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澳夢子

澳洲早期華人的故事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澳洲洪門歷史回顧(3)

(2025-02-04 22:39:39) 下一个

1854年广东三合会在香港

 

曾经到南中国及马六甲传教的英国传教士William Milne早在1821年写了“Some account of a secret association in China, entitled the Triad Society” 的关于华人秘密会社文章(1825年由马礼逊在皇家亚洲学会的期刊内发表),这篇文章首次将三合会翻译为“Triad”,之后为世界英文报导及政府版行的法例所沿用,也是世界最早用英语发表对三合会的研究。满清政府则在乾隆年间在东南数省收集洪们资料达数百万字。

香港在1840年被割让而成为英国殖民地并脱离了满清政府的管辖范围,三合会随即在1842年7月(清道光二十二年)设立堂口,这是迄今为止关于香港三合会产生的最早记录。1847年,华南三合会势力日趋壮大,时任两广总督耆英透过英国驻广州总领事把香港境内26个帮会堂口的资料送付德庇时,当中的堂口包括“联义堂”、“悦来堂”、“天义堂”、“建心堂”、“保胜堂”、“知心堂”、“洪兴堂”、“忠义堂”、“四成堂”、“洪胜堂”、“合义堂”、“信义堂”、“利胜堂”、“长义堂”、“远来堂”、“赛心堂”、“万来堂”、“合友堂”、“德合堂”、“罄心堂”、“联心堂”、“洪顺堂”、“忠义堂”(与前述堂口同名)、“万胜堂”、“忠臣堂”及“浩心堂”。

到1853年时,香港的人口不足40000(见图1),而在其中活动的三合会竟达26个之多。当时,部份洪门散兵游勇弟子聚集在香港中环的「和记客栈」,那些聚集在香港中环、上环一带工作的低下层劳工,多数为四邑人士,由12个工人头目组织起来,在和记客栈成立的工人自助帮会,以此规限和控制会员的行为,主要原因是流入香港的小商贩、力役、或江湖游子,无业游民,他们加入秘密会社,多基于寻求保护的生活需要;之所以入会是能互助以免被欺凌;无业游民在各地城乡中聚众、抢劫、拒捕、绑票勒赎、械斗、寻仇、收保护费,以传会敛钱等行为早已有之,也不得不规范。

当时香港刚刚开埠,再加上殖民地特有的经济(宣布为贸易自由港)、政治和社会环境,三合会获得一个脱离满清控制的空间,所以迅速滋生和蔓延,逐渐在港岛形成一股强劲的地下势力。

到咸丰四年(1854年)广东的三合会在广东各地起事,及打算攻占广州城,各地三合会会众参予的洪兵起义(或称红巾起义),共40多县,参加人数达100万人;大批原系东莞、番禺、顺德、香山(今中山)等地的三合会分会会众涌入香港。1854年8月19日惠州天地会罗亚添率众攻占九龙寨城(当时属新安县管辖),驻寨清兵约200多人纷纷逃匿。后这群客籍人士大部份离开九龙协助其它地方及攻打大鹏城。大鹏协副将张玉堂聘请英属香港的雇佣兵协助,与新安县知县黄光周等率兵于8月31日攻入九龙寨城并斩30多人,最终在9月收复寨城。

三合会员大量涌入香港,严重影响香港治安,也基于三合会在新加坡堂口不断械斗的教训,时任的香港总督文咸(Sir George Bonham)在1854年立例递解太平天国及天地会成员出境。所谓的递解出境,是将这些人送到九龙寨城交清政府派驻寨城的官员处理。

九龙寨城由清朝政府于1847年扩建而成,初期驻兵二百五十人,主要维持附近海域的治安及确保航运的安全。,除与港英政府保持联络及交换有关海盗活动的情报外,也派遣人员长驻港岛,打听港府的内情。

当英国宣布香港为贸易自由港时,维多利亚港成为天然的屏障,一旦中英再起冲突,势必影响到其它国家船只的安危,也必导致中国更多的外交麻烦。而三合会在广东的频繁活动及民族在广州的排外,也使十三行的外国商团纷纷迁移到香港,中环由此兴旺起来,中、上环则是三合会聚众之地。

根据历史资料显示“1840年代以后,美国加州因淘金热及建筑铁路输入大量来自广东的华工,三合会亦随之开始传至北美各地”,而历史最久的三合会当属广东人林迎将三合会「洪顺堂」在1848年传入美国旧金山。换言之,林迎是在美国淘金潮时到旧金山,或许没有直接参与1854年广东三合会在广东各地起事;但林迎在“洪顺堂”的职位会相当不低,否则美国旧金山“洪顺堂”不大可能成为后来致公堂在全球的领导者。

美国加州淘金热的时间不长,而澳洲的淘金热又初起,香港成为广东民众出国谋生及三合会成员暂时逃离满清追杀的地方;对三合会性员而言,香港也不安全,是在被发现后随时递解到九龙寨城的。

要到香港也不容易,除非乘船直到香港岛,否则先到九龙,待机会再乘船过香港岛。即使到了香港岛也不能停留太久,因为基本没有太多的地方可以容身。例如1857年1月到6月乘船到达南澳桂珍湾的万余华人,其间可推断的是其抵达香港极短时间就上外轮离开的。乘船直到香港岛有停留不久的人数不会太多,也就是说相当部份是经由九龙到香港(尤其是当时的新安、东莞、博罗及增城数县。这就可以解释当时的两广总督劳崇光在1860年3月将九龙半岛以每年五百元「暂时租借」给英国的原因;“暂时租借”是后来的说法,所签的条约是“如英国永久不欠地租,中国亦不能将此地取回”;其后留了条尾巴,即是“俟将来谕旨如何办理,另求长久之议”。这一条约较同年10月清廷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所签的“中英续增条约”还早了7个月。将九龙半岛南部割让给英国的年期是999年,基本是以两广总督劳崇光所签的为蓝本。

两广总督劳崇光与香港所签的条约是中英文各一份,双方各自保存。中文本是这样的:

大清头品顶戴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督史、总督广东广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粮饷劳

大英会理华洋政务总局正使司巴

给予印批以凭执据事。现因新安县九龙司属尖沙嘴一带地方系山冈空闲不能种植之地居多,其南边与香港城相离甚近,往往窝聚匪徒,不时往香港枪劫,无可跟追。与英国事宜,殊属有碍。经总督两广部堂劳会同英国粤省华洋总局正使司巴

议定照粘贴地图内所画自九龙炮台南附近与洋船洲极北一线相平之地起往南至尖沙嘴极南一带并洋船洲地方先行租给英国正使司代英国尽行掌管,保良除贼,安靖地方,不准作为贼巢。每年照议定租价纹银伍百両交纳地方官查收。如英国永久不欠地租,中国亦不能将此地取回。俟将来谕旨如何办理,另求长久之议。为此先给准租印批两纸,各执一纸为据。须至批者计粘连地图一张。

咸丰十年二月二十八日

耶稣一千八百六十年三月二十日

当劳崇光与司巴这边厢签约,英军就占领尖沙嘴;随即英军工兵开始修筑九龙半岛第一条道路“罗便臣道”(后改名为“弥敦道”),同时在尖沙嘴修筑了尖沙嘴警署(后来的尖沙嘴水警警署是在这建筑物拆卸后重建的)。

在面积上或地理位置上来说,英国在劳崇光与司巴签约所租用的地方在当时来说仅是起部份防卫作用,这点可以从现在的香港地图看得很清楚。

下图是1898年香港的新界被租用后的简图:

香港岛是在1840年永久割让,九龙半岛是以999年期被租用(红线范围),而以99年期被租用则是在上角绿线之下及左右虚线到下面虚线的范围,包括新界及附近的大小岛屿。

非常明显的是九龙半岛并不能阻止三合会员进入香港,随意一条小船就可以在图中香港字眼的右侧(由原香港启德机场到观塘)到达香港岛的跑马地至柴湾。另外在1840年永久割让香港时就有说明华人有权在香港居住,故同样适用于后来租用的地方;所以香港历来是将在香港犯有政治问题的人定性为“不受欢迎”而递解回中国或台湾。而拆卸尖沙嘴警署改为尖沙嘴水警警署,也是为了更方便巡察的缘故。

另外1847年时任两广总督耆英透过英国驻广州总领事把香港境内26个帮会堂口资料送付德庇时是包括了"洪顺堂",却没有"义兴";这可能与南洋一带的义兴会有关,因为1825年英国人在槟榔屿调查时发现当地华人中存在最少三个会党,分别名为"和胜","义兴"及"海山"。在澳洲华人的历史中,"洪门"、"洪顺堂"、"义兴"、"义兴公司"等字眼几乎在同时期混合出现,极易混淆,这一点将在后面陆续说明。

參考資料:

1.“中国黑社会档案 - 洪门山头组织,洪门组织的起源和演变”,龙眼观世界 ,https://www.sinovision.net/home/space/do/blog/uid/74745/id/98113.html

2.“洪門”:維基百科

3.“三合會”: 維基百科

4.“洪門大觀”: https://hongmen71.blogspot.com/2013/06/13.html

5.“香港主權移交25週年:’割讓三部曲’”: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61790887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