各民族语言。新教从产生之日即主张用各民族语言为宗教语言。

4.对教会与神职的认识不同。天主教、东正教认为,人必须通过教会并由神职人员才可以与神沟通,故教会与神职具有神圣性。新教则认为,人可以凭借信仰与神沟通,不必通过教会与神职人员,教会只是教徒的团体,神职只是承担教会工作的教徒。

5.对神职的要求不同。天主教的神职人员不可以结婚。东正教原也如此,但现在已不严格。新教的神职完全可以结婚。天主教、东正教神职须为男性,女性只可为修女。新教女性也可以为神职。

6.神职的称谓不同。天主教为教宗(教皇)、枢机主教(红衣主教)、主教、神父。东正教为牧首、神父。新教称牧师、长老(加尔文宗)、主教。

7.对圣母、圣徒的认识不同。天主教、东正教崇拜圣母玛利亚和圣徒,教堂设圣母、圣徒像。新教认为圣母、圣徒都是人,不能崇拜,设置圣像是偶像崇拜,有悖《圣经》。

8.圣事不同。东正教、天主教有7件圣事,即圣洗、坚振、圣体、告解、神品、终傅、婚配。新教只保留了两件圣事:圣洗、圣餐(圣体)。

9.仪式不同。天主教举行洗礼时采取注水式(往头上倒水),举行弥撒成圣体时用无酵饼,神职人员领圣体、圣血,信徒一般只领圣体,祈祷时划圣号以整个手掌在胸前自上而下、自左向右划十字。东正教举行洗礼时采取浸水式,举行弥撒成圣体时用发酵饼,神职人员和信徒领圣体、圣血,祈祷时划圣号以3个手指(拇指、食指、中指)在胸前自上而下、从右向左划十字。新教的洗礼一般是注水式,有时也采取浸水式,圣餐是纪念式的,不像东正教、天主教那样认为基督体血的真实临在,祈祷时不划圣号。

10.节日不同。东正教的一些节日与天主教节日大体相同,只是称呼上有区别。天主教的节日分为四大节日(也称四大瞻礼,即复活节、圣诞节、圣神降临节、圣母升天节)、一般节日(如耶稣升天节、主显节、天主圣三节、预报救主降生节、耶稣圣体圣血节、耶稣圣心节、普世君王节、圣母无染原罪节、天主之母节等等)、圣徒们的纪念日等,最大最重要的节日也是复活节。新教只有复活节和圣诞节。

11.历法不同。天主教、基督新教用公历。东正教用儒略历。

12.《圣经》的版本不同。东正教和基督新教对于旧约中的《多俾亚传》、《友弟德传》、《玛加伯传》(上、下)、《智慧书》、《德训篇》、《巴路克》认为是次经,不予收录。天主教则完全采用。故天主教版《圣经》比东正教、基督新教的《圣经》多7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