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的十年语文教改(2450)上海会议,面对现实抓高考

(2024-08-10 20:29:32) 下一个

我的十年语文教改(2450)上海会议,面对现实抓高考

学校以省教研室拨发的实验经费已经超支为由,不同意我赴上海参加人教社第五次实验教材备课会议。省教研室彭慧敏主任让我不必担心出差费用,先去上海开会。于是,我与实验中学的陈文国、公安一中的史少典,还有湖北大学《中学语文》的编辑小潘,于8月2日晚上八点在汉口乘东方红客轮,同船离汉赴沪。

8月5日下午二点半到达上海,即到杨浦上海第二师范学院报到。当晚王连云老师与我谈话至半夜。主要谈三个问题:

(一)关于初中写作试教总结,口子开小一些,抓住主要问题,写深写透;

(二)关于初中试教效果,还要斟酌如何措辞;

(三)关于初中“作文修改“训练问题,可考虑回头再搞一次。

8月6日周正逵老师主持会议,上午开始备课,先由各地介绍高二试教《文学读本》的教学经验。下午,全体与会教师自读高三《文化读本》,书面提出问题,交会议秘书组。

8月7日,全天各省教研员组织本省教师集体备课,并将老师们在备课中提出的问题记录下来,下午四点到会议室集中,向周正逵老师汇报。

8月8日,上午周正逵老师作报告。周老师主要讲两个问题:

(一)《文化读本》试教中一定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始终牢记我们这套高中实验教材的宗旨:培养学生初步具备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以训练为主,以知识为辅,把学生主动学习与教师重点指导结合起来;

(2)研读强调的是一种深入性的阅读方式,旨在获得较深入、较全面的知识,与浏览性阅读或趣味性阅读等区别开来。我们倡导的研读用于指对文化著作的深入研究,以理解其深层含义或获取详细信息。这种阅读方式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便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所读材料的内容。‌

研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研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著作中的观点、理论或实验数据,为培养学生的研究或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此外,研读也是一种重要的自我提升方式,通过研读文化著作,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技能。‌

(3)注意研读社会科学文化著作与自然科学文化著作异同点。

(4)以1984年高考语文试题中的阅读题为例,强调自从章熊先生主持高考命题工作以来,几乎年年都有研读文化著作篇章的试题。

(二)高三复习备考问题。

早在4月15日,周正逵老师,曾在武汉主持召开全国十省市实验教材座谈会。主要研讨《文学读本》教学,重点讨论如何引导学生掌握鉴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同时也研究一下校长、家长和参加实验的学生都非常关心的如何应对来年高考的问题。

周老师非常理解执教老师和实验班学生的心情和处境,同意老师们的建议,高三年级编一套复习资料。他认为高三复习主要是查漏补缺,可以有三种方案:一、由人教社出,与教材配套;二、作为高三《文化读本》的附件出;三、各地教研室出。后来周老师回京请示领导后,决定还是由各省市教研室负责指导实验班师生抓好高三复习备考工作。

周老师最后告诉大家,每年高考命题,人教社各学科都要派编辑室主任去参加命题工作。今年参加命题的庄文中主任明天将给大家讲语文高考问题。

大会最后一天上午,庄文中主任讲今年的语文高考命题,特别强调命题紧扣教学大纲,通过命题推动教材改革。他特别提醒大家注意这几年高考命题组的负责人章熊先生就是人教社分编型教材的特约编辑。章熊先生经常讲,我们的高考语文命题,不能让先行先试的教材改革实验班的学生吃亏!

庄文中主任建议,现代文阅读要抓好(1)段的教学练习;(2)文学作品的鉴赏问题;(3)文化著作的研读问题。文言文阅读,注重理解和分析。作文要注重实用文的写作,实用文包括应用文,如写请帖、打电报等。

庄文中主任报告结束后,全体与会人员照相,然后聚餐。

【附录】我的初恋

上海会议期间,8月6日晚上,与在上海工作的高中老同学,相约在她家中见面叙旧。我的那位老同学就是我的初恋,高中毕业后,她考取了重庆军医大,我被武汉市教育局直接录用当中学语文教师。她上大学后,我们书信联系过几次。放寒假,她身着军装来我家中见过一次面,一晃二十多年了……

我的初恋是非常甜蜜幸福的,结果也是非常苦涩的。正如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所说:“凡是让人幸福的东西,往往又会成为他不幸的源泉。”我高二因病休学期间,读歌德时,走马观花,亲身经历幸福后才体会到歌德的伟大。

先说我们初识吧。高二下学期,我重读高二差不多快一年了。一天晚自习,我看到那位女同学正在读一本前苏联的小说《州委书记》,就去她旁边要求翻一翻。她不仅给我看了一下这本书,而且说,还有一本叫《叶尔绍夫兄弟》,都是她爸爸刚看完的。她还告诉我,这两本书都是“内部读物”,只有厅级以上的干部才能看。我喜欢看小说,但还不知道有这样两本书,而且必须是厅级以上的干部才有资格看。于是,引起我强烈的好奇心,非常想看这两本书,就请她看完后借给我看看,她笑着答应了。

也许是这两本书应了中国一句古话:“千里姻缘一线牵”。两本书看完后,我们就在一起谈读后感。我看了这两本书,才知道当时前苏联的相当一部分高级干部已经腐化。因此,更加感觉到毛主席的英明伟大,让我党的高级干部阅读这两本书,认识到腐败问题的严重性。更加觉得中国就是要大力“反修防修”。

而且,从那以后,我们俩经常在课余时间“谈话”。一个是团支部书记,一个是团员,谈话也属正常。后来,“谈话”越来越频繁,有时晚自习时间还在一起复习功课。再后来同学们就开始纷纷议论,班主任也找我谈话了,要我注意影响。原来班上的老朋友们听说后,也善意劝告我,“不要跑在时间前面去了”。我们后来也确实非常注意影响,很少在学校公开接触,但两颗少男少女的心却越靠越近,那时,完全没有“她爸是李刚”的意识。在学校、在教室等公开场合,为了“注意影响”,只有把“爱恋隐藏在自己的心底”。

到了周末,我们就回我家,那时,新武昌火车站已经基本完工,我家附近虽然盖了许多铁路职工的宿舍,但我们李家花园那一块还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当然,花园是徒有虚名了,早在公私合营时期,父亲和他的花木就已经“合营”了。

在开始修新武昌火车站时,李家花园所有的花木及全部生产资料就整体搬迁到青山区,成为“青山公园”的一部分。我们李家花园里已经没有花了,仅剩下一栋老宅,但是,我们家所处的自然环境,正如经常到我家去玩的那些老朋友们所说,真是一个“世外桃源”。我们家三面环“山”,其实就是一座小山丘。东北方向那一面“水”,是与晒湖相连的一片藕塘,从那一片藕塘边走上东面的小山丘,山上种了一大片桃树,每当桃花盛开时,远远看去,真是美极了。

六十年代初,祖父去世了,二叔一家与三叔一家搬到“青山公园”去了,那么一栋大房子就只住我们一家了。我虽然在学校住读,但周末回到家里,我也有一个独立的空间。因此,每到周末,有时是在周日下午,她骑自行车来我家,在我的房间里,可以自由自在地谈情说爱。风和日丽之时,我们就到那桃树林里去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体味爱情的滋润。初恋是甜蜜的,初吻是难忘的,非常浪漫的,也是非常理性的。尽管我们俩经常同处一室,也绝不越雷池一步!因为我们都有远大的理想,她要学医,我要学工,憧憬读大学的美好未来!

初恋是甜蜜的,幸福却是短暂的,很快就到高中毕业了。参加1965年高考,自信高考成绩是不低的,但是,那个年代不公布高考成绩,结果是因“不宜录取”被武汉市教育局直接录用为中学教师。

那一年,武汉市教育局从高考落榜生中,录用了一二千人为中学教师。据说都是考试成绩很好,但或自己或家庭有这样或那样的“政治问题”。我是什么问题呢?在我退休之后的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里,终于看到了那份如影随形我一生的“政审”材料:

高考委员会人事组:

我校考生李培永的家庭成分问题,本人填的是中农,有时又填工人,外调材料又说是小土地出租。汉口考区对此提出过疑问。我们又到中南路派出所去进行过了解,据派出所同志谈,他家“至少是小土地出租,也可能是漏划的地主”,但因没搞社教,成分无法肯定。究竟属什么成分,请你们根据档案中的材料予以确定,不过,根据这一情况,我们认为录取绝密专业是不适宜的。

    另外,他本人在高三下后半学期表现不够好,要求自己不严格,接受同学意见不虚心,和一个女同学接近较多,影响不好,形成班上80%的同学对他有意见。这些缺点是原来评语中所没有的,特另作补充。

此致

敬礼

中共华师一附中总支

1965年7月23日

   上述“补充”材料落款还盖有“中共华师一附中总支”的公章。看笔迹,是我的班主任吴传忠老师写的。在当年,我的档案中有这样一份共产党基层组织提供的材料,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没有被大学录取也是理所当然的。

当然“不宜录取”的主要原因,还是“家庭成分”问题。而第二段补充的那些“缺点”,促使“不宜录取”也是必然的了。

也许是我这个团支部书记在班上带了个头,我们那个班后来有四个男同学与四个女同学结了婚,他们是不是读高中时就“早恋”了,我不知道,因为我当时只管自己去了,没有关心我的同班同学。他们四对伉俪从高中算起已经是55年的老同学了,现在他们家庭和睦,儿孙绕膝,一生幸福美满!当然,我和那位女同学也各自都有了自己的幸福家庭!有意思的是,如果要计算我们班的“青梅竹马”成功率,那是高达80%啊!

我们这一代,人生经历大同小异,人生轨迹却与时俱进,古稀之年的人,还一起走进了微信时代,在微信群(39人)里如同回到当年的班上,互通信息,互相帮助,五年一大聚,年年有小聚,团结如初。母校60周年大庆时,我们班到了39人,那四对伉俪恩爱如初,与老同学谈笑风生。在学校食堂聚餐时,大家举杯共祝母校更加兴旺发达!祝愿班主任吴老师健康长寿!祝福大家身体健康!幸福长寿!

我和老同学见面时,几乎是异口同声“你好胖了啊!”我自从1980年调回母校,所有老同学第一次见面都说我胖了,但她说我与学生时代比完全成两个样了。二十多年未见,两个多小时有说不完的话……

她的两个儿子要睡觉了,我也要回招待所去了。我们互道珍重,共祝未来一切顺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油翁 回复 悄悄话 李培永老师,您的文章充满幽默与智慧,读后让人忍俊不禁。希望您能继续分享您的教改经验,让更多人受益。您的文字充满活力,令人耳目一新,期待您更多精彩的作品!
smithmaella 回复 悄悄话 可恶的档案!班主任为什么要那么做?不知道那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东西?李老师后来的成绩绝不比军校、理工校毕业生差。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