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光陰的故事》當我寫完《童年》的賞析,再寫《光陰的故事》時,發現它們驚人的相似。這兩首歌的相似,我早就知道,只是沒有想到它們是如此地相似。我知道它們都收錄在羅大佑最早的專輯《之乎者也》,我相信它們有相似的創作經歷,都來自羅大佑出道前长期蛰伏的厚積薄發。《童年》排我心目中第一,《光陰的故事》則排第二,後面我會講到,為什麼《光陰的[
阅读全文]
我聽《童年》《童年》是經典中的經典,在我心目中排在第一位的華語現代流行歌曲,即大概自1980年代算起的流行歌曲。已經記不清第一次聽到、第一次關注的時間了,大概還是高中時期聽成方圓唱的,不過當時沒有很深的印象,我那時一心向學,對歌曲刻意排斥,耽誤幾分鐘聽歌是小事,擾亂專注的心神是大事。隨後的日子里,上大學,讀研究生,在北京、上海、美國等地[
阅读全文]
我聽《偏偏喜歡你》第一首在中國大陸流行的粵語歌曲大概是1983年播放的《霍元甲》的主題曲《萬里長城永不倒》,我那時讀初中,周圍同學都唱,我也會唱幾句,現在還有印象,「這裡是全國皆兵」的「裡」唱成「內」,「皆」唱成「嘎」。很快,粵語歌曲就流行起來,不過,我聽不懂歌詞,更不懂發音,基本也就是聽聽。進到大學,宿舍有同學放譚詠麟的《愛在深秋》,[
阅读全文]
我聽《梨花又開放》這大概是我喜歡上的第一首流行歌曲,第一首認認真真反反覆覆從頭聽到尾的流行歌曲。高一還是高二,記不清了,同座陳林喜歡唱歌,《梨花又開放》又是他最喜歡唱的歌。(一點題外話,那時每個班裏都有好幾個喜歡唱歌的同學,整天都在唱歌,現在的孩子似乎整天都戴著耳機在聽歌,但很少唱出來。)我從小一門心思學習,對唱歌這類娛樂行為敬而[
阅读全文]
我聽《秋天別來》我是在2025年9月的一個夜裡,突然聽到這首歌,我睡覺時喜歡聽台灣的中廣音樂網。順便說一句,台灣的中國廣播公司旗下還有一家「中廣流行網」,聽起來似乎更偏重流行音樂,但我聽下來,更喜歡前者,大概音樂網更注重歷史沈澱的歌曲,流行網更注重當前蜂擁而出的各路先鋒、試驗性歌曲。當然,這並不是說音樂網完全不播放新歌,只是比例很小,音樂[
阅读全文]
我聽《野百合也有春天》
中國有《史記》,給著名的人物立傳,我覺得歌應該也有《歌記》,給那些著名的歌曲立傳,包括它是如何誕生的,原唱是誰,有多少人翻唱,改編成多少版本,出現在哪些電視、電影中,如何流行,歌詞的意義,旋律的特點,不同翻唱,不同版本的區別,各自的流行度,其中的故事和為什麼出現這些情況,等等,沒有幾萬字,不足以說清楚。
[
阅读全文]
我聽《壟上行》張明敏在1984年的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上唱了兩首歌,那年我14歲,我當時在鄰居家看的電視,這是我第一次很完整地看春晚,規規矩矩地坐在小凳子上,像在電影院看電影一般認真,以後很少如此看春晚。那一年的晚會特別好看,我還記憶猶新的有馬季的相聲《宇宙牌香菸》,王景愚的小品《吃雞》,另外就是張明敏的兩首港台歌曲《我的中國心》和《壟上行[
阅读全文]
我聽《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我第一次聽到,應該是1991年的寒假。我其實記不清了,但是可以推算出來。我在大學期間,一共有4個寒假,1989年和1990年的兩個寒假,我印象都過得心懷忐忑,這兩年社會層面也是多事之秋,人心不穩,縣城景象也比較蕭索。我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我記得當時是比較輕鬆、愉快的心情,而1992年的寒假,我留在北京準備研究生考試,所以只能是1[
阅读全文]
我聽《你不知道的事》
年輕的時候,喜歡上一首歌很容易,我在2000年以後(大約30歲),就發現自己不太容易再迷上歌曲。我現在喜歡的歌,絕大多數都是2000年之前,尤其1985年到1995年這10年間喜歡上的歌,比如羅大佑、齊秦、王傑等等的歌,那時候,好像經常,第一次,或者第二次聽到,就喜歡上了,而2000年之後,尤其2010年以後,一首歌,不聽上幾年,不聽上幾十次[
阅读全文]
我聽《故鄉的雲》
1987年的春節,費翔演唱的《故鄉的雲》一時風靡大江南北。(春晚歌唱節目上一次爆紅是1984年的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和《龍上行》。相比之下,費翔演唱的第二首《冬天裡的一把火》,我覺得一般。)我的那些買了三洋牌錄音機不久的鄰居們,幾乎放了這首歌整整一年,我從高二聽到高三,這股情緒一直延續到高中畢業,離家上大學。我讀書的那[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