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教育随笔(87)汪深两篇高中作文的启示

(2022-04-25 20:29:26) 下一个

教育随笔(87)汪深两篇高中作文的启示

1988年4月初,华中师大一附中语文实验班的汪深,已到北京大学化学系,参加第二十届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的集训。十人组成的国家奥赛集训队,最后要确定四人组成国家队前往芬兰参赛。前途未卜,但国内最著名的几所名牌大学都有意免试录取他,无论选择哪一所大学就读,他都可以选修自己理想的专业。该往何处去呢?

让我们读一读他在l 9 8 5年11月2日写的一篇课外练笔文吧。题目就是《你往何处去》:

从小学到中学.所学的自然科学知识(如物理、生物)完全是西方科技体系的内容。然而在这同时,我也阅读了一些有关东方科技体系的书籍,主要是中医学、气功学以及道家哲学方面的论述。两种不同方式的思维模式在我脑中并存。最近一段时间所体会到的现象,促使我对这两种体系进行了一番思考。   

这是由一句拉丁格言引起的:“简单是真理的标志”。然而我觉得现代西方科技是离它太远了。

拿物理来说,当初牛顿的三大定律。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等,都还具有一定的简洁性、优美性。可是,当它进入微观世界时,这一切都被打乱了。西方体制的研究方法,是用各种仪器对实验对象进行测试,找出因果关系;然而对微观物质,观测它时就会影响它,这样,测不准原理问世了。它取消了一切精确性;而后宇称也不守恒、不对称了。几乎陷入混乱的科学家们是恪守那句拉丁格言的,于是开始着手于大统一理论。然而随着能量的提高,各种千奇百怪的现象,稀奇复杂的“基本粒子”不断出现。作为局外人看着这些资料,我觉得他们象是勇敢地冲向泥潭。

再说生物学吧,人们发现了蛋白质,DNA等等等等,然而还未能彻底说明人体和一座化工厂有什么区别,更别说揭示大脑的秘密了。还有人提出要更深一层从量子力学的角度去研究生物。他们给我的感觉是一次一次碰壁,却想不出怎样绕过迷宫。   

相比之下,东方科技体系从没有遇上这些困难,因为它是从整体上进行研究的。与西方物理学对应,东方哲学认为万物从“道”开始(使我想起了“大爆炸”理论),所谓“道”,应该是物质和规律的统一体,它自身发展变化,于是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或者“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形成了世界。依此理论衍生而出的科技理论,都带有整体联系的特点。其中以“天人合一”的理论观点最为典型,它认为人的身体就是一个小宇宙。用这种方法研究人体,就产生了中医学、气功学等等。事实证明。从整体上研究,注重功能而不注重器质是非常聪明的。

一个满脑袋西方科技系统观点的人,初看东方体系,会说它是不科学的。有位西方医生就说过:“中医更多的是一门艺术而不是技术。”此话有赞叹,也有怀疑。他们这样看,是因为不了解东、西方研究方法的区别。

西方科技,是通过仪器找出因果关系,对象是客体,人人都可以看到,而东方则是“返观内视”,即通过气功了解自己的身体,再向外界推广,对象是实验者本身,故不是人人可见,这就是区别。

然而,不管你信不信,中医的治病效果无人否定,气功强身祛病正在掀起一股热潮。特异功能更使整个西方思维体系为之震动。而这些现象,东方科技体系很容易解释出来了。   

如此说来,我们该抛却西方科技吗?不。因为东方理论毕竟只能得出一个整体结论,对细节的描述是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的,更何况西方的许多研究成果也是很有价值的。如能在东方思想指导下,将东西方思维方式融为一体,得到一幅清晰的人体图象,那将是妙不可言的。

当今世界,人体科学方兴未艾,而美苏日等国虽然仪器设备先进,但总的来说研究人体还处于较低层次。这一点上,我们中国人有优势,不知我们这一代中,何人有志与此?

汪深的这篇练笔文,把自己的潜意识用文字表达出来了,虽然有许多地方值得商榷,但是,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他有志于研究人体科学。

汪深坚信,人的潜意识有引导人走向成功的能力。这也是他从自己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信念。

     I 9 8 2年,他因几分之差未能考取心目中理想的重点中学——华中师大一附中。“潜意识”引导他,终于在I 9 8 5年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华师一附中高中,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l 9 8 5年9月3日,高中语文实验班第一次班会,给汪深留下印象最深的有二句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鱼” 和“渔”的关系。汪深的“潜意识”中的目标,已开始从初中的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但还处于“潜意识”的深层。请看我的《班主任工作日记》记载摘要:

     l 9 8 5年9月2 7日下午课外活动,与汪深下围棋,让六子。然后个别谈话,鼓励他发挥自己的优势。

     I 9 8 5年1 0月5日,班上成立兴趣小组, 汪深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确定三年后参加数学奥赛,在执教数学的倪政勇领导的指导下,实施“三级跳”计划。

     I 9 8 5年10月l 0日,找汪深个别谈心。    .

     1 9 8 5年11月2日,读汪深练笔文后,与他谈他的人生奋斗目标。   

汪深确立了人生的奋斗目标,怎样去实现这个目标呢?时隔两年后,他在I 9 8 7年11月举行的湖北省高中作文竞赛时,从高三年级组的三个竞赛试题中,选择了命题作文:

《人生的加减乘除——你向何处去》

学了量子力学的常识,似乎更明白了不可预知的命运。

一个电子在运动着,它可能在各个位置,可能有各种速度,谁也说不准它的位置与运动方向。你要想观摩它,必定会影响它,于是乎,知道了它现在的位置,但不知道它将往何处去。这就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测不准原理。

命运也是如此,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命运,但无人能准确地预知自己的命运。王勃才智过人,却被大海吞没;普希金的诗情也没能让子弹长双眼睛……,曾几何时,贝多芬以音乐疾呼:把握命运的咽喉!可这又谈何容易。

于是,在命运的这股潮流冲击下,无数大大小小的人物在设法影响命运,适应命运,他们的经验,形成了人生的加减乘除。

有人认为:人生=(吃+喝+玩+乐)×无所作为,这种观点在我们看来自然是不攻自破,但有的人确实是这样做的,对他们还有什么可说呢 ? 

人生=拼命工作+拼命玩耍,这是“现代青年”的观点:当然是积极的。

还有人的算式里有正有负,受于人的为正,给予人的为负。他们的一生,就是为了使算式增加正值而忙碌,但决不给予。殊不知,没有给予,就没有收获,这里似乎有个代数学中并不成立的平衡原理。   

我的想法近似乎于第二种观点,但有自己的算式:不断进取×适当的娱乐+无论成功或失败=不后悔。应该有不少人同意我的现点吧,其实这是奥斯特洛夫斯基那段名言的变式。

以上是大而言之。具体到各方面,又有不少算式。爱迪生:天才=勤奋×9 9%+灵感×l%,道出了他成功的秘诀;爱因斯坦的等式又写为A=( X+y )÷2,其中A——成功;X——勤于思考;Y——努力工作,; 2——说废话的时间。这些算式对我们更富有启发性。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社会上流行着这样的算式:奋斗目标=重点×(小学+中学+大学)+好工作。应该承认,算式有正确的一面,等式右边的那些条件,对一个人成才确实有很大帮助,但关键在等式左边,不少人因为没得到右边而失去左边,这是不可取的。试问:富兰克林+爱迪生+法拉第+……=?其中,富兰克林是徒工,爱迪生是小贩,法拉第曾是报童,“……”是和他们境遇相似的人。答案不是“?”,而是大科学家。这该足以说明问题了吧。

日常生活中还有不少这样的式子:烟+酒+人民币+拍马屁=……;臭皮匠×3>诸葛亮等等,相信人们会正确辨别采用的。   

命运的浪潮中,涌出许多算式,也许都得乘以“机会”吧,但无论如何请相信:机会×好算式>机会×坏算式。选择你的算式吧。    

加减乘除,该加就加,该减就减,该乘除就乘除。这似乎是废话,然而如何理解“该”昵,这将构成你的人生。

汪深的这篇竞赛作文,获得湖北省高中作文竞赛二等奖,与他平时坚持课外练笔分不开。

课外练笔,写什么,写多少字,怎么写,一切都由学生自己决定,但必须坚持每周写二三篇练笔文。汪深初中在武汉市15中读书时,数学成绩特别优秀,曾多次获得湖北省、武汉市初中数学竞赛一、二等奖。他的妈妈时任交通部二航局研究所所长,在第一次家长会上发言说:

我的孩子能进语文实验班,我们感到非常高兴!因为他小学、初中语文、特别是作文都不好,而一个高中理科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语文水平,才能了解中国文化,提高文化素质。而且语文能力强,将来才能研读各种文章,探求自己所需要的各种知识。李老师刚才介绍了实验教材的情况,我觉得特别好,真是建国以来改革步子最大的一套教材,内容丰富,而且有系统、有序列、有层次。高一学文言,高二学文学,高三学文化。我们在坐的许多家长都是知识分子,都知道一个文化人,如果没有一定的文言基础,就谈不上文学鉴赏,也就没有文化可言。特别可喜的是还有一本《写作》教材,这对我的孩子帮助太大了!

高一学习《文言读本》,实验要求用诵读法进行课堂教学,“所谓诵读,就是要求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诵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到可以背诵。”汪深做到了每一节课都可以当堂背诵所学的文言文。

汪深1988年10月9号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我又开始教新高一了。他给我的一封信中谈到学习问题时说:“我认为学习的动机是很重要的,是‘主动学’与‘被动学’(不管自己承不承认,有些人确实努力,但还是属于‘被动学’)的分水岭,所以您不妨对学弟们强调一下,强烈的求知欲,以及由此而来的浓厚兴趣在我学习中的作用。”他说:“我的兴趣非常广泛。高一学文言文,我每天回家就到爸爸妈妈的书柜中把《庄子》、《史记》、《左转》、《梦溪笔谈》等都搬出来了,一是为了查找课文的出处;二是想尽可能多读一些,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对中国文化的进一步了解。”

汪深高三时,作文竞赛、数学奥赛和物理奥赛都获得湖北省高中学科竞赛的二等奖,决不是偶然的。他对各科学习充满浓厚兴趣,主动学习是关键,不断努力提高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是基石。

1985年,他在练笔文中提到“测不准”原理,令我震撼!至今难忘!那时他还是一个刚上高一的新生啊!他让我第一次知道了这个科学原理!由此更钦佩古人在《礼记·学记》说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当时十五六岁的汪深,在练笔文中将东方思维与西方思维进行了比较,不仅反映了他的阅读能力之强,阅读范围之宽,更反映了他的思维能力之不一般!同时也让我更加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训练。由此,我不断学习钱学森的《关于思维科学》,重点结合语文教学,研究整体思维、相似思维、辩证思维与语文教学的关系。将研究心得体会与语文教学尽可能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训练,提高了全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刘国正先生,1988年暑假在西安高中实验教材总结会上所说:“华中师大一附中语文实验班不仅出了几个尖子生,全班学生的高考也取得好成绩。这很有说服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