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我学语文教语文的一生(21)两位专家亲临课堂,试教学生踊跃发言1984年暑假在兰州会议期间,去拜见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副总编刘国正先生,《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所长张定远先生时,国正先生听完我这两年试教的汇报后,笑着对定远先生说:“我们是不是要找个时间去培永那里,看看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呀?”定远先生说:&ldquo[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学语文教语文的一生(20)教育部魏一樵主任来听课,肯定教改成绩1985年4月23日,上午第一节课,时任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会主任魏一樵一行五人,到我们语文教材改革实验班来听课。陪同魏主任走进教室的,还有省市教研室的领导和教研员,我们学校的领导和语文教研组长等十几人。4月22日下午,湖北省教研室组织武汉市参加语文教材改革实验的执教老师,到省教研室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学语文教语文的一生(19)带学生春游到岳阳,“后天下之乐而乐”1985年3月29日,岳阳一中万主任带该校实验班执教老师来听课,然后就语文实验教材试教,交换了教学体验和经验。座谈会上,我提议利用春游的机会,我带学生去岳阳与一中实验班的学生联欢,让学生在一起交流学习语文改革教材的体会,万主任立即表示非常欢迎。下午专程来校磋商活动的时间安排、[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我学语文教语文的一生(18)给见习生上示范课,课堂讨论成了“亮点”1984年12月5日下午,华中师大教育系的杨老师来联系听课。她请我给中文系大四的170多位见习生上示范课,时间定在12月17日下午。我们查看教学进度,两周后是《阅读》第五册“小说单元”的“讲读”课文:鲁迅的《孔乙己》。当时华中师大一附中还在武昌千家街老校区,学校没有阶梯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学语文教语文的一生(17)“漓江之秋”游漓江,“行万里路”学语文1984年11月初,在桂林举行的全国语文教改盛会“漓江之秋”最后一天,大会组织全体与会人员游漓江。游漓江,就是从桂林乘船到阳朔,在漓江船上观看两岸美不胜收的“甲天下”的山水风景,全程约八十多公里。11月9日。秋高气爽,艳阳高照。清晨7点从宾馆出发,8点左右到达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学语文教语文的一生(16)有幸参加全国教改盛会,广交朋友受教益1984年国庆节收到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所长、全国中学语文研究会秘书长张定远老师的来信说:“中学语文研究会准备在广西桂林,举办一次全国规模的大型语文教改研讨会,国正先生让我通知你届时去参加会议。”1987年10月17日收到广西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学语文教语文的一生(15)兰州会议更新了观念,增长了见识1984年8月7日至15日,全国重点中学语文实验教材第二次工作会议在甘肃省兰州市举行。7月18日,收到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所长张定远先生来信,通知我去兰州参加会议,并将上学期的总结《提问动“天君’,切磋得实益》一文打印300份带去开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学语文教语文的一生(14)学生的一篇练笔文,受到市长热情赞扬1978年恢复全国统一高考时,吕叔湘先生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尖锐指出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严重程度”。呼吁“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198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推出一套供重点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学语文教语文的一生(13)一手抓输入一手抓输出1984年初,我们语文教研组长吴六林老师,决定让我和年轻的甘晓星老师负责抓全校学生的语文课外活动,成立了“华中师大一附中写作爱好者协会”。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已经开启了计算机时代。众所周知,“输入”和“输出”是计算机工作的两个基本的程序,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且不说于学语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学语文教语文的一生(12)试教实验教材,更新观念,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搞活1983年10月13日下午,袁福校长告诉我,湖北省教育学院点名要听我的课,并开玩笑说我现在是“知名人士”了。我接着也开心地说:“托袁校长之福啊!”这绝不是恭维之辞。试想,如果我没有调回母校,哪有这么好的机会呀?回母校不到三年,已经上了三次大型公开课了!至于平时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46]
[47]
[48]
[49]
[5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