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8年2月1日 谈话记录:谈锡永:四重缘起庄严?白螺珠(十三)

(2022-06-10 10:29:20) 下一个

时间:2018年2月1日
一、
[url=http://mp.weixin.qq.com/s/cDSMu9l3mYrc0RaFGg8V8Ahttp://mp.weixin.qq.com/s/cDSMu9l3mYrc0RaFGg8V8A]http://mp.weixin.qq.com/s/cDSMu9l3mYrc0RaFGg8V8Ahttp://mp.weixin.qq.com/s/cDSMu9l3mYrc0RaFGg8V8A[/url] 
谈师谈佛 || 谈锡永:四重缘起庄严?白螺珠(十三)
内容:
谈锡永
“四门”离相碍(下)
44 其三说为因缘门 是再向下立缘起
观察于去及去者 彼此可说为相依
45 依于去而有去者 依于去者而有去
外境内识相依有 观其相对则无有
【释】“去法”与“去者”,可由相依而成立其为有。此如青目所云,是说为“因去知去者”,此即由去法(“去”此种现像)而知去者为有,以去者与去法相依故。
然此亦谓“因去者知去”,即谓以相依故,由去者之动相即可知“去”为实有。
如是即由相依缘起而可成立去与去者有,是为依缘起再向下建立。
《中论》破此重缘生有,颂云 ──
因去知去者 不能用是去
先无有去法 故无去者去
因去知去者 不能用异去
于一去者中 不得二去故
是即由相对缘起,观察去与去者为一为异而破相依。
如何说此二者为相对,青目释云:“是去法未有时,无有去者,亦无去时、已去、未去。如先有人,有城邑,得有所趣。”
此即谓人非依城邑而始有,先有人,然后人建城邑,趣而安住,故人与城邑为相对而成有,如是“城中人”即成相一、相异,由是相对。今“去法”与“去者”之关系实亦相对。
何以故?
初颂说二者其实不能说为相依。“去法”与“去者”之关系若视为相依,则彼此亘相依存,此有故彼有,然而此二者实如人与城邑,具一异之相对,故应先有“去法”然后始有“去者”,若“去法”又依“去者”而成,是则焉能说为先有“去法”?
此即谓,若视二者为相对,然后始能说为相异,由是始能说“去法”与“去者”相对而成立。如说一“城中人”此名相,实谓此城与此人相对,非谓城依此人而始有,此人依城而始有。但当说为“城中人”时,于名相中则“城”与“人”同时相对而成有。
此即初颂之意,否定相依而判定其为“相对有”。
于次颂,今人解释得很复杂,复杂的原因,是为了要诠释何谓异去,于是便要反复申说外道如何说“异去法”等等,悉非龙树原义。青目则解释得很简单:“随以何去法知去者,是去者不能用异去法,何以故?一去者中,二去法不可得故。”
故此颂其实很明快,前颂由成立“异”而成立其为相对,此颂则由成立“一”而成立其为相对。故即谓“去者”唯能由“去法”而成立,不能更由别法成立。故“异去”者,即谓“去法”以外诸去因,然而“去者”不能异于“去法”而成立,故除“去法”外更无余者可说为“去法”。
如是即由一异而成立“去”与“去者”相对而非相依。如是即破相依缘起,亦即由相对缘起而成立“相依有”为空。
此处更不必破“相对有”,以上来已说如何破故。
如是始为龙树破立之模式,倘仍持相依而解释何以其不成为有,便说得十分复杂,而且还要作许多假设,假设此破“小乘人”、此破“外(道)人”。可是,他们却未提出论证,谓如何知小乘人、外人有此误认。
一论有一论之作意,《中论》非唯立足于破小乘与外道,《百论》则是,故若处处以破小乘与外道说《中论》,倒不如视之为成立缘起与超越,此当更合《中论》主旨。
46 最后说为有无门 是更向下立缘起
观察去法及去者 二者皆为无自性

47 此是最粗缘起法 故说相依彼已破
以其未离名言边 方便说为因果故
【释】四重缘起之最粗建立,为业因缘起。此即谓诸法因缘和合而成其生,亦因缘和合而成其灭,是谓有、无。
《中论》之“有无门”,即依相依缘起而破此重缘起。颂云 ──
决定有去者 不能用三去
不决定去者 亦不用三去
去法定不定 去者不用三
是故去去者 所去处皆无
此二颂即由相依缘起而否定藉业因而成立之有。相依者,此有故彼有,此无则彼无。今依“去者”之有、无、不决定其为有无等三种情况,观察“去法”皆不成立。如是“去法”既不成,则“去者”自亦不成。
今依青目释文解说如下 ──
初,“决定有去者”,此即谓依因缘和合而决定其为有。既有“去者”,则以相依故,“去法”亦当为有。然而“去法”实由“三法”(三种去的状态)而成立,即已去(发时)、去时、未去(住时),然而于已去及去时二种动相中,焉能因“去者”之有而说未去(住)此动相已有?故“去者”之有不能成立“去法”为有。
次,“不决定去者”,依青目释此即谓“去者”实无,如是以相依故,“去法”亦应实无,即不能成立发、去、住三种动相为实有。
三,“定不定者”,此即谓不依业因缘起而说“去者”为有、为无,如是“去法”之三种动相亦不成立,因彼此相依故,即不能说之为定有、定无。
由上来“去者”之三种成立,即知“去法”不能建立为有,如是以相依故,“去者”亦不能成立为有,此二者若无,“所去处”亦不得成立,故“去法”与“去者”如旋火轮,但呈去相(运动状态),而实无“去法”与“去者”可成立,亦不可执其住处为实。
故青目云:“如是思维观察去法、去者、所去处,是(三法)皆相因待(相依)。因去法有去者,因去者有去法,因是二法则有可去处。不得言定有,不得言定无。”
由业因缘起而安立者唯是假名,由相依缘起即可知其非实有,二者双运,故非定有,亦非定无。
48 由论初品说八不 即已示知四缘起
次品随说去非去 四重缘起次第离
49 初品所说为体性 次品所说为修证
由修证而见实相 四重缘生都超越
【释】上来释《中论》第二品诸颂,已明其实由无碍超越相碍缘起;由相碍超越相对缘起;由相对超越相依缘起;由相依超越业因缘起。
此亦即显明龙树说缘起之体例。由此体例,即知现证般若波罗蜜多体性,即是现证八不,此亦即是四重缘起之超越。其超越之观修,于第二品中已具说。
第二品以下,即依行人心态由四重缘起而作破立,此中复有交替,故非截然说为四次第。此则须知,行人于修证时,非截然次第而上,如世间之大中小学,是故需作交替修习,至四重缘起都已超越时,否定四种缘生相为实有,知其但为假名。即名为现证般若波罗蜜多体性。
此中说但有假名,需知“假名”亦有四层次,即由相碍而说之假名、由相对而说之假名、由相依而说之假名、由业因而说之假名。是即为四重缘生相。
今人说“有为”、“无为”、而执“无为”为实有,即执由相碍缘起而建立之有。涅槃、真如、如来藏等执实,亦是此层次之有执。
今人说“清净依他”,则是执由相对缘起而建立之有。“住真唯识”,同一层次。
今人说“自证分”,则是执由相依缘起而建立之有。“证自证分”,同一层次。
此种种需知亦但有假名,是缘生相,故非定有,亦非定无,由假名成立是落于缘起边际,若不能超越,则不能向上修证。
50 甚深缘起为相碍 离相碍即不思议
故无所缘无舍离 无所得证无分别
【释】般若波罗蜜多体性,依究竟义,说为无分别,此见于印度吉祥狮子之释论。笔者已另有文解释此释论。无分别者,即不可思议境界,亦即文殊师利不二法门之证智境界。依修证,此可说为自然智,以其现证法尔故;可说为空不空如来藏智,以其现证法与法性双运故,此亦即佛根本智与后得智之双运。
其修证,于相对缘起入,故《入楞伽经》先说百零八对法。然后依相碍缘起证相对法之空性。此时已无所缘,亦无舍离。及至超越相碍缘起,则究竟无所得,证无分别。
宁玛派修证,由生起法而入相依以超越相依;由圆满法而入相对以超越相对;由生圆双运而入相碍,及至由生圆无二而圆满超越相碍,如是即大圆满法之现证。此已有另文细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