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错再错为哪般
群龙无首、骂名四起
前文说到,1567年,玛丽女王因不满丈夫达恩利勋爵的昏庸与无能,涉嫌怂恿贵族包斯维尔伯爵设计谋害达恩利。玛丽的酒徒丈夫达恩利伯爵懒惰且无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所以在玛丽女王让包斯维尔和大臣们商议如何解决所谓的“达恩利问题”时,给了包斯维尔一个求之不得的机会,与半朝文武合谋,在1567年2月10日凌[
阅读全文]

一转眼又到复活节了,这个星期五是耶稣受难日,1986年前(公元33年)4月3日星期五,傍晚时分,基督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从而开启了基督教纪元。将近2000年过去了,今天全世界将近三分之一的人信奉基督耶稣。我今天的目的不是来宣教的,而是和大家分享一首经典的复活节诗歌Thereisagreenhillfaraway,《远方有座绿色山丘》。
这首诗歌的词是联合王国北爱尔兰的一位[
阅读全文]

毅然走上不归路
前面说过,苏格兰的玛丽女王的第二任丈夫亨利•斯图尔德(HenryStuart)之死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悬案之一,至今无解。整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就是最富于想象力的剧作家也写不出这么疯癫的一出戏。而且令人不解的还有一点,就是虽然他是苏格兰历史上正式加冕的国王,历史上却一直称他为达恩利勋爵(LordDarnley)这个从他自己家族传承的爵[
阅读全文]

满朝文武谁堪信
1.门阀争权角逐
实际上,玛丽1565年二婚后,经过五年经营,她在苏格兰的君主地位已经相当稳定了,与英格兰伊丽莎白女王之间的关系也逐渐缓和,尤其是玛丽的怀孕意味着苏格兰和英格兰的王位都后继有人了。可以说,到了1566年初,玛丽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阶段,只要不犯大错,小心行驶,就可保平安。
然而,自古红颜命多舛,而苏格[
阅读全文]

故园风雨更惊心(续)
1.逆臣忠臣难分辨
说到这里,我们必须说清楚18岁的玛丽女王回到苏格兰时所面对的是何等复杂的政治风景线。
首先,苏格兰的天主教和新教一直处于斗争之中,虽然不像英格兰那样公开烧死对方,但贵族以及教会领袖们却也斗得你死我活、互不相让。玛丽的母亲基斯的玛丽摄政时,天主教占上风,新教败北,其主要人物相继流亡国外,其[
阅读全文]

故园风雨更惊心
在法国的那13年,是玛丽女王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上得君恩,下得夫爱;她只要做一个优雅成熟、光彩照人、最高贵的贵妇就行了。
没想到这个美丽的童话在1560年的那个冬天说坍塌就坍塌了,十六岁的国王丈夫弗朗索瓦二世尸骨未寒,婆婆就差人送来了一份清单,列出所有弗朗索瓦送给玛丽的首饰,大多是钻石和红宝石,因为这些属于王后的金[
阅读全文]

苦中有乐的童年
21岁守寡的法国郡主基斯的玛丽嫁到苏格兰之后,是真心真意地把苏格兰这个与法兰西相比不知落后多少倍的小国家当成自己的家。基斯的玛丽君主和詹姆士五世的婚姻虽然是政治联姻,但两人的感情确也很好。她知道夫君詹姆士五世有一大群情妇,其中最得宠的甚至被詹姆士五世邀请参加她的婚礼,但基斯的玛丽非常大度地向该贵妇点头示好。为了尽快[
阅读全文]

缘何生于帝王家
苏格兰的玛丽女王(Mary,QueenofScots)(1542年12月8日生,1587年2月8日卒),可能是十六世纪欧洲历史上最具争议和最摧悲的君主。她一生大起大落、一波三叠的经历,不仅是她个人的荣辱得失,也牵动着半个欧洲的前途和命运。她的生涯,起于三国君主继承人的玫瑰梦想,经由众叛亲离阶下囚的晦暗岁月,再以毅然决然走上断头台而结束.这四十四年,有的是[
阅读全文]

女王拔牙记
1578年9月,伊丽莎白女王一世的初恋情人莱斯特伯爵罗伯特•达德利再次背着她偷娶。心情郁闷的伊丽莎白,到了这年的12月又患上了剧烈牙痛,弄得她一连两天两夜都无法入睡,女王的健康当然是国家头等大事,枢密院长老们紧急召集会议,商讨如何处理女王的牙痛。
长老们很快打听到伦敦有一位名叫安东尼•芬纳塔斯(AnthonyFenatus)的牙医,拔[
阅读全文]

德国军情局阿勃韦尔(Abwehr)在马德里的间谍头目名叫卡尔-埃里克·库伦塔尔(Karl-ErichKühlenthal),是阿勃韦尔在整个西班牙的负责人,也是赫赫有名的德军间谍大师之一,他请阿勃韦尔的总头目、德国海军上将威尔海姆·卡纳瑞斯(WilhelmCanaris)向西班牙海军方面施加压力,迫使西班牙海军交出马丁少校所带的文件让阿勃韦尔做鉴定。
迫于压力,西班牙海军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