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麦姐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对自由的向往

(2025-09-24 15:04:43) 下一个

沿着铁轨,遇见欧洲 (27)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对自由的向往

从捷克布拉格到德国柏林 (Berlin),火车运行4小时15分,预定火车座位的时候发现一等座车厢竟然售罄,只好订了二等座,有趣的是二等座车厢都是六人包厢。

感觉进出德国的火车,乘客都比较多。队友说柏林是德国的首都,必须去,所以就包括在此次欧游行程里,但只计划了两晚。

中午到达柏林,一下火车,首先被震撼到的就是现代化的柏林中央火车站(Berlin Hauptbahnhof),感觉德国人的严谨和高效都体现在这座欧洲规模最大的高架火车站中了。玻璃与钢结构的通透穹顶如水晶棱镜般悬于上空,日光透过交织的桁架洒落在候车大厅和月台上。

到酒店办理入住后,下午先去市中心参观位于波茨坦广场(Potsdamer Platz)的一小段柏林墙遗址

二战结束后,德国在 1945年被盟军占领,分为四个占领区,由美、英、法、苏分别管理。随着东西方意识形态对立加剧,德国于1949年正式分裂为两个国家:西部的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首都波恩),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融入西方;东部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首都东柏林),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受苏联控制。

由于西德经济繁荣、生活水平显著高于东德,1949 至 1961 年间,约有 300 万东德居民通过各种途径逃往西德和其他欧洲国家。为了阻止大规模人口外流,东德政府于 1961 年 8 月 13 日开始沿西柏林边界修筑封锁设施,即后来举世闻名的柏林墙,最初仅是铁丝网与临时障碍物,之后不断加固升级,最终形成一条长约160公里,由混凝土墙、电网、壕沟和瞭望塔构成的“死亡地带”。

(网图)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的轰然倒塌,宣告了冷战走向终结,并直接推动了1990年的德国统一。如今,柏林墙的大部分已被拆除,只在少数地点保留下来作为历史的见证和教育的场所。

站在柏林墙遗址前,看着纪念墙上的图文,情不自禁就会想起那段冷战岁月。高墙、铁丝网和巡逻的探照灯,不仅割裂了一座城市,也隔断了无数家庭的团聚与希望。然而,渴望自由的心总会找到突破口。越过柏林墙的方法,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徒手翻墙、开车冲关、挖掘地道、动用潜水艇、还有乘坐热气球,等等。各种惊心动魄的逃亡方式,记录着人类追求自由的勇气与创造力。

上篇游记写到米兰·昆德拉说过“祖国是一种错觉”,网友侃侃兄留言说:“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祖国。”这让我想起歌曲《蓝莲花》中的歌词:“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在德国的一个小镇,曾经发生过一段绝命逃亡的真实故事,就是对这句歌词的最好诠释。

1979年,两户普通的东德家庭因无法忍受铁幕下的监视与禁锢,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孩子,秘密策划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出逃。

他们买来几十米尼龙布料,用缝纫机一针一线缝制成巨大的热气球,又用丙烷煤气罐改造成喷火装置,准备借风力飞越东西德边境。第一次尝试时,气球因破损迫降在离边境不远的田野里。东德秘密警察很快察觉到异常,开始地毯式搜捕。为了抢在被发现之前,两家人与时间赛跑,再次赶制出第二个气球。

终于,在 9 月的一个夜晚,暴风雨交加,两家八口人登上新气球升空。风声呼啸,黑暗中追捕他们的探照灯在背后扫过。经过约 28 分钟的飞行,热气球降落在西德境内的一片田野。他们成功越过边境,拥抱自由,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史上最厉害的翻墙?

三十九年后的 2018 年,这段传奇被德国导演Michael Herbig改编为电影《气球》(Ballon)。影片不仅再现了那次惊心动魄的大逃亡,也让人看到,在高墙与铁丝网的阴影下,普通人如何鼓起勇气,拼尽全力去追寻自由。

(网图)

据统计,柏林墙时代有约5000人成功逃往西德,但代价是200多人死亡、6万多人被捕入狱。真实的伤亡规模可能远超官方统计。每一次成功的逃亡背后,都伴随着数倍失败的尝试与牺牲。

华灯初上,雄伟的柏林地标 -- 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er Tor)映入眼帘。这座高26米的砂岩建筑仿若凯旋门,门楼之巅矗立着著名的四马战车与胜利女神铜像。看它的风格,是不是有几分眼熟?没错,设计者正是参考了希腊雅典卫城的城门。该城门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修建,1788年至1791年建造,见证了柏林数百年的风云变幻。

说到普鲁士,它又是怎么回事?和现代德国什么关系?

勃兰登堡选帝侯(霍亨索伦家族)当年通过政治联姻获得了普鲁士公国的继承权。 1701年,勃兰登堡选帝侯在原普鲁士公国的土地上建立了普鲁士王国;?1871年普鲁士在普法战争胜利后主导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大部分德意志地区,成立了德意志帝国,普鲁士国王兼任德意志皇帝。普鲁士的军国主义、纪律严明和高效官僚体系等传统,深刻塑造了现代德国的国家性格。

一战后,德意志帝国瓦解,普鲁士王国改制为普鲁士自由邦,成为魏玛共和国(1919-1933间的德国)的一部分。二战后,同盟国和苏联一致认为,普鲁士是德国军国主义与侵略性的根源,必须斩草除根。1947年,普鲁士建制被正式废除,其领土被并入德国各州以及波兰、苏联。至此,“普鲁士”这个名字彻底退出了德国的政治地图。

游客们在城门下合影、欢笑。见证过普鲁士的崛起、拿破仑的征服、德意志帝国的庆典、纳粹第三帝国的疯狂的勃兰登堡门,一度是冷战时的军事禁区,如今,它成为了德国统一与和平自由的象征。强烈的对比令人产生一丝恍惚:同一座城门,随着时代的变迁,承载着截然相反的时代印记。

(新闻照片:柏林墙倒塌的狂欢盛况。我买了同款冰箱贴)

距离勃兰登堡门不远处的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Holocaust Memorial),则是另一种肃穆的氛围。2711块大小不一的灰色水泥石碑,以错落起伏的方式排列,中间可以穿行。狭窄的通道、越来越高的石柱,让人感受到压抑与孤立,仿佛随时会被巨石吞没,这一切在提醒世人:对于大屠杀的记忆,绝不能仅停留在历史课本上,而是要在心灵深处一次又一次追问:我们究竟要走向怎样的未来?

德国人勇于面对历史、自我反省的态度特别令人肃然起敬,他们对这一段黑历史从不回避或者掩饰,而且在各处为二战期间遭受迫害的犹太人设立纪念碑与博物馆,以此表达他们真诚的反省与纪念。

暗夜中,庄严的德国国会大厦非常显眼。免费参观,但要预约,现场有人排队,我们只好在外面望一望。这座建筑也曾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1933 年 2 月 27 日夜晚,国会大厦突发大火。熊熊火焰吞噬的不仅是宏伟的建筑,还毁灭了德国正在蹒跚学步的共和宪政政体(当时被称为魏玛共和国)。

荷兰籍的年轻共产党人马里努斯·范·德·卢贝(Marinus van der Lubbe)被指控纵火,但也有观点认为这场大火实为纳粹党自导自演的阴谋。无论真相如何,时任总理希特勒都借机掀起白色恐怖,将自己塑造为“国家和人民的拯救者”,迫使兴登堡总统签署紧急法令,废止多项公民自由,并将当时国会第二大政党共产党定为非法,大肆逮捕共产党员,在一个月时间内取缔了所有非纳粹党派,为独裁统治铺平了道路。

据说希特勒在火灾后冷冷说出一句话:“从今以后,不再有怜悯;任何阻挡我们的人,都将被清除。”从 1933 到 1945 年,他确实以最残酷的方式实践了这句话。

在国会大厦南侧入口的地面上,静静安放着“被纳粹杀害的国会议员纪念碑”:96块深灰色的铸铁板依次排开,每一块上都刻着一位遇难者的姓名与生卒年份。这些魏玛共和国的议员,因政治立场或犹太血统,在纳粹掌权前后被迫害致死。俯身细看,仿佛能感受到民主曾在铁血碾压下的挣扎,也让人更能理解今日德国为何如此执着于记忆、反省与警醒。

第二天一整天,我们基本是City walk。

蓝天白云下再次欣赏勃兰登堡门,看起来犹太社区有活动。

1.5公里长的菩提树下大街(Unter den Linden)。其实沿街是整排的椴树,不知道为什么中文被翻译成菩提树,可惜是冬天,大树光秃秃,秋天应该很美吧。这条大道始建于17世纪,原本是普鲁士选帝侯通往狩猎场的林荫道,如今成为柏林最著名的文化中轴线,连接着勃兰登堡门、洪堡大学和博物馆岛一带,历史与现代气息在此交织。

沿着大街走,看到气派的洪堡大学,校门口有书摊,一眼看到写红太阳的书。

进到校园的主楼逛了逛。

继续往前走到倍倍尔广场,广场上搭建了圣诞集市,我们来此寻找1933年纳粹焚书事件纪念处

集市尚未开始营业,不能进入。龙儿向保安说明来意,询问是否可前往焚书地点一看,他善意地点头应允,并亲自领我们走向那个隐藏于广场深处的地下纪念空间。

1933年5月10日,纳粹为清除异见、打压思想、摧毁一切非纳粹文化,在这里公开焚烧了两万多本“非德意志”书籍,书籍的作者包括弗洛伊德、茨威格、爱因斯坦、马克思等数百名哲学家、科学家、作家和记者等等。

如今的纪念地是一片地下空间,约五米深、五十平方米见方,我们只能透过地面的玻璃板向下探视,地洞的四周摆着一排排书架,书架一直顶到地面,上面却没有放一本书。据说一共32个空置的书架,正好容纳当年被焚毁的两万余册书籍。

地面上树立的铜牌上刻有德国诗人海涅的名言:“这只是前奏,有人放火烧书,最终也会放火烧人”。

书籍的受难史在历史上并不少见,15世纪发生在佛罗伦萨的“焚毁虚荣之火”,秦朝的“焚书坑儒”,文革的“破四旧”……。其实,至今我们也并没有脱离焚书的时代:书籍被查禁,影视作品被下架,电视节目被封杀,自媒体被和谐。

保安耐心等我们静静看完,又一路将我们护送出去,也可能担心我们会为省2欧门票(柏林的大部分圣诞集市需购票入场)借机滞留在集市里(俺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菩提树下大街东端的尽头,便是已有二百年历史的博物馆岛,这里汇集了五座各具特色的博物馆:老博物馆(1830年)、新博物馆(1859年)、老国家美术馆(1876年)、博德博物馆(1904年)和佩加蒙博物馆(1930年)。这些宏伟的建筑毗邻而立,共同组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博物馆群,收藏了跨越六千年的人类艺术与文明瑰宝。1999年,博物馆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柏林最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

岛上还有气势恢宏、装饰华丽的柏林大教堂

离博物馆岛仅一街之隔,是马克思-恩格斯广场。这片广场位于昔日的东柏林地界,龙儿强烈要求来此“拜谒”,我们也很高兴看到他以自己的视角观察世界。广场中央,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铜像一坐一立,神情凝重,仿佛正静静注视着这片经历剧变的土地。倘若他们地下有知,定会五味杂陈:资本主义的确创造了空前的财富,同时也伴随着新的不平等与动荡;而某些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政权,却走向了专制与独裁,完全背离了他们当初描绘的理想世界。

雕像背后是一面浮雕墙,展示着德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脉络。德国统一后,这片广场是否该被保留一度引发争议,但柏林人最终选择没有彻底抹去这段历史,而是以一种坦然和包容的姿态面对它。

柏林墙遗址中最著名的一段位于施普雷河畔奥伯鲍姆桥附近,被称为“东边画廊”(East Side Gallery)。顾名思义,这里早已从冷战的象征转化为艺术的舞台。沿墙而行,色彩斑斓的壁画扑面而来,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在这段长达1.3公里的墙体上创作了100多幅作品,庆祝自由、呼唤和平,使它成为世界最长的露天画廊。

著名的《兄弟之吻》很显眼:前苏联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与东德领导人昂纳克紧紧拥吻,素材来源于一张新闻照片。看似热烈的奇葩画面,揭示了意识形态与权力荒诞的强制与束缚。该画的创作者俄罗斯画家德米特里·弗鲁贝尔,不幸于2022年8月因新冠去世。

不远处的查理检查哨(Checkpoint Charlie),则是冷战记忆的另一处符号。作为东西柏林最著名的边境口岸,它在当时主要供盟军人员和外交官通行。如今,检查站旁竖立的标志牌上的两张面孔成为经典的历史画面:一面是美军士兵,象征通往自由的西柏林;另一面苏军士兵,代表被铁幕笼罩的东柏林。简洁而直观地提醒着每一位游客,这里曾是世界分裂的最前沿。

1990年统一后的柏林,很长时间被认为是 “穷城市”的代名词:财政捉襟见肘,经济不如慕尼黑与法兰克福。然而,它却拥有一种独特的魅力。2003年,时任市长克劳斯·沃韦雷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一句话:“柏林虽穷,却性感”,传神地定义了这座城市,后来成为柏林的最佳宣传语。这份“性感”源于柏林墙倒塌后留下的大片闲置空地和低廉的生活成本,它们像磁石般吸引了全球的艺术家、音乐家、作家以及新兴的科技与互联网创业者。正因如此,柏林得以蜕变为欧洲乃至全球瞩目的创意与创新温床。

龙儿感慨道:“最没期待的城市,常常会有意外的惊喜,比如柏林。” 他原以为柏林一定很沉闷无聊,却没想到这是个时尚有趣的地方。他尤其痴迷于柏林的Vintage store (原以为中文翻译是古董店,后来又特意查了下,中文叫“古着店”),兴致勃勃地拉着我们连逛了好几家。我开玩笑说:“难道我们大老远飞来,就是来逛二手店的吗?”结果遭到了这位新生代的鄙视,说俺不懂时尚,说现在的年轻人最推崇的就是穿二手衣,不是普通的旧衣服,而是要有年代感、剪裁和质地都上乘的服装。

俺不明白:谈到时尚,难道不应该首推巴黎、米兰吗?为什么是柏林呢?龙儿指着柏林街头的行人,解释说:“巴黎、米兰的时尚属于那些奢侈大牌,而柏林注重小众和独立设计的品牌,普通人的日常穿着就很潮,也就是街头时尚。你看,他们的打扮是不是挺有个性,都有一种松弛感?”队友回答:“上下身都肥肥大大呗。”哈哈,儿子眼里的时尚老爸不懂。

(柏林街头,图片来自网络,下图黑白照片来自20年代的柏林,看来柏林的时尚之风由来已久)

在一家小店,年轻漂亮的女店员夸龙儿:“我喜欢你这一身装束,太酷了。” 龙儿顿时得意洋洋,我打趣说:“看来柏林没白来,得到时尚之都女孩的认证,还不得自信心爆棚。”

柏林,一个饱经风霜的城市,一个曾被高墙一分为二的城市,一个背负了沉重历史的城市,如今正以开放与活力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旅人。而今,柏林不再那么贫穷,但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性感,更富有激情。旧厂房变身画廊与工作室,废墟成为灵感的温床;街头涂鸦、夜店文化、独立设计、创意工坊在城市的每个角落蓬勃生长。难怪有人说,如今的柏林,是年轻一代心目中的时尚与创意之都!

《遇见欧洲 23- 维也纳(上)致命诱惑,金光闪闪的迷人之吻》

《遇见欧洲 24- 维也纳(中)悲怆叹息,昨日世界已然远去》

《遇见欧洲 25- 维也纳(下)萍水相逢,两个话痨的浪漫一夜》

《遇见欧洲 26- 布拉格 - 多么痛的领悟,祖国是一种错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6)
评论
南山乌鸦 回复 悄悄话 问麦姐好。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对自由的向往。 有时候问自己离开乡土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麦姐的标题很好的诠释对很多人来说自由是一生的追求。

德国出现马克思,希特勒这些魔鬼是有种种原因的。要警惕强调集体意识和服从的国家,全民意志被绑架就是国际灾难的开端。
音来小提琴 回复 悄悄话 算算我上次去柏林有十二年了,女儿那年在洪堡大学当了一年交换生,我们决定去玩一趟,顺便接她回家,所以看到麦子这篇文,照片感到非常亲切。
再次赞扬麦子的文笔,每篇都是高水平。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xiaxi' 的评论 : 谢谢西西,见你回城很开心。你平时忙,不用特意来读文,知道你一切都好就是最好。祝阖家中秋快乐!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anhe' 的评论 : 谢谢荷姐姐专门来告知,不知电脑上文城的问题搞定没有?姐夫去打吊瓶,是生病了吗?希望不是大问题。祝荷姐姐和姐夫中秋快乐!
xiaxi 回复 悄悄话 几个月没进城,麦姐大作连连!先赞后读。
xiaxi 回复 悄悄话 问好麦姐!
canhe 回复 悄悄话 麦姐好!我被文城关在大门外两天了,现在laptop还是进不了城,但手机可以。在请教文城管理员解决中,有方案了,但我在医院陪先生打吊针呢。先过来问个好,谢谢你忙里偷闲到我敝舍读帖留评问候!祝麦姐及全家人中秋佳节团圆快乐!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梧桐之丘' 的评论 : 谢谢梧桐兄,问好!梧桐物语写得精彩,在你家问你怎么不更《西雅图的泪》?
梧桐之丘 回复 悄悄话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对自由的向往!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efang' 的评论 : 谢谢yefang,看得出您是位喜欢文学的理工生,文学功底比我这个文科生深厚多了,学渣俺要努力。谢谢喜欢我的博文,也很高兴文城相遇,看你在写文革的故事,回头有空去拜读。隔空握手并祝新周愉快!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等等看看' 的评论 : 谢谢等等,问好!“许多时候,只有在你到达那里,才能抚摸到书里没法感受到的真实,这不但是一个简单的旅行更是对历史的理解和升华之旅”。等等说得真好,读书与行路缺一不可,身临其境的感觉还是很不一样,站在那里,对历史对当下都会有更深的感悟。
“谢谢麦子把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一一用文字呈现出来,这对读者也是一大幸事,而麦子穿插其间的影评让我想到了麦子曾经的影评 The zone of interest,谢谢麦子的介绍,气球这部电影一定也会去找来看。”,谢谢等等鼓励,我比较喜欢了解背后的故事,正好通过写游记让我自己也深入学习下。电影好紧张,值得一看。
“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日,Michigan又发生了大规模枪击纵火,了解和铭记历史避免错误更显得尤为重要”,我也看到新闻了,每当这时候,总是很痛心,悲剧一再重演,生命很脆弱,RIP!

祝等等新周愉快,感觉你关博很久了,期待你回来!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亮亮妈妈' 的评论 : 谢谢亮妈。“坐热气球飞越柏林墙也是奇思妙想,可见人们对自由的向往。”,是呀,偷偷缝制如此大的气球,真是太不容易了。
“龙儿小帅的照片也特别棒,他头发是真好,而且还有点自来卷。不像亮,小时候有自来卷,长大就特别直还硬。”谢谢夸奖龙儿的头发,他的头发比较多,感觉也有点硬,但如果几天不洗头,就会变软。亮亮是不是天天洗头?龙儿常常犯懒。祝亮妈新周愉快!
yefa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麦姐' 的评论 : “杜甫的诗歌都是围绕社会百态和人间疾苦,感时伤事,担忧国运。” 是的,他写过许多这方面的诗作,比如《三吏》《三别》《北征》,还有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的诗句。
很喜欢读您的文章,很高兴能和您在文学城交流。致礼!
等等看看 回复 悄悄话 刚刚读了神清气爽的蓝山的新西兰旅行文,就读到了麦子这篇深沉历史的旅行文,再次理解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的重要性,许多时候,只有在你到达那里,才能抚摸到书里没法感受到的真实,这不但是一个简单的旅行更是对历史的理解和升华之旅,谢谢麦子把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一一用文字呈现出来,这对读者也是一大幸事,而麦子穿插其间的影评让我想到了麦子曾经的影评 The zone of interest,谢谢麦子的介绍,气球这部电影一定也会去找来看。
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日,Michigan又发生了大规模枪击纵火,了解和铭记历史避免错误更显得尤为重要。问好麦子!
亮亮妈妈 回复 悄悄话 赞麦姐又一篇旅游大作!坐热气球飞越柏林墙也是奇思妙想,可见人们对自由的向往。龙儿小帅的照片也特别棒,他头发是真好,而且还有点自来卷。不像亮,小时候有自来卷,长大就特别直还硬。问好麦姐,新周快乐。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iaoerlang' ‘'侃-侃' 的评论 : 谢谢二郎和侃侃的分享,“各家自有各家福” +1。世事纷纭,但求日子照过,饭菜照香,静观门前花开花落,窗外云卷云舒。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efang' 的评论 : 谢谢yefang,攀本家是和您逗乐。:)还真不知道杜甫这首诗,一直觉得杜甫的诗歌都是围绕社会百态和人间疾苦,感时伤事,担忧国运。这首诗歌应该是梦碎后的表达吧,“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好唯美,感觉很适合我们这些海外游子的心境,谢谢好分享!
diaoerla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侃-侃' 的评论 : 各家自有各家福,侃爷说得精准:)对政客也只能用两害相较取其轻的角度来看待,像阻挡汹涌险恶的难民走线潮,刹住男子变性参加女子比赛等等等等,这些脏活也只有老川这样的混不吝政坛外来户才能堂而皇之干得下去,换上老彭黑莉这样顾及个人荣辱的传统老派思维政客还真的难以为继,其实也不用太担心他为所欲为,毕竟先贤设计的体制制约自我修复还在,更有全民参与的强大舆论制约监督,甚至maga阵营也没事事定于一尊,譬如在epstein案上,班农tucker carlson和megyn kelly这些网红大咖,还有众院铁杆马大姐就公开与老川唱反调,在俄乌战争上,像lindsey graham这些传统建制派大员名流一直默默站队民主党,终于迎来老川怒怼普京侵乌的根本性转肽,距离上次阿拉斯加峰会也就个把月时间。
yefa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麦姐' 的评论 : “回复 'yefang' 的评论 : 谢谢yefang再次留评解释,明白了,因为有这种特定的名称,所以不是本族语的人容易忽略其中的差别。去了你家后院,知道你在德国留学工作,又看到博客名:圆荷细麦。哇,都有“麦”字,俺高攀下你这个本家。:)祝周末愉快!”
-------------------
您客气了。“圆荷细麦” 出自杜甫的诗五言律诗《为农》:“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远离朝廷的纷争、选择在农村终老的意愿。祝周末愉快!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侃侃兄,听上去太麻烦了,我就是好奇下,别找了。好好享受周末好时光。:)
侃-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麦姐' 的评论 :

刚才到微信短视频里找了一下,还没找出来。等我试试不同的搜索碰碰运气。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侃侃兄,等你方便的时候,能分享下视频吗?感觉像小粉红们的意淫,当然,也可能是真锤子,可以砸醒俺。:)
侃-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我个人的观察和预测:川介于精准诊断蔡桓公病症的扁鹊和乱用虎狼药的胡太医之间。属于能干些事情的蒙古大夫,但不是最理想的总统人选。

说起来,也要感谢美国特殊的政治体制,川虽然权力极大,但依旧受国会和法院有效牵制。假如换成英澳加新任何一个其它五眼国家,一党独大的一院体制里,还不是党首可以为所欲为。小土豆治下一日不如一日时的加拿大就是个现成的榜样。英式体制里,参议院就是个样子货,而法院的反射弧太长,无法及时制止总理辖下行政机构的现管动作。

各家自有各家福。也是没辙。
侃-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麦姐' 的评论 :

谢谢麦子首肯我的车轱辘话。:)

爱国小粉红兴高采烈贴的微信短视频,欣慰地表示祖国终于把土澳整服了。“表示澳洲将不再积极推动它国的民主自由事业,而只将自言自语‘民主自由好’”,是我对视频中阿总理讲话的翻译总结,意思是不差的。“以期不触怒有钱的土壕,有利于做生意”是我的小人之心。

但是这些年来西方民主自由国家的政客表达此类政治态度不要太多,并不只是阿总理一人,所以咱们也不用多责怪他。当然作为希望祖国向好的海华,希望民主自由国家能出力推动墙国变强国也是自然的心理,看见这样的表态难免失望。铁桶里的人要完全靠自己救自己,不是不可能,但也会代价太大了。

回到现实生活中,祝麦子周末愉快!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亦缘' 的评论 : 谢谢亦缘鼓励。“坐自制的热气球穿越边境,这两家人太勇敢了!”,可不是,自由的动力让他们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壮举。

“很欣赏德国人勇于反思和坦然面对历史错误的处世方式。日本真该学学德国,不要去试图淡化南京大屠杀,试图掩盖二战中对东亚人民的罪行。认错和得到谅解是为了更好的前行。”,说得好,德国选择保留这些记忆,既是对错误的反思,也是提醒后人避免重蹈覆辙。相比之下,日本在二战问题上的态度确实让人遗憾。祝亦缘周末愉快!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所以出了个川爷来较较路子”,嗯,按侃侃的话说:自由民主下,公民的选择。拭目以待吧。祝二郎周末愉快!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侃-侃' 的评论 : 谢谢侃侃分享。“澳洲总理阿尔巴尼斯最近发表视频讲话,表示澳洲将不再积极推动它国的民主自由事业,而只将自言自语‘民主自由好’,以期不触怒有钱的土壕,有利于做生意。” 上网没找到这段视频,而且觉得不太像阿尔巴尼斯的风格,不会是AI捣乱吧?个人觉得,土澳土点,但政府一向都能在多元和包容中守住底线,在世界事务上也一直有担当。

“同样的招数,在西方未必就不好使,关键看乌泱泱去投票的选民是不是真正理解了自由与责任的现代公民。”,点赞,精辟!祝周末愉快!
亦缘 回复 悄悄话 麦姐的柏林游记一如既往地精彩纷呈!
坐自制的热气球穿越边境,这两家人太勇敢了!也可见当时的东德多么禁锢人民的自由。
焚书地点纪念地很有深意。难得德国用一系列方式让世界记住纳粹的罪行。
“雕像背后是一面浮雕墙,展示着德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脉络。德国统一后,这片广场是否该被保留一度引发争议,但柏林人最终选择没有彻底抹去这段历史,而是以一种坦然和包容的姿态面对它。” - 很欣赏德国人勇于反思和坦然面对历史错误的处世方式。日本真该学学德国,不要去试图淡化南京大屠杀,试图掩盖二战中对东亚人民的罪行。认错和得到谅解是为了更好的前行。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谢谢二郎,赞同,只有经历过更多不同社会制度的优劣之后,才能真正体会丘吉尔这句话的分量。“民主不是最好的社会制度,但可以防止最坏的事情发生”,希望现在的混乱只是暂时的,民主制度能够自我修复、改进和完善。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侃-侃' 的评论 : “不是自由的错,是享有自由但不能珍惜自由、不能维护自由的人的错。”说得太好了,人的自由需要个人的自律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来支撑,难就难在清醒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了。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侃-侃' 的评论 : 谢谢侃侃补充,艾玛,你们全是学霸,原来英语里也有相似的用法,学渣俺这个周末好好面壁。

“肯尼迪的临时抱佛脚学的德语,说出‘Ich bin ein Berliner’毫不奇怪,除非他的德语秘书特意提醒改正。而显然那一次演讲。秘书有失职,忘了提醒通商宽的是‘农’而不是‘衣’”。据说肯尼迪是临时想出这句话的,好像还请教了翻译,翻译估计也来不及好好教他。:)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efang' 的评论 : 谢谢yefang再次留评解释,明白了,因为有这种特定的名称,所以不是本族语的人容易忽略其中的差别。去了你家后院,知道你在德国留学工作,又看到博客名:圆荷细麦。哇,都有“麦”字,俺高攀下你这个本家。:)祝周末愉快!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老幺六六' 的评论 : 谢谢六六。“很喜欢柏林。七年前去过,还想去。柏林的时尚、艺术、精工细作、柏林对上帝的虔诚、柏林的友善、柏林的忏悔等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六六的这段话是对柏林和柏林人的总结,柏林是个有温度的城市。

“围绕柏林墙发生的故事很多,“热气球”算幸运的了,我记得有一个人已经看到西柏林的旗帜了却被发现了。。。。为了自由而冒着生命危险偷渡,文革时期在中国大陆沿海时有发生。昨天有个朋友的先生向我们诉说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四次偷渡的境遇。是的,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祖国。”,是的,能够偷渡、翻墙成功的都是少数,是幸运儿。为了自由,奋不顾身,这样的事情现在也还有,人生不易,勇气可嘉。祝六六周末愉快!
diaoerla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侃-侃' 的评论 : 所以出了个川爷来较较路子:)
侃-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澳洲总理阿尔巴尼斯最近发表视频讲话,表示澳洲将不再积极推动它国的民主自由事业,而只将自言自语“民主自由好",以期不触怒有钱的土壕,有利于做生意。

看完之后的感觉就是:当你自己把民主自由制度用“民主自由”的名义玩坏了之后,你自然就没有了底气来批评指责极权和集权势力的野蛮与谬误。无原则的经济利益至上就可以打着“反思殖民历史、不干预别国内政、尊重各民族选择”的美丽旗号大行其事。而这种贪婪与放任发展到民主自由国家内部,就可以用“多元化”的口号藏污纳垢、破坏原则。在卓有成效的民主共和体制内培养出不许批评、不接受改变的特殊人群。剜到篮里就是菜,不加遴选、无论好坏的大规模移民中也不缺乏进入文明国家来享受公民自由权利和现代物质文明,却同时心心念念把已经建立起现代政治制度的移民目的地国家蜕变成愚昧来源地那个样子的背“井”离乡族。设想一下阿Q移居伦敦,却要把英国议会变成未庄的赵家祠堂,那该会是多么滑稽的现象?

土包子们进京,不听梁思成的苦谏,把大好古都几近拆成一片白地,那是桶掉到井里,秀才的理说不过丘八的枪,没办法的事。本来应该是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现代成果充满自信的西方民主自由,却是在自残式的政治操弄之下,自我贬低、挑起内斗,属于不作不死。“痞子运动好得很”那位,终于成功利用暴民政治上了台。同样的招数,在西方未必就不好使,关键看乌泱泱去投票的选民是不是真正理解了自由与责任的现代公民。

自由民主既强大也脆弱。枪杆威胁下的奴民没有选择,自由民主下的公民有机会,就看他们怎么选。
diaoerla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侃-侃' 的评论 : 年轻人对西方文明感到迷惘也很正常,等他们把一圈五花八门的文明都转下来,与斧头帮骆驼帮酋长帮都打过几番交道,再到亚非拉老少边穷地区有过扶贫支教启蒙经历之后,肯定会对西方文明有个新的认识,邱爷说过西方民主是矮子当中拔长子,民主不是最好的社会制度,但可以防止最坏的事情发生:)
侃-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迪儿' 的评论 :
回复 '麦姐' 的评论 :

又在麦子的雅苑遇见迪儿,问好!

年轻人的迷茫可以理解,“原本对西方文明有一种优越感,现在也迷惘了。”我的愚见是:伴随着自由而来的,是责任和原则。尊重被历史证明是有效正确的原则,对自己负责和对社会责任。假如破坏了这些原则并放弃了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人的自由也就堕落成猴的自由。如果以猴类的自由来对比人类的不自由,那就真没什么可说的了。

《阿Q正传》里阿Q向往的自由是这样的:
“和尚动得,我动不得?”
“造反了!造反了!”
“好,……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
……
我手执钢鞭将你打……”

假如西方文明退化成未庄都不如的样子,那么也就应了奥威尔的预言,“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不是自由的错,是享有自由但不能珍惜自由、不能维护自由的人的错。
侃-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麦姐' 的评论 :

英语里类似,I am American(Canadian). 而不说 I am an American (a Canadian). “我是美国人/加拿大人”而不必强调“我是(一个)美国人/加拿大人”。咱们在中国学校里学的语法是通用规则,常常会漏掉一些习惯用法。在其它一些情况下,冠词a/an就是必须的了。比如"A Canadian invented basketball"是 正确的表达方式。没有"a"就不对了。比较凑巧的是,有一个啤酒品牌叫Molson Canadian,所以你要是去酒吧的话,“Give me a Canadian",就是要一瓶这个啤酒而不是找个大老爷儿们来倒酒。

这跟柏林甜甜圈、汉堡肉夹馍,也许还有许多西方国家和城市的某个特产情况类似。

肯尼迪的临时抱佛脚学的德语,说出“Ich bin ein Berliner”毫不奇怪,除非他的德语秘书特意提醒改正。而显然那一次演讲。秘书有失职,忘了提醒“通商宽的是‘农’而不是‘衣’”。lol
yefa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麦姐' 的评论 : “甜甜圈”是一种甜点的名称,用谷歌搜“Berliner”或者“Berliner Pfannkuchen”, 可以找到一些照片。有一个类似的德语例子:Hamburger 可以是“汉堡人”,也可以是“汉堡包”, 如果说“Ich bin Hamburger”,意思是“我是汉堡人”,但如果说"Ich bin ein Hamburger",意思变成了“我是个汉堡包”。这是一个外国人容易犯的德语错误。
老幺六六 回复 悄悄话 跟着麦姐重游柏林很过瘾。很喜欢柏林。七年前去过,还想去。柏林的时尚、艺术、精工细作、柏林对上帝的虔诚、柏林的友善、柏林的忏悔等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围绕柏林墙发生的故事很多,“热气球”算幸运的了,我记得有一个人已经看到西柏林的旗帜了却被发现了。。。。为了自由而冒着生命危险偷渡,文革时期在中国大陆沿海时有发生。昨天有个朋友的先生向我们诉说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四次偷渡的境遇。是的,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祖国。多谢麦姐分享。问好!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迪儿' 的评论 : 谢谢亲爱的迪儿,是的,照片中是龙儿,“这个温暖有思想的年轻人”,龙儿听到迪儿姨对他的评价,该是喜上眉梢,一定转达你对他的问候。

“从你放的地图看,整个柏林都在东德的版图里。这样的话,柏林墙似乎没有意义呀,越过柏林墙,不是还在东德吗”,迪儿仔细,没错,西柏林确实完全被东德领土包围,是一座“飞地”。但只要成功越过柏林墙进入西柏林,就等于进入了西方盟军管辖的西德领土。从那里,人们可以通过盟军控制的空中走廊或公路、铁路通道前往西德其他地区。

“我女儿这一代人,原本对西方文明有一种优越感,现在也迷惘了。”,握手迪儿,同感,年轻一代现在对世界现状有自己的观察和看法,和他们的交流,也能让我们更开放更包容。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侃-侃' 的评论 : 谢谢侃侃在上篇的留评启发了我这篇的标题。你这长留评引经据典,气势恢宏,把富兰克林、孔子、戈尔巴乔夫、托马斯·曼、余英时先生的思想串联在一起,展现了自由在东西方历史中的同一价值。俺先膜拜下!

“墙国历史上缺失了那一天时,家姐正在联邦德国留学。她后来转述德国友人的反应是:‘政府怎么可以向学生开枪?’相信是我们同龄人的抗争和鲜血惊醒了尚未完全丧失人性的戈尔巴乔夫和当时的其它东欧铁幕内掌权者,让他们不敢也不愿对人民的抗议示威痛下杀手,从而导致了柏林墙的倒塌和赤俄联邦的瓦解。假如修现代世界史的话,中国人民对人类进步的这个贡献是无可否认的。”

原来侃侃的家姐当时就在西德,也算是见证了历史。确实,1989年的鲜血与抗争,不仅留下了沉重的记忆,更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正如你所说,“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是跨越时空、连接古今的共同价值,能够在你的留评中重温这些思想火花,本身就是一种幸运。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伽子罗衿' 的评论 : 谢谢伽子临帖留评,也谢谢点赞。“重新听了几遍这首自己极喜爱的歌。” 握爪同好,我这几天也尽听《蓝莲花》了,其实我应该在文末放这首歌就好了。刚才去你家后院望了望,发现你在连载专利权大战的经历,等有空去拜读。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ayflower98' 的评论 : 谢谢花花喜欢龙儿。“我认识的德国人干活非常严谨和认真。”,是的,德国人有很多值得大家学习的品质。“第一次听说两家自制热气球的的故事”,在那种高压的环境下,两家人自制热气球,都感觉是mission impossible,没想到最后成功了,太惊人了!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云霞姐姐' 的评论 : 谢谢云儿,我们一起涨知识。你们那儿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让俺羡慕。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硅谷居士' 的评论 : 谢谢居士,“满满的历史沧桑感!”,是的,柏林经历了太多。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untai' 的评论 : 谢谢云台兄鼓励,俺继续努力。“在联合国总部看过一块柏林墙残片,好像在别的地方也看到过,但想不起来了。全球各主要国家都获赠柏林墙残片并展示出来,唯独中国没有,不知道是获赠了但没展示,还是对方想赠送但被拒,或是没有赠送。” 谢谢云台兄分享,柏林墙碎片分赠各国,也是希望民主和自由之花开遍全球,现在看来任重而道远,而且越来越艰难了。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谢谢葱葱姐。“我去柏林的时候,还是东西柏林,火车站的见闻至今难忘,就是没有感到车站建筑多么好。麦姐描述的一定是统一后的新车站,应该再去对比一下。”知道你去过欧洲,但没想到你那么早就去了德国,还是东西柏林,算是见证了历史。现在的柏林火车站很气派。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efang' 的评论 : 艾玛,“我是个甜甜圈”,这德语少了一个冠词,竟然意思相差万里。不是本族语,有时候很难了解到这种细微的区别,何况俺们这些不懂德语的学渣。谢谢高人解释,我当年还想留学德国呢,但一想到还要学德语,就吓跑了。:)
---------
回复 '麦姐' 的评论 : “Ich bin ein Berliner” 是肯尼迪总统的一句名言。从语法角度来看, “我是个柏林人“的标准德语应该是 “Ich bin Berliner”, 如果在 “柏林人” 之前加冠词 “ein” , 意思变成了 “我是个甜甜圈”。那句名言 “Ich bin ein Berliner” 是一句英语式的德语。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efang' 的评论 : 谢谢yefang临帖留评,一看就知道你的德语和文学素养都很厉害。俺是根据英语意思直白翻译的,你这个翻译信达雅:“那不过是序幕;焚书之处,终将焚人。” 现在俺连出处都了解到了,感谢分享!
迪儿 回复 悄悄话 博物馆中那个身形挺拔的帅哥应该是龙儿吧。在麦子的文中,我渐渐认识了这个温暖有思想的年轻人,替我问他好。
从你放的地图看,整个柏林都在东德的版图里。这样的话,柏林墙似乎没有意义呀,越过柏林墙,不是还在东德吗?

广场中央,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铜像一坐一立,神情凝重,仿佛正静静注视着这片经历剧变的土地。倘若他们地下有知,定会五味杂陈:资本主义的确创造了空前的财富,同时也伴随着新的不平等与动荡;而某些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政权,却走向了专制与独裁,完全背离了他们当初描绘的理想世界。

你说的太对了,上次和女儿通话,也聊到类似的话题。我女儿这一代人,原本对西方文明有一种优越感,现在也迷惘了。
侃-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麦姐' 的评论 :

终于等到麦子发表大作。

“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祖国。”原话出自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美国政治家、科学家、印刷商和出版商、作家、发明家,以及外交官,美国开国元勋之一。

作为华夏文化的后人,海华们最值得自豪的也许是我们的先祖,也有类似的精神和追求。孔夫子就曾经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周游列国而未能得到舒展政治理想的机会,不是孔子的错,而是当权者的人性没有达到实现夫子理想所需要的高度。故而夫子感慨:“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这是属于“道不同,不相为谋”,宁愿清贫落魄也不同流合污、为虎作伥的人格自守。

墙国历史上缺失了那一天时,家姐正在联邦德国留学。她后来转述德国友人的反应是:“政府怎么可以向学生开枪?”相信是我们同龄人的抗争和鲜血惊醒了尚未完全丧失人性的戈尔巴乔夫和当时的其它东欧铁幕内掌权者,让他们不敢也不愿对人民的抗议示威痛下杀手,从而导致了柏林墙的倒塌和赤俄联邦的瓦解。假如修现代世界史的话,中国人民对人类进步的这个贡献是无可否认的。

印象中麦子和王妃的经历与选择都体现出可媲美先贤的人格清高,正如:“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也许可以说这就是你们继承的故国灿烂文明的“印记”吧。同样的,1989年夏天过后,余英时先生说:“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国。 那个叫中国的地方已经不是中国”。据考据,“这句话应源自德国作家托马斯·曼。1938年初,曼流亡美国,对记者说:‘这(流亡)令人难以忍受。不过这更容易使我认识到在德国弥漫着荼毒。之所以容易,是因为我其实什么都没有损失。我在哪里,哪里就是德国。我带着德意志文化。我与世界保持联系,我并没有把自己当作失败者。’以一身而担当道统,正是士之本位。”独立自尊的人格油然而现。

可见“吾道不孤”,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是世界上所有脱去了猴气,发展到精神文明阶段的人类的共同价值,无论古今、不分西东。
伽子罗衿 回复 悄悄话 标题是《蓝莲花》歌词。阅读博主该文,重新听了几遍这首自己急喜爱的歌。给个赞!
mayflower98 回复 悄悄话 很开心的看到麦姐家又帅气又时尚的龙儿!
我认识的德国人干活非常严谨和认真。第一次听说两家自制热气球的的故事,多谢麦姐分享好文!
云霞姐姐 回复 悄悄话 跟麦子,游柏林,长知识,好文!
硅谷居士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雄文!满满的历史沧桑感!
yuntai 回复 悄悄话 麦子的遇见欧洲每一篇都写得精彩,古今融汇贯通,很涨知识!已想到会有这样一篇写柏林的,果然读到了。在联合国总部看过一块柏林墙残片,好像在别的地方也看到过,但想不起来了。全球各主要国家都获赠柏林墙残片并展示出来,唯独中国没有,不知道是获赠了但没展示,还是对方想赠送但被拒,或是没有赠送。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我去柏林的时候,还是东西柏林,火车站的见闻至今难忘,就是没有感到车站建筑多么好。麦姐描述的一定是统一后的新车站,应该再去对比一下。
yefa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麦姐' 的评论 : “Ich bin ein Berliner” 是肯尼迪总统的一句名言。从语法角度来看, “我是个柏林人“的标准德语应该是 “Ich bin Berliner”, 如果在 “柏林人” 之前加冠词 “ein” , 意思变成了 “我是个甜甜圈”。那句名言 “Ich bin ein Berliner” 是一句英语式的德语。
yefang 回复 悄悄话 好文!谢谢分享。
“这只是前奏,有人放火烧书,最终也会放火烧人”-- 这句话出自德国诗人海涅(Heinrich Heine,1979-1856)的戏剧《阿尔曼索尔》(Almansor, 1821),是一句极为著名的警句。原文是:“Das war ein Vorspiel nur, dort wo man Buecher verbrennt, verbrennt man am Ende auch Menschen”,中文的译文是:“那不过是序幕;焚书之处,终将焚人。”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思想迫害的警告:摧毁思想和文化的行为,最终会发展为对人类自身的毁灭。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谢谢二郎精彩分享。“东德老百姓搏命润去西柏林是当年斧头帮阵营民众向往自由世界的一个经典缩影,前一篇写的维也纳在冷战年代也是捷克匈牙利老百姓润途中的一个重要集散地,从那里再各奔前程去到欧美各国。说到润途向往自由就想到简中圈的高考志愿大师张雪峰,前些天他豪言枪一响就捐五千万,结果没几天就被禁言关进小黑屋,如今爱国赛道大领风骚的周期越来越短前后才不过三五天时间。” 我也看到张雪峰豪言捐款的新闻了,但不知道为什么又被禁言了?这风向转得好快,令人眼花缭乱。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雅佳园' 的评论 : 谢谢佳园,你多次去欧洲,感觉你已经游遍欧洲了。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黑贝王妃' 的评论 : 谢谢娘娘,你去过柏林,回头看看你写游记没。“世界在我们一代人眼前的变化足以让我们的人生值得拥有。”确实,我们这一代经历了时代的各种变化,尤其这几年,纷至沓来,有些眼晕。:)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评论 : 谢谢蘑菇亲。“看见酷酷的龙儿了,我妹妹的女儿时不时会给一些小品牌代言,也是爱极这些Vintage小店,年轻人的时尚”,哈哈,看来现在的年轻人都是一个潮流,妹妹的女儿可以做代言,一定很漂亮,多好,青春无敌!

“二十几年前去过柏林,印象模糊了但记得很喜欢,还有勃兰登堡门、柏林墙和菩提树下大街的旧照片,跟麦子游很亲切。柏林人直面历史的包容和勇气都让人动容,那些被纳粹杀害的国会议员纪念碑我没印象见过,很震撼。从历史到时尚,谢谢麦子精彩解读柏林”,记得你说去过柏林,我也是觉得如果不写点,以后就忘光了。我再想柏林应该再去一次,这次时间短,很多地方都没去看。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蓝山清风' 的评论 : 谢谢蓝山兄,你的哲思总是很精彩:“一个不知耻的民族肯定缺乏自省和纠错的能力,也就永远无法走出历史的轮回。追求自由从来都是有代价的,保留柏林墙部分遗址,就是为了警示后人自由的可贵,正因为其可贵,也就更让人珍惜眼前的民主和自由的生活方式。” 非常赞同,柏林墙的遗址提醒人们自由并不是理所当然,而是需要代价与守护的。

“麦子的游记写得好,城市风光,名人轶事,历史掌故,都能信手拈来,并从独特的视角解读那段我们所熟悉的历史,更是引人深思。”谢谢蓝山兄倾情鼓励,只是惭愧,俺哪里能做到信手拈来,学渣都是现学现卖,一会就去面壁。:)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anhe' 的评论 : 谢谢荷姐姐,你读文特别认真,每次的留评都是对游记的高度总结,我就直接抄作业吧:“游柏林,回往历史,认识德国人的认真,精益求精,体现德国人严谨高效的柏林中央火车站,见证德国走向统一的轰然倒塌的柏林墙遗址,为追求自由自制巨型热气球翻墙的勇敢的东德人,象征德国统一自由和平雄伟的勃兰登堡门,德国人勇于面对历史,表达真诚,反省和纪念的欧洲犹太人纪念碑,庄严的国会大厦和大厦前面“被纳粹杀害的国会议员纪念碑”,气派的洪堡大学门口的有MAO书的书摊,倍倍尔广场纳粹分述事件纪念处,二百年历史的博物馆岛,柏林大教堂,马恩广场,世界上最长的露天画廊“东边画廊”。。。没看出柏林的穷,但看到柏林的深沉和魅力。跟着英俊潇洒的帅哥龙儿学习了现时今年轻人的时尚穿戴就是穿二手货!”哈哈,姐姐最后一句点睛,就是穿二手货,环保又省钱,俺惭愧,还做不到这一点。再次感谢荷姐姐,祝眼睛早日康复!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谢谢皮卡兄,你们十几年前就去了,应该是女婿在慕尼黑工作的时候去的吧?“印象中,柏林的中餐也不错。”,我们在柏林没吃中餐,吃了越南餐,也非常不错。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越live越精彩' 的评论 : 谢谢精彩姐,儿子都快大学毕业了,你总叫俺小小麦,俺嗦被你叫年轻了,叫俺麦子就行。
“真羡慕你们一家人一起游欧洲,有太多太多的美好的回忆,这个安排太棒了。可惜我们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因为女儿嫁人了,有了自己的小家,他们一家人要去旅游。” 精彩姐这么一说,俺得好好珍惜龙儿和我们一起旅行的时光,估计也没几年了,一旦工作,即使不成家,也没这么多时间陪我们旅了。
“谢谢小小麦写的内容翔实而丰富有趣的文字,让我获益匪浅。我深深地钦佩文中那两家人追求自由的勇气,愿明天不再有墙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谢谢精彩姐一如既往的鼓励,说得特别好,同“愿明天不再有墙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
diaoerlang 回复 悄悄话 东德老百姓搏命润去西柏林是当年斧头帮阵营民众向往自由世界的一个经典缩影,前一篇写的维也纳在冷战年代也是捷克匈牙利老百姓润途中的一个重要集散地,从那里再各奔前程去到欧美各国。说到润途向往自由就想到简中圈的高考志愿大师张雪峰,前些天他豪言枪一响就捐五千万,结果没几天就被禁言关进小黑屋,如今爱国赛道大领风骚的周期越来越短前后才不过三五天时间。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娜佳85' 的评论 : 欢迎新朋友娜佳来俺的麦田做客。谢谢鼓励,俺写得比较枯燥,你的游记更具有可读性和实用性。
“说到德国民族的严谨、自律和自省,真是我们大大咧咧美国人学习的榜样。我的邻居就是一名德国老太太,当年嫁了美国黑人大兵来的美国。后来离了婚,一个人把女儿拉扯大,在IBM做工程师直到70多岁才退休,女儿一家和她住一起啃老,但打理花园的从来就只有她一人。退休后回德国了,说还是祖国好,在这儿实在看不惯女儿一家人的懒散样。” 艾玛,我还得和你握爪,咱俩太有缘了,俺的邻居也是德国人,原来是一对夫妻,我还写过他们,但去年德国老公去世了,就剩下85岁的德国老太太了,不过,她是要终老在俺村了,孩子们都在附近,但不住在一起。确实,像你说的,德国人都非常自律且做事严谨,一丝不苟,也特别有时间观念。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xyz66' 的评论 : 谢谢亲爱的xyz,每次读到你的长留评,都特别感动,熊抱下。
“随着激越的吉他前奏,许巍沧桑决绝的声音扑面而来:‘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时,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仿佛青春之歌再次响起!感谢麦子和侃侃让我们重温旧梦:)” 这首歌我也特别喜欢,我们同好,你的“扑面而来”,让我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这是青春之歌,也是自由之歌!
“一墙隔断东西,简直就是‘专制’与‘自由’制度的阴阳对照实验”,赞你,比喻太形象了。
“麦子时尚又环保的cool cool 龙儿,完美展现移二代的优美绅士风格:崇尚自由,爱好艺术,充满无穷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还那么贴心关照身边的亲人。实在是很可爱”,艾玛,这番海夸,等我转告龙儿,他该喜得找不到北了,先替他收下了,让他就朝着xyz阿姨给打造的方向好好努力。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海风随意吹' 的评论 : 谢谢海风姐。“我工作过的大学也在校园里竖立了一块柏林墙的残骸,象征着为自由而奋斗。” 是呀,柏林墙的残骸和碎片代表了对自由的追求。“历史很有意思,以为造墙过时了,可现在又时尚了。” 海风姐一语中的,有形的无形的,这墙那墙,感觉越来越多呢。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枣泥' 的评论 : 谢谢枣泥姐,主要龙儿还没毕业,等他工作了也就没空搭理我们了。“热气球的故事太好了。当年一些勇敢的国人也曾冒着生命危险‘偷渡',那也是一种冲向自由的举动啊。” 是呢,现在不让偷渡了,也不让走线了,冲向自由的道理更艰难了。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林向田' 的评论 : 谢谢林兄精彩分享!
“莱比锡大游行对柏林墙的坍塌和东德政权的最终崩溃有着举足轻重的重大影响。莱比锡大游行的最大意义在于莱比锡人民彻底突破了东德政权的暴力恐惧,为东德人民树立起了一个“人民不再恐惧”的榜样,这使得东德这个依靠军警镇压和恐怖治国的暴力机器由于失去恐吓作用而在瞬间土崩瓦解。
1989年在天安门广场上发生的那场轰轰烈烈的民主运动,虽然在6月4日被残酷的血腥镇压了下去,但这场壮烈的民主运动对东欧人民的民主化进程的影响和作用却是巨大的,这个影响和作用在莱比锡大游行中尤其清晰地反映了出来。”
非常赞同,受六四影响,1989年10月9日的莱比锡大游行,东德政府没有出警派兵镇压,这决定了一个月后柏林墙的倒塌,布拉格也是类似,最终政权和平交接。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谢谢晓青,我们跟着你吃美食赏美花看电视剧。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碼農學寫字' 的评论 : 谢谢码农,“不但有历史、文化、时尚,还有帅龙儿。”你这一句话就都总结了,厉害!“自媒体被和谐”,很形象吧?国内都写“河蟹”。:)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谢谢水星兄,正努力向你们这些高手学习。
“当年的普鲁士军队进行曲的曲调,传到了中国被袁世凯大帅当成了检阅曲,然后成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曲调。”这俺可是第一次知道,谢谢水星兄分享,涨知识了,这首曲调从欧洲的军营一路传到中国的战场,想想就有趣。
“国会大厦麦子其实可以不通过预约进去,我们当家年就是这样,楼顶有一个穹顶非常好玩。”谢谢水星兄分享,你们当年去得早,现在应该不可以了,我们问了工作人员,他们说必须预约,而且当时已经满员了。柏林待得时间有些短,很多都没看,大博物馆都没进,去了犹太人博物馆,也很不错,但这篇游记写得太长了,就没写。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菲儿,“小红梅”,一下子让我想起了红灯记中的“铁梅”,哈哈。
“在美国博物馆中见过多次柏林墙的残片,我看过气球那部逃离东柏林的电影。 最著名的里根讲演中的句子就是“Mr. Gorbachev, tear down this wall!" 而肯尼迪的名言是“Ich bin ein Berliner”。”。”谢谢菲儿特别有意义的补充,这两句名言成为冷战史上的象征,当今世界缺乏的就是这种同仇敌忾的声援气势和激动人心的团结一致。
谢谢对龙儿的夸奖,替他收下了,收获了这么多的赞,他该洋洋自得了。:)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九曲红梅是杭州的茶,你一定喜欢。“这个自己做热气球太伟大了,可见向往自由的心之切!” 是呀,我是看了电影,才知道原来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第一次失败了,感觉特别紧张,最后能逃脱成功,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五湖以北' 的评论 : 谢谢五湖兄。“柏林见证了政治上,民主对专制的胜利,而今天经济上又是一场民主与集权的对抗,希望能重复上一场的结果。” 冷战的结束确实是一种象征,民主战胜专制的胜利,也是经济实力的胜出。当今的竞争与博弈,最后结果如何,还要看民主制度能不能继续展现出韧性、人性和创造力。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谢谢暖冬温暖的鼓励!
“德国人确实很难得,能正视历史,自我反省!据说德国人是世界上最认真也最古板的,他们曾经在高精尖科技领域独占鳌头。” 赞同,德国人在很多方面让人敬佩,工匠精神也是其中之一。
“龙儿这张侧影照片拍得好,画中画,还有投影,很有味道!”谢谢暖冬点评,这是夸俺这个摄影师呢,偷乐!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可能成功的P' 的评论 : 谢谢可可,大作家厉害,一眼看出是龙儿了,“帅帅又时尚”,艺术达人可可阿姨这么夸,龙儿一定很开心。
“对自由的追求的渴望和行动也是有地域、民族特色的东西。很多时候,因为终于‘吃饱了’、‘米缸里有米了’,就模糊了自由的可贵,妥协了自由的被剥夺。甚至还会嘲讽:看看你们自由呗,有啥好?” 可可精辟,自由确实不是人人都想奋不顾身追求的,尤其满足温饱之后更容易自我陶醉,但失去自由的代价却是无法用“米缸里的米”来弥补的。
“柏林自带的凝重感,和她的历史不可分割啊。看到烧书的一段,想起来我和女儿都很喜欢的小说《The Book Thief》。” 《The Book Thief》,我只知道这本书是澳洲作家写的,还没读过,惭愧,谢谢可可推荐,收藏了。
雅佳园 回复 悄悄话 谢谢你的精彩游记, 带我们去柏林重温历史!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对柏林墙的记忆犹新,那是柏林最令我感动的地方!世界在我们一代人眼前的变化足以让我们的人生值得拥有。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回复 悄悄话 看见酷酷的龙儿了,我妹妹的女儿时不时会给一些小品牌代言,也是爱极这些Vintage小店,年轻人的时尚:)
二十几年前去过柏林,印象模糊了但记得很喜欢,还有勃兰登堡门、柏林墙和菩提树下大街的旧照片,跟麦子游很亲切。柏林人直面历史的包容和勇气都让人动容,那些被纳粹杀害的国会议员纪念碑我没印象见过,很震撼。从历史到时尚,谢谢麦子精彩解读柏林
蓝山清风 回复 悄悄话 "知耻近乎勇"德意志民族能从二战废墟中凤凰涅槃般的掘起,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一个不知耻的民族肯定缺乏自省和纠错的能力,也就永远无法走出历史的轮回。追求自由从来都是有代价的,保留柏林墙部分遗址,就是为了警示后人自由的可贵,正因为其可贵,也就更让人珍惜眼前的民主和自由的生活方式。麦子的游记写得好,城市风光,名人轶事,历史掌故,都能信手拈来,并从独特的视角解读那段我们所熟悉的历史,更是引人深思。赞麦子的精彩大片!尤其喜欢那句话——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对自由的向往。
canhe 回复 悄悄话 跟着麦姐凝练生动的文字笔触,赏心悦目的精美照片游柏林,回往历史,认识德国人的认真,精益求精,体现德国人严谨高效的柏林中央火车站,见证德国走向统一的轰然倒塌的柏林墙遗址,为追求自由自制巨型热气球翻墙的勇敢的东德人,象征德国统一自由和平雄伟的勃兰登堡门,德国人勇于面对历史,表达真诚,反省和纪念的欧洲犹太人纪念碑,庄严的国会大厦和大厦前面“被纳粹杀害的国会议员纪念碑”,气派的洪堡大学门口的有MAO书的书摊,倍倍尔广场纳粹分述事件纪念处,二百年历史的博物馆岛,柏林大教堂,马恩广场,世界上最长的露天画廊“东边画廊”。。。没看出柏林的穷,但看到柏林的深沉和魅力。跟着英俊潇洒的帅哥龙儿学习了现时今年轻人的时尚穿戴就是穿二手货!谢谢麦姐和盘托出了柏林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张知识,长见识了!谢谢麦姐!麦姐写博愉快!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麦子的游记就是精彩,柏林墙遗址照片非常出彩,那也是十几年前我们全家在那里徘徊的去处,自由真是太可贵了!印象中,柏林的中餐也不错。
越live越精彩 回复 悄悄话 问好小小麦:)你家儿子都这么大了呀,一看就是个帅小伙。儿子像妈,你一定也是个美丽又有才华的女子。真羡慕你们一家人一起游欧洲,有太多太多的美好的回忆,这个安排太棒了。可惜我们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因为女儿嫁人了,有了自己的小家,他们一家人要去旅游。
谢谢小小麦写的内容翔实而丰富有趣的文字,让我获益匪浅。我深深地钦佩文中那两家人追求自由的勇气,愿明天不再有墙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
娜佳85 回复 悄悄话 麦姐的柏林游记写得真好!历史和景点并重,读起来满满都是干货,适合慢慢咀嚼:)

说到德国民族的严谨、自律和自省,真是我们大大咧咧美国人学习的榜样。我的邻居就是一名德国老太太,当年嫁了美国黑人大兵来的美国。后来离了婚,一个人把女儿拉扯大,在IBM做工程师直到70多岁才退休,女儿一家和她住一起啃老,但打理花园的从来就只有她一人。退休后回德国了,说还是祖国好,在这儿实在看不惯女儿一家人的懒散样,哈哈!
xyz66 回复 悄悄话 当我看到麦子这篇博文题目,心想:“终于来了,我心心念念的蓝莲花。” :)

随着激越的吉他前奏,许巍沧桑决绝的声音扑面而来:“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 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时,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仿佛青春之歌再次响起!感谢麦子和侃侃让我们重温旧梦:)

麦子带我们去柏林重温历史,一墙隔断东西,简直就是“专制“与“自由“制度的阴阳对照实验:

“渴望自由的心总会找到突破口。越过柏林墙的方法,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徒手翻墙、开车冲关、挖掘地道、动用潜水艇、还有乘坐热气球,等等。各种惊心动魄的逃亡方式,记录着人类追求自由的勇气与创造力。”

最后的胜负结果已成历史。。。正如麦子拍到的柏林墙上一幅涂鸦:“Escape is a mighty method to destabilise dominion”.

同敬佩二战后德国勇于反省,洗心革面,保留了重要的历史遗迹,包括很多自己的“羞耻黑材料”,让无数后人参观,反思,防止那样黑暗的历史重演。

BTW, 麦子时尚又环保的cool cool 龙儿,完美展现移二代的优美绅士风格:崇尚自由,爱好艺术,充满无穷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还那么贴心关照身边的亲人。实在是很可爱:)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跟着麦子的精彩游记看柏林,学历史,收获多多。我工作过的大学也在校园里竖立了一块柏林墙的残骸,象征着为自由而奋斗。历史很有意思,以为造墙过时了,可现在又时尚了。
枣泥 回复 悄悄话 龙儿还和父母同游,而且还能一起讨论问题,麦子来子多幸福啊。热气球的故事太好了。当年一些勇敢的国人也曾冒着生命危险”偷渡”,那也是一种冲向自由的举动啊。麦子继续!
林向田 回复 悄悄话 莱比锡大游行对柏林墙的坍塌和东德政权的最终崩溃有着举足轻重的重大影响。莱比锡大游行的最大意义在于莱比锡人民彻底突破了东德政权的暴力恐惧,为东德人民树立起了一个“人民不再恐惧”的榜样,这使得东德这个依靠军警镇压和恐怖治国的暴力机器由于失去恐吓作用而在瞬间土崩瓦解。
1989年在天安门广场上发生的那场轰轰烈烈的民主运动,虽然在6月4日被残酷的血腥镇压了下去,但这场壮烈的民主运动对东欧人民的民主化进程的影响和作用却是巨大的,这个影响和作用在莱比锡大游行中尤其清晰地反映了出来。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跟着你们追求自由的人经常说走就走的旅行,不但欣赏风景还学知识!
碼農學寫字 回复 悄悄话 看麥子的遊記是一大享受。不但有历史、文化、时尚,还有帅龙儿。“自媒体被和谐。”真是太传神了。:)
水星98 回复 悄悄话 看麦子的游记就是过瘾,又有现实又有历史,总是让我感到有很大的收获。麦子提到的普鲁士共和国,我想起来一个趣事:当年的普鲁士军队进行曲的曲调,传到了中国被袁世凯大帅当成了检阅曲,然后成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曲调。柏林墙和查理检查站当年是我们最先去拜访的地方,那个和昂纳克接吻的画像,我还记得很清楚。国会大厦麦子其实可以不通过预约进去,我们当家年就是这样,楼顶有一个穹顶非常好玩。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哈哈哈,把麦子写的看成了给暖冬上小红梅。:)

在美国博物馆中见过多次柏林墙的残片,我看过气球那部逃离东柏林的电影。 最著名的里根讲演中的句子就是“Mr. Gorbachev, tear down this wall!" 而肯尼迪的名言是“Ich bin ein Berliner”。

和可可一样,被又帅又自信的龙儿背影吸引住了!

“被纳粹杀害的国会议员纪念碑”令人震撼,那种沉默却有力的纪念方式发人深省。克思-恩格斯广场的那张照片也特别打动我!

赞麦记者又一篇精彩大作!
暖冬cool夏 回复 悄悄话 谢谢麦子的红梅!
忘了提了,这个自己做热气球太伟大了,可见向往自由的心之切!
五湖以北 回复 悄悄话 麦子写得好,柏林见证了政治上,民主对专制的胜利,而今天经济上又是一场民主与集权的对抗,希望能重复上一场的结果
暖冬cool夏 回复 悄悄话 但柏林人最终选择没有彻底抹去这段历史,而是以一种坦然和包容的姿态面对它。
柏林,一个饱经风霜的城市,一个曾被高墙一分为二的城市,一个背负了沉重历史的城市,如今正以开放与活力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旅人。
+1,麦子写得真好!
德国人确实很难得,能正视历史,自我反省!
据说德国人是世界上最认真也最古板的,他们曾经在高精尖科技领域独占鳌头。
龙儿这张侧影照片拍得好,画中画,还有投影,很有味道!
可能成功的P 回复 悄悄话 开心看到帅帅又时尚的龙儿:)
对自由的追求的渴望和行动也是有地域、民族特色的东西。很多时候,因为终于“吃饱了”、“米缸里有米了”,就模糊了自由的可贵,妥协了自由的被剥夺。甚至还会嘲讽:看看你们自由呗,有啥好?
柏林自带的凝重感,和她的历史不可分割啊。看到烧书的一段,想起来我和女儿都很喜欢的小说《The Book Thief》。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碼農學寫字' 的评论 : 请码农喝九曲红梅,刚才回复你给我上篇的留评,就宕机了,网页转呀转。:)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暖冬好快,小编也好神速,本来还正想修改一句话,结果改不了了,然后网页还宕机了一小回。给暖冬上杯九曲红梅。
碼農學寫字 回复 悄悄话 挤挤,太开心了。
暖冬cool夏 回复 悄悄话 沙发沙发!
[1]
[2]
[3]
[4]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