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22-03-28 14:39:17)
人人皆可入道,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庄子《大宗师》篇通过得道的女偊yú和南伯子葵的一段对话,告诉我们普通人入道有两种方式,一个就是有师承的,有师傅那种口传心授的,就像女偊传道给卜梁倚,持而守之,三日后就可以外天下,七日后就可以外物,最后入于不生不死,无古无今,遇到这样的大德之人,那是在无形中可以唤醒人的灵魂的,唤起内心的觉醒的,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庄子寓言篇讲到杨朱去向老子问道,专门去沛县问道老子,不远千里来到了沛县,可是到了沛县以后,听说老子已经启程,前往秦国去了。杨朱不敢怠慢。于是“邀于郊,至于梁而遇老子”。这个“邀于郊”就是抄近道抄小路。杨朱快马加鞭抄近道走这个郊区的小路去追赶老子。一路马不停蹄,终于在梁国,也就是“慧子相梁”的那个梁国赶上了老子。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22-03-24 14:27:13)
https://www.ixigua.com/7073758887069155870?logTag=fb67916ce93a0be08a93[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2-03-23 06:53:15)
我们都知道“一念无我”是极高的境界。庄子也通过心斋、坐忘之道,试图把我们一步一步带入我们进入这种意境中去。我讲一个我亲身体验的过程。当年我读到庄子《齐物论》最后几段内容的时侯,特别是读到了罔俩和影子的那段对话,我突然有一种感觉,感觉这个世界就是虚幻的。我看到的一切,原来都是“我”的影子而已。我听到的一切原来都是罔俩,都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https://www.ixigua.com/7077556226497708558?logTag=7096cdee1789d2fcda05学习阶段。最近喜欢看这位。也是一位高人。听了很多,觉得他讲的很多都有些道理。十分里有一分是想学的,这就是精华之处了。每个人认可的东西不一样,精华之处的认可也就不一样。所以一个人的理念和看法,哪些是否精华,哪些是否糟粕,没有定论,只有喜欢与否和倚重之处不同而已。也就是无分别心的基本论调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有一个人不远千里前来求见老子,但是见了老子之后,却是百般挑剔,出言不逊,老子漠然不应。这个人自以为讲了一通很解气的话以后,便扬长而去。
可是到了第二天,这个人再来见老子,说“我有刺于子,吾心正隙也”。昨天我说的话太冒犯你了,可能太伤人了,我回去以后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一下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老子说“夫巧智神圣之人,吾自以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2-03-20 06:50:23)
https://www.ixigua.com/6876790783597347342?logTag=d93d18e9680847c319d1[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2-03-19 07:59:18)
我们很多人都会容易犯这样一个毛病,都喜欢去提醒别人,认为是一种善意的提醒,认为自己是个热心肠,但是结果往往是自己落了一肚子委屈,就像庄子《达生》篇讲到这个孙休。孙休说:我本人一向爱打抱不平,喜欢帮助别人,可是我帮助的对象人家不但不感激我,反而和我更加的疏远,甚至憎恨我,为什么呢?他的老师扁庆子就对他说,你有没有想过,其实你每次想帮[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https://www.ixigua.com/7064773628461597197?logTag=9dfe38cf89d596545d39 打开人类第三只眼,延缓变老。还可以预知未来。妇女和儿童更容易通过训练打开天眼。 佛教所说的“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指的就是人类的第三只眼。灵魂所在之处。。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庄子则阳篇说,生而美者,人与之鉴,若不告之,则不知其美于人也。 一个人认为自己天生丽质,认为自己是天生的漂亮,其实这种所谓的“漂亮”的概念是别人告诉他的。如果他从生下来,就没有人告诉他“你长得很漂亮”他就没有这种美恶是非的分别,他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漂亮,所以庄子在《齐物论》篇也说: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 心外无物,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21]
[22]
[23]
[24]
[2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