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野百合也有春天》
中國有《史記》,給著名的人物立傳,我覺得歌應該也有《歌記》,給那些著名的歌曲立傳,包括它是如何誕生的,原唱是誰,有多少人翻唱,改編成多少版本,出現在哪些電視、電影中,如何流行,歌詞的意義,旋律的特點,不同翻唱,不同版本的區別,各自的流行度,其中的故事和為什麼出現這些情況,等等,沒有幾萬字,不足以說清楚。
羅大佑的好歌太多了,而且大多數都在他創作的早期,這首歌也不例外,因此,我很早很早就聽到、也關注這首歌,不過不是那麼關注,究其原因,也許我該檢討,我不知道為什麼,女歌手的歌總難引起我的共鳴。這首歌早期都是女性在演唱,比如潘越雲、蘇芮、孟庭葦、張艾嘉。我會覺得不錯,僅此而已,相比齊秦、王傑、童安格、趙傳、姜育恆,甚至唱粵語、我聽不懂的陳百強,等等,總還是差那麼一點。打個也許不是很恰當的比喻,一個人離開家鄉後,四海為家,會遇到很多各地的美食,會覺得很好吃,但是,如果一定要和從小吃到大的家鄉美食相比,還是會覺得差那麼一點點。翻唱這首歌的人很多,男歌手也有,比較有名的有林隆璇、林志炫、林俊逸(巧的是,都姓林),注意我是說,他們本身比較有名,不是說他們唱的這首歌有名,相反,他們唱的這首歌都很一般。不得不說,有些歌也許也有性別,也許,這首歌就是女性的歌,表達女性的情感,適合女歌手演唱。大概原因來自「百合」的意象,百合花潔白高雅,常常用做女性的代表。而「野百合」代指來自底層,平凡自尊的美麗女性。
自從1983年創作了這首歌,過去40年了,羅大佑本人在各種場合下多次演唱,一直也沒讓我覺得有什麼特別好。(羅大佑創作歌曲,絕對第一流,唱歌真不行,雖然他酷愛唱歌,從未停止唱歌,與齊秦、童安格、張雨生、周杰倫這些不能比,這些不僅自己創作得好,唱功也是第一流,自己的歌一定要自己唱,才是最佳,而羅大佑的歌要別人來唱。但是但是,今年2025,生於1954年的羅大佑已經71歲了,他這些年安居台灣,依然專心音樂事業,依然勤奮,創作的歌也不少,不過不提了,已經泯然众人矣,不信可以聽聽他在2023年為高雄創作的《愛河人間》。這些年,他不停地、反覆地演唱自己的歌更不少,比如2020年「宜花東鹿」演唱會、2024年在紐約、加州等地演唱,我突然發現,他那「衰老初現」的嗓音唱出來的味道居然遠勝他早年,甚至超越了其他人演唱的成名版本,一種獨有的、無人可以取代的「羅大佑風格」終於誕生。這樣的歌很多,大家可以到YouTube的「大右音樂」頻道去聽,這個頻道是他幾年前創建的官方頻道,收錄了很多他最近幾年重新演繹的自己的歌。我列舉幾個如下,《西風的話+歌》、《穿過你的黑髮的我的手 》、《家II》等等。當然,我覺得最好的還是這首《野百合也有春天》,尤其以他2024年4月26日在浙江電視台《天赐的声音》欄目中自彈(鋼琴,不是他慣用的吉他)自唱的版本最佳,有點沙啞、有點上氣不接下氣的聲音,居然這一次讓這首歌打動了我。他的演唱也打破了這首歌的女性色彩,將「野百合」的意象拓展到一切平凡不屈、抗爭命運的小人物。(他在演唱後,緊接著說的一段話也挺感人,值得一聽。)先看歌詞,
A:
彷彿如同一場夢 我們如此短暫的相逢
你像一陣春風 輕輕柔柔吹入我心中
而今何處是你往日的笑容
記憶中那樣熟悉的笑容
B:
你可知道我愛你想你怨你念你深情永不變
難道你不曾回頭想想昨日的誓言
就算你留戀開放在水中嬌豔的水仙
別忘了寂寞的山谷裡角落裡野百合也有春天
(間奏)
C:
從來未曾擁有的總難陷入哀傷和歡愉
從來未曾屬於真情的是空幻的物語
而今當你說你將會離去
忽然間我開始失去我自己
D:
你可知道我愛你想你怨你念你深情永不變
難道你不曾回頭想想昨日的誓言
就算你留戀開放在水中嬌豔的水仙
別忘了寂寞的山谷裡角落裡野百合也有春天
啦啦.........................
啦啦.........................
啦啦.........................
啦啦.........................
別忘了山谷裡寂寞的角落裡野百合也有春天
255字,時長3分50秒,一共四段,其中,B、D相同,這是副歌,A和C相同,這是主歌。C 我感覺是(沒時間去查資料了)最近增加的新歌詞,原唱潘越雲的版本中沒有這段歌詞,而是將A重複了一遍。而且C的歌詞看起來與其他部分有點風格不搭,尤其前面兩句,相當費解,即「從來未曾擁有的總難陷入哀傷和歡愉」和「從來未曾屬於真情的是空幻的物語」,此處暫且放下,因為對整首歌的大局影響不大,以後再來解讀。(來自ChatGPT的解釋,意思是,如果一樣東西從未真正屬於你,你就不會因為失去它而悲傷,也不會因為得到它而歡喜。我覺得ChatGPT自行補充了過多的語境。而且這一段意思在整首歌中的意義何在,仍然不明。)最後有一段很長的語氣詞演唱,實際上就是旋律B的再現,因此,從旋律上看,結構如下,
A
B
A
B
B
主歌出現兩次,副歌出現三次。主歌、副歌各有4句,都比較長,主歌4句旋律各不相同,副歌4句則都很相似。
A:
a:彷彿如同一場夢我們如此短暫的相逢 (16字)
b:你像一陣春風 輕輕柔柔吹入我心中 (15字)
c:而今何處是你往日的笑容 (11字)
d:記憶中那樣熟悉的笑容 (10字)
B:
e:你可知道我愛你想你怨你念你深情永不變 (18字)
e:難道你不曾回頭想想昨日的誓言 (14字)
e:就算你留戀開放在水中嬌豔的水仙 (15字)
e:別忘了寂寞的山谷裡角落裡野百合也有春天 (19字)
如上所示,小句旋律大體有5個,每句都非常好聽,整首歌,各自重複次數如下,
a:2
b:2
c:2
d:2
e:13 (副歌8次,語氣詞4次,1次結尾句)
可見副歌的旋律 e 重複次數遠超其他旋律,這確實是整首歌的精華,最動聽、最難忘的一句,每次都是4句連用,猶如4個排比句,形成排山倒海式的聽覺衝擊。羅大佑絕非偶得,歷經長時間的推敲、打磨而來。這一句充分展示羅大佑獨步天下的把控長句旋律的能力。重複如此之多,居然完全不覺得單調和囉嗦,這大概是長句旋律的魔力,只要稍做變化,比如某個音調升降、某處延長或放緩,或者某個小的細節再重複等等,就像一根長長的麵條,稍為在某處加以不同手法的揉搓,就能避免上述缺點,卻能不斷累積聽者的好感度。當然,其他4句旋律也不差,共同托舉了這首歌的整體水平。現在仔細分析旋律 e,盪氣迴腸,百聽不厭。
你可知道 —— 這4個字相對不那麼重要,引子,很快滑過
我 —— 依然短促,停頓,為後面的精彩留出時間
愛你-想你-怨你-念你 —— 4詞連排,一氣呵成,都是高音,排山倒海之勢,字字咬牙切齒,嘔心瀝血,整首歌的最精彩處
深情 —— 不待停頓,深情兩字以低音立刻出來,稍為放緩,顯得溫柔敦厚,將前面情感中的一絲一毫怨念都清淨,只剩愛戀
永不變 —— 繼續放緩,突出一個「永」,慢慢平靜,為這個旋律的下一次衝刺做準備
這個旋律的其他三次出現,有不同的處理,
難道你不曾回頭想想昨日的誓言 —— 重點放在句頭的「難道」和句尾的「誓言」,唱得很有爆發力。
就算你留戀開放在水中嬌豔的水仙 —— 同上,突出「就算」和「水仙」,一頭一尾,整個句子彷彿拉滿的弓,張力十足。「水仙」作為「野百合」的對照物,需要突出。
別忘了寂寞的山谷裡角落裡野百合也有春天 —— 「山谷裡」和「角落裡」是一個細節重複,刪除一個無礙大局,但是,長有長的好處,讓此處的主角「野百合」出場更隆重,終於點題,最後尤其突出了「春天」,聲音變粗變大,使得「春天」充滿力量,充滿鼓舞。
最後四句「啦啦....」是羅大佑與以往演唱最不同的地方,也是整首歌最感人之處,他還加入了一點隨性、即興,不成調的調,情難自已,忘情於歌,這一段是全首歌的高潮,無詞勝有詞,無話可說,只有不盡的感嘆。這一段中途,我幾乎淚下。說不什麼理由,人性的本能吧。羅大佑在途中多次變聲,其中有幾處唱腔中有一點點泣不成聲的感覺(也許其實是因為歲月不饒人,他的氣息沒有調整好,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客觀上給我的感受。),彷彿「野百合」、「醜小鴨」這類卑微人物問天問地的痛切。聽完後,我想,也許他在感慨自己年華已逝,人生的顛峰期已過,逐漸歸於平凡,也有了「野百合」的體悟。不是嗎?再偉大的人物,再高貴驕傲的水仙,歲月易逝,人生易老,最終都歸於「野百合」。
一首歌擊中人的心,不需要很多字,只要有一句,有幾個字,只要表達方式恰好符合這個人的心境,就足夠了,這首歌就如此,別的句子聽不清,聽不懂,聽得稀裡糊塗,比如C段的歌詞,都沒有關係,只要這四個詞,八個字「愛你-想你-怨你-念你」清清楚楚地傳人耳中,就足夠動人。幾個女歌手,包括那三位姓林的男歌手,他們的高音不錯,但是聲音的豐富性不夠,在這一段上,都顯得太溫柔、太軟綿綿,刻骨銘心的愛,刻骨銘心的痛,需要一定的份量來展現。
最後說一個歌曲的翻唱話題。幾年前,山東菏澤有個「野百合」郭有才,他翻唱李翊君的《諾言》,網上大紅。可以看出,歌曲被音樂家寫出來後,歌手還有很大的演繹空間,甚至是創作空間,簡言之,一首歌的完整創作期,除了寫出詞和譜,還有演唱這個環節,其重要性不能低估。李翊君是很有名的歌手,但是她對《諾言》的演繹就不如郭有才。而郭有才除了這首歌,其他歌的翻唱則平平庸庸,可見翻唱這門藝術,同很多其他藝術一樣,難覓一般的規律。唯有真心、真誠,難以複製。其他翻唱成功的,姜育恆的《再回首》對蘇芮,童安格的《其實你不懂我的心》對裘海正,這裡,羅大佑的《野百合也有春天》對潘越雲。不過,相比姜育恆和童安格的翻唱,他們倆幾乎貢獻出了所唱歌曲的完美詮釋,羅大佑畢竟唱功和嗓音不佳,且年近暮年,憑著對歌曲無人能比的理解,能夠唱出這樣的效果,已經很了不起,但是不足之處還是明顯,比如他的高音始終不行。我感覺《野百合也有春天》這首歌的詮釋還有很大的空間,至少無論潘越雲,還是羅大佑,他們歌聲都更多讓人感覺他們在替「野百合」唱,(羅大佑只有一小段能有點感覺在為自己唱)而不是一個「野百合」自己在唱,聽到的更多是對他人的同情,而不是自身的痛感。我覺得,未來再出一個郭有才,一個真正的「野百合」翻唱者,達到像趙傳、姜育恆、費翔等等那樣的人歌合一的境界,未必不可能。再做一個推論,茫茫歌海中,還存在很多沉在海底有待慧眼重拾的歌曲,民間的「郭有才」們還大有可為。有趣的是,上面舉的幾個例子,都是男歌手翻唱女歌手的歌,獲得超越,不知道,有沒有女歌手翻唱男歌手,超越男歌手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