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唯识名相:虚妄分别

(2022-05-11 19:20:22) 下一个

63.虚妄分别:

依《大乘起信论》,一心变现两门,心生灭门和心真如门,结合弥勒辨法法性论,则分别对应法能相、法所相和法性能相、法性所相。其中的法能相即虚妄分别,即三界心心所,亦为无明,依此虚妄分别就开展出二取显现,即法所相之轮回界。(延伸)

 

2016

所以说佛说我们是无明颠倒,说有情的认知是落在虚妄分别中。但是我们是感觉不到的,我们认为自己的大脑挺清楚的,不清楚大家坐在这儿干什么。这就有了一个误差,实际佛的觉照比我们的认知要大,佛的觉照包括显现,也包括存在而不显现的事物,同时还能觉照到显现而不存在幻象。佛说我们的认知是无明颠倒。因为佛的觉照,跟我们不在一个层面,所以佛才能看到,我们认知为实有的事物,往往是显现而不存在的幻象。大家听明白了吗?就好比我们在火车里,观察彼此是静止不动的,佛能看到我们的不动,同时也能看到我们随着火车一起在动,看我们随着火车动的同时,又能看到我们在火车车厢里面的不动。佛看人类在地球的活动也是同时,能看到地球在自转及围绕着太阳公转,也能看到我们在地球上的不转,同理佛看梦中我们的身体随着心念在动,也能看到床上我们身体的不动。

佛经里把具有神通的行人叫做幻师,等于现代会变戏法的魔术师。而神变讲的是识变现出众生与法的唯识机理,如基督教讲的上帝造世界就是神变。所谓上帝造世界这跟我们认知的能钻山入海的神通,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级别,这大家肯定都能听懂。我们讲的神通就是在上帝造的世界里,或在大梵变现的六道里,自在来往,这就是所谓的神通,但这跟造世界的大梵,是不能比对的。换句话说你的这个神通也是上帝造出来的。神通与神变这俩的等级是完全不一样的。佛法在第七地讲的智慧神变,一旦解释成了智慧神通,到第八地无学地就没办法接续了。第八地对应的是无生。如果我们把第七地还原成入唯识见,还原成智慧神(识)变的话,到第八地体悟无生就接续的非常自然了。到第七地修学佛法入唯识见,你就意识到世间缘起,只是发生在梦境中的虚妄分别,在醒位回来看梦境,如佛在《大乘密严经》中所说:“是知识分别,现境还自缘”时,一定体悟到无生。佛法施设的诸地修学次第,法义是紧密相连的。每一地每一个环节,都与心识运作的机理相关,一旦领会错位,后边的环节就接续不上了。如果懂得心识运作的机理,证悟无生法忍就是一个常识。不用作意去修。

佛法到第七地必须修学法相唯识教理,修学大乘佛法一定要入唯识见,唯识见讲的就是佛法唯识的智慧神(识)变,《华严经》的核心教义讲的就是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大乘佛教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黄念祖老居士,生前曾经在中国佛学院,为学僧讲授净土宗的课,他说到有人做噩梦,梦见被老虎追杀很恐惧,这个时候如果有人能够把他唤醒,醒后自然远离恐怖,因为现实中根本没有老虎。讲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佛是怎么帮助我们离苦得乐的。佛只是施设方便,把我们从颠倒梦想中唤醒。因为佛说现实中的我们,就活在虚妄分别的梦里,甭说我们的得失不存在,连觉受得失的我们也同样不真实。《转识论》中讲到佛说识变众生与法,如此说来现实中的一切万物,都是心识的变现,即显现就是识的变现。佛看缘起中的一切,都是发生在梦幻中,在醒位看梦位里的存在都不真实。一旦你的识见转依佛智,心识一旦觉醒,梦里的问题也就消失不在了,当然你要是没有彻底觉醒,梦中的问题泾渭分明,毫厘不爽。

 大家修学唯识教法一定要记住,佛是怎么解决我们的问题,佛不认为我们的问题是实有,我们的问题是依虚妄分别而有,所以佛解决问题,只是施设方便,把我们从颠倒梦想中叫醒,大家听懂了吧?现实中的菩萨是怎么解决问题的呢?菩萨是让我们在梦里,超度因虚妄分别而造的业果,现实中的菩萨不是想法把我们叫醒,而是让我们的梦境尽量延长,你看大乘佛法与人间佛教的差距,竟有如此悬殊。所以修学佛法,首先要解决的是你的世界观,是你看问题的视角,解决真实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梦幻的方法完全不同。一旦你把现实当作真实,学佛念《地藏经》喜欢上了超度,那六道的一切鬼神都变成了实有,你的认知就在虚妄分别的相续中,在六道轮回的颠倒中不得出离。

    这才是真实的佛法教授。佛依三转法轮的法相唯识说,指出我们的认知是虚妄分别,虚妄分别就是不实,我们认知的现实只是颠倒梦想的幻境,学佛而不认同佛说,那就等于佛说错了,人间佛教的超度亡灵说对了。在此我们要特别提醒大家,你学佛是准备听佛的教授,还是准备听从人间大师的指引?换句话说,你是准备修学神通,超度亡灵;还是准备修学佛通把自己唤醒呢?这两个是完全不一样的修行道路。超度亡灵形式复杂,易信难行确实有功用,但所有的功用都不离颠倒梦想。但要修学大乘佛法尽早唤醒自己,对我们来讲确是难信易行。梦境虽然是假,但你在梦里的体验是真实存在的,这是因为你在梦中的体验与梦境同步。按佛经所说,你的体验是非实非虚,既不好说你的经历是真实,也不好说你的觉受是虚妄,梦中发生的一切,在醒位看仅有他的相,而没有他真实的功用,为什么?因为梦醒两个的识体平台不同。好,今天就跟大家讲到这里,一旦你懂得《华严经》讲的六地修学,都是跟外道二乘的共法。都是基于四大而有的十二因缘,人道与天道的修法,只是大乘佛教观修的次第铺垫。

为什么刚才我们在讲《华严经》时说到,佛在经中讲到,所有大乘法会提问的菩萨,都是“乘佛威力”。因为只有藉佛的视角,菩萨才能见到生命的全象,没有佛的觉照加持,菩萨是没有办法提问的,落到幻境中的我们,只能见到虚妄分别的幻象,这与佛讲的生命实相是不一样的。

   刚才大家写的作业我们都看到了。这里面有很多的问题,是初学大乘佛法普遍遇到的。也是很多学佛人共同的问题。如六道轮回既然是虚妄分别,为什么还要让其存在呢?轮回存在的理由是什么?凡夫、菩萨的见地都不究竟,我们还要一步一步的修学,既然不究竟我们还学他干什么?大乘佛学讲的这么好,出家和在家的生活,我们怎么协调不好呢?种种的问题。我本来是佛,我为什么不出生在佛国呢?我跑到轮回这儿干嘛来了?实际上我们学佛这事说起来挺可悲的,我们学到现在还不懂得佛到底在讲些什么。我们并不懂得什么是大乘佛教。那么好了,我们就这些问题,藉《华严经》十地品的讲解,简单的给大家梳理一下。

     讲到《华严经》十地品,传承唯识宗的世亲菩萨,专门给《华严经》十地品做了个释论,称为《十地经论》。《十地经论》是世亲菩萨的一部非常重要的论著,在这部论里世亲菩萨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大家要把这句话记下来,就是“佛以心光为眷属”。这是世亲菩萨特别提出来的。一般佛讲大乘法时,与会的都是天人,鬼王,诸大菩萨,声闻大众千二百五十人聚,而这《十地经论》中却大不同,论中讲到的是佛以心光为眷属。大家把这句话记下来,待会儿我们要细讲。这次给你们讲一下真正的佛法。不是我们世间认知的佛法。我们认知的眷属是具备根识的有情,佛以心光为眷属,已经不在我们的认知内。

同时入到我们梦境中的识觉可不止一个。那这识觉变现的范围就更加大了。也就更加的不好定义了。唯识的两重变现是大乘佛法开示的生命实相。缘起中的我们一直把我们的觉知当做生命的中心,很多学佛人到目前都不知道佛到底在讲些什么,我们心中定义的佛法跟真实的佛法,往往没什么关系。我们需要的只是佛法在识境中的功用。现实中的人间佛教,是经过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加工过的,修学这样的佛法是见不到真实的。真实的佛法完全超越我们的认知,同时佛法也能含摄我们的认知。如果把一心佛觉比作是生命能量场的话,法界中的植物,动物都依赖场能而活。有如梦中发生的一切,都依梦力而存在。在生命的场能中,六道是由天道逐次向下排列的。在人道相对来说人的场能要强一些,动物要弱一些,植物就更弱了。按大乘佛教的讲法,光是遍在的,由于灯罩上的污垢使灯光的强度减弱。同样觉性是遍在的,由于无明杂染,使我们的觉知变得虚妄颠倒。修学大乘佛法,依一心佛觉,我们的觉知是遍在法界的,一旦你接受了平等遍在同时的大乘佛法,你的认知就不是依根识的个体了,简单讲,依佛觉的你至少有两个,一个在轮回人道,一个在涅槃净土,此时修学大乘佛法的你,已经由虚妄分别的认知转依到一心佛觉。

我们在这里的讲课,要跟大家强调的是大乘佛法,提供给大家一个人类从来没有安住过的视角。我们是这样跟大家讲的,修学大乘佛法,要把自己放在梦境里,注意我们讲的每一句话,修学大乘佛法,要学会把缘起放在梦里观察,试着暗示自己“现在就在自己的梦里”。站在做梦的你那看缘起,真正做到确实很难,我们的老学员也在努力中,大唯识讲两重相依,建立向上转依的唯识观修机理,如果你不能把自己放在梦里,观修佛法就不存在向上了。因为梦里的你是不真实的,虚幻的你怎么转依向上?瑜伽行讲转依是指意识的转变,色身的你如何转换。陈那祖师在《观所缘缘论》中讲到,虚妄分别不能作为能缘。但是落在梦境中的你,因与梦境同步,同样具有色身的觉受,你的认知同样会依根识的相碍,不知有醒位的存在就无法转依向上。

    修学大乘佛法,只要转换一下观念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看一下佛在大乘方广经里是怎么说的。我们以《维摩诘经》为例,佛说凡是讲生灭的都是魔法,凡注重讲见地的都是外道。实际上梦里的你见不到做梦的你,大乘佛法是在全景的生命中阐述的,他的视角并不在我们的认知里显现,我们在识境里学的只是相似的佛法,在识境中只有魔才爱谈生灭,佛法圆觉是不生不灭的。在梦幻中建立的教法,只能与魔和外道同步,因为他们代表的都是不实。因为内缘身心外缘世界的我们,以及五蕴十八界,究其实质都是虚妄分别中的幻像。在人类认知的平台上跟我们相应的都是生灭法,都是幻生幻灭,没有实法可得。所以说在没有觉醒之前,我们学得都是魔法跟外道。

到佛三转法轮的时候,另外一种不同于四大根识的,法相唯识系统开始介入了,这就是我们讲的一心佛觉的大唯识中观,也就是如来藏的观修系统,这种系统讲的就是七地智慧神变的佛唯识。就是如来藏与如来藏功德双运,如来藏和如来藏功德实际就是讲唯识变现,这在大乘经典里都有描述,佛放光变现种种境界。我们认知的世界同样是一心佛觉的变现,我们的认知与心识的变现相应,佛在《大乘密严经》中讲到,“是知识分别,现境还自缘。”就是心识自变现出一个境,然后自识再进入这个境去体验。修学大乘佛法,懂得心识运作的机理,就可以人为的切断烦恼的相续,在心念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只要你不与其对话,通过观话头的训练,就可以做到心念不随境转,这样就很容易找到心念相续的空隙,错开虚妄分别。

佛法观修跟心念的掌控有关,现实中我们的认知是虚妄分别,在虚妄分别境中对治心念的起伏很难。小乘对治修法实际暗含着大乘教法的开显,就是依心不相应法,把高一层的识觉开引出来,依一心佛觉同时具遍在,用倾听的方法就可以在下一层,把高一层的觉照引导出来。

佛不一定非得是三十二相,这三十二天王相是在古印度文化背景下的建立,方便人类超越世相来认知佛,落入缘起的相是非实非虚,那个时候的人们,是从识境的认知来定位佛教的,就是今天学佛的我们,也很难超越识境。所以修学禅宗是很难的。就是因为我们难脱虚妄分别的视角,除非你有过多少世的修行积累,你在今生能把修行的种子激活带出来。

在醒位看梦实际没有必要细分,梦境是清净的还是杂染的,就跟佛说的病眼见空花一样,不要分别空花的来去,如果你分别他们的来跟去,空花就变成了实有,病眼见空中花本来就是虚妄分别,空中花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空花当体即空,但是空并不代表幻相非有,因为幻相是依病眼而说,当体即空不是空花,而是空花的实有。因为空花显现的相是没有实质的,进一步讲空花的本性就是空的,这样讲就开启了佛法中观的教授,实际空花的显现是心识的变现,这样讲就触及到大中观的自解脱。大中观认为自解脱已经超越缘起,大圆满的教法,也同样不能在缘起层面认知,要把缘起法后面的境带出来,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自解脱,因此两重相依的大唯识中观,也就应运而出。

在醒位看梦实际没有必要细分,梦境是清净的还是杂染的,就跟佛说的病眼见空花一样,不要分别空花的来去,如果你分别他们的来跟去,空花就变成了实有,病眼见空中花本来就是虚妄分别,空中花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空花当体即空,但是空并不代表幻相非有,因为幻相是依病眼而说,当体即空不是空花,而是空花的实有。因为空花显现的相是没有实质的,进一步讲空花的本性就是空的,这样讲就开启了佛法中观的教授,实际空花的显现是心识的变现,这样讲就触及到大中观的自解脱。大中观认为自解脱已经超越缘起,大圆满的教法,也同样不能在缘起层面认知,要把缘起法后面的境带出来,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自解脱,因此两重相依的大唯识中观,也就应运而出。

因行人不知识觉可以现境还自缘,落入境中的识觉,即使灭尽俱有依的根身,得来的清净仅是阿赖耶的无念,与七识阿陀那本俱生机的境智,有天壤之别。在一重缘起中可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佛法各派建立的教法可以说为殊途同归。但依两重相依则完全不同,落在梦境中的你,无论走向何方,都走不到你的枕头上。而且你在梦中觉知到的空性,在醒位看仅是虚妄分别性,真正的密乘修学,不是我们依根识就能达成的,必须依大乘唯识教法,把在意根里摄藏的心意意识开发出来,向上转依意的识体平台,密乘观修才能如理完成。

实际我们最恐惧的就是无我,所以坚固的执我是缘起的第一因,恒长妄想颠倒,识觉如不知转依向上,则很难究竟远离心意意识,只有死心塌地,才能重新做佛。佛法观修讲的死心塌地可不是我们认知的傻,不是脑中风的植物人,无修无想的清净与阿赖耶的无明状态相同,有人酒喝多了以后,之前发生了什么他都没有记忆,说白了依根境识修学佛法没什么大用,只有转依心境识才能获得修行成就。有些东西不能提前跟你们讲,因为你知道后会作意,如此建立的佛法观修等于倒果为因,把两重变现解读成线性的识流转,在轮回中依识流转而建立的业果相续,都是虚妄分别,只与颠倒妄想的轮回相应,在醒位看只有智界身一体不异,才是一心佛觉的表达。即智有智的识,界有界的识,身有身的识。

当你接受了两重缘起的生命实相,慢慢的一重识境就不能正常相续了,你的觉知就可以与境错开,虚妄分别就会出现断挡,此时修行人就会见到异象,见到不同识体平台显现的相,这些都是在心识自解读过程中出现的

学佛在能相上才能看到你的非存在,很难说落入所相的存在非真实。只能说是虚妄颠倒。

即使保留你在所相中的影像存在,在能相上看你做出的一切,都是虚妄分别。在一重缘起中建立的人间佛教,批评你的认知是虚妄分别,只要依教奉行把虚妄分别转成正见,就可以学佛修行八正道了。教下并没有直接把能相的你否定掉。这是一重教法的方便。而教外别传的禅宗不同,在两重相依下直接把在一重建立的你给去掉了。佛在《楞严经》中直接对阿难尊者讲,你不是你,

现在我们的我们,虽然因虚妄分别与真实隔了一层境,烦恼出现的时候,就把你的天身给屏蔽住了。天身的烦恼一出现,就把佛身给屏蔽了。所以我们修学大乘佛教,只能一层一层剥离虚妄,还原生命的真实,妄消后生命实相才能显现出来,一心佛觉下,才能显现出法报化三身的同时存在,佛法修学不是去掉虚妄的你,一切就不在了,变成什么都没有的空亡。

佛针对困在虚妄分别中的有情,没办法才施设出法相与唯识两种教化方便,唯识教理六识依一心开导出七识,人身依法身开导出天身。然后再进一步向上开导,融入一心佛觉。学佛仅从你的识见是开导不出佛身的。因为本俱的三身在个体六识的平台上,是存在而不显现,只有依大乘唯识的教法,才能开导出一心佛觉。依唯识教理,同样可以讲说净土修学的机理,六识对境七识的净土修学是理入,六识对境八识的净土修学必须信入,因为八识对境六识,中间缺七识这一块。缺这一块不能简单的用空性来替代。空性中观是补不上心识运作机理的。六识的空性针对的是分段生死,七识针对的是变异生死,在七识看来,六识的修证仅是虚妄分别。站在七识层面看七识的变现都是空性,但是到一心八识来说,七识变现本身就是虚妄分别,因为七识的变现非作意,只能说为因相。这大家能转过来吗。佛法讲到一心如来藏,就不是识境的思路了。在一心佛觉没有宗教的存在。什么叫宗教,超越识境的认知才叫宗教。一心八识对于这六识的认知就是宗教。如果没有一心八识的施设,六识就到头了。

修学唯识教理,实现心识转依向上之后,自然就能查觉到在缘起中,你的认知实际是虚妄分别,你在识境中的修行只是颠倒作意而矣。

从一心这儿看,我们的根识功用只是鼠目寸光,色身的感知是有距离的。即使中医也好,天道也好,他们的功用是有限的。对生死来讲,他们的用仅是在梦境中的用,不是在醒位的用。我们现在的认知多数是颠倒,与颠倒同步使我们很容易落入虚妄分别。

对于生命的显现,你的识觉本身并不是父母生的,我们学过两重变现的唯识机理,你们应该记得,神识都是从上一层空降下来的,父母起到的作用,只是为识觉提供载体。我们原来讲过,父母与子女都是依境而存在的,离开水、空气能生出你吗?换一个角度讲你能离开生命这个场景,而单独存在吗。如果你学佛总是抱着这亲情不放,那就等于你就抱着识见不放,抱着这虚妄分别不放,那你怎么才能解脱啊。

中观大师龙树菩萨有一个偈子非常好,“离梦得智眼,即离世间执”,就是离开颠倒梦想就可获得智眼,梦里边的觉知是不能叫智眼的,因为你的认知是虚妄分别,你的眼睛跟梦幻同步,这就是落入识境众生的现状。离梦得智眼,是因为你醒了,回看就和梦里的看是不真实的,“离梦得智眼,即离世间执”,所谓的世间执就是梦中的虚妄分别,因为你不知道眼前的事物都不是实有,所以中观讲的离世不是真的离世,而是离世执,

修学佛法可以正确定位我们现在的视角,认清我们的认知是落在境中,学佛认知到我们的局限以后,才能实现个体的觉知向境觉的转依。完整的识觉即可在境里分别,又可以与境觉同步。禅宗里有:看山是山,这是觉知的第一层。第二层是看山不是山。第三层是看山又是山。七识跟六识的觉知并不是完全分开。要是完全分开,那我们就彻底没希望了。有的时候背景还是能透露出一些消息。按我们最初的认知,心识和外境是对立的,按佛法唯识来讲,外在的显现都是心的行相,依不同识体平台展现的境相,都是心识的相续。在一心佛觉上看,根识的相续是不存在的,由于我们的虚妄分别跟幻境同步,前五识根识不能圆通,只能从分别境相上获取觉知。

佛法修学就是要修正我们的心态,修正我们看事物的观点,修正人类的世界观,修正我们对显现的虚妄分别,如果要修正我们的世界观,必须在我们的认知里,预留出一些空间,这样我们的修正,就不能仅仅停留在一重缘起里,仅仅在一重缘起里讲空性,是没办法实现佛法的修正。

我们建立大唯识,目的是建立立体的多重识体平台,这样佛法观修就有了向上的空间,

我们讲的大唯识观修,基道果是连在一起的,六识七识八识各自有不同的识体平台,但都是依于一心佛觉。释迦成佛以后发现,一心是完整的生命状态。我们的认知是落在一个局限的状态里,作为完整生命状态的背景一直都在,真实的你本身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状态,实际大家都生活在完整生命的一心里。但是由于你的需求与认知,跟你自己的变现境合在了一起,使你活在七识共境中的别境里,是你的觉知跟这个共境产生了隔阂,这种隔阂虽然不是实有的,是你的虚妄分别造成的,是觉落入自缘境的结果。真实的显现都是一心佛觉的自显,方便说为是八识阿赖耶,也是七识阿陀那的变现,这些我们是觉知不到的,依六识根识的我们,已经习惯于六识在境中的分别,与前五根识的观察。

佛菩萨讲到的生命背景是非常灿烂的,也是非常难思义的。我们学佛开悟以后做什么呢,还是做你自己。因为你对自己的行为最熟悉,你的精神跟身心融在一起,觉知的背景自然扩大,内在的空间就出来了,再看人生就变成舞台上的人生了。人生的苦辣酸甜,都是舞台上发生的事情,舞台上的死去的人,镜头转换一下就活过来了。当然我们现在实际是醒在轮回的境里。这期人生结束以后,又会醒在新的境里,体验不同的生命状态。当然一切有情,都是醒在心识的变现里。唯有佛菩萨能够超越心识,醒在法界里。最终都会醒在一心。在一心佛觉里根本不存在醒,因为不存在梦幻这回事。只有在颠倒妄想里,才存在这觉醒。你是依虚妄分别把自己作实了。

 按究竟的佛法来说,我们是显现而不存在的,把现实放在梦境里,你我的显现都是不存在的,都是心识的变现,识如光影很难讲清是否存在!如果从更高的境觉看世界,我们认知的世界,同样是显现而不存在的,显现而不存在的你,能修的只有虚妄分别。过去的禅宗祖师都明白这个道理,所谓老朽去年还有立锥之地,今年连立锥也无,就是去年还有一个我在,今年连那个我也没有了,没有了但是他还在,禅师的在是背景的在。学佛仅从我们这来认知,认知到缘起的空性就止步了。按大乘佛教来说,我们的认知是虚妄分别性,虚妄分别认知不到佛性,只能认知到有性、认知到无性、实际上都是虚妄分别性。

我们在虚妄分别里轮回,前世的修道由于无明而无法相续。

在缘起中做事每个人都会感觉到心力的不足,这其实正好与法性契合,人类历史的进程,都有一种冥冥的安排。不是按谁的意愿就能够达成的,但是由于我们的虚妄分别,往往认为我就是历史的主宰,可以转法轮,转经济轮,至少我可以转动食轮,转动教育轮。这孩子是我生的,我要给他安排一个不凡的人生。

在大唯识二重变现上看,只有染净的相和名,而没有染净的实质。因为染净都是变现境里的境相,在变现境里的一切对待,都是虚妄分别,都是没有实质的幻相。但在一心佛觉来看,都是如来藏功德的显现。

学佛要真的相信大乘,才能够信入唯识见,能站在背境上看世出世间,就没有世间与出世间的分别了,也就不用谈修与不修了。此时的你已经站在修正果上了,看因果与缘生,都是识的流转与相续,都是识的变现,一心佛觉已经离开修与不修的概念。这才是真正的大圆满,一切一心识,生命与其背景是不能割裂开的,法界是一体不二的。觉落在我们这层才有定义,才有标签,这些定义与标签只在变现境里存在,如果在源头来看,这些定义与标签都是境中的施设,都是不实的虚妄分别,所以说修与不修,只是境中言语的表达,认真追究起来就等于是头上安头。所以禅宗讲法是以无念为宗,言语道断不在定义范围内,我们到此就不讲了,讲到一心就不用再画蛇添足了。

唯识讲的心意意识,是不同的平台有着不同的配置,只要是这个平台有问题,平台上的认知就会有问题。实际单独的六识七识八识都是不存在的,只存在一心下的六识七识八识。但是这个一心我们是认识不到的。我们现在的觉知是与一心割裂开的,在虚妄分别下佛魔是一样的,因为佛魔都是依他上的认知。我们现在连梦幻都分不清楚,科学证明人类的大脑分不清楚实境与幻境,等于我们现在的觉受都是浮云。

严格地讲所谓的分别,在实相中是不能成立的。就像佛在《楞严经》里讲的七处征心一样,能分别的即不在内也不在外。修学大乘佛法,不入唯识见是认识不到,空性就是虚妄分别性。

你们应该习惯在生命中,出现的老师实际就是你自己,学佛认知不能老是隔着,一层虚妄分别境。佛说如是心生,如是境生。佛这样讲就打破了缘起的认知规律,在识变下这种家庭血缘的结合,师生有情的关系只是似有,在两重变现下看这种联系都是非有。

见相离相,大中观讲自性本性空,相的自性即是缘起性,万事万物都有他的自性,但万事万物的本性并非缘起。缘起性空只是一重的中观教法,依本始基空性的施设,则说为‘缘生,性空’。境相的显现虽然千差万别,但境相的性都是境性,依法相唯识说空性就更加简单了,在谈到识变的背境,自然就离开了自性的视角,在本性法性的视角看,显现的自性都是虚妄分别性。

我们落在虚妄分别里,分别境相的自性与功用,说白了你我是在境相上看,如果能跟境觉一块看,才是大唯识两重的看。

我们认知的显现有如眼前的空花,佛说是虚妄分别。识变的境影你不能说他有来有去,因为影像本身就是幻生,也不能说影像有生有灭,虽然他显现出有生灭的相,却没有生灭的实质。

佛醒了佛的世界就都醒了。你们原来都不太同意,大乘佛法里面有个非常重要的无间道理念,无间就是万物彼此是没有间隔的。那间隔是你的虚妄分别,是你的我执在自性上的分别

小中观讲缘起性空,简单说就是任何东西都是组合而成的,拆解后没有独立存在的实体。我们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经》里知道,凡是坏相而说般若,讲的只是相似般若,就像应成派讲杯子的空性,都是组合而成,在杯子里边找不到杯子的自性。这样讲般若就是坏五蕴、坏色香味触法而说相似般若。大唯识的教法不同,我们是把杯子放在梦境里说。这幻境里的杯子自然是空,这是真正的般若教法。如果你不懂得法相唯识的机理,就根本谈不到不坏五蕴而说般若,就换句话说你根本不可能在本性上,讲说本性自性空。而是站在境相的自性上,去分别境影的缘起性空。大中观讲本性空,本性上显现的法相自性一定是空,如在境影的层面分别自性是有是空,是见不到法相的真实都是境相。不知能见相的亦是境影,影像之间的分别,佛说都是虚妄分别。修学大中观也好、大唯识也好,一定要学会在一心本性上看,法相唯识都是一心的行相。

一心佛觉本来是不増不减的。你老在这一心的影相里虚妄分别,没有什么意义。

我们现在的问题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对外境产生分别,这种分别佛说为是虚妄。在事物的自性上分别,就是虚妄分别。

生命层面的实相不能依你的认知来说,因为你的认知已经是果。在生活层面你的生机是来自于生命的背景,在生命层面看你所做的一切只是境影。这两种视角的结论完全不同。如果你学佛的见地没有转过来,那你所做的一切都没有意义,因为能做的你只是虚妄的影像。现在人学佛多数都卡在这里了,佛说我们的觉知是虚妄分别,由于颠倒梦想同步,我们很难察觉到认知的虚妄。所以修学大乘佛法不能用根识的视角来看,学佛的先决条件是要有信仰。

禅宗讲不明自性,学法无益。只要有我,你再怎么看都是对境的虚妄分别,即是你修成本尊,也是对境的颠倒梦想

所以学佛不能仅停留在我们的认知层面,修学大乘一定要远离对境的虚妄分别,无我才能与境觉相合,学佛不能停留在分别事识上,能转依到现识,升起两重觉照,才能见到生命的实相。

 实际依对镜的明分,佛说是虚妄分别,个体的觉知与背景相融,才能觉知到现分,现分就是法界的生机。

如果能藉经教把心安住在本性一心上,那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原来要求大家,二六时中都要挂在一心上,这心就不会在随境转,日久功深就能做到境随心转,不会在诸法的自性上分别。对于凡夫来讲明分都是根识的增上,因为明分是与生俱来的。对于我们明分也叫虚妄分别,因为我们往往执这能“明”的为“我”,天人执着于能“现”的为“我”,实际这些能执的我都是虚妄颠倒。真正的觉分是一心佛觉的自显现。

实际七识平台的每一个众生都可以称为梵,因为他们都有变现世界的能力,同时乐住于自心的识变中,所以说天界净土的修行还不是究竟,还要超越心意意识,对“明”跟“现”都要超越,化身多是住在现分上,色身是住在明分上,在《永嘉证道歌》里有“分别明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这是六识平台的问题,是色身与生俱来的问题,佛定义我们所依的明分是虚妄分别,学佛要依佛教经典,由分别事识转依到现识,能转过来你的认知就不是颠倒了。在现识这块就可以体会背景的生机。等你向上融入一心,就可以真正拥有佛觉。

如果我们现在能安住在现识上,不在分别事识上执着,那现在所有的显现都是变现,所有的显现都是一心,这个觉受的升起与以往完全不同,大乘佛教讲菩萨修行,要入众生心想就是指安住在现识层面,所有的显现你都能依两重识变而觉空。有如不同层面的脑电波在高一层的觉知里,都可以采集汇总,简单讲两重觉受不仅具备分别事识,同时还具备现识的境觉,因为他们都是识的变现。佛在《金光明经》里讲到散脂菩萨,那就已经不是个体视角下的定义,佛在《维摩诘经》里同样讲到香积佛国的香云菩萨。我们也给大家讲过现代物理描述的暗物质,暗物质占宇宙的90%以上,人类可见的物质才占百分之几。所以佛说分别事识的视角是虚妄分别,对境假我的所见都是颠倒梦想,你的见地再不改变后果简直不可想象!

梦境是意识的变现境,那是虚妄分别的产物,梦境里变现出的你我,是站在梦境的对面去分别,实际上这对境上的分别是不存在的

大乘佛法的特点是平等不碍差别。你我现在是落在梦境里,即如来藏功德变现的别境里,梦境里的体验是不真实的,梦境是虚妄分别的对境,你的识觉跑到境的对面去了,梦境的变现相当于识变众生与法。

佛在《入楞伽经》里讲到,“在变现境里,是没有办法执识与智的”。在佛眼看来,识境中的智跟识都不真实,因为他们认知的都是幻相。在一个有问题的平台上,识跟智都是虚妄分别。所以弥勒菩萨的说法是“识智何分,波水一个”。

佛说缘起中是认知不到空性的,缘起的认知只是虚妄分别性。大中观设施本始基为空性,说本性自性空,较缘起性空更深一层,因诸法自性的本性是空,诸法自性即空。唯识说诸法本性是真如,故所有的显现不离一心佛觉。

大唯识讲两重唯识,并不否定一重唯识下的虚妄分别,轮回的人生得有点经历,允许人类改天换地。

佛依法相唯识,说诸法是唯识性,说众生在缘起中的认知,是虚妄分别性。

凡夫通过佛法唯识观修,就能跟上一重识变接上,大唯识讲的两重相依,如梦境做梦者与梦中人相依的是一重境,梦中人离开虚妄分别的赖耶识变,就会重新回到醒位。但是一般人做不到,一般人都会颠倒在赖耶产生的别境里,轮回在虚妄分别的六道中。

 

两重识变跟一重识变不同,仅有一重识变法界缘起就变成了宿命论。两重识变则不同,阿赖耶识虽然是果识,佛说为虚妄分别,但其并不妨碍我们改天换地,大做人间事业,以至无明的背景扩展到六道轮回。站在一心两重识变来看,法界缘起本身是圆融无碍,不增不减的。这才是大乘佛法核心的内容。

弥勒菩萨在《辩法法性论》中讲到,“虚妄分别法能相”。你认知的真实都是识的变现。七识的六识则不同,醒位的你看所有的梦境,都是你心识的显现。七识的六识是上一重识,觉看这一重识觉是果,六识的七识只是我们这一重的想象。七识的六识,相当于从做梦者处看梦境,六识的七识是梦境中的你我的作意。

把佛法拉到我们认知的层面,佛未说我们的认知是空性,佛说我们的认知是虚妄分别性。

真实的佛法,我们是不可能在识境中见到的,根识的见多是虚妄分别性,识境中的人要把虚妄分别去掉,如果缺失唯识见的话,无论你的佛法观修有多么精进,的没有办法开花结果。

夏莲居老居士在《净修捷要》中讲到,净土方显唯识。带业往生即使一生作恶,临终只要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能往生净土佛国,因为所谓的恶人善人,都是梦境中的认知,都是缘起中的分别事识,在醒位看梦中的善恶分别都没有实质,都是虚妄分别。实际上现在的我们,就相当于佛说的熟睡、闷绝状态,俱生无明使根识没有辩别识变的能力。

在法相唯识变现境里,我们认知的善恶增减,在能相七识看都是藏识境界。学懂法相唯识变现理,才能真正明白生命的实相是无间的,一心佛觉从来不会远离你我。有如阳光普照,不会抛弃任何人。

大唯识讲两重唯识,在六识依止的只是果阿赖耶识,学人要转依如来藏藏识,只有能缘变所缘,才能次第修行向上。从法尔一心来说,个体的你只是境相,你本身就是识。放下能缘的虚妄分别,就可以向上转依境觉。一心佛觉中没有能所,能相所相只是分别事识,如果你的认知能转依到能相上,体会就能深入一层。

在一重识变里大家认知不到颠倒,错把根识的认知作为能相。佛说的颠倒是虚妄分别法能相,法能相的定义是虚妄分别,法所相的认知一定是颠倒梦想。法相唯识讲落在变现境中的你,无论多么聪明都会有具生无明。

学佛真正建立佛教信仰,承认你的认知是虚妄分别,你才能走向觉醒,否则落在虚妄分别里的你,学佛只是醒上加醒。

我们在缘起看到的显现,依两重识变看法相都是唯识变现,密乘说为明空双运。我们定义的法相种种名言的施设,从唯实变现讲都是假名,都是识变境界。包括我们在缘起中定义的法性、真如、自性、空性、佛性、种种名言,这些都是识变现下的定义。是果阿赖耶识的变现,我们认知的影像都是识变的幻影。我们对幻影的命名,本身就是虚妄分别,

修学大乘不要依个体的虚妄分别,不要执着世间的名言概念,说空说有离开佛法观修,都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站在一心佛觉的视角说显现,是诸识藏,诸识聚,诸识显,外在的显现可以说为菩萨识变的秘密善巧。这时说的菩萨不是指个体,代表的是七识境界,也可以说为如来藏功德。因为法界本来是寂静无间的,有了诸识聚,诸识显,如是心生,如是境生,就有了我们认知的世界,识变依我们的视角说为法界生机,这种生机也可以说是秘密善巧。这个生机是在染和净之上,无论你判他为染,或判为净,都是境相的虚妄分别。

无明是你落在识变境中的状态,凡夫执境影为实。我法二执如虚空花,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有情依此虚妄分别而产生懂得梦想,妄受轮回诸苦,佛说为可怜悯者。修学大乘懂得法相唯识变现理,我们就可以换个角度把六道轮回说为六趣。六趣就是六种有趣味的平台,佛在《大乘密严经》说为菩萨的秘密善巧。在一心佛觉看来六道轮回实际是密严佛土,一切显现都是心的行相。

当时弥勒菩萨的《辩法法性论》《宝性论》因故未显现,弥勒菩萨在论中,把法能相定义为虚妄分别,法所相即为六道轮回。

达摩祖师说过,佛法非从人得。你是人就不可能学懂佛法。是人就一定活在相碍的缘起里边,除非你的认知能离相碍。依佛说现在的你是落在变现境里,你的认知是虚妄分别,虚妄分别的认知增加一点,减少一点,没什么讨论的价值。

唯识古学说阿赖耶识是果,依果不生果佛说所相的认知都是虚妄分别。

《无量寿经》里,阿难问佛“西方净土没有须弥山,彼世界如何安立。”佛说“不可思议愿力成就。”大唯识依法相唯识,施设不同识体平台。上上含摄下下的功用,下下含摄上上的自性。生命的实相是一体无间的,因识觉落入变现境,产生的虚妄分别才如此施设。大乘佛法依个体心意意识说虚妄分别,依一心佛觉说为法界生机。依分别事识说阿赖耶识,依现识如来藏藏识。

佛为什么说虚妄分别?落在变现境里的认知,佛在《入楞伽经》里讲到,“佛以智悲视世间,彼实犹如一梦境,以其离于识智执,故不能说有或无”。有了佛教大唯识修学体系的建立,就能觉知到真实的你是境相,认知到能相境觉的背景,法性能相的一心就会显露出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