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我的十年语文教改(2450)上海会议,面对现实抓高考学校以省教研室拨发的实验经费已经超支为由,不同意我赴上海参加人教社第五次实验教材备课会议。省教研室彭慧敏主任让我不必担心出差费用,先去上海开会。于是,我与实验中学的陈文国、公安一中的史少典,还有湖北大学《中学语文》的编辑小潘,于8月2日晚上八点在汉口乘东方红客轮,同船离汉赴沪。8月5日下午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我的十年语文教改(2449)全力以赴,宣传人教社分编教材试教成果1987年5月初,湖北省教研室彭慧敏主任与语文科主任雷秋山、负责指导分编型教材实验的教研员张良谟老师研究决定,暑假到郧阳地区宣讲人教社分编型教材改革实验的成果。7月10日,人教社《写作》责任编辑王连云老师到汉,第二天,他与我们一起到郧阳去宣讲实验教材。7月11日,省教研室语文科雷秋山主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的十年语文教改(2449)走出低谷,脚踏实地抓教学实验1987年4月5日,晚饭后去找李校长谈语文教改实验何去何从,他非常明确地表示“不搞了”,并说可以对内对外公开宣布,以后你也不要去参加省教研室的有关语文教材实验的活动了。我的意见是请领导在公开宣布之前,再慎重考虑一下。并明确表示,当初决定试教实验教材六年,且一定要坚持到底的是学校领导,[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的十年语文教改(2447)评职称1987年华师一附中开始评职称。学校成立了职评领导小组,李水生校长任组长,组员包括各教研组组长。华中师范大学邓宗琦副校长负责分管两个附中的职称评定工作。邓副校长还亲自到华师一附中传达了中央文件,宣讲了这次评定职称的有关细则及具体实施办法,最后还特别强调了破格评定高级教师的相关政策及华师大领导的意见。他说,华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的十年语文教改(2446)坚决抵制教导处召开“背靠背”家长会
1987年春季开学之前,教导处陈传理主任找我谈话。他说,你们班上有一个学生家长,写信给校领导反映教学和班级管理问题。他把家长来信给我看了,我认为家长来信反映的问题不实之词甚多,学校领导应该旗帜鲜明地表态。
没有想到,教导处陈四维副主任通知我,准备召开一次家长会,教导处已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的十年语文教改(2445)与学生一起去采访怪味作家祖慰 回忆往事,还得感谢当时以创作儿童文学作品闻名的青年作家、后来的武汉市作协主席董宏猷,他是甘晓星老师在华中师大读书时的校友。他从1983年起,就特别关注我们这个语文教材改革实验班,经常到实验班来给学生讲写作课,他还帮我们请来著名剧作家沈虹光、青年作家胡发云等给学生上课。 1986年12月19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我的十年语文教改(2444)在人教社修订教材,一个月胜读十年书
1986年9月22日到10月23日,住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招待所,参加初中分编型语文实验教材《作文·汉语》(第一册)的修订工作。整整一个月时间,不仅如期完成了修订任务,而且有幸拜访了语文教育家、老前辈张志公先生、叶至善先生。与责任编辑王连云,还有参加修订教材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的十年语文教改(2443))独享不如分享好,众人拾柴火焰高1986年10月23日,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修改《作文·汉语》最后一次工作会议上,国正先生和张厚感副主任肯定第一册的修改,达到了预期目的。感谢大家,特别感谢来自一线的三位中学老师。同时宣布,后面五册的修改工作继续请三位中学老师回参加,不过再不集中到北京来了。请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的十年语文教改(2442)范守纲飞到北京,我们相聚在人教社1986年10月8日晚上,周正逵先生和石家庄一中的董小平老师,正在我们房间讨论高二年级《文学读本》的教学问题。范守纲先生突然从上海飞来,也住到人教社招待所,放下行李就来与我们欢聚一室。范守纲时任上海《语文学习》主编,我与他相识,因了学生王江的课外练笔文《假如我是武汉市的市长》;1984年11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的十年语文教改(2441)彭主任到招待所来找我谈心
1986年9月28日,北京沙滩后街,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招待所。晚上九点半鈡,湖北省教研室彭慧敏主任,从北京西山八大处开完全国教育工作会后,来招待所找我谈心。
当时,我正在人教社参加初中实验教材《作文·汉语》的修订工作。来京之前,曾向她汇报过我们学校开学初发生的,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