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300)
2008 (101)
2009 (219)
2010 (162)
2011 (158)
2012 (74)
2016 (305)
2017 (259)
2018 (148)
2019 (46)
2020 (50)
2025 (1)
*** 关于玉 ***
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贵玉而贱珉者,何也?为夫玉之少而珉之多邪?”
孔子曰:“恶!赐!是何言也!夫君子岂多而贱之,少而贵之哉!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见,情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辞也。故虽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诗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此之谓也。”
上面这段文字,出于《荀子·法行》篇。这段孔子和子贡之间的问答,不仅是《荀子》中的经典段落,也是理解玉、进而理解中国传统玉文化的一把钥匙。
玉是什么?玉的化学成分是什么?我手里的玉是真的还是假的?这是笔者面对众多玩玉的新手时最常碰到的问题。相信也是大多数玉收藏爱好者们心中最大的疑问。
实际上,与金、银完全不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玉并不是一个物理、化学或矿物学名词,没有固定的化学成分,自然也就没有如金、银一样的纯净度问题。凡具有孔子所言的“仁、智(知)、义、勇、情、辞”六种品德的石头都可以称为玉。
《说文解字》中对玉的解释为“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腠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此外,《管子•水地篇》、《礼记•聘记》也有孔子论玉的记载,对玉的定义都大同小异。后人将古代典籍中对玉的定义概括为如下五条特征:温润、纹理细腻、内外一致、声音清脆美好、裂而不伤人。符合这五个特征的石头,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真正意义上的玉,也就是玉玩家们所言的“真玉”。
哪种石头符合这五个特征呢?只有一种石头,就是和田玉。和田玉产于新疆莎车——喀什库尔干、和田—于阗、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北坡一带。早在新石器时代,昆仑山脚下的中国古代先民便开发、使用玉。孔子所言的具有“六德”的玉,就是和田玉。
从现代矿物学的角度而言,和田玉的主要组成物为透闪石和阳起石,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钙镁硅酸盐。这是近代西方学者分析了西方侵略者从中国掠夺走的名贵玉器后得出的结论。目前,国内收藏界的少数专家按照这一结果,将玉定义为以钙镁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石头,因此,许多产于其他地区的石头,按照这一定义,也被归入玉的范畴。比如阿富汗玉、俄罗斯玉等等。然而,这些“玉”并非中国人所言的玉,并不具备“五德”。更何况,玉是一个文化的概念,所谓“金生丽水,玉出昆岗”,正如“河南人”指的是以河南为籍贯的人,只有产于昆仑山北坡的才叫玉。
甲骨文中的玉,就是绳子串着一串石头的形象。由此可见,自古,玉就是中国人常见的装饰品。进入阶级社会后,玉成为士大夫身份的象征,《礼记》曰:“君子无故玉不离身。”可见古人对玉的重视。
早期的玉形制简单,多为几何形,圆形和球形居多。圆形中有孔,孔大者为环,孔小者为璧。球形规则者为珠,不规则者为玑。随着技术的进步,玉的形制越来越多,出现了人物、兽、花鸟、器具、山子等艺术造型。
玉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因此常常作为妇女的首饰,古代妇女的头钗、耳环、手镯等多有玉制。值得一题的是,古代许多美好的石头,也被作为装饰品使用。孔子所言的“珉”,就是这一类石头的统称。比如翡翠,自古也是名贵的石头,也常常被作为首饰使用。从收藏的角度而言,翡翠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是,翡翠不具备“五德”,因此,不属于玉的范畴。今人称翡翠为“硬玉”,称和田玉为“软玉”,这两个概念,从文化的角度讲,都是非常严重的错误。翡翠绝不是玉。
玉的鉴别问题是许多玩家关注的重点。现在社会上有许多鉴别玉的机构。但是,这些机构,能够鉴别的仅仅是玉的化学成分,以及硬度、光洁度等其他物理指标。然而,不把握传统文化中“玉”的精神,仅靠化学成分和物理指标,是无法理解何为“真玉”的。
从中医的理论上讲,玉有养血、安神等功效。笔者手头有一对家传的玉镇纸,烦躁的时候握在手里,确实有助于心气平静下来。不知道这是心理作用还是什么作用,期待专家的研究。但是,玉对人的好处仅限于老玉。新玉则有吸血、盗阳的功用。所谓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世。玉不能常换,选择一块玉,就要一生一世,不离不弃,否则,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玉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品质是刚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也是阳刚、正直的象征。中国人称男性生殖器为“玉茎”,天子配玉以示生伐之权,君子佩玉以相其德,道家末流房中术,也以玉器制成生殖器造型供妇女自慰使用,有采阳补阴的功能。至于明代士大夫有以女阴养玉的陋习,也是取“阴生少阳”之意。因此,玉在传统文化中,是男性化的,阳性化的,绝不能作为阴柔的象征。
古人尊玉、爱玉、重玉,体现了中国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完美的人格追求。中国传统的道德完人,如玉一样刚强、正直而不失温和含蓄,表里如一,即使遭受迫害也绝不伤害别人。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人高尚的道德情操。今日中国人,应当继承这一优秀的文化传统,在赏玉,玩玉的时候,不应过分追求玉的经济价值,不应当让这样雅趣,沾染过多的铜臭气。
*** 玉的佩戴 ***
玉的佩戴,市面上流传的方法很多,不同的参考书说法不一,有的还相互矛盾。比如有的上书说玉忌汗,不宜贴身佩戴。可有的书上却说玉以汗养,必须贴身佩戴。其实,贴身与否,并不是佩玉的关键,这些说法,都属于典型的“舍本逐末”。
我们在《说玉》里面提到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是美德的象征。所以,在中国人看来,佩玉的第一要素就是佩带者的品德。所谓“恶人手中必无美玉”。玉不仅可以通灵,玉本身也有灵性。善人佩恶玉,玉自然会吸收主人的美德而完备自身,成为美玉;恶人佩美玉,玉则会厌恶主人的恶行而逐渐丧失自身的灵性,成为恶玉。用老话说,这叫“跑玉”。
这种说法或许失之迷信,但是,如果我们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而非自我标榜和炫耀而佩玉的话,那么,我们应当在佩玉之前,考量一下自己的品德。这是对玉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按照中医的说法,玉为阳之精,气燥而盛。人佩带玉之,实际是以人的气血平玉之燥气。玉五形属金,金生水,肾属水,玉以金气补人之肾虚,可以健旺阳气,使人生机勃勃。归根到底,佩玉其实是一个有得有失的过程。
时下文化贬值,传统在“专家”们手里成了随意捏弄的橡皮泥,“佩玉“也被某些专家吹嘘成了吃人参一样的十全大补,忽悠得一群款爷大腕高官白领,不量其德,不度其能,纷纷佩起了玉来,弄起个劳什子鸟”玉文化“。“化“之所及,连小孩子都佩起了玉。殊不知,孩子的气血不足以养玉,佩玉反而得不偿失。古人男子及冠,女子及笈,方能佩玉。否则,男孩易气血不足,女孩易月经失调,严重者,无论男女,都会影响第二性特征的发育。
“玉文化”的另一个可笑之处,就是居然与时尚搭起了钩。红男绿女们对玉也是流行什么带什么。这玉不是手机,选定一块玉,必须一生一世,不离不弃。就算要换,也不可过于频繁。人养玉三年,玉方能以气还人。频繁更换玉,易导致脱发、肾虚,男性容易引发阳痿。
佩玉可以贴身,也可以不贴身。玉喜洁,贴身佩玉应当勤洗澡换衣服。玉性怕温水,洗澡时要把玉放在干燥荫凉的地方。玉不用擦洗,吸人血汗,自然光洁细腻。
说到玉的鉴别,真正的“玉”,也就是和田玉,佩戴在身上之后,很快就会感到容易饥饿,这表明玉开始吸人血汗,也说明这是真玉。不是和田玉,无论翡翠、阿富汗玉、俄罗斯玉还是独山玉、青海玉,佩带后都没有这种感觉。
在佩戴后的一两个月内,人体会陆续脱发、皮肤龟裂、大便干燥等现象,严重者会有眩晕和四肢无力的感觉,女孩当月的月经会推迟,甚至会引发痛经。不要害怕,这是玉吸血汗的结果。多吃些补血的东西,比如菠菜、红枣、枸杞之类的,女孩要更要多吃一些动物肝脏以补血。这些现象,最多会在三个月内消失。
佩戴三年之后的玉称为“熟玉“,熟玉方可养人。佩戴熟玉注意的事情不是很多,无非少沾水、少沾污秽而已。
如果我们相信玉有灵性,就要相信人与玉之间的因缘。不要让所谓的专家去鉴定你的玉,去为你的玉估量什么价值。这是对玉的不尊重。许多资深玩玉的老行家,佩带的玉都很平常,究其原因,不过是玉的因缘而已。许多老玩家会为一块经济价值不太高的玉一掷千金,就是不敢、也不愿失去这点因缘。
最后,我想再重复一句:玉是一种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传统是刚性的,也是神圣的。您有自由抛弃传统,但无权侮辱传统。如果您仅仅希望赶时髦或者炫耀自己的财力,那么,希望您不要佩玉——这,对于玉,也是一种贡献。
http://talkskyland.com/dispbbs.asp?boardID=13&ID=50526&page=1
http://talkskyland.com/dispbbs.asp?boardID=13&ID=50527&page=1
失语数小时。后来警察让下车,低头出车时这块玉环在胸口拍打了一下,心中一颤,感觉似有暖流盈盈~~~渐渐恢复正常。
也许冥冥中真有天意?这次事故,几个巧合,几个如果~~~任何一丁点偏差,儿子便已经成了孤儿~~~
我的原名~~~已故的大伯起的~~~长大后查字典,意思就是一块带露的玉。
总之,不管是不是你救了我的命,以后更将不离不弃!
能不能把你这块“玉佩”传上来,俺也欣赏欣赏?先谢了!
一个不值钱的玉环,杂点斑斑的,刚开始只是因为算父亲所赠而挂,没记得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后来有几次摘下来,然后就整天觉得心慌慌的,偶然把它挂回脖子第二天又没事了。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反正后来就一直挂着了,除了换绳子,基本上不取下来。奇怪的是这些年老有人注意到这块小小的并不起眼的玉环,有时候不认识的人也会过来问在哪里买的。再仔细打量,好像是越来越光亮了呢:))
还有就是需要集中精力思考问题时,我会不由自主的把它含在嘴里,大概就这样磨光的吧?也不知道这个习惯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