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麦姐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多么痛的领悟,祖国是一种错觉

(2025-09-15 06:39:39) 下一个

沿着铁轨,遇见欧洲 (26)

多么痛的领悟,祖国是一种错觉

据传尼采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当我想以另一个词来表达音乐时,我只找到了维也纳;而当我想以另一个词来表达神秘时,我只想到了布拉格”。

在维也纳住了四晚后,我们前往捷克首都布拉格(Prague)。遭遇了坐车厢地板之囧后,不敢不订座了,没想到车上乘客却并不多。从维也纳到布拉格中央火车站, 只需四个小时。

到酒店太早,还不能入住。队友的感冒本来好转了,结果到了布拉格,反复了,开始浑身无力,本来打算寄存了行李出去玩的,看到队友的惨状,我们就决定坐在大堂的沙发上等房间。酒店前台的小哥非常热情,和龙儿聊了好久,送了瓶红酒,又送了大堂吧的饮料券给我们。等办理了入住手续,到了房间,发现房间里又摆着一瓶红酒,我们怕是送重了,下楼的时候问小哥,小哥说都是送给我们的。

顺便说一句,尽管捷克加入了欧盟,但货币用的是捷克法郎,官方语言是捷克语,大部分人的英语不差,前台小哥的英语就非常流利。

这家酒店在booking上是五星,位置便利,评分也高,就订了。前台服务不错,但我们对房间挺失望的,不仅老旧,还有点小,好在只住两个晚上,也不吐槽了。房间如此,对早餐我们也没什么期待,出人意料的是自助早餐非常丰盛。我曾在罗马篇中提到欧洲的可颂多么好吃,但此次旅行中吃过的最美味的可颂竟然不是在法国,而是在这家布拉格的酒店。

美好的一天,从早餐开始。餐厅入口处,摆放着三种不同口味的可颂,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看一眼就被吸引,挡不住的新月形焦黄诱惑。轻轻咬下一口,伴随着清脆的“咔嚓”声,层层酥皮如花瓣般次第绽开。先是表皮的微脆,继而是内里的绵软,黄油的醇香在舌尖蔓延开来,浓郁却不腻人,恰到好处地唤醒沉睡的味蕾。

对美味可颂的期待,成为我们在布拉格早晨的仪式,就连病怏怏、毫无食欲的队友,也会每天早晨必吃两个可颂。可颂有三种夹心:奶油的柔滑、黄油的纯粹、巧克力的浓厚,我们试了不同的搭配,每一款都香甜可口,令人心满意足。

酒店位于高堡(Vyšehrad)附近,到达的当天下午队友在房间里休息,我和龙儿散步走到高堡,这是一座建立于10世纪的古老城堡,坐落在伏尔塔瓦河东岸的山丘上,是最初的捷克统治者们居住的地方,也是捷克前身 -- 波西米亚王国的发源地,布拉格便是以此为核心逐渐形成的城市。

城堡里有双塔耸立的圣彼得与保罗教堂,还有高堡公墓,长眠着捷克历史上600多位知名人物,如作家卡雷尔·恰佩克、画家阿尔丰斯·慕夏、作曲家安东宁·德沃夏克与贝德里赫·斯美塔那等。

从高堡的城墙上可以眺望布拉格全城,尽管是阴雨天,不掩布拉格迷人风采。

从1306到1918年,现今捷克地区的主体被称为波西米亚王国,先后归属神圣罗马帝国和奥匈帝国。布拉格作为波西米亚的首都,因地处欧洲南北商路要冲而成为重要的贸易中心,也因此吸引了大批犹太人聚居于此。

1918年随着奥匈帝国的瓦解,捷克人与斯洛伐克人联合建立了“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下面简称捷克),波西米亚一词逐渐被弃用;1938年,《慕尼黑协定》使纳粹德国吞并苏台德地区,次年德军占领布拉格,捷克沦为德国的保护国;二战结束后,捷克得以复国;1948年,在苏联支持下,捷共通过“二月政变”掌握政权,国家转向社会主义体制;1960年正式更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在此期间,布拉格一直是捷克的首都。有部电影叫《布拉格之恋》,拍摄于1988年,根据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改编,背景是发生在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通俗点就是中国的“六四”,当然六四是发生在31年以后。共同点是民主运动都失败了,不同点:捷克是苏联的坦克碾压入城,总书记杜布切克被抓到莫斯科,虽随后获释返回,但改革已流产;而中国是自己的军队开枪镇压本国民众,总书记余生被软禁在帝都。

(布拉格之春,苏联坦克入城,网图)

时空穿越的相似历史很令人唏嘘, 1989年是魔幻的一年,也是撼动历史格局的一年。1989年六四之后,东欧剧变,11月9日柏林墙倒塌;11月17日布拉格学生走上街头,引发“天鹅绒革命”,捷克共产党在几周内下台,政权和平更替,捷克作家瓦茨拉夫·哈维尔成为铁幕落下后国家的第一任民选总统,民主化进程自此开启。

1992年12月31日,捷克与斯洛伐克和平分手,各自成为独立的国家。捷克此后定名为捷克共和国,实行多党议会民主制,并成功跻身发达国家之列。

让我们说回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1929 -2023),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后不久,由于对苏联入侵的批评,他的作品全部被禁, 1975年他和家人被迫流亡法国,从此再也没有回到捷克定居。他在一次访谈中说:“祖国是一种错觉,我早已选择成为欧洲人。”昆德拉理想中的“欧洲”是一个自由精神空间,在那里艺术不必为政治服务。

对昆德拉的最初印象是在大学时代,当时校园里流行萨特、尼采,还有昆德拉,前两位是哲学家,个人觉得昆德拉也像一位用故事写作的哲学家,而不是单纯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始终洋溢着思辨,连书名都带着浓重的哲学意味,比如《生活在别处》,比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还有他的那句经典名言:“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那时的同学们都喜欢引用两句以示高深,尽管我们多数人当时还未参透其中的深意。

1984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出版让昆德拉奠定了其作为世界级文学大师的地位,但他和村上春树一样,多年陪跑诺奖,2023年以94岁高龄在巴黎去世。

昆德拉在八十年代的中国粉丝众多,因为整个中国刚从宏大叙事的桎梏中挣脱出来,尤其年轻人都如饥似渴地追求个体的自由与独立,而昆德拉恰好以思想与文字回应了这种渴望。

昆德拉本人所崇敬的前辈之一 ,则是生活于奥匈帝国时代的弗朗茨·卡夫卡(Franz Kafka,1883 -1924),另一位捷克著名文学巨匠。走在布拉格街头,你会发现,这座城市以卡夫卡为荣:街头的雕塑、纪念品上的头像、故居博物馆,卡夫卡的名字无处不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昆德拉的缺席,布拉格几乎没有昆德拉的任何踪迹,捷克抛弃了他,许多捷克人认为昆德拉抛弃了自己的同胞,选择了一条轻松的出路;他也背离了捷克, 2019年捷克恢复了他的祖国国籍,但昆德拉后来一直以法国作家的身份自居。

有趣的是,卡夫卡(下图左)作为捷克犹太人,一生始终用德语写作。尽管他精通德语与捷克语,却从未用捷克语创作任何小说;反倒是昆德拉(下图右)在晚年重新以捷克语执笔。

(网图)

卡夫卡热爱写作,白天他是保险公司的职员,晚上伏案写作,但他从未以成为“名作家”为目的,因此他生前发表的作品并不多,且以短篇为主,其中最出名的是1915年发表的《变形记》,开篇就令人心悸:“一天清晨,当格里高尔·萨姆沙从烦躁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这也是我大学时期读过的作品,感觉我大部分的文学养分都来自大学,现在也随着青春的逝去,彷佛一并都还给那个芳华年代了。

卡夫卡的重要长篇作品,如《城堡》、《审判》和《失踪的人》,都是在他去世后,由好友马克斯·布洛德整理出版。卡夫卡在遗嘱中要求将这些手稿销毁,但作为卡夫卡铁杆迷弟的好友违背了他的遗愿,结果这些作品的问世轰动了文坛,卡夫卡由此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以至于卡夫卡风格成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符号:既象征官僚体制的荒谬无理,也形容梦魇般的存在体验。博友甫田曾写过关于《城堡》的精彩书评 ,她的博文标题《碎片,荒谬,似曾相识》,精确地揭示了这位荒诞大师所着力表现的现代人的困境,菲儿的留评说:“卡夫卡的作品像一面双面镜,一方面深刻揭露了荒诞冷酷的官僚制度,另一方面又直击现代人孤独、无力抗争的内心世界。”

卡夫卡和昆德拉的作品看似不同,实则都在表达同一个主题:个体在历史重压下的生存状态。卡夫卡的人物被无形的官僚系统困住,昆德拉的人物被暴力的历史洪流碾压。

如同这两位大家的作品令世界着迷,布拉格本身也是一座令人沉醉的城市。无论是恢宏壮观的建筑,还是街角流动的艺术,都展示着它独一无二的魅力。尤为幸运的是,在二战期间,布拉格没有遭受大规模轰炸或毁灭性的地面战斗,使得历史建筑遗产几近完整地保存了下来。1992年,“千塔之城”的布拉格历史中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欧洲文化长河中最耀眼的明珠之一。

又犯了东拉西扯的毛病,言归正题,让我们来看看布拉格游记中的主角们吧。

查理大桥 - 露天巴洛克美术馆

身兼波西米亚国王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8)是让布拉格登上欧洲历史舞台C位的关键人物。在他的治理下,波希米亚崛起为神圣罗马帝国的核心,成为中欧强国,而布拉格也跃升为帝国的首都。查理四世在布拉格推动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文化、教育与城市建设,其中包括创立中欧最古老的查理大学,以及名垂青世的查理大桥。

查理大桥横跨伏尔塔瓦河,始建于1357年,正值查理四世统治下捷克历史上的黄金时期。这座雄伟的石桥全长520米,宽10米,依靠16座桥墩支撑,未使用一钉一木,全部以石材砌筑,异常坚固。

(网图)

据传,查理四世当时特意请占星师选定了大桥奠基的黄道吉时:1357年7月9日5时31分,这一时刻的背后是双重加持:作为捷克王室象征的狮子座正居天顶,而代表力量与战神的火星也在天空中清晰可见。更巧妙有趣的是,按照当时的书写习惯,这串数字形成了一组完美的回文数字,即 1-3-5-7-9-7-5-3-1。

大桥东端入口处耸立着查理四世的全身雕像,两侧配以饰有巴洛克浮雕的哥特式门楼,气派非凡。从17世纪末起,桥上逐渐竖立起30尊圣徒与守护神的精美雕塑,均出自捷克的巴洛克艺术大师之手。数百年来,查理大桥不仅是连接老城与城堡的交通枢纽,更被誉为“露天的巴洛克美术馆”。

友人回忆说:“卡夫卡非常钟情查理大桥,他从3岁时便开始在桥上游荡,他不但能说出大桥上所有雕像的典故,有好多次我甚至发现他竟在夜晚借着路灯的光亮在数着桥上的石子。”甚至有个说法,卡夫卡在临终前曾说:“我的生命和灵感全部来自于伟大的查理大桥”。

桥上汇集了形形色色的街头艺术家,绘画雕塑、手工饰品、音乐演奏,包罗万象,热热闹闹。

在桥上可以欣赏到远处雄伟壮丽的布拉格城堡景色。

布拉格城堡 -世界上最大的古城堡群

全城的制高点,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堡建筑群,占地七万平方米,历代波希米亚国王以及历任捷克总统都在此办公,现在仍是捷克总统府所在地,也是举行国事仪式、接待外国元首、接受各国大使递交国书的重要场所。

城堡公共区域免费进入,内部包括三处庭院、数条古老街巷、画廊与花园,还有捷克最大、最重要的教堂 -- 圣维特大教堂,这座哥特式教堂始建于1344年,除了举行宗教仪式之外,这里也是捷克国王与王后加冕之地,捷克的主保圣人、君主、贵族和大主教都长眠于此。

正好碰到电视台的美女主持人在现场录制节目。

城堡区里有一家星巴克,开在一栋老房子的底层,外表不起眼,但它拥有一个能远眺布拉格全景的室外露台,吸引了不少游客打卡。买咖啡要排长队,我们就放弃了。

站在外面的高处也可以拥有无敌风景:一望无际的红色屋顶,教堂的绿色尖顶点缀其间,还能看到伏尔塔瓦河和对岸的老城。

老城广场与天文钟 -中世纪的奇迹

宏伟壮观的老城广场是捷克千年历史的见证,从胡斯战争(捷克宗教抗争)的风雷、神圣罗马帝国的庆典,到纳粹德国占领的阴霾、布拉格之春的觉醒与天鹅绒革命的集会,无数改变国家命运的历史事件都曾在此上演。

广场上汇集了不同时代的标志性建筑。

上图左:哥特式的泰恩教堂;上图右:巴洛克风格的圣尼古拉教堂

布拉格的天文钟大名鼎鼎。到了广场,一眼就能看到这座著名的钟悬挂在旧市政厅墙上。1410年便开始运行的这座钟集科学、艺术与哲学于一身:上方的天文表盘犹如一个微缩的宇宙模型,金色指针和星符揭示着太阳、月亮的位置与多种古老的计时方式 (说人话:它不仅能告诉你现在几点,还能告诉你太阳月亮在哪,今天白天有多长);下方的日历盘是19世纪添加的,由著名画家约瑟夫·马内斯创作,他以瑰丽的笔触呈现出波西米亚乡村四季的流转,外圈则饰以精致的黄道十二宫符号,将宇宙循环与人间劳作巧妙相连。表盘上的刻度与铭文更细致地标注月份、日期及对应的圣徒纪念日,时间、信仰与自然生命周期被完美地融合在一个精美的圆盘之上。

每逢整点,报时表演开启,广场众多游客驻足仰望:骷髅(死神)摇铃、木窗开启,耶稣十二门徒依次在窗口现身,同时,几个代表“人性弱点”的雕像也开始活动:土耳其人(欲望)摇头;虚荣者对镜自照;吝啬鬼摇晃钱袋。最后,金鸡啼鸣,钟声敲响,窗户关闭,表演结束。

看出什么了?这场简短的表演彷佛在提醒世人:时间无情流逝,死亡终会降临,虚荣、贪婪与欲望皆是虚幻。

卡夫卡旋转头像 变形记

这座高科技雕像是搞怪大师、捷克艺术家大卫·切尔尼(David Cerny) 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位于布拉格市中心的Quadrio 购物中心的外面,由42层镀铬板堆叠而成?,各层板面一会儿同向移动、一会儿反向移动,卡夫卡的脸部分解又重组,永无止境地扭曲变形,在每15分钟的时间周期里会完成一个完整的旋转。

头像设计太精妙了,既反映了卡夫卡笔下 《变形记》中挣扎的小人物,也反映了卡夫卡对世界“理性与荒诞交织”的看法。更意味深长的是这座雕像正对着布拉格新市政厅,也就是市政府大楼,人们从官僚机构出来,看到被扭曲的卡夫卡大头,心里该是愤怒还是共情?

切尔尼是艺术界的卡夫卡,在布拉格的街头创作了很多有趣且充满争议的街头艺术作品。他喜欢把雕塑放在意想不到的角落,让人们在日常的行走中遇见一个荒诞的瞬间,生出一丝思考。下图也是他的作品。

上图左:《撑伞的人 》(Hanging Man with Umbrella),位于市中心 Mosaic House Hotel 附近,天空中一位身穿西装的男子,单手撑着一把伞,悬浮在两栋楼之间,好像被风吹起,努力抓住最后一丝平衡。周围是华灯初上的街道与温暖的橱窗,一个孤单的身影飘在半空,表现了现代人在生活中漂泊无依的处境。

上图右:《悬挂的人》((Man Hanging Out),悬挂在老城广场Husova 街,精神分析学之父弗洛伊德单手紧抓横杆,身体无助地悬在半空,仿佛随时可能坠落。有人说,它代表弗洛伊德生前对衰老与死亡的恐惧;也有人觉得,它更像是现代人挣扎求生的隐喻。

跳舞的房子 -- 荷兰国民人寿保险公司大楼

位于布拉格伏尔塔瓦河畔,建筑由两栋主体塔楼组成:右侧是玻璃材质的塔楼,曲线灵动婀娜,宛如一位穿着玻璃长裙、翩翩起舞的女郎;左侧是混凝土材质的塔楼,线条相对笔直坚挺,犹如穿着西装、姿态挺拔的男舞伴。两栋楼仿佛一对正在跳着优雅华尔兹的舞者。建筑师米卢尼奇和盖里表示:这个建筑的动态和静态概念与“阴阳”有关,象征着捷克从社会主义政权向议会民主制度的过渡。

-------

这次在布拉格只待了两个晚上,完全是蜻蜓点水。本来这趟欧游不包括布拉格,计划以后要专门走一趟匈牙利和捷克的,但队友坚持把布拉格加进来,说要涉足下东欧。结果呢,出主意的队友基本就在布拉格的酒店房间里养病,真是同情这个可怜的人儿。

布拉格是一座美丽而古老的山城,穿城而过的伏尔塔瓦河水静静流淌,带走了时光,却带不走这座城市绵长的记忆和厚重的历史。卡夫卡曾说:“布拉格不会放开我们,这位母亲长着一双利爪。”这句话的真实性无法考证,但准确地道出了他对布拉格爱恨交织的情感。布拉格是卡夫卡的精神摇篮和文化母体,他熟悉这里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建筑。这座城市以她的历史与氛围滋养了他,但帝国官僚体制的压抑、父亲带来的沉重阴影、以及作为德语犹太人的疏离感,又让他觉得自己始终像一只“笼中鸟”。温柔地孕育了他的布拉格,也用尖爪牢牢地抓住他,让他无法彻底逃离。

走在古老的查理大桥上,不仅会看到绚丽的风景,嗅到波西米亚氤氲的气息,想到那个英年早逝、终生屈服于“布拉格母亲利爪”的卡夫卡,也会想起那些如米兰·昆德拉一样背井离乡、却始终与这片土地藕断丝连的灵魂,耳畔仿佛传来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那是身处他乡的旅人对家园的深情回望;还有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用优美的旋律将奔涌不息的伏尔塔瓦河化作捷克民族的象征。

作为旅人的我们,或许就像卡夫卡小说《城堡》中的土地测量员K,总在靠近,却从未真正抵达城堡。正是这份未竟的探寻本身,给布拉格蒙上了一种神秘与魅力,仿佛在邀请我们再度返回,去发现她更多的故事。

 

《遇见欧洲 23- 维也纳(上)致命诱惑,金光闪闪的迷人之吻》

《遇见欧洲 24- 维也纳(中)悲怆叹息,昨日世界已然远去》

《遇见欧洲 (25)- 维也纳(下)萍水相逢,两个话痨的浪漫一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7)
评论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雅佳园' 的评论 : 谢谢佳园,看来你不久也要去布拉格了,祝旅途顺利,祝中秋快乐!
雅佳园 回复 悄悄话 你笔下的布拉格太精彩了,先在你这儿好好预习,回来给你汇报:)提前预祝中秋快乐!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碼農學寫字' 的评论 : 谢谢码农,“这一次壮遊,你有没有遇见自己最喜欢的国家?”,这些国家各有千秋,似乎都很爱,如果说最喜欢,可能要数瑞士和奥地利。祝周中愉快!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谢谢皮卡兄,抱歉回复晚了。“我没去过捷克,但看过一部徐静蕾主演的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演绎的是在布拉格发生的爱情故事,所以知道这是一座美丽且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捷克确实美丽有深度,还真不知道这部电影,谢谢推荐,要找来看一看。祝周中愉快!
碼農學寫字 回复 悄悄话 再一次跟着麦子看见欧洲。这一次壮遊,你有没有遇见自己最喜欢的国家?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麦子的游记一如既往地精彩,我没去过捷克,但看过一部徐静蕾主演的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演绎的是在布拉格发生的爱情故事,所以知道这是一座美丽且有文化底蕴的城市,麦子能去那里玩,开心!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音来小提琴' 的评论 : 谢谢音来姐美言鼓励,你用简炼的语言写出有趣的故事,是俺学习的榜样。刚发现你补读了我之前的欧洲游记还留了不少评论,谢谢音来姐,感动!祝周末愉快!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谢谢还记得队友的酱牛肉和包子。“祖国对于在变革中离开的青中年人来说, 确实常常是‘错觉’。 经历过的和记住的,常常和如今的现实相差甚远, 虽然有重叠,但变化是主流。 关注于进步的方面, 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如果只专注于阴暗点, 感觉会越来越错。 捷克/斯洛伐克和海外华人毕竟都带着祖国所有的印记,这一点是无法洗脱的。 单向思维和极端认知,只能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拧巴。 两位捷克作家, 对政治和人性有很深的认识, 心底对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终归是热爱的。” 谢谢分享你的看法。有人把祖国当作情感的寄托,有人则视之为历史的烙印。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认知不同,则眼中所见、心中所感也就各不相同。祝周末愉快!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亦缘' 的评论 : 谢谢亦缘,抱歉回复晚了。“米兰·昆德拉是我喜欢的作家。卡夫卡呢,我读了他很多书,不是我喜欢的风格,读了那么多都没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一部印象之深。这两个如雷贯耳的作家,原来都来自捷克,而且颇有连接。”,我也是到了布拉格,才意识到这两个大作家原来都是捷克作家。卡夫卡的作品比较荒诞,读的时候会容易不舒服。
“多少年之后,中国是否也会发生如捷克的“天鹅绒革命”呢?” 同问?也许N多年以后。祝周末愉快
音来小提琴 回复 悄悄话 蜻蜓点水之游,也能写出内容如此丰富的美文,再次被麦子的才华倾倒,佩服。看了这篇文,我好想马上就去布拉格了。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问好麦子! 并祝你的队友安好,记得他的酱牛肉和包子哦。
点赞麦子的游记。文章标题好,我是被其吸引进来的,想你一定是到了中/东欧。 写得真好。 点到为止, 让读者自己去思考。 一些留评也很精彩。
游记中贯穿的两位作家及他们的生平、作品和异同, 整体提升了‘游记’的思想深度;城市文化和景观、人群的描述,又拓广了读者的旅游见闻。
祖国对于在变革中离开的青中年人来说, 确实常常是‘错觉’。 经历过的和记住的,常常和如今的现实相差甚远, 虽然有重叠,但变化是主流。 关注于进步的方面, 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如果只专注于阴暗点, 感觉会越来越错。 捷克/斯洛伐克和海外华人毕竟都带着祖国所有的印记,这一点是无法洗脱的。 单向思维和极端认知,只能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拧巴。 两位捷克作家, 对政治和人性有很深的认识, 心底对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终归是热爱的。
亦缘 回复 悄悄话 读麦姐的这一篇游记好享受!涉及了我喜爱的文学和旅游两大主题。
米兰·昆德拉是我喜欢的作家。卡夫卡呢,我读了他很多书,不是我喜欢的风格,读了那么多都没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一部印象之深。这两个如雷贯耳的作家,原来都来自捷克,而且颇有连接。
布拉格这个城市太美丽太深厚了,我每次看到它的照片都怦然心动。
麦姐的这篇文章,让我惊叹布拉格之春和六四如此相似。多少年之后,中国是否也会发生如捷克的“天鹅绒革命”呢?拭目以待。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枣泥' 的评论 : 谢谢枣泥姐鼓励,雄文不敢当呢,只是借着游记写点历史人文,发点小感慨。“可能原来麦子更厉害”,哈哈,枣泥姐高抬俺了,原来的麦子比较天真。:)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谢谢二郎好分享,“捷克女星唱的捷克版Hey Jude是当年反抗老毛子斧头帮的标志性歌曲,激励了整整一代人,1968是个狂飙年份”。这首歌在《布拉格之恋》中好像出现过,布拉格之春后,这首标志着不服强权的自由之歌在捷克被禁唱了,到了1989年天鹅绒革命之后,才重新流行在布拉格街头。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还有伏契克的绞架下的报告也影响了简中圈一代人,电影好兵帅克的苦涩笑料也是风靡一时。”谢谢二郎补充,想到了好兵帅克,但实在觉得这篇写得太长了,只好割爱了。
“捷克与斯洛伐克命运多舛,一直夹在强权中听人摆布,老百姓见多识广对美俄英德法列强有着自己独特超然的观感,最刻骨铭心的依然是那年夏末苏军坦克碾压布拉格,提到老毛子斧头帮至今余怒未消。” 分析到位,是呀,捷克民众的民主意识早就成型,所以才会有后来的反抗和顺利的权力交接。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冯墟' 的评论 : 谢谢冯兄。“祖国是还没有消失的记忆”,无论是错觉还是记忆,都给我们带来了长远的影响。“布拉格游人少的地方讲英语的人不多。”,谢谢补充,我们主要在旅游区,感受不够多,餐厅里的服务员英语还都不错。“我不喜欢用现金,所以对货币差异不敏感。” 现在出门旅行都很少用现金,在一些小店买冰箱贴,他们要收现金,不过,可以用欧元支付。
“捷克瓷器最好,但是贵,买了怕舍不得用,没舍得买。”,哈哈,冯兄风趣,捷克瓷器有历史,买瓷器还有个问题是旅途中带着它们麻烦。
枣泥 回复 悄悄话 麦子你太厉害,本应普普通通的游记让你写成一篇篇雄文。还谦虚 “ 感觉我大部分的文学养分都来自大学,现在也随着青春的逝去,彷佛一并都还给那个芳华年代了。” 现在的麦子已经让我仰望,可能原来麦子更厉害!谢谢麦子好文!
diaoerla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麦姐' 的评论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TyN7-XQbxc

捷克女星唱的捷克版Hey Jude是当年反抗老毛子斧头帮的标志性歌曲,激励了整整一代人,1968是个狂飙年份。
diaoerlang 回复 悄悄话 还有伏契克的绞架下的报告也影响了简中圈一代人,电影好兵帅克的苦涩笑料也是风靡一时。捷克与斯洛伐克命运多舛,一直夹在强权中听人摆布,老百姓见多识广对美俄英德法列强有着自己独特超然的观感,最刻骨铭心的依然是那年夏末苏军坦克碾压布拉格,提到老毛子斧头帮至今余怒未消。
冯墟 回复 悄悄话 对于我来讲,祖国是还没有消失的记忆。布拉格游人少的地方讲英语的人不多。我不喜欢用现金,所以对货币差异不敏感。捷克瓷器最好,但是贵,买了怕舍不得用,没舍得买。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越live越精彩' 的评论 : 谢谢精彩姐鼓励。我没有姐姐想得那么博览群书,有些内容完全是现学现卖,写篇游记,俺自个先涨了知识。:)祝精彩姐和姐夫新周愉快!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huiling-LA美國' 的评论 : 谢谢慧玲,你是不是还在国内?“今夏跟团去了捷克斯洛伐克 只是浮光掠影”,你这一说,我想起来了,你写过东欧游记,记得你先生走一路,画一路,还有在匈牙利信用卡完璧归赵的故事。历史和人文,有些内容我也是写游记现学现卖的,你喜欢读,俺就太开心了。祝周二愉快!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twadk' 的评论 : 谢谢ytwadk临帖留评,“正准备去布拉格看台湾故宫博物院100件展品在捷克的国家博物馆的展览”,专门去布拉格看台湾故宫展品,看来你是住在欧洲呀,令人羡慕,太方便了。知道俺的小文对你有帮助,好高兴。祝布拉格之旅愉快!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ayflower98' 的评论 : 谢谢花花,你笔下的兰儿让人心疼。祝新周愉快!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明了的土垚' 的评论 : 谢谢土垚,偶遇就是缘分,欢迎来俺的麦田做客。看到你刚开博不久,祝贺开博,以后多多交流。祝新周愉快!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侃-侃' 的评论 : “走世界,看风景;观异国,思故乡。第一代华人移民自然而然的心理历程,麦子表露得一览无遗,真性情,真感情,要夸一夸!”哈哈,谢谢侃侃夸奖。你侃替俺总结了,也替俺表达了,这是海华们的共同心声。:)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侃-侃' 的评论 : 谢谢侃侃,又看到你的深邃留评了,真好!
”自由根植于每个人的内心,国家则是‘想象中的共同体’。夫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春秋时的古风吹拂着彼时还能直立行走的华夏人。‘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即使存在地位阶层的差别,那也只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而非奴才与主子间人身及精神的依附关系。” 是呀,自由本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历史上那些用铁丝网和高墙禁锢民众的政权,终将被自由的脚步跨越或者飞越。
“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祖国”,想起那首歌曲《蓝莲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地向往”,也许,这句可以作为我下篇的标题,谢谢侃侃,每次想标题都是头疼的事情,这下有了现成的标题。祝新周愉快!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黑贝王妃' 的评论 : 谢谢娘娘。”宏大的一篇!布拉格我非常向往,布拉格的春天非常向往!我现在的生活有点不能承受之轻“,我这篇不想分成两篇发了,所以有些长,希望不是承受之重。:)祝周二愉快!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蓝山清风' 的评论 : 谢谢蓝山兄。“吃可颂都能写得如此完美,真叫人佩服不已,以后每当我吃可颂时,我会情不自禁想起麦子这段充满诗意的文字。” 哈哈,俺们村没有美味的欧洲可颂,你在悉尼好好挖掘挖掘,等俺和娘娘去了,请我们喝蓝山咖啡吃欧洲可颂。:)
“麦子笔下的布拉格从唤醒我们沉睡的记忆开始,从布拉格之春,到昆德拉和卡夫卡,再切换到这座令人沉醉的城市——查理大桥、布拉格城堡、老城广场与天文钟、跳舞的房子、卡夫卡旋转头像,娓娓道来,让我们随着麦子优美的文字在这座千年古城里徜徉,时而赞叹不绝,时而低徊不已。”谢谢蓝山兄替俺的长文做了精炼总结和美言鼓励。
“‘祖国’一词有时会被人用于绑架情感的工具,对我们来说‘此心安处是吾乡’"蓝山兄说得好,内心安定与自在的地方就是我们归属所在。
你可别跟着菲儿忽悠俺了,你们一直都是俺学习的榜样。祝蓝山兄和蓝山嫂周二愉快!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xyz66' 的评论 : 谢谢xyz,感觉你一来,俺的麦田就开爬梯了,你的留评比俺的游记精彩百倍,字字珠玑,句句生花,俺就再抄一遍吧,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麦子这篇长文太美了,闪耀着对捷克历史人文人性思辨的光辉,启迪心灵,照亮无数仍处黑暗中挣扎的生命。。。在捷克这块承载着千年厚重文明历史的土地上,生命有时是如此之轻,之脆弱。坦克碾压过去,有些人热血反抗而丧生,有些人灰心出走自由西欧,一如米兰-昆德拉, declaring ‘祖国是一种错觉,我早已选择成为欧洲人。’但是,正如楼下Diaoerlang网友指出‘(那里的)国民心理成熟堪称文明世界典范’,我由衷佩服那里人们的睿智与创新特质,反映在麦子笔下和镜头里处处闪光的哲思,以及出其不意的街头艺术和夕阳点金的恢弘建筑,令人叹为观止!”

“麦子自谦‘东拉西扯’行文style, 其实我们仔细读文就那发现麦大记者在很多景点‘埋了许多彩蛋/精神财富’:) ,最后轻轻‘收网’,留下一串莹莹发光的pearls of thoughts”,艾玛,俺的小心思被你读出来了,熊抱,爱你没商量。

“对于无数海外华人来说,这一段总结特别能够引起共鸣,” 是呀,谁让我们都与那片土地藕断丝连呢,有时候,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再次感谢xyz用心阅读,细致留评,祝新周愉快!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anhe' 的评论 : 谢谢荷姐姐。“我08年去维也纳时,与到捷克的船游擦肩而过,因为早春三月,多瑙河上云雾弥漫,旅行社暂停了去东欧的行程。虽然刚出国时在飞机上遭遇“七个死了八个”(小时候学地理时调皮学生给捷克起的绰号)油腻大叔咸猪手,但对东欧的许多国家,悠久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伏尔塔瓦河畔的美丽自然风光,丰富璀璨,影响深远的文学音乐作品,名人辈出,人杰地灵的地方一直很向往。”
因为天气原因,姐姐与捷克擦肩而过,有些遗憾。“七个死了八个”,我这儿反应了一会,才明白是“捷克斯洛伐克”的说法,哈哈,你说到咸猪手,我好像有些印象,你是不是在文里提到过?一个坏人不能坏了这个城市的名声,捷克值得一去,姐姐将来有机会和姐夫再游欧洲,可以把布拉格列进去。姐姐眼睛不舒服,还留长评,谢谢姐姐,祝新周愉快,眼睛早日康复!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硅谷居士' 的评论 : 谢谢居士,好巧,你刚读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也许可以写写书评?下一部,你可以读读卡夫卡的短篇《变形记》。祝新周愉快!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整篇金句多的摘不完,尤其喜欢你对两位作家的描述,卡夫卡的作品听大家一次次提,有机会要来读一读。”谢谢暖冬海夸,金句都是大作家们的,暖冬如果写卡夫卡书评,也一定非常精彩。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俺的理解就是人类有时候太自以为是了,以为自己思考后得出的结论就是真理。它不是否定思考本身,而是说不要过于自信,应该对自己的结论保持谨慎的态度。俺的解读不知道是不是靠谱,供暖冬参考。
捷克斯洛伐克算是和平分手了,如网友二郎说的,丝滑分手。
“麦子的游记都是用心之作,加上你的功底,无懈可击。”谢谢暖冬的倾情鼓励,因为有你们的陪伴,我才能坚持写下去。祝暖冬新周愉快!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你把一个对游记望而却步的人带进里面,你的文字就像一支画笔,这里一抹那里一涂,勾勒出一个画面,并注入你的情感,拨动读者的心。” 暖冬的优美文字,拨动了我的心,暖暖的,谢谢暖冬!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可能成功的P' 的评论 : 谢谢可可,“如今海外华语作者,无端端失去了拥有世界上最广大读者的市场。”你这句话,太令人唏嘘了,这是我们的悲哀。
“赞麦姐‘蜻蜓点水’,却每次都能呈现风景背后的风格,建筑背后的历史,文明脚下的黑暗和悲哀。”谢谢可可大作家鼓励,通过写游记,我自己也涨知识。祝新周愉快!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亮亮妈妈' 的评论 : 谢谢亮妈,“那个可颂看着馋了,麦姐的描述让我想马上会欧洲去享用那些甜点和咖啡。”记得亮妈也爱吃可颂呢,咱俩是同好。:)
“将来去的话一定去参观那里的网球中心。捷克培养出太多优秀的女网运动员。参加大赛一抓一大把。” 亮妈不愧是体育达人,到哪里都忘不了体育,期待你去了,介绍布拉格的另一面。祝新周愉快!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谢谢晓青的鼓励和陪伴。祝新周愉快!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谢谢葱葱姐喜欢俺的东拉西扯,那俺就不改正了,下次继续。:)祝新周愉快!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评论 : 谢谢蘑菇,“布拉格啊,又一座可以用脚步量的美丽小城,耳边好像又响起了箱子拖在石板路上的哒哒声(我不穿高跟鞋,否则那声音就更有意境了)”,你的描述又让我想念布拉格了,我也不穿高跟鞋。是呀,石板路上的声音非常有意境,只是拖着箱子走有些费劲。:)
“卡夫卡和昆德拉穿插在各样景色中,游刃有余的赋予了美景文化和历史的厚重”,谢谢蘑菇鼓励,把我的天马行空点评为"游刃有余“,那我就不为我的东拉西扯去面壁了。
“麦子对可颂的描述写成了情书范文,读得好动心,哈哈哈,可我不受诱惑:自从知道那份酥脆是得用一层层的黄油堆出来的后,我就敬而远之了,我更喜欢的还是老土的全麦面包。”艾玛,蘑菇,回到澳洲的村里,我就寻找欧洲可颂,可惜到现在也没找到和欧洲一样的美味可颂。我也怕黄油呀,但偶尔为之还是可以的,全麦面包也是俺的日常早餐。队友爱吃可颂,也爱吃醋,哈哈。祝蘑菇新周愉快!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海风随意吹' 的评论 : 谢谢海风姐,菲儿的留评被你们都抄来了,感谢鼓励!我们待了两天,也是匆匆忙忙,下次要多待几天,好好享受下这座被歌德称为欧洲最美的城市。祝新周愉快!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谢谢二郎,“捷克与斯洛伐克好聚好散,分手丝滑如天鹅绒,国民心理成熟堪称文明世界典范。”,点评到位,确实,如此顺利地和平分手,证明国民非常理性和成熟。祝新周愉快!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anhe' 的评论 : 谢谢荷姐姐,一起吃可颂。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土豆-禾苗' 的评论 : 谢谢土豆老师,好久不见,先问好!“以后别带队友啦,自己一个人旅游去”,哈哈,大小队友总得带一个,否则俺自个就迷失在布拉格的街头了。
“捷克的国汤Cesnecka(garlic soup),还有涂满garlic的面包,尝试过吗…真佩服他们对garlic的热爱,而且是配啤酒。”谢谢土豆老师补充,听说过这个国汤,据说有治疗宿醉的功效。我们没机会试,因为队友胃口不好,所以我们两天吃的都是亚洲餐。下次去听你的,试试他们的国汤。涂满garlic的面包,是不是蒜蓉面包?对garlic如此热爱,和咱的东北人和山东人有一拼呀。祝新周愉快!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谢谢水星兄鼓励,我去读了你的布拉格游记,看到人山人海,太壮观了,你们还去看了《天鹅湖》,羡慕,我们完全没有时间用心享受布拉格之美。
“现在交响乐伏尔塔瓦河是我闹钟的标配”,艾玛,你和云台兄一样,是斯美塔那的铁粉呀。祝新周愉快!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谢谢暖冬特地先来打卡,感动!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untai' 的评论 : 谢谢云台兄美言鼓励。“斯美塔那的《伏尔塔瓦河》是我最喜欢的古典乐曲之一。”哇,那你应该去布拉格,边听乐曲,边眺望伏尔塔瓦河,一定要多待几天,我们这次完全是浮光掠影。祝新周愉快!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菲儿倾情鼓励。“这篇布拉格游记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学与个人体验,视角深刻,语言细腻,文笔一如既往的极具感染力,太卡夫卡与昆德拉的穿插为旅行赋予了麦记者的思想深度,查理大桥与天文钟的描写也充满画面感,爱极了。” 谢谢菲儿的共鸣,不是俺写得好,是布拉格太精彩,就是遗憾待得时间太短。我也喜欢卡夫卡旋转头像,现场看更有感觉。

“出去游最怕生病”,可不是,队友的感冒反复了几次,龙儿后面也被传染了,但他好得快。这篇写得有些长,谢谢菲儿细致的阅读和用心的留评。祝新周愉快!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林向田' 的评论 : 谢谢林兄分享,“布拉格是我最喜欢的欧洲城市”,握手,非常值得一去。
越live越精彩 回复 悄悄话 小小麦的欧洲游记写得太棒了,每次读你的博文都获益匪浅,谢谢你了。从你的文字中发现你博览群书,写起文章引经据典,太有才了,佩服。
huiling-LA美國 回复 悄悄话 惭愧呀!今夏跟团去了捷克斯洛伐克 只是浮光掠影,真正了解历史和人文,却是在麦姐文中,写得太好了,比我从游记深刻得多!谢谢你费时间发此内容丰富佳文!
ytwadk 回复 悄悄话 正准备去布拉格看台湾故宫博物院100件展品在捷克的国家博物馆的展览,看到这篇的确长了很多知识,谢谢分享。
mayflower98 回复 悄悄话 写得真好!麦姐笔下的布拉格让人向往,多谢麦姐分享!
明了的土垚 回复 悄悄话 偶遇,大作拜读,果然是名博主
侃-侃 回复 悄悄话 走世界,看风景;观异国,思故乡。第一代华人移民自然而然的心理历程,麦子表露得一览无遗,真性情,真感情,要夸一夸!
侃-侃 回复 悄悄话 自由根植于每个人的内心,国家则是“想象中的共同体”。夫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春秋时的古风吹拂着彼时还能直立行走的华夏人。“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即使存在地位阶层的差别,那也只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而非奴才与主子间人身及精神的依附关系。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其它几个臭名昭著的人民共和国、民主主义共和国、社会主义共和国,都曾经或者仍旧现行地把国民圈禁在高墙和铁丝网里,能够跳过墙、润出来,是珍惜和追求自由的人们最好的选择。““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祖国“。“哪个国家有我的公民权,我就为哪个国家服务”,这样做就是海华们对华夏光辉文化传统的最好发扬光大。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宏大的一篇!布拉格我非常向往,布拉格的春天非常向往!我现在的生活有点不能承受之轻:)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先请林兄、菲儿、xyz和朋友们吃可颂,晚些时候来回复,祝朋友们新周愉快!
蓝山清风 回复 悄悄话 "伴随着清脆的“咔嚓”声,层层酥皮如花瓣般次第绽开。先是表皮的微脆,继而是内里的绵软,黄油的醇香在舌尖蔓延开来,浓郁却不腻人,恰到好处地唤醒沉睡的味蕾。"吃可颂都能写得如此完美,真叫人佩服不已,以后每当我吃可颂时,我会情不自禁想起麦子这段充满诗意的文字。
麦子笔下的布拉格从唤醒我们沉睡的记忆开始,从布拉格之春,到昆德拉和卡夫卡,再切换到这座令人沉醉的城市——查理大桥、布拉格城堡、老城广场与天文钟、跳舞的房子、卡夫卡旋转头像,娓娓道来,让我们随着麦子优美的文字在这座千年古城里徜徉,时而赞叹不绝,时而低徊不已。或许昆德拉是对的,"祖国"一词有时会被人用于绑架情感的工具,对我们来说"此心安处是吾乡"。谢谢麦子的精彩分享!图文并茂,菲儿说得对,"麦子的一篇顶我的好多篇,赞赞赞!"+100。祝麦子新周快乐!
xyz66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 100,俺紧赶慢赶来了,一起共襄盛举:)

Wow, wow, I’m in awe! :)

麦子这篇长文太美了,闪耀着对捷克历史人文人性思辨的光辉,启迪心灵,照亮无数仍处黑暗中挣扎的生命。。。

在捷克这块承载着千年厚重文明历史的土地上,生命有时是如此之轻,之脆弱。坦克碾压过去,有些人热血反抗而丧生,有些人灰心出走自由西欧,一如米兰-昆德拉, declaring “祖国是一种错觉,我早已选择成为欧洲人。”

但是,正如楼下Diaoerlang网友指出“(那里的)国民心理成熟堪称文明世界典范“,我由衷佩服那里人们的睿智与创新特质,反映在麦子笔下和镜头里处处闪光的哲思,以及出其不意的街头艺术和夕阳点金的恢弘建筑,令人叹为观止!

麦子自谦“东拉西扯“行文style, 其实我们仔细读文就那发现麦大记者在很多景点“埋了许多彩蛋/精神财富“:) ,最后轻轻“收网“,留下一串莹莹发光的pearls of thoughts:

“走在古老的查理大桥上,不仅会看到绚丽的风景,嗅到波西米亚氤氲的气息,想到那个英年早逝、终生屈服于“布拉格母亲利爪”的卡夫卡,也会想起那些如米兰·昆德拉一样背井离乡、却始终与这片土地藕断丝连的灵魂,耳畔仿佛传来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那是身处他乡的旅人对家园的深情回望;还有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用优美的旋律将奔涌不息的伏尔塔瓦河化作捷克民族的象征。“

对于无数海外华人来说,这一段总结特别能够引起共鸣。。。
canh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再加100!我08年去维也纳时,与到捷克的船游擦肩而过,因为早春三月,多瑙河上云雾弥漫,旅行社暂停了去东欧的行程。虽然刚出国时在飞机上遭遇“七个死了八个”(小时候学地理时调皮学生给捷克起的绰号)油腻大叔咸猪手,但对东欧的许多国家,悠久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伏尔塔瓦河畔的美丽自然风光,丰富璀璨,影响深远的文学音乐作品,名人辈出,人杰地灵的地方一直很向往。谢谢麦姐带我们云游捷克布拉格,图文并茂的游记了了我的心愿。布拉格老城广场的天文钟,卡夫卡旋转头像,街上悬挂的人,会跳舞的建筑。。。大开眼界,令人印象深刻。问好麦姐!谢谢麦姐好分享!

===========================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给XYZ和大家占座,哇塞,太服气了,麦记者把欧洲城市一网打尽,并且篇篇精彩文艺,让人目不暇接。这篇布拉格游记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学与个人体验,视角深刻,语言细腻,文笔一如既往的极具感染力,太卡夫卡与昆德拉的穿插为旅行赋予了麦记者的思想深度,查理大桥与天文钟的描写也充满画面感,爱极了。片片照得好,编辑精心,排版专业,最爱卡夫卡旋转头像这部分。 @+100! 麦子写的太好了!
硅谷居士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最近才刚刚读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卡夫卡的作品,我还从来没有读过;下次找来看看。
暖冬cool夏 回复 悄悄话 整篇金句多的摘不完,尤其喜欢你对两位作家的描述,卡夫卡的作品听大家一次次提,有机会要来读一读。
喜欢你对这几个雕像的描述,变形计,还有那两个空中悬人,你的叙述让人共情!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我不懂其中意思:)
另外我一直以为捷克斯洛伐克是一个国家,还分裂了(这个词不知合适与否:)
麦子的游记都是用心之作,加上你的功底,无懈可击!
暖冬cool夏 回复 悄悄话 布拉格是一座美丽而古老的山城,穿城而过的伏尔塔瓦河水静静流淌,带走了时光,却带不走这座城市绵长的记忆和厚重的历史。卡夫卡曾说:“布拉格不会放开我们,这位母亲长着一双利爪。”这句话的真实性无法考证,但准确地道出了他对布拉格爱恨交织的情感。布拉格是卡夫卡的精神摇篮和文化母体,他熟悉这里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建筑。这座城市以她的历史与氛围滋养了他,但帝国官僚体制的压抑、父亲带来的沉重阴影、以及作为德语犹太人的疏离感,又让他觉得自己始终像一只“笼中鸟”。温柔地孕育了他的布拉格,也用尖爪牢牢地抓住他,让他无法彻底逃离。
--麦子写得真好啊!你把一个对游记望而却步的人带进里面,你的文字就像一支画笔,这里一抹那里一涂,勾勒出一个画面,并注入你的情感,拨动读者的心。
可能成功的P 回复 悄悄话 昆德拉和卡夫卡,一个称自己是法国作家,一个用德语写作,莫名感叹,如今海外华语作者,无端端失去了拥有世界上最广大读者的市场。
赞麦姐“蜻蜓点水”,却每次都能呈现风景背后的风格,建筑背后的历史,文明脚下的黑暗和悲哀。
亮亮妈妈 回复 悄悄话 那个可颂看着馋了,麦姐的描述让我想马上会欧洲去享用那些甜点和咖啡。谢谢麦姐介绍布拉格。我还没有去过呢,将来去的话一定去参观那里的网球中心。捷克培养出太多优秀的女网运动员。参加大赛一抓一大把。跳舞的房子很别致,夜景照片好看。谢谢好游记。问好麦姐,新周快乐!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麦子的美文美照带着大家一起旅游!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喜欢麦姐的东拉西扯,美丽布拉格也被坦克蹂躏啊。。。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回复 悄悄话 布拉格啊,又一座可以用脚步量的美丽小城,耳边好像又响起了箱子拖在石板路上的哒哒声(我不穿高跟鞋,否则那声音就更有意境了)。麦子的介绍真棒,卡夫卡和昆德拉穿插在各样景色中,游刃有余的赋予了美景文化和历史的厚重,佩服!
麦子对可颂的描述写成了情书范文,读得好动心,哈哈哈,可我不受诱惑:自从知道那份酥脆是得用一层层的黄油堆出来的后,我就敬而远之了,我更喜欢的还是老土的全麦面包。同情一下你家那位队友,好在他还能享受可颂,要不就只剩吃醋了:)问好麦子,新周愉快!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麦记者把欧洲城市一网打尽,并且篇篇精彩文艺,让人目不暇接。这篇布拉格游记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学与个人体验,视角深刻,语言细腻,文笔一如既往的极具感染力”,麦子写得好,水星兄的留言也写得好。布拉格真该再去一下,我有次跟团去过,蜻蜓点水,只呆了一天,看了什么早忘得差不多了。下次去就跟着麦子的脚步走。
diaoerlang 回复 悄悄话 捷克与斯洛伐克好聚好散,分手丝滑如天鹅绒,国民心理成熟堪称文明世界典范。
canhe 回复 悄悄话 麦姐更新了!我先来报个到,问麦姐好!等下再来细读欣赏。
土豆-禾苗 回复 悄悄话 以后别带队友啦,自己一个人旅游去… :))。捷克的国汤Cesnecka(garlic soup),还有涂满garlic的面包,尝试过吗…真佩服他们对garlic的热爱,而且是配啤酒。
水星98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给XYZ和大家占座,哇塞,太服气了,麦记者把欧洲城市一网打尽,并且篇篇精彩文艺,让人目不暇接。这篇布拉格游记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学与个人体验,视角深刻,语言细腻,文笔一如既往的极具感染力,太卡夫卡与昆德拉的穿插为旅行赋予了麦记者的思想深度,查理大桥与天文钟的描写也充满画面感,爱极了。片片照得好,编辑精心,排版专业,最爱卡夫卡旋转头像这部分。 @+100! 麦子写的太好了!我也去过两次布拉格,超级喜欢,现在交响乐伏尔塔瓦河是我闹钟的标配。
暖冬cool夏 回复 悄悄话 先打卡,有空再来静下心来读。
yuntai 回复 悄悄话 麦子的布拉格写得太棒了!优美的文笔把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众多享誉古今的捷克文学奖,艺术家,音乐家系统全面地介绍给我们,很涨知识!斯美塔那的《伏尔塔瓦河》是我最喜欢的古典乐曲之一。布拉格令人向往,我家只有一个人去过,希望将来跟着麦子的脚步去看看。祝新周快乐!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给XYZ和大家占座,哇塞,太服气了,麦记者把欧洲城市一网打尽,并且篇篇精彩文艺,让人目不暇接。这篇布拉格游记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学与个人体验,视角深刻,语言细腻,文笔一如既往的极具感染力,太卡夫卡与昆德拉的穿插为旅行赋予了麦记者的思想深度,查理大桥与天文钟的描写也充满画面感,爱极了。片片照得好,编辑精心,排版专业,最爱卡夫卡旋转头像这部分。

酒店的美食漂亮诱人,我也喜欢欧洲的可颂,对巴黎的可颂和硬棍,还有一种松软的面包印象深刻。电视台的美女记者真是颜值高。我们在迪拜也看到帅哥在拍电视。出去游最拍病,你们又这么久。好在没太耽误玩。

麦子的一篇顶我的好多篇,赞赞赞!:)
林向田 回复 悄悄话 布拉格是我最喜欢的欧洲城市。
[1]
[2]
[3]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