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澳夢子

澳洲早期華人的故事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4.与“坑”有关的名词解释 “坑”在澳洲早期华人历史上占很重的位置,它的语意也随淘金潮的逝去而有所变化。这里尽可能将与“坑”的人﹑物﹑事搜集,并在我的理解范围内作一些解释(由于非地理和地质上的专家,如有偏颇,请见谅)。 金矿的成因有多种说法,但似乎金最早的存在是在地球岩层之下的溶岩之中,并在一定的条件下进入不同的地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坑”的原意“坑”要查起來,維基百科與淘金有關的可以有:泥坑:指泥漿池mudpit。礦坑:採礦坑miningpit﹑礦井minecrater。入坑:指進入坑道工作的行為walkintoafandom(美式英語)forwork。廣東話中則指谷valley﹑溝gully﹑峽谷ravine,或者小溪smallstream﹑溪creek﹑小河brook。維基百科在廣東話語意中恐怕是以早年美國淘金潮的常用語來舉例,澳洲大致相同,仍略有分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9-05 09:21:37)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出生的国人应很少人有饥馑的亲身体会,这样说似乎武断,因为三两天挨饿是有可能的,而我说的却是连年累月的。在记忆中应是1961年到1963年间的事。选两件说说:那应是1961年的事了。每天母亲只给我们兄弟每人4両的米度日,已经是超配给了(按定量应是每个儿童有每月10斤,母亲是把自己的匀给我们。她在饭店工作,偶仍能吃点残菜,故而长期患上水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9-03 17:51:57)
这是个颇为热门及沉重的话题,却是我一直不想触及的,即使是不断关注。“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数十年来将河山改变得太多,近乎疯狂。过份地急功近利,流于表面,得来的是大自然及人为的报复,苦的是芸芸众生。1958年的“大炼钢铁”,迎来了三年粮食短缺;随之的是拼命地建筑水库﹑围湖造田﹑开山辟垦,极大地改变了自然环境,得到的是穷山恶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2024-08-28 00:53:51)
这几天看新闻,太平洋的水温超过30℃,也就是说太平洋的水蒸发到天空的会更多,当与北方的冷气流相遇,强降雨及冰雹的机会更高;换言之,国内防洪的日子从“七下八上”到“七中八中”的说法在今年没有效用了,直接变成“六中九上”,或许会更长。老百姓现在的苦日子还没到头,恐怕连吃白菜都是一种奢侈。地球的温度在升高,是不容置疑的事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4-08-23 22:26:38)

很快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了,那我們的前人又是如何過的?剛好翻到一篇廣告與各位分享。這廣告出於澳洲維多利亞省墨爾砵“警東新報”1908年8月1日第10頁上,品種比現代多多了。在包裝上有點難理解,“個”是清楚的,“包”就不明白了。按當代的包裝,袋裝的是單個﹑兩個﹑四個,盒裝以四個最為普遍,精裝的莫過“七星伴月”的八個。以款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8-21 17:36:20)

Goodooga谷都架,也有译作“古谷都”或“冠都”的。它与Cunnamulla卡刺孖刺不一样的地方是Goodooga谷都架属纽省NSW﹑Cunnamulla卡刺孖刺属昆士兰Queensland,但两者都在两省的边界上。Goodooga谷都架也是个荒芜的地方,到2016年的人口只有247人,孩童要上学倒也不难,有一间连幼儿园在内的小学(学生的具体数量不清楚)。现在Goodooga谷都架的房子都是自住性质,没有出售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8-16 03:33:59)

Cunnamulla这个地方,相信许多在澳洲的华人到没有听说过。早年华人报纸中的译名有好几个,包括卡刺孖刺﹑架罅孖刺﹑卡那孖那,假如真的用粤语来发音的话,没有几个澳洲人能听得明白;约略准确的是“架罅姆那”,或许会猜得出来。Cunnamulla究竟在澳洲甚么地方?先看两张图片:当看到它的地理位置时,相信许多人都会头皮发麻。这还不算,再看看它的情况:在2021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因为一些原因,最近在整理澳洲地方的中文译名,其它的暂时放下了。目前整理的所有译称均采材于早年的中英文报纸中的报导及广告等,基本不搜集现在的译名。假如要较为全面而单一的列出译名的有点困难,因为目前所搜集的译名有四种情况:1.早期华人报纸中的报导及广告等:在广告中部份有中英文可作对照,但更多的仅有中文部份;在新闻报导中往往只有中文而不带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4-08-02 12:21:22)

在查阅资料时看到1904年的东华报有这么一段:过去的报纸没有标点符号,故加上及转为简体以方便参阅:世界评论:“日俄战后之中国”-美国大金山亚高那报载有前驻高丽美国公使阿架士天歇君评论日俄战争一节,其词曰:日军之胜利非独警醒俄国而已,而欧美两洲亦因此而大为觉悟。盖此战之关系实于中国文明之前途造益甚大,非惟商务为然,即军事亦无不然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