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
2017 (419)
2018 (384)
2019 (336)
2021 (127)
2022 (166)
2023 (109)
2024 (91)
中国和印度,一个代表东亚文明,一个代表南亚文明。可以说是天生一对,用来比较和分析的冤家。
就目前看来,以治理本国而言,印度远不如中国。以海外发展而言,中国人远不如印度人。各种分析评论不一而足。但是都不能很好的把两个方向同时解释圆满了。
如果说印度被地中海文明圈影响得更深远,所以来到欧美容易混的风声水起。那么为什么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就远远落后于中国呢?中国通过香港这二把刀二手货都做大了,没道理亲徒弟反而无门无路。
说中国人不会和人打交道,不会溜须拍马,不知道练功诿过,不善于拉帮结派。这是说党的领导不够坚强吗?还是说留在印度的印度人都是傻话呆货?
还是说中国人在欧美不的烟抽,不受重视?从好莱坞到华尔街也就川普敢开牙。结果还不是被搞下去了。
所有这些猜测全都似是而非。真正喜欢原因是团队的力量。而且也不是印度人个体性格上喜爱团队,而是印度的社会结构上允许团队建设。
印度历史上受北地中海文明的影响比中国多得多。浅白一点就是所谓民主自由一些。历史上的宗教情节也更深一些。这方面不仅南亚印度如此,东南亚如泰国菲律宾等也如此。特点都是生活过得去就保持传统,反过来不逼到极限也很难集中力量办大事。各种势力错综复杂相互掣肘,小团体多如牛毛。
反之东亚诸国,日韩台等则更接近中国。历史上多受大草原系文明圈的影响,比如蒙元满清苏俄等。宗教势力薄弱,集权体制的历史比较悠久。地方势力小团体难以公开,几乎必须在国家大义下的有限空间内腾挪。基本上必须是大组织的一部分。
中国人绝大部分已经被逐步自郡县制开始原子化了。列宁主义到改革开放,彻底粉碎了中国人的小团体概念。宗族,乡里,行会,家庭统统不复存在。任何非党管组织都是非法的被镇压的。中国人完全缺乏团队建设的社会道德默契,规则经验,样板模式。中国人没有组建小团体的信任和套路。这就好比没有一个可以讨价还价,可以有信用保障的市场,怎么做贸易?
人类学发展的矛盾斗争就在于分工与合作之间的矛盾斗争。不集中不能有规模效率,不竞争不能有发明创造,试错纠错。
印度等是一个极端,农业社会民主化,就容易延续部落诸侯式体制。小团体众多且零散。无法形成令行禁止的集权式快速工业化嫁接。
中国是另一个极端,农业社会集权化。好处是比较容易嫁接工业化。坏处是需要不断嫁接,甚至强力改种。否则极易退化。因为工业化相对于农业社会更需要协作,需要小团体中团体。这样才能得到多公司的市场化竞争和发展。如果只剩下大团体,也就形成了垄断,社会也无法自我发展。
印度当前的落后也好,印度人的海外成功也罢,其实都是生物/文明形式的适应性问题。某种环境造就了某种生物。某种生物适应某些环境。一切都是有迹可循,命中注定。
至于说印度人做事不行,那是懒惰。懒惰几千年,大部分人就都不行了,画条线都画不直。但是这不妨碍人家知道那个线应该是直的。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无非是别人给你机会做事,别人不给你做,你连方向都没有。所以应该感谢别人懒惰。人太聪明就容易懒惰,西方人就是祖宗太聪明了导致现在大家都懒。也就这几百年吧。而且现在无论印度人还是西方人也还是有勤奋的。中国人从第一经济大国跌下来几百年了,都不知道为啥跌,还在拿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短处,跌得还不够。
政权和文明是两回事。国家的概念就更是近代词汇,严格地说是西方词汇。从文明的传承而言,美国和罗马更近,中国和春秋更远。独立的文明更倾向于落后。因为缺乏借鉴交流竞争。这也是为什么地中海文明和大草原文明才是人类历史的主线。东亚南亚都是跟包的。
======================================
我30年前在日本留学时,经常从日本那里说,日本治理如何如何牛逼,其它亚洲国家都是野蛮国家。今天中国人又对印度人这么说了。实际上日本,中国的牛,是个站队问题,不是治理问题。现在中国已经站错位了,印度正在往正确的地方站位,让我们十年后再审视你的观点吧。
郁闷吃货 发表评论于 2021-07-05 14:05:36
印度人在海外的成功基于现代MBA的蓬勃发展,一切企业活动看数字,账面漂亮就可以 (类同贾会计)。但实际对企业的发展是有害的。中国的企业是基于中国人的勤劳,经历了落后,经历了挨打,经历了激进改造后,清晰的认识了发展靠不折腾而已。印度的领导人还在民粹阶段,挑动民族情绪,掩盖国内矛盾。再过20年回头来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