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241)
2022 (436)
2023 (328)
2024 (325)
昨天开始看一本今年出版的新书:《Super Agers》,作者是心内科医生兼长寿科学家 Eric Topol。 他谈的内容我都很熟悉,听起来就像在做一次温柔的复习--特别舒服。
其中最打动我的是他关于自然疗愈(Nature Healing)的阐释与量化。那一部分让我想起马欣教授常讲的“出世之道”:现代人一定要有“出世”的能力,才能在入世的洪流中保持清明。
-- 生活方式医学的“加号”
过去我们熟悉的“生活方式医学”有六大支柱:饮食、睡眠、运动、压力管理、避免有害习惯、良好的社会关系。前三项--饮食、睡眠、运动--相对容易量化;烟酒也不是我们这一类人的主要问题。 但“压力管理”和“社会关系”却是最复杂、最个体化的部分。
对不同的人而言,同一件事可能是疗愈,也可能是负担。
有的人觉得旅行是放松,对另一些人却是折腾;
有朋自远方来,对有人是喜乐,对有人是压力。
马教授教我们:要看清人、看清事、看清自己,分辨什么是内耗,什么是外耗;学会识别良性压力与恶性压力。 这,正是“出世之道”的修炼。
-- NatureDose:自然的生活方式加号
Topol 推荐了一个我非常喜欢的工具 -- NatureDose(网站 + APP)。
它把自然疗愈与饮食、睡眠、运动放在同一个系统中,是一个可以主动营造、积极打造的健康生活方式 “+”。这个“+”,代表了从量变到质变:不只是吃得好、睡得好、动得多,还要让自然重新进入你的生活系统。
NatureDose 有两个有趣的功能:
-- 根据你居住的地址,计算“自然指数”(NatureScore)。分数越高,说明环境越绿、空气越好、自然可达性越强。 我家的得分是 96.6 -- Nature Utopia (80–100),非常理想。为了对比,我试着输入夏天去 Chicago 住的 NEMA 公寓,结果只有 24.6。 这差距真的能反映生活质感。
-- 它还能追踪你在自然中停留的时间。Topol 说,每周 120 分钟(两小时)就足以显著提升健康与幸福感。不需要远行,只要规律地亲近自然。
-- 我的 NatureDose 实践
我们这里冬天冷、天短,所以我准备特别安排自然时间。 其他季节倒是容易满足,我已经把一部分跑步训练调整到附近的森林公园,这样轻松就能实现“每周120分钟”的目标。
我还有一个小想法:
当工作和生活压力大的时候,也许需要的不只是“多睡一点”,还需要多一点自然剂量(NatureDose)。 就像白天“烧脑”,晚上要补觉;精神紧绷的日子,就更该让身体去拥抱自然。
-- 出世,是回到天地的怀抱. “出世之道”,不是逃离人间烟火,而是懂得什么时候该让身心出走一会儿,回到风里、阳光里、树影下。 让自然重新进入你的生活方程式。出世一刻,便是回到生命原本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