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6年8月18日谈话记录:谈师谈佛 | 《圆觉经》系列34:释迦说法行

(2022-06-11 16:58:03) 下一个

2016年8月18日
一、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MDAwMTI4OA==&mid=2650630675&idx=1&sn=ce3434b14fc2016af21471626d84631d&scene=1&srcid=0818jObITKshOkH5i5RL9kRX&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 
谈师谈佛 | 《圆觉经》系列34:释迦说法行
内容:

释迦说法行答普觉菩萨五问,依次如下──

第一,应求何等人。

释迦云:所谓善知识,即是“正知见人”;所谓“正知见人”,即是“心不住相”;“不着声闻缘觉境界”;“虽现尘劳,心恒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如是五相。

于观修时,能依圆觉的因地来作抉择与决定,即是正知见。圆觉的因地,已见文殊师利菩萨所问。

无相、无作。若心依于相,便有依相而起的作意,此如心依于空相,观修时便有证空的作意,一落作意,便终生不能遣除,因为所证所悟,都必落于相,所了所觉亦落于相,如是即无圆觉可言。所以善知识必须心不住相。

二乘行人为空寂所困,这正是他们的寿者相,所以善知识不应着声闻缘觉境界。

善知识亦现尘劳,亦即如常生活,是即禅宗所谓家常日用,然而,于尘劳中心恒清净,不依世俗计较利害,亦不落于世俗的名言句义而生活,所以心恒清净,是即不为世俗污染。

善知识亦现过失,此如维摩诘入淫舍,文殊师利入宫与宫女游戏,以至禅宗四祖出关即入娼寮妓寨,然而所示,实为梵行。

善知识不令众生入不律仪,即是虽示现过失,但由于赞叹梵行,所以即不入不律仪。

具足如是五者的善知识,可以即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圆正觉)。

第二,应求何等法。

善知识因心行清净,所以虽示现种种过患,其实心无憍慢,亦不着意于资财、妻子、眷属。所以应对善知识不起恶念而求法,这便是禅宗圭峰宗密大师所说的“但依法门,莫求其迹”。能如是求法,从其所教而修行,即能渐次究竟而成圆觉。在这里,释迦并没有说修什么法门,只是行人应依善知识所教之法而修即可。

第三,应依何等行。

既得善知识与教法,即应依除病而行,下来即说除病。

第四,应除何等病。

释迦说有四病,一者“作病”,若以自己的所行都是求圆觉之行,那便有作意,说为“作病”;二者“任病”,若以为不断生死,不求涅槃,但随诸法性而求圆觉,那便是落于任运,是为“任病”;三者“止病”,若行人以为寂息一切念头,便可“得一切性寂然平等”,如是以求圆觉,是名“止病”;四者“灭病”,若以为永断一切烦恼,即得毕竟空,以一切永寂而求圆觉,是名“灭病”。所以,离四病始能清净,是为正观,否则落病即成邪观。

欲除四病,首先须尊重善知识,当亲近时,不起憍慢,于远离时,应断瞋恨。其次,对顺境逆境不着于心,复次,觉与众生同体无异,然后始能除病。因为病的根源在于憎爱,心无有二,一切同体平等,即能除病。

第五,应如何发心。

释迦说欲求圆觉,应如是发心:“末世众生,欲求圆觉,应当发心作如是言:尽于虚空一切众生,我皆令入究竟圆觉。”

发心者须知,虽愿度一切众生,但不作度人想,若以为有众生可度、有法可度、我是度人者,那便落于四相,依此发心不得圆觉。

释迦答普觉菩萨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