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到2021年,应该说是美国地产投资的黄金时期,房价本来就在从低谷一直爬升,再加上长期的低利率,如同火上浇油。这个时期是borrower的天堂,基本上杠杆用的越大,成绩越好。
2012年买了两个房子并租出去后,一扒拉算盘,才意识到当时真的是天上掉馅饼,且不说房价在增值,25%的首付,即便减去物业管理费后,仍然有正现金流。只可惜,当时资金太少。
当然,意识[
阅读全文]
MikeMichalowicz曾写过一本令成千上万垂死挣扎的中小企业起死回生的书,书名叫ProfitFirst(利润优先)。
这本书真的有葵花宝典般高深莫测的秘诀吗?需要小业主自身做出巨大改变、能力有巨大提高才能达到的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全书的核心,也不过是把会计学的一个传统公式:
Sales–Expenses=Profit
改变为:
Sales–Profit=Expenses
一般的企业,随着销售额[
阅读全文]
最近买了一本有关退休的书,WadePfau著的RetirementPlanningGuidebook,2023,正在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这是本很好的书,在此强烈推荐。
先是学习了社保那部分,又把Medicare看了个大概。正好这几天,坛子里有专家写了几篇很好的关于长期护理(LongTermCare)的科普文章,我也就开始阅读买的书中有关长期护理的部分。
我比较好奇长期护理保险(LongTermCareInsurance)的费用和收益,以[
阅读全文]
美国的社保金和IRA等退休金,表面上看很相似:年轻工作时出钱,退休不工作的时候再拿钱享受。
IRA、401K、甚至是一些政府和公司的pension等,都可以通过不断存钱,利滚利,把球滚大。当然,利滚利需要时间,时间在其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或者说这钱是时间挣来的。现在存1,以后可以拿N(N>1)。
而美国社保基金,却根本不是那回事儿。
美国的社保基金(SocialSecurit[
阅读全文]
最近读了几本有关美国社保的书,主要想增加点知识,免得以后自己拿社保金时稀里糊涂。
先说两个术语:
FullRetirementAge(FRA)-正式退休年龄,1960年以后出生的是67岁,出生早的有65岁的,以下以67岁为例。
PrimaryInsuranceAmount(PIA)-这是社保金的正式名称,是达到正式退休年龄时应拿社保金的数额,以下简称工作者保金。
一.单身(Single)
目前,最早允许拿社保[
阅读全文]
如大刚写了篇文章,提到房产中经历的几件麻烦事:
房产经历中的斯得哥尔魔综合征
我也讲讲当地主遇到的几件破事儿。由于我是个甩手地主,不自己管理房子,大多房子都在远程没见过,也没见过一个房客,所以这些破事儿基本上都是烧钱的事儿。
-1-
十多年前,买了一个短买房,这个房子高峰时价格约40万,我报价10万被接受了,这个房子有两个贷款,第一贷款超[
阅读全文]
影响房价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供需关系、信用市场的松紧程度、民众的可负担能力,以及建筑成本等。
如果地产价格发生崩盘,无论是商业地产还是民居,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既不是过建,也不是民众的负担能力变差,而是信用市场紧缩,甚至完全关闭。因为无论是过建,还是负担能力变差,都可以通过缓慢降低物业的价格,而不是以崩盘的方式呈现出来。只有信用市场关[
阅读全文]
我们住的小区有近500户人家,在这里住了有二十多年了,小区是有高尔夫球场的gatedcommunity。我们刚搬入时,是个还没建成的新区,买房时房子还没建成。
我很喜欢我们的小区,比较安静,社区25码的游泳池,每年大半年大多时间的下午,基本就我一个人在用,大人工作的工作,孩子上学的上学,就我一个闲人,而我又极其喜欢游泳。
我还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晚饭后必[
阅读全文]
目前,美国住房的可负担能力(affordability)是非常非常之差,这是事实。
但是,这个但是…
至少到目前为止,负担能力对绝大多数美国民众来说,影响不大,因为绝大多数民众都已经锁定了低利率固定贷款,受影响的只是很少买房或重贷的群体,而这个群体数目很小。如果美国也像其他国家一样,贷款实行的是浮动利率政策,那情形就要严重得多。
其次,负担能[
阅读全文]
自上世纪大萧条之后的近一百年来,美国民居(四单元以下民居)地产市场很少在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下大跌过:
地产市场本身没有太大问题
经济衰退
也就是说,在地产市场本身问题不大的情况下,经济衰退对民居地产市场影响不大。
那么,如何判断地产市场本身问题大不大呢?主要看以下几个因素:
供需关系
信用市场的松紧程度
民众的负担能力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