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聽《再回首》

(2025-10-29 17:18:31) 下一个

我聽《再回首》

 

《再回首》由盧冠廷作曲、陳樂融作詞,原唱蘇芮,但是把它唱成經典的是姜育恆。這首歌的原作是粵語歌曲《憑著愛》,粵語的作詞人是潘源良。盧冠廷和潘源良都是香港人,陳樂融是台灣人,可見這個旋律本來更適合粵語演唱。粵語的原唱也是蘇芮,不過蘇芮是台灣人,畢竟粵語不太地道,這也許是《憑著愛》不夠出色的一個原因。當然,這裡所謂的不夠出色,完全是和姜育恆的《再回首》對比而言,實際上,蘇芮的《憑著愛》當年也是轟動,獲得最高音樂獎。國語翻唱超越粵語原唱,這是非常少見的,由此可以想見姜育恆的《再回首》有多麼優秀。

 

姜育恆是韓國出生長大的華人,24歲來到台灣,開始在台灣樂壇謀求發展,直到近30歲,才開始引起大家注意,最流行的歌曲有兩首,《驛動的心》和《跟往事乾杯》。1989年,31歲的姜育恆推出《再回首》翻唱版,成為他的巔峰之作,力壓蘇芮的粵語版和國語版,蘇芮的國語版也相當出色,只是姜育恆的《再回首》實在太出色了。《再回首》還有一個重要的演唱者,李翊君。她和蘇芮都是台灣最頂尖的女歌手,蘇芮的地位會再稍微高一點,當時的名氣都遠超姜育恆。在蘇芮原唱大約半年後,她和姜育恆幾乎同時推出了翻唱版,但是,樂壇和市場的反應,都遠不及姜育恆。從1989年至今,翻唱者無數,大體聽起來都不錯,但最核心、最入心的那點味道,只有姜育恆有,一種只能意會、無法言傳的味道。總之,姜育恆《再回首》的至尊地位確實是在高手如林的樂壇歷經歷史的比較、檢驗確立的。

 

 

 

歌詞如下,

 

再回首 雲遮斷歸途 再回首 荊棘密布

今夜不會再有難捨的舊夢

曾經與你有的夢 今後要向誰訴說

 

再回首 背影已遠走 再回首 淚眼朦朧

留下你的祝福 寒夜溫暖我

不管明天要面對 多少傷痛和迷惑

曾經在幽幽暗暗反反覆覆中追問

才知道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才是真

再回首 恍然如夢 再回首 我心依舊

只有那無盡的長路 伴著我

 

再回首 背影已遠走 再回首 淚眼朦朧

留下你的祝福 寒夜溫暖我

不管明天要面 對多少傷痛和迷惑

曾經在幽幽暗暗反反覆覆中追問

才知道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才是真

再回首 恍然如夢 再回首 我心依舊

只有那無盡的長路 伴著我

 

曾經在幽幽暗暗反反覆覆中追問

才知道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才是真

再回首 恍然如夢 再回首 我心依舊

只有那無盡的長路 伴著我

 

再回首 恍然如夢 再回首 我心依舊

只有那無盡的長路 伴著我

 

為了分析姜育恆的演唱究竟好在哪裡,我找另一個高手來做對比分析。除了前面提到的蘇芮、李翊君,YouTube中還能看到巫啓賢、王菲、李宗盛、鐘鎮濤、黃綺珊、曾比特、陳楚生、胡彥斌等等。曾比特非常年輕,唱得很好,但是感覺就是在模仿姜育恆。其他演唱者,都是大牌歌星,有自己的風格,但是水平差距姜育恆太遠,我本來想找一個男歌手和姜育恆比較,可是實在找不到一個可以一比的。相比之下,確實只有蘇芮最接近姜育恆,連李翊君也相差很遠。而且據說姜育恆是在聽了蘇芮的演唱後,大受感動,也大受啓發,覺得自己能夠唱得更好。可見蘇芮對姜育恆而言,有巨人之肩之效。不過一個女聲,一個男聲,聲音有本質的不同,這樣的比較仍然不是很合適。

 

首先過門就不一樣,蘇芮的開場樂曲,「當當當...當」,比較響亮、大氣,有交響樂的感覺,然後慢慢放緩,弦樂為主,引出聲音。姜育恆則是鋼琴細細的清脆聲,很簡潔,也很簡短,然後姜育恆的聲音迅速出現,時長蘇為32秒,姜為16秒,整首歌曲,蘇為4分3秒,姜為4分13秒,相比之下,蘇的引曲很長,也很隆重。單就引曲而言,蘇版很好聽,但是,最大的危害是,奠定了整首歌的基調,就是比較高昂,再加上蘇芮的高音很漂亮,整首歌的情緒是走出了「荊棘密布」的過去,不懼明天的「傷痛和迷惑」,是昂揚向上的。姜版的引曲如輕輕叩擊心扉,很低調,奠定整首歌滄桑為主、暗伏積極的基調。

 

起句「再回首」三個字非常關鍵,姜育恆低沈、綿厚、有彈性的聲音響起,典型中年男性的聲音,溫柔溫暖,略帶經歷世事的滄桑,甚至有點嘆氣的感覺,鋼琴的伴奏此時恰好間歇,當三個字剛唱完,還未完全落盡,鋼琴聲馬上響起,與前面的引曲是連貫的,只是更加輕柔,徬佛對姜育恆演唱的一個回聲,連聲嘆息。蘇芮的起句也很輕柔、哀婉,可惜配曲一直不斷,且很響亮,只是節奏變得稍慢,「當...當...」,類似行軍的鼓點,甚至還有點貝多芬《命運》的激越,依然鬥志昂揚。

 

「再回首」三個字非常重要,這首歌里一共有7組,14個「再回首」,這三個字唱好了,就成功了一半。也許我是男性,更喜歡聽男聲,姜育恆不僅起句處比蘇芮好,間插整首歌的每個都比蘇芮好。全曲4分鐘,240秒,平均240/14=17秒就會出現一次,即平均17秒,就會得到一次超越蘇芮的感受,尤其副歌階段,出現更頻繁,這種感受就更強烈。其實,幾乎與所有其他歌手相比,「再回首」三個字都是姜育恆明顯勝出的地方。因此,基本上,一開口,姜育恆和其他歌手之間的高下已經分辨了。

下一句「雲遮斷歸途」,有類似之處,姜育恆的配樂又是立即而起的鋼琴輕輕回嘆,和姜育恆的聲音形成絕配,不過再後一句「再回首 荊棘密布」這個配樂沒有了,變成更輕的鋼琴彈奏,幾乎可以忽略。這讓我覺得這一句明顯不如第一句「再回首 雲遮斷歸途」好聽,那個輔助的鋼琴聲,彷彿姜育恆的一個知己在和著他一起嘆息。當然,也許這是秘密武器,不宜多用,多了可能會膩,適得其反。再往後,第三個「再回首 背影已遠走」鋼琴配樂變成了弦樂,不同於蘇芮的弦樂,姜育恆的弦樂展現出輕柔悠揚,仍然有回聲的感覺,一唱三嘆的感覺。再往後的「再回首 恍然如夢 再回首 我心依舊」,弦樂的配樂變得更響亮一點,歌者的心情也似乎從前面的低沈開始上揚,因為,此時已經唱完這一句「曾經在幽幽暗暗反反覆覆中追問,才知道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才是真。」已經獲得了人生的領悟,歌者開始積極面對未來的生活,所以,這麼多「再回首」,姜育恆根據語境和演變都有不同的處理,也展現演唱中不全是滄桑、痛楚,與蘇芮不同的只是度的更好把握。直到最後一組「再回首 恍然如夢 再回首 我心依舊」,鋼琴的配樂重新出來,與第一組相呼應。

 

除了這些「再回首」,隨後的句子,比如

 

今夜不會再有難捨的舊夢

曾經與你有的夢 今後要向誰訴說

 

留下你的祝福 寒夜溫暖我

不管明天要面對 多少傷痛和迷惑

 

我認為蘇芮和姜育恆各有特色,姜育恆只是稍優。這些部分,姜育恆的配樂也是弦樂,但總體保持低調、輕聲、若有若無的狀態,完全配合、襯托姜育恆的聲音,姜育恆無須因為要壓住配樂而提高聲量,是一種傾訴衷腸的姿態。蘇芮正相反,為了壓著那近乎行軍鼓點的配樂,顯得高音嘹亮。當然,對蘇芮而言,這是輕而易舉的事,但是,全曲就始終在高昂鬥志中進行。這導致有些字詞,比如「溫暖、傷痛、迷惑」,姜育恆明顯好聽一些,蘇芮的高亢音色,不夠溫暖、傷痛和迷惑。總體而言,蘇芮唱出一種果斷、利索,姜育恆更為纏綿悱惻。也許蘇芮和姜育恆對這首歌詮釋的出發點就不一樣,姜育恆想起的是自己30多年來的坎坎坷坷,類似阿炳的《二泉映月》,唱出壓抑已久的心酸。而蘇芮早已名滿天下,在港台歌壇,有君臨天下之感,雖然也曾經歷過艱難困苦,但都是好久前的事,更多的把這首歌唱成成功者的勵志曲。

 

這首歌最重要的兩句是

 

曾經在幽幽暗暗反反覆覆中追問

才知道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才是真

 

這是副歌中前面兩句,姜育恆和蘇芮最大差別也就是這兩句,尤其兩句的結尾兩個字「問」和「真」,蘇芮再次唱出了果決,姜育恆更充分展現了「反反覆覆、平平淡淡」的感覺,在「問」和「真」上面加入了略微的顫音。我覺得是恰到好處,顫音太重,演唱太做作,感覺假,適當的顫音則令人感覺到一種情不自禁的真情流露。顫音有點類似樂曲演奏中的揉弦,如果這段旋律很美,聽者有種心靈深處被輕揉按撫的感覺。顫音還自然地延長了歌聲,給聽者充分的享受時間。此處,顫音放在「問」上,極其貼合前面的「幽幽暗暗反反覆覆」,恰似私密內心中顫巍巍的忐忑。顫音放在「真」上,則顯得更真誠,更體現出這段如人生箴言般的話是歌者歷經滄桑後的寶貴心得,值得每個聽者認真體會。顫音還是一種示弱,激起聽者的顧憐愛惜之心。所以,這一段演唱,姜育恆給人的感覺,是在捫心自問,以自己的苦難撫慰聽者,而蘇芮的感覺,有點像是追問他人,告誡他人,甚至有一點點咄咄逼人的說教。

 

稍作總結,姜育恆的演唱主要在三個地方勝出。一是幾個「再回首」,二是配樂,三是副歌的前兩句。姜育恆的配樂人是台灣著名的配樂大師陳志遠,蘇芮的配樂人不清楚。據姜育恆自己講,最初的編曲並不成功,他們在編曲上下了很大功夫,最後才達到滿意的效果。我覺得,蘇芮給這首歌確立了音准的標準,姜育恆基本完全遵守,後來有不少翻唱者有些改動,凡改動處都不如蘇芮原作。姜育恆不同的是,改變了聲線和語氣。這其實是一種賭博,恰好大多數聽者喜歡姜育恆的這種選擇。最後講一點,也許是題外話。姜育恆的個人身世對聽者理解和接受他的這種唱法也有幫助,很多藝術作品都有這樣的特點,比如,李白,他遍游名山大川,喜歡狂飲不羈,會增加他詩歌表達中的真實性和感染力。反過來,大家欣賞喜愛他的詩歌,會更認同他的行為。再反過來,進一步促進對他詩歌的理解和喜愛,因此,李白的詩歌和他的行為就形成一個良性互促的循環。姜育恆也如此,他的《再回首》和他的經歷形成了良性互促,隨著歲月流逝,歌和人的魅力都會增強。(我寫這樣的賞析文章,其實也是一種互促,聽歌的感動讓我提筆寫作,寫作反過來幫助我更好地聽歌,從歌曲中獲得更大的收穫,再反饋到寫作中。)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