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唯识名相:一心佛觉

(2022-05-11 17:37:00) 下一个

 

3.一心佛觉

 

从佛觉看,生命的显现都是一心的变现,佛觉是平等遍在的,这时一心又称【一心佛觉】。

一心佛觉平等遍在,佛法一心的修学是不增不减、不来不去的。《大乘密严经》中佛说:是知识分别,现境还自缘。,一心佛觉同样能变现出众生与法,一心佛觉也可以叫佛内自证智境,就像做梦一样,你梦出一个梦境,以及梦境中的你和其他一切显现,用这个比喻,简单讲做梦的你就是一心佛觉,梦境称为境觉或境智(包含重重境觉),梦境中的你称为境相或识觉。

佛觉的变现境里显现的都是觉,不过觉知的程度不一样,包含有情的觉,还有无情的觉,无论植物、矿物,在识境中都是有温度的,都是境觉的一分,从整体的角度说,无所谓大小,都是一心佛觉在不同层面的显现。这个显现的背景都是一心,我们依于一心的背景看,一切都是心的行相。

一心佛觉是平等遍在的,可以跟境智同步,觉同时遍在不同的识体平台(境觉),觉即在境里又在境外,而且与境觉同步,佛法说为法报化三身本俱,智界身不一不异。做梦的你、梦境和梦中的你,三者同时,一心佛觉就是三者同时觉照,含摄两重识变,包含整体的觉照,还有识体的境觉与个体的识觉。故一心佛觉除了平等遍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同时,只有一心佛觉与一切显现是同时的。

一心佛觉的平等没有能相和所相的差别。印度大梵也讲平等,但一心佛觉的平等与之不同,大梵在大唯识体系中又称法能相第一因,大梵的平等是在法所相里,因法所相是法能相的变现,天人只是落在自变现的游戏里,法能相和法所相并不平等,大梵的平等并不能遍在于法能相,而在一心佛觉则没有能相所相的差别。

佛的定位是在一心,大梵的定位是在境觉(识体平台),生老病死只是识境里的似显现,现识识体再往上,就是一心佛觉。

一心佛觉的法异名:【佛内自证智境】,【一切一心识(十识)】,【一心如来藏】,【一心圆觉】。

2016年讲课摘录

《华严经》讲《十地品》到第七远行地,依个体说为智慧神通,如依一心佛觉则应该讲成智慧神变,大乘佛教有《大比卢遮那神变加持经》。学佛要懂得如来藏功德即是一心神变,那你学佛就不会依附在个体认知的视角上了,既然神变就是讲佛觉遍在,你就不会以人生的相碍来理解法界缘起

我们教给大家的大唯识中观,就是完整的瑜伽行中观,我们讲的两重相依变现理,就是禅宗讲的啐啄同时,本觉与始觉合一。都是在一心佛觉中圆成。

佛法讲的大乘菩萨的出世,是安住在两重相依的生命实相中,大乘菩萨依止的是一心佛觉而非个体阿赖耶。

禅宗的正见,是依一心佛觉而展开的,如果依一心几重变现的投影来展开的,都是边见。

学佛解脱的是什么,就是我们落入识境的认知局限,学佛首先要藉一心佛觉,才能发现我们认知的局限,然后次第的超越,超越的同时就会向上,进入高一层识觉,这才是解脱的真意!

莲师在《松岭宝藏》里也讲过,真正法性的建立是没有评判者的,因为法性本身就是觉。在这几天的讲课,会直接帮助大家在一心佛觉下,重新建立起一个大唯识的法界观。八识阿赖耶引入一心就不仅是个体的识觉了,识本身包括有见分跟相分,见分跟相分都是识的投影。佛在《大乘密严经》里讲到,化身只是报身的一种投影而已,我们讲法都是有经典的依据。第一步,我们首先要建立的是一心佛觉的大唯识见。第二步,我们要建立的是大唯识中观的两重观修境,认识到我们的认知是落在变现境里,行人观修如何能够透过现象,认识到显现的实质都是境相,唯有向上才能达成圆满的觉照。

修学大乘佛法能知道心的行相皆来源于一心佛觉,这就是平等性。在一心佛觉上,就能觉照到诸法的平等性。

修学大乘佛法必须入唯识见,有心识变现的体验,才能发现六识平台的不实,你的佛法修学才能向上,唯识变现不仅是一个概念,而是指导道续的正见。果续的建立就是一心佛觉,基续道续果续实际都是一心 ,大乘佛法是不增不减,甭管他用什么名字,是用如来藏,还是用一心佛觉。都是从不增不减的实相来说,用什么名都是一样的,大乘佛教是以般若为导,净土为归。从大唯识两重变现的视角看,就是大乘佛教讲的实相。

通过大唯识两重变现的认知,我们能清楚的认识到,法报化三身的机理,现在的我们只是识变的化身,一心佛觉可以依不同的识身,不同的识体平台作为载体。佛法讲的报身等同于报土、识体平台、变现境。我们通过境觉,就可以觉知到法身,一心佛觉下的有情,法报化这几重身都是具足的。而且可以选择不同的载体,依不同的视角来看法界缘起,实际法界众生的不同视角,就是一心佛觉的现境自缘。

你认知的生活是发生在境界中,甭管是轮回界还是涅槃界,都是在境界里存在,在一心佛觉上看,涅槃界与轮回界,都是无生自然智的显现。都是无生的境界。

佛法修学有如梦境,落入梦境的你,不知道还有做梦的你存在,不知道梦境包括做梦的你、梦境、和梦中的你,因为三者同时,一心佛觉就是三者同时觉照。

站在背境上看世出世间,就没有世间与出世间的分别了,也就不用谈修与不修了。此时的你已经站在修正果上了,看因果与缘生,都是识的流转与相续,都是识的变现,一心佛觉已经离开修与不修的概念。这才是真正的大圆满,一切一心识,生命与其背景是不能割裂开的,法界是一体不二的。

我们认知的个体生命是聚脂,七识平台的觉知多是散脂菩萨,我们说梦境是变现,要现境后才能自缘,天道的幻境,可直接自缘变现境,一心佛觉是平等遍在的,可以跟境智同步,觉同时遍在不同的识体平台,觉即在境里又在境外,而且与境觉同步,佛法说为法报化三身本俱,智界身不一不异。

因为在深般若看显现都是识的变现。那个说为能变的一心,是非作意于有无的,一心佛觉是在唯识两重变现之上,两重看一重已经是非净非染,这点大家要特别注意。学佛开导出心意意识,相应的会升起一些境界,不被这些境界所迷,才能究竟远离心意意识,向上证入一心圆成。

修学法相唯识,不要迷在识的变现境里,因为识变是没有穷尽的,佛魔的世界同样是没有穷尽的,这也是天人很难解脱幻化的原因。我们不要被多姿多彩的外境所迷,不要迷在藏识的变现境里,因为藏识后边还有一心佛觉。六识的觉知后面是一心六识,学佛真的能放下身心,不要向外寻找,才能把本自具足的一心开导出来。

2017年讲摘录

大唯识的一心佛觉含摄阿陀那识、阿赖耶识与个体的心意意识,这里细分有不同识体平台的内容

我们说的外境即心识,这只是两重识变的一分,这还是方便说,实际显现的都是心的光影,修学大乘佛教一定要有整体生命的视角,要从法报化三身来讲,才能认知一心佛觉,识变众生与法,这个识也是心光,即超越缘起又含摄个体的认知。

大唯识所说就是一心佛觉,没有两重觉照是无法超越现识与分别事识的。落在缘起里修学佛法,是见不到真实的。往生西方净土的行人,能不起于座而遍布十方供养如来,这说的就是法相唯识的机理。

一心佛觉包含两重觉照。严格的讲这一心的觉是自觉,不是对境的觉,一心佛觉是本觉。对境的觉属于分别事识,我们的觉只是在分别事实上,是明分上的觉。

大唯识的机理是上上涵摄下下,一心佛觉涵摄八识、七识、六识。佛觉能站在境相上看,同时也能站在境觉、一心上看。一心佛觉是平等遍在的,而我们只能依境相看缘起,在境相上的观察都是落在根识上,落在各位老师的身见上,这个视角下看到的都是藏识变现的光影,等同于看棱镜反射出来的光。站在对境上的你我,看到的境相全是唯识变现,所以佛说缘起中的诸法是空性无相。

大唯识上上不仅含摄下下,同时还可以接引下下,一心佛觉可以显现为报土,这诸佛的报土都有境觉,境相都能感知到境觉。所以阿弥陀佛的接引大愿的确不可思议,要是学懂佛唯识的机理,一心佛觉遍在法界,同时接引法界众生是自然而然的。将来你我都要发愿往生净土,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寿佛亦是无量光佛,而且往生极乐净土的有情,将来成佛皆同名无量寿佛。这样讲就不是件简单的事了,这实际就是一心佛觉的密意所在。

华严讲一心佛觉变现整个法界,同时变现出百亿的阎摩天、百亿的他化自在天,这些大家可以看一下经文。一心佛觉的变现境,相当于我们在梦境中的体验,只说我们对梦境的觉知不能同时。

我们是依身识跟世界互动的。在我们之上的天人,是用意在变现境中互动的。而佛是用一心佛觉跟显现互动的,他们互动的机理各有不同。按大唯识的教法叫上上含摄下下。这一心八识下的六七八识,各自特点都不同,大唯识把它们施设成不同的识体平台。

大唯识的教法简单,法身佛是一心佛觉,报身佛是境觉,化身佛的境界是境相的觉知,大唯识教理是上上含摄下下。佛在《无量寿经》中讲到“当来一切含灵,皆依净土法门而得渡脱”,这里含有法相唯识的秘密,你学过大唯识两重变现,明白境觉含摄境相的觉知,看阿弥陀佛大愿就很清楚了。

大唯识智界身的建立就不一样了,智界身离开了身识的局限,直指一心佛觉。诸法的显现皆在一心中圆成,是法尔双运。大唯识、瑜伽行中观是在一心佛觉上,建立的佛法次第观修体系。

大乘佛法有其自身建立的修学次第,一心佛觉下施设境觉,境觉下施设境相的识觉。一心佛觉代表法身,境觉代表报身,境相的识觉代表化身。如此建立了三转法轮的佛法修学次第。

首楞严三昧在《大乘密严经》里也曾多次提到。首楞严翻译过来,就是从始至终坚固不动的意思,实际就是讲一心佛觉,佛在《入楞伽经》里,讲到诸法显现是藉诸识藏、诸识聚、诸识显,如来藏藏识即是如来藏功德。依佛觉天道、人道、轮回、涅槃都是藏识境界。心意意识的变现,依一心也可以说为菩萨的秘密善巧。

对于根识而言一心佛觉是不可描述的,佛觉从一心八识降到七识,就是天人菩萨的识觉,一心就显现为诸识聚,诸识聚就是如来藏功德。识觉落在六识平台上,识觉落在缘起的相碍上,众生与法就显现出来了。这生命的实相是从上向下而显现的,佛法的解说不同于人类的进化论,科学的认知是生命从单细胞到高级生物,是自下到上的发展。

七识、八识的存在,使我们对生命的觉知超越了根识,向更深广的精神意识空间延展。一心佛觉可以真正引发我们生命的原动力,生命本身就具备向上扩展的能力。

在一心佛觉的视角下,同时接受不同形态的生命体验,相信佛说的本自具足。我们现在的清醒与佛的觉醒是不同的,我们只是在变现境中醒来,依身识而清醒。佛的觉醒是平等遍在同时的。真实的佛觉从来没有睡过,法界就是一心佛觉,佛法中有许多名相都是法异名,法身、法性、法界、真如。我们不用寻找佛的法身,当下的你就是,法身是遍在的,即使个体的你也不可能排出在外,一切显现都是法身境界,都是一心佛觉。佛觉可以不依载体,也不碍载体,佛觉不是我们理解的线性觉知。你在五蕴时空里找不到佛性也找不到梵性,因为他们的存在在你的认知之上。

学佛一旦挂上一心佛觉,就会觉知到你非你,挂不上那你还是你。你一旦是你,那生死等问题就都出来了,依根识无法解决;挂上佛觉就是你非你,你一旦定义为非你,你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因为非你的问题根本不存在,你的问题只在你这儿存在。接受你和非你同时存在,你的问题就变成了有非有。

佛在《华严经》里讲到,一心佛觉升起无量的华藏世界,不同境里的有情有不同的世界观,这些都是一心法尔的自显现。依法相唯识说我们是境相是有依据的,佛经里经常参加法会的有小千世界的世界主,有中千世界的世界主,有大千世界的世界主。

佛在《解深密经》中说“如是心生,如是境生”,佛说变现实为法尔。天道依第一因建立了法能相跟法所相,佛法在第一因之上建立了法性能相跟法性所相,实际到法性就不分能所了,法性能相就是一心佛觉,能所的施设只是方便说。

依大唯识建立的佛法观修次第,个体的修学变成了境相,由境相的觉知转依境觉,再向上进入一心佛觉,生命从生的六识平台,进入无生的七识平台, 在向上进入一心八识的法性平台。个体到境相到境觉是依变现理入唯识见的过程,也是世界观在不同识体平台的转变。换句话说学佛是由个体小我,到上帝大我再到佛觉无我的转变过程,由个体的我执向上,融入到一心佛觉才是真正的大圆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