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241)
2022 (436)
2023 (328)
20万年前人类(旧石器时代),没有农业和医疗, 50%的人能活到15岁, 平均寿命只有30岁。乾隆爷80多,真是高寿啊。所以老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 200年前寿命也差不多这样,到了一次大战的时候, 欧洲/美国提高寿命到45岁。 1900 后出生的,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60岁。
到了21世纪,除去战争因素以外,伴随着全世界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儿童疫苗的推广,使人类寿命更上了一个新台阶。快进到1970年代,随着医学进步,特别是在救治中风、心脏病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大增加了人们的预期寿命。今年一月的数据显示癌症这一大杀手,死亡率也在过去27年,降低了31%,从 200/10万降低到 140/10万人口。
而在21世纪出生的人,女性平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80岁, 男性为75岁。人类预期寿命似乎仍在与日俱增。 科学,农业,医疗,卫生是主要原因。
然而,这一增长趋势突然停止,或者说是急剧放缓。2011年似乎是这一变化的转折点。 世界卫生组织前顾问马尔默教授已经指出紧缩措施会给预期寿命带来冲击。有证据显示,其中穷人首当其冲,受到的冲击最大。 这是因为健康、保健以及福利方面的银根紧缩直接影响到他们。
2021年2月18日,星期四(HealthDay News)-冠状病毒大流行正在缩短美国人的生命,数据表明美国的平均预期寿命在2020年上半年急剧下降,尤其是在黑人和西班牙裔人群中。美国整体预期寿命下降到77.8岁,比2019年估计的78.8岁下降了整整一年。
对于某些人群,下降幅度更大。例如,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国家健康统计中心(NCHS)的数据,在2019年至2020年上半年之间,黑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下降了2.7岁,西班牙裔美国人的平均寿命下降了1.9岁,白人的平均寿命平均下降了0.8岁。
希望我们在困境中,可以再次依靠科学技术,医疗,把人类的寿命,尤其是健康寿命稳定下来,并延长。健身同样靠科学,什么样的运动,多长时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数据支持。我最推崇的是很多健康组织支持的: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其中一半是阻力训练。
原创 顾颖琼 博士顾颖琼 2020-12-08
若您喜欢本文,请分享朋友圈,并请点上方关注“顾颖琼博士”
2017年的数据现实,上海是国内平均寿命最长的地区!上海北京遥遥领先,其余的都差不多。地区名称后边的评论真是让人一言难尽啊。
国内好的资源包括医疗都集中在大城市了,所以寿命长是应该的,偏远地方的人穷,没资源,得了病都没地方治疗。而且现在的老人越来越想的开了,白天老姐妹聚会,工作日很多饭店的午餐都变成老年人专场了,晚上广场舞,年纪不是特别大的抓紧时间出去旅游,退休工资年年涨
大城市老年人其实活的最滋润了,压力都在孩子和中青年身上
而且老年人都退休了不上班……大城市医疗发达啊,交通也发达,顾颖琼博士觉得老同志们平时跳跳广场舞,挺好的
雾霾啥的根本不影响平均寿命,怀疑上海人均寿命依据的,都是没有在上海的医院里工作过的,顾颖琼博士的闺蜜以前去急诊值班,冬天那乌泱泱的老年人,环境是很差,但是都能及时得到救治。八九十岁的,上百岁的,多的很。
老年人冬天容易出心血管意外才是影响寿命的一大因素,家离大医院近就超级超级有用。
还有就是国内退休年龄早,很多八九十岁的老年人,子女现在五六十岁都退休了,都贴身照顾着呢,一有什么不对劲就往急诊送,陪床几个子女轮着来。
这样的条件,寿命能不长么?
上海生活压力是大,可压得到这些老年人土著身上么?退休金不低,房子没贷款,医保又好。
图片
很多人想和美国比,其实在美国2016年的数据,华人妇女预期寿命94岁.
美国医疗发达。所以各个族群的预期寿命都世界第一。寿命和种族关系极大。黑人,印第安人寿命低。
美国平均分数就是他们拉低的。所以比这个要黑对黑,白对白。男对男,女对女。黑人要和非洲黑人比。美国日本人要和日本当地人比。
比下来的结果。美国不管黑的,白的还是黄的,男的还是女的几乎都比原产地寿命高。
上海看过病,感冒发烧,挂普通号,人不算多,见的是一年轻副主任医师,八院,大概是三甲,看的很快,刷刷两下就开方了,验血,头孢什么的,知道可能没必要吃抗生素,但发得真厉害,没抗生素还真压不下去,医师也算很有经验。自费大约六百多人民币
和西方国家比,中国医师更是个普通职业,感觉这应该是对得,西方社会医生简直成了特殊利益集团,没觉得和其他工种有什么不同,都是靠点雕虫小技
但是安全感毕竟强一点,如果一个白人医生满脸堆笑,告诉你他/她斯坦福医学院毕业,看病的场所也不用急,人是会感觉好很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