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7年9月8日 谈话记录:谈锡永:密意说空(二)

(2022-06-10 21:32:52) 下一个

二十二、2017年09月谈话记录

 

2017年9月8日
一、
[url=http://mp.weixin.qq.com/s/XMCnIyK5x63_1iYluUHDPghttp://mp.weixin.qq.com/s/XMCnIyK5x63_1iYluUHDPg]http://mp.weixin.qq.com/s/XMCnIyK5x63_1iYluUHDPghttp://mp.weixin.qq.com/s/XMCnIyK5x63_1iYluUHDPg[/url] 
谈师谈佛 || 谈锡永:密意说空(二)
内容:

谈锡永

依《无边庄严会》,一切诸法“本性自性”是菩萨所入之门。也即是说,菩萨如果想入一佛乘,必须先认知一切诸法自性实在是以本性为自性,当施设本性为空性时,便可以说一切诸法自性即是空性。

佛在此经中说,“本性自性”是依法界来开示演说。这说法有两重深义——

一者,本性是依法界来成立,将法界的性说为本性。

二者,法界即是如来法身。如来法身即是佛内自证智,所以,法界便是佛内自证智的境界。因此依法界来成立本性,便亦即是依法身、法智来成立。这样一来,本性便可理解为法身性、法智性、法界性。这个性不能用言说来诠释,是故方便施设为空性。经文还强调,必须这样说,然后才能成立“一切诸法犹如虚空”。

读者在此应当注意,依本性自性究竟成立的是“一切诸法犹如虚空”,而不是“一切诸法无自性空”,此即非依缘起来成立空,而是依本性来成立空。然而在这里,却绝不是否定依缘起来说空,只是指出,若依缘起来证入空性,至究竟时,便正是由本性自性成立的空。可惜的是,许多学人当见到佛说“一切诸法犹如虚空”时,便误认为等如是说“一切诸法无自性空”,这样一来,就失去了依佛密意的究竟空见,同时亦不理解,正因为“一切诸法”本来就“无自性”,所以才能说本性自性空,由是才能依如来法身说“一切诸法犹如虚空”。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行者观修重重缘起,次第决定一切诸法无自性,及至究竟,于悟入诸法实在只是如来法身上、或说法智上、法界上的随缘自显现,此时便了知缘生诸法恰如镜影,其自性只能说是镜性;又或恰如水中月,月影的自性只能说是水性,由是依如来法身而显现的一切法,虽由缘生,其自性便只能说是如来法身的本性,不能以缘生为自性。这就是诸法如幻,本性自性的究竟见。于见地中,既未否定缘起,亦未否定性空,只是否定不依观修而唯言说的“因为缘起,所以性空”。为什么要否定,因为这言说只是推理,妨碍了我们认识本性自性。

 

更者,释迦说过,对于如来法身只能用虚空来作比喻,所以当说“一切诸法犹如虚空”时,实际上已等如说:一切诸法犹如如来法身。这样说时,许多人可能十分诧异。“一切诸法”包含轮回界的有为法,亦即是落于因缘的法,那怎可能说它“犹如如来法身”呢?

说“犹如如来法身”,是依“本性”来说。因为在这里说具“本性”的便正是如来法身。如来法身本来不能说有什么性,因为不可思议,说有什么性便可以思议了,所以“本性”亦只是言说,只是施设,由施设言说来向学人演示如来法身(同时亦显示了法智与法界),学人即可由此言说的密意,来悟知如来法身这个境界。

这里,便牵涉到对如来藏的理解。

笔者读过一些关于“如来藏”、“如来藏思想”的近人著作,发现相当多作者对如来藏都有误解,误解则由甚深的成见而来。他们有些人将如来藏看成是一个场所;有些人坚持佛说如来藏只是为了开引外道,所以说为真常;有些人认为如来藏违反缘起,如是种种成见,可以说是对如来藏的严重诽谤。

这种情形,佛其实早已预言,认为是法灭尽时的现象。《胜鬘经》依佛预言,便说有三种人不识如来藏——

第一种是“堕身见众生”,指执著自我的人,因执自我,自然有我与我所,他们依“我所”(我所爱、我所受等)来认识如来藏,自然不能悟入“出世间一切智境界”(《宝性论》语),这个境界恰恰便是如来藏的境界,亦即佛内自证智境界,称为如来法身。倘如执持身见,将如来法身看成是身(或将法界看成是界),便会将如来藏看成是场所。所以说为场所,便依然是身见的范限,然而如来藏境界既是佛内自证智境界,当然便无有范限,而且不落边际。

第二种是“颠倒众生”,那是指对如来藏四种功德未能正知的人。四种功德是常、乐、我、净,颠倒众生认为这四种功德违反佛法,因为佛说:无常、苦、无我、不净。这便是依佛的言说来理解四种功德,而不知其为佛的密意。所以在《大般涅槃经》中佛说:应该“在在处处常修我想、常、乐、净想”,“如彼智人巧出宝珠,所谓我想、常、乐、净想”,这里便是用如意宝珠来比喻如来藏的四种功德。对此不知,便会指责如来藏落于“真常”。其实依佛密意,四种功德并不是如来藏的自性,只是如来藏的功能。佛内自证智境界有功能,一点也不奇怪,若加否定,便成颠倒。

第三种是“空乱意众生”。“空乱意”的梵文?ūnyatā-vik?ipatacitta,原意是“对空性起迷乱心”。这例如误解一切法“缘生性空”的人,他们将“缘生”与“性空”视为同一层次,因此说“因为缘生,所以性空”,或说“缘起故空,空故缘起”。由此执著,便认为一定要依缘起来说空,殊不知这种执著,等于说一定要依识境的现象来说空,倘如他们的执著真实,那么,如来便依然要住在识境。这样一来,如来便无尽离识境的法身可言。认为如来藏违反缘起的人,便是“对空性起迷乱心”的例子。

如果能离这些误解,便可以用言说来表达如来藏,说为:如来法身并非个体,只是佛内自证智境界,而且,说为“境界”亦只是施设。这个境界,具有常、乐、我、净四种功德(功能),可以总括为“现分”与“明分”。

如来藏恒常,是因为如来智境恒常。这一点无可诤论,如果说如来智境不恒常,那么,如来便亦会断灭。然而除了智境恒常之外,智境还具有现分,这现分可以理解为生机,正因为有生机,所以在智境上才能有识境生起,如是成就一切时空的世间与生命。所以,这现分亦必定恒常。

现分亦可称为大乐,因为有世间及有情生起,对有情来说,便可以说为大乐。假如理解此生机是佛的悲心,便可以称之为大悲。

由是可知,建立现分便可同时建立常、乐两种功德。

至于明分,可以理解为区别的本质。当生起有情,生起世间时,必须具有区别,因此世间有区别,有情有区别。如果将这区别当成分别,而且是由自我的立场来分别,这样就会成立我与我所。若依明分区别则无分别,甲与乙不同,只是因为他们的显现有区别,并不是本质上有所分别。是即如来法身上的一切诸法,包括有为法与无为法、包括轮回界与涅槃界,都无分别,只可区别,所以才说一切诸法平等。

正由于如来法身具有这区别分,我们才可以不将区别当成分别。人与蚂蚁不同,只是区别,而且是本然的区别,所以不是心识所起的分别。倘若不能这样理解,便根本不可能离分别来认知心的行相、外境的行相。

由一切诸法平等,如此即可说如来藏为大我,这大我,实在基于由明分的区别来遣除心识的分别,若基于心识分别来观修无分别,则只能将诸法一一成立小我,然后在口头上说一一小我自性空,再然后说:因为都是自性空所以无分别。

在这里,我们便须注意到一个言说混淆的问题。当说“一切诸法自性空,是故平等无分别”时,便需要理解,是根据一切诸法本性自性来说,抑或是根据一个一个法的缘生性空来说。这亦即是,这说法是根据大我来说,抑或是根据小我来说,此二者实有很大的区别。前者离分别而建立(亦即离分别是大前提),后者则落于分别而建立(建立之后才依推理说离分别)。

如来法身上一切诸法既然平等,便不能落于识境的理念来理解,因此如来法身以及识境,实在是离世间的名言与句义而成立,这样才可以说为清净。《无边庄严会》说的“清净陀罗尼”便是以出离世间为清净,所说的出离世间,便是名言句义尽。由是可知,说如来藏境界清净,亦是基于依明分而成立的无分别。

由是可知,建立明分便可同时建立我、净两种功德。

依照前面的说法,我们便可以这样来理解如来藏——

如来法身是佛内自证智境界。这智境具有现分与明分,由此令有情及世间能够生起。这生起,必须依于因缘,所以说为缘起。用佛家的名言来说,便可以这样定义如来藏:如来法身具足功德,令识境得以随缘自显现,是故智境与识境双运,即可名为如来藏。

这里说的双运,有如手掌与手背。手掌依手背为基而成显现,二者恒不相离,所以可以说无手掌即无手背的功能,无手背亦无手掌的功能,如果不是恒不相离,手掌与手背便都成无用。

笔者常用荧光屏来比喻如来藏。如来法身智境喻为荧光屏,此荧光屏由于有功能,所以有种种影像显现,这些显现便可以作为识境的比喻。荧光屏与影像显现结合,便可以作为智境与识境双运的比喻。依此比喻,即便可以成立“本性自性”。

如果问:荧光屏上的影像有何自性?如果住在影像世界中,依凡夫的见地,便说火有火性、水有水性,他们只是依影像相来成立自性。

超越凡夫,知道缘起,可是依然住在影像世界中的人,便依缘生性空来说荧光屏上一切影像都是缘生性。当这样说时,虽非究竟,但作为见地亦可以成立,不过,若依此见地观修,持着“缘起故空,空故缘起”作抉择见与决定见,那便有弊端。因为这只是推理,而且是住在识境而自以为可说智境的推理。所以这种人便只能永远住在影像世界中,不得出离,只是由世智来成立自以为是的如来智境,由是所说都是世聪辩智。

倘若依智境与识境双运,入无分别的人,虽然住在影像世界中,但却知道,不能将“缘生”与“性空”放在同一层面,当决定性空时,必须先将缘生建立为“有”(此说法见于《六十正理论》),然后超越这重缘起,才能说此“有”为空。如何超越?依区别来说,是依四重缘起来超越(参考拙《四重缘起深般若》),至究竟时,便可以现证:一切荧光屏影像的自性,只能说为荧光屏性,唯有施设荧光屏性为空,才可以说影像的自性是空性。

依此比喻,我们便可以理解何谓“本性自性”了。所谓“本性”,即是如来法身的智境性,如是,如来法身上自显现的一切识境,他们的自性,便只能是本性。这样便成立了“本性自性”。如果将这本性施设为空。是故便可以说如来智境上的一切诸法空性。这即是“本性自性空”——亦便是依“如来藏我”而说空。

说本性自性空,是最究竟的空,因为这空性是本然的状态。谁能说荧光屏上的影像不是荧光屏性呢,因此,谁能说依智境而成显现的识境不是智境性呢?在这里,只是如实而说,不需推理,亦无外加的概念,更不需落在名言与句义来说空。

所以《无边庄严会》说:“一切诸法皆是佛法”、“诸法本性与佛法等,是故诸法皆是佛法。”更说:“一切诸法所有自性,即是本性。若是本性,彼无自性。汝今当知,若以言说得一切法本性自性,无有是处。”正因为离言说,由是本性自性空才是最究竟的空。

(未完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