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学欣赏

夏学,就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质极其丰富,科技发达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经为核心的华夏生命哲学,正好可以用来添补空虚的心灵,给人智慧和力量。
个人资料
博文

为政篇第九:子曰吾与回言终日原文: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译文:孔子说:我给颜回讲一整天,他没有一句质疑我的话,一副笨笨的样子。等他回到家自我反省时,也能融会贯通有新的启发。颜回呀,不笨!短评:问题一大堆的学生,不一定是好学生;没有一个问题的学生,也不一定笨。颜回没有问题,是因为他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1-03-14 07:55:25)

为政篇第八:子夏问孝原文: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译文:子夏请问孝道。孔子说:和顺愉悦的脸色最难。有事你不辞劳苦,有好酒好菜父母兄长先吃,这难道就算是孝了吗?短评:辛苦是自己的,享受是父母的,这还不算孝吗?应该是了,可是圣人说,看你子夏那一脸不情愿的样子,好像有很大委屈。你的心和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1-03-13 23:18:09)

二姐的红棉袄 几十年过去了,二姐的红棉袄还在我的眼前晃动,像一团火。 二姐不是俺的亲姐,是三叔家的二姑娘。俺爹是老二,她爹是老三,上面还有一个大伯是他们的大哥。二姐虽然是俺的堂姐,其实跟亲姐一样。在称呼上也是一家人,一起喊“咱叔”,“咱大爷(大伯)”。他比我大不了两岁,又住在一个院子里,小时候天天在一起玩。对于我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1-03-13 07:29:50)

为政篇第七:子游问孝原文: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译文:子游问孝。孔子说:“现在的孝,是说的能供奉吃喝。可是就算是喂养的狗和马,也都供吃供喝;如果没有敬爱心,又有什么区别呢?”短评:一个心底健康的人,也就是有赤子之心的人,他对父母的孝一定是发自内心的敬爱,而不仅仅是扔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为政篇第六:孟武伯问孝原文: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译文:孟武伯问孝,孔子说:父母只是担忧孩子生病。短评:作为孩子,最大的孝就是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不要让父母担忧。孩子有成绩,父母自然高兴。但是如果成绩是用身体健康换来的,父母是绝对不会高兴的。这里孔子在教育他的学生,有智慧的人能分清大小。身体健康为大,而学习或工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为政篇第五:孟懿子问孝 原文: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 孟懿子问如何算是孝。孔子说:不违背礼法。樊迟为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氏问我关于孝的问题,我给他说‘不要违[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为政篇第四: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大学之道,三十岁能立身于其中,四十岁能没有疑惑,五十岁能够按照天道生活,六十岁听到什么内心都能通达,不会郁结不快,七十岁就可以自在随意而事事得当。短评:大学之道,就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为政篇第三:子曰道之以政原文: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译文:孔子说:通过政令引导,再用刑罚惩治不规矩的人,人民不敢触犯刑罚,但是却没有羞耻心;通过道德教育引导,再用礼法纠正不规矩的人,人民有羞耻心而且存心正直。短评:这里的“格”可以是“格正”的意思,就正直的意思;也有&l[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为政篇第二:子曰诗三百 原文: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一句话概括,就是‘没有邪念‘。” 短评: 诗经三百篇,就是教化和启发百姓纯净的本性,使人的良知良能展现出来。所以圣人说是教育人们不生私心邪念。是的,走路不正,腿脚会痛;心术不正,心口会痛;诗经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1-03-10 11:11:25)

也谈《无依之地》 据说楚王带着天下最好的弓箭去云梦泽打猎,不小心给弄丢了。他的下属要去寻找,楚王说:”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乎?“,就是说不要找了,反正楚国人丢的弓箭,还是让楚国人捡去。云梦泽是楚地,自然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到不了外国人手里。孔子听说了,觉得楚王的境界还是不够高远,只是看到了楚国。应该是“人遗弓,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
[111]
[112]
[113]
[114]
[115]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