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都铎王室风云录(四):童贞女王伊丽莎白(3)

(2025-11-14 08:52:10) 下一个

在1560年7月《爱丁堡条约》签署后,苏格兰的玛丽女王仍然一意孤行地在法兰西自己的宫殿里悬挂英格兰王室旌旗,在信笺上使用英格兰女王印戳,而且只要在王宫里走动,就让人高喊“给英格兰女王让道!”。

玛丽·斯图尔德这种挑衅让英格兰朝臣们更感到伊丽莎白女王必须尽早有自己的子嗣,故此女王的婚姻再次成为枢密院刻不容缓的大事。

可以说,伊丽莎白是整个欧洲身价最高的女钻石王老五,不仅年轻漂亮,智慧超群,还有一个王国做陪嫁,引得欧洲所有单身王公贵族趋之若鹜也实属正常。

到1560年秋天,已经向她求婚的欧洲贵族至少有一打,其中段位最高的是两位国王和一位大公,即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瑞典国王埃里克十四世和奥地利大公查尔斯二世。外加法国昂茹公爵亨利(法王佛朗索瓦二世的三弟,后来的法王亨利三世)、丹麦国王佛雷德里克一世的儿子阿道夫公爵,和萨伏伊公爵伊曼努尔这三位公爵。后面还有的几位欧洲伯爵那都不值一提了。

此时的伊丽莎白,还没有向全世界公开宣告自己这辈子都不会结婚,毕竟对于初登大宝且身处欧洲风起云涌政治漩涡中的她来说,婚姻谈判不失为英格兰控制局势代价最小的一条途径。

但国务卿塞西尔却是真心要为英格兰找一个女王伴侣甚至将来的男君。以他律师出身严谨的做事方式,自然是要对每一位人选都仔细斟酌,对比优劣。塞西尔有个习惯,就是每次遇到需要伊丽莎白做决定时,他都会将这件事的优势和劣势列表让女王参考。

我们也来分析一下1560年这场婚姻角逐赛前几名的利弊。

首先,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

菲利普二世1560年的确是这场角逐中姿态最高的。首先他和伊丽莎白已经有交情,甚至还可以说是友谊。菲利普是玛丽一世的鳏夫,玛丽一世在位时他保护过伊丽莎白。59年底60年初英格兰出兵苏格兰时,菲利普的旁观态度也证明他此时还想继续保护伊丽莎白。

但对英格兰而言,菲利普一世有个致命弱点,那就是,伊丽莎白上位后的主要国策是恢复并巩固新教改革,议会正在推行一系列新举措,英国国教圣公会教义(Anglicanism)正在逐步推行并开始在民间得到支持,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宗教社团也正致力于消除天主教罗马教廷的影响。此前菲利普与玛丽这一对坚定的罗马天主教君主在英格兰十分不得人心,而且正是与西班牙王室的联姻让玛丽一世不得人心的。现在玛丽死了,英格兰好容易回到新教道路上,怎么可能接受菲利普回来再次做他们的国王?

加上这时候,西班牙所控制的荷兰十七省(包括比利时)、法国勃艮第等低地国家(the  Low  Countries)新教徒造反,菲利普二世派兵疯狂镇压,许多新教人士从这些地区逃到英格兰避难。英格兰大部分民众也支持低地的新教造反,且痛恨整个西班牙势力。但刚登基的伊丽莎白为了英格兰不同时遭到法兰西和西班牙这两个欧洲大国的威胁,也不得不与姐夫菲利普虚与委蛇。

其次是瑞典国王埃里克十四世。

埃里克十四世(Eric XIV of Sweden)在伊丽莎白登基前就向伊丽莎白求婚。埃里克与伊丽莎白同年,长得也是十分的高大英俊,1560年继位瑞典国王,一国君主,按说与伊丽莎白也算是般配,同时他还是新教徒,当年亨利八世为了获得教改盟友就娶了新教郡主克莱佛斯的安娜[1]

然而,虽然瑞典当时称霸巴尔干半岛以及芬兰、爱沙尼亚等北欧国家,但埃里克十四世也是个雄心勃勃的年轻君主,继位前便秣马厉兵,与挪威、波兰、立陶宛等国家形成联盟在立陶宛战争中对抗俄罗斯沙皇(1558年),但他却打着脚踩两只船的主意。

1560年年底,苏格兰的玛丽女王玛丽·斯图尔德新寡,英伦主岛上有两位单身女君主,如果能与这两位中的任何一位联姻,对埃里克十四世宏图霸业都能助力,所以他同时向玛丽和伊丽莎白提出联姻。

尽管瑞典在十七世纪成为欧洲列强之一,但十六世纪的瑞典在欧洲还是个二线国家,无论从实力、物产还是文化,与法兰西、西班牙、奥地利等国家都无法相提并论。

玛丽在第一时间拒绝了他,而伊丽莎白也早在1559年2月25日就用拉丁语给即将登基的埃里克写过一封委婉的拒绝信,大意如下:

“王子殿下,最亲爱的堂兄:你的弟弟芬兰公爵已于12月30日将你亲笔手书的信函交到朕的手上。虽然朕能够体会到殿下对朕的的一片热情与爱心,但十分遗憾的是朕无法对尊贵的殿下投桃报李。这并非朕怀疑殿下的真心与诚信,而是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任何人产生过这种感情。鉴于此,朕再次恳请尊贵的殿下克制自己的感情,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不要让殿下对朕的感情超出友情范围。朕一向以为你本人和你的弟弟(在朕的眼里他无疑也是一位极其优秀的王子)都是朕挚爱的表亲。朕同时也给你的大使一份相同的答复,那就是朕扪心自问,朕崇尚的是单身生活,并不想为自己找个丈夫。故此希望殿下不要再将这样的心思浪费在朕身上。”

埃里克和伊丽莎白并无很近的血缘关系,但欧洲各国君主们往上追溯难免沾亲带故,所以伊丽莎白称埃里克一句 cousin“堂兄”,伊丽莎白经常玩这种游戏。

再次,奥地利大公查尔斯二世。

在我们讨论伊丽莎白的婚姻外交时,自始至终不能忘记西欧宗教改革的本质是旧教与新教之间的殊死较量。作为英格兰君主,伊丽莎白的目标首先是要在这个错综复杂的局势中保住英格兰的独立和教改成果,其次是让英格兰能够在欧洲各国之间充当某种维持平衡的角色,伊丽莎白毕竟是亨利八世的女儿。因此,伊丽莎白登基后和哈布斯堡王朝奥地利分支也同步展开联姻谈判。

哈布斯堡推举的人选是奥地利大公查尔斯二世(Charles II, Archduke of Inner Austria,神圣罗马皇帝费丁南德一世的儿子、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堂弟)。但这位大公与西班牙菲利普二世一样也是罗马天主教,所以伊丽莎白同样需要谨慎待之,以免在她自己的子民中激起怀疑与不安;况且哈布斯堡提出的条件是,两人婚后一旦伊丽莎白无子而终,英格兰的王位由查尔斯继承。英格兰方面自然不能接受这个条件,就是伊丽莎白的姐姐玛丽女王与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联姻时,双方签署的联姻条件也是英格兰王位由双方的后裔而不是由菲利普这个外国君主继承。

因此,英格兰同样不能答应这桩婚事,但伊丽莎白同样没有直接拒绝哈布斯堡,而是到1568年英格兰完全有能力作为西欧主要新教国家自保时才彻底拒绝。

这场女王婚姻游戏中还有一位本土玩者,那就是我们上篇提到的和伊丽莎白青梅竹马的宫廷马师罗伯特·达德利(Robert Dudley, 1st Earl of Leicester)。

之前说过,罗伯特·达德利比伊丽莎白大不到1岁,伊丽莎白8岁之前两人就认识。达德利的祖父是伊丽莎白祖父亨利七世的财政大臣,父亲诺森伯兰公爵因为扶持九日女王简·格雷篡位而被玛丽一世处死。1554年达德利和伊丽莎白都因此案先后入狱伦敦塔。同样的年龄加同样的经历以及同是新教徒,伊丽莎白一直都很信任达德利,登基后立刻任命达德利为宫廷马师。

达德利人高马大,体态修长,身高六英尺(一米八三),一双大长腿,尤其擅长驯马,是个马术高手,各种历史书籍都异口同声说他是个美男子。

宫廷马师这个位置,像玉皇大帝的弼马温一样,虽不是什么大官,主要职责是负责女王的车马行程和宫廷娱乐节目,但在王宫有自己专属的住处,可以随时与君主接触。骑马射箭都是伊丽莎白的运动嗜好,所以达德利上任后,两人几乎是每日骑马射箭,同进同出。

在勾心斗角环境中长大的伊丽莎白,从小就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也不敢轻易相信任何人,但她对达德利却一反常态。明知达德利已婚,伊丽莎白还是将达德利的住处挪到离自己寝宫几步之遥,两人经常互访对方卧房,虽然每次都有一大帮仕女嬷嬷在场,但关于这两人已经恋爱的流言蜚语难免传遍欧洲。

接着发生的事情更让伊丽莎白闹心。

早在1550年6月4日,18岁的达德利在诺福克郡出游时遇上当地一位富豪乡绅未满18岁的女儿艾米(Amy Robsart)。这两个年轻人,一个花容月貌千娇百媚,一个风流倜傥潇洒多情,便如烈火碰到干柴一样一见钟情,立刻就结了婚。因为是诺森伯兰公爵的儿子大婚,爱德华六世还参加了他们的婚礼,所以 1558年伊丽莎白登基时不可能不知道达德利已经成婚;但虽然达德利在伦敦有府邸,艾米却一直住在诺福克乡下,也从来没有进宫参见过伊丽莎白女王陛下。达德利告诉伊丽莎白说艾米身体不好,不适应伦敦喧嚣的城市生活,需要在乡下静养。

我们可以推断,伊丽莎白对达德利的确是有感情的,至于这种感情到底是男女之间的爱情还是仅仅的情绪依赖,可能她自己也说不清。

达德利不愿意轻易放弃这份女王恩宠;伊丽莎白也不想放弃自己青梅竹马的这份感情,毕竟君主是很难找到朋友的。于是达德利长期住在宫中,随时随刻陪伴在伊丽莎白身边。可能是长期抑郁的关系,1559年艾米的左侧乳房长了个“恶弊”,流言蜚语迅速传开,说一旦艾米过世,英格兰女王就会嫁给自己的马师。

要说达德利从没想过成为女王的丈夫好让自己有朝一日成为英格兰国王,恐怕不会有人相信。总之,1560年一整年,达德利只在复活节回家住了四天,其余时间都陪在伊丽莎白身边。

达德利如此高调地与女王秀恩爱,自然招来妒忌和白眼。连塞西尔都怀疑伊丽莎白是不是真的是爱上了达德利;大臣们都觉得达德利的手伸得太长了,他们也觉得伊丽莎白不应该和一个臣子结婚,更何况还是一位有妇之夫。作为君主,她的职责是嫁给一位外国君主或王子,利用联姻来巩固英格兰的王权和国家利益。

塞西尔规劝伊丽莎白不可头脑冲动,几乎声泪俱下:“陛下,达德利已经结婚了!”

伊丽莎白回答说这是她的个人事务,和国家大事无关。

塞西尔回答:“陛下,您没有个人事务,您的个人事务都是国家大事!”

英格兰的贵族们也都齐声反对这桩婚姻,甚至扬言伊丽莎白如果一意孤行嫁给达德利,他们就会起兵造反。

1560年9月8日发生了一桩意外,为伊丽莎白的这场感情纠葛划上一个不情愿的句号。这一天,达德利28岁的原配艾米在自家老宅的正堂楼梯间失足,滚下楼梯,在正堂的地面上摔断了脖子!

消息传到伦敦后,朝廷一片哗然,伊丽莎白不得不派人调查艾米的死因,调查团证实艾米的确是失足,但朝堂上很多人怀疑达德利为了快刀斩乱麻达到和伊丽莎白结婚的目的,安排家里的佣人把艾米推下楼梯。甚至有人怀疑是塞西尔派人做的,目的是造成达德利杀妻疑案而迫使女王回头是岸。

当时的调查记录显示谋杀证据不足,判定是失足导致的意外死亡。笔者推测,艾米失足的原因很可能是乳腺癌骨转移,导致站立不稳,失足摔倒,折断颈椎而死。丈夫长期在公众眼皮子底下和女王厮混,自己多年卧病而且没有子嗣,艾米心灰意冷选择自杀也不是不可能。

如论如何,经历了这一出之后,为了避人口舌,伊丽莎白开始刻意疏远达德利,毕竟人言可畏,不管她心里有多爱她的罗伯特,她不能承担与他合谋杀妻的罪名,即便只是流言蜚语。心灰意冷的达德利向女王申请参军,伊丽莎白没有应允。两人虽然不再密切来往,但伊丽莎白还是情愿达德利留在不会受到伤害、自己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

1560年11月,塞西尔和枢密院还经历了伊丽莎白即位后的第一场王位继承人风暴。

英格兰贵族的婚配,尤其王位继承人名单上的贵族男女婚配,一向严格掌握在君主手里。贵族婚配必须经由王权批准,否则就是叛逆。

九日女王简·格雷有个妹妹,凯瑟琳·格雷,此时在伊丽莎白继承人名单上排第二,因为苏格兰玛丽女王的儿子詹姆士还没出生。读者应该已经知道格雷家的三个女儿是亨利七世小女儿的外孙女,而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尔德是亨利七世大女儿的孙女。

1558年伊丽莎白登基时, 18岁的凯瑟琳·格雷被选入宫,在伊丽莎白寝宫当差。

前面也提到,伊丽莎白严禁她的宫廷仕女与朝臣私自恋爱,作为王位的第二继承人和宫廷女官,凯瑟琳有双重责任遵从女王的旨意,但这凯瑟琳却是个不在乎前途只追求爱情的主。

1560年11月,20岁的凯瑟琳·格雷爱上了21岁的朝臣爱德华·西摩。对的,这位爱德华·西摩正是爱德华六世护国公西摩的儿子,一个月前才被伊丽莎白封了第一代赫特福德伯爵(1st Earl of Hertford)。12月两人未经女王许可在伦敦秘密成婚。

得知消息后,伊丽莎白的愤怒可想而知。这对夫妇很快就被打入伦敦塔天牢,虽然没杀他们,但伊丽莎白也没说什么时候放了他们。

这凯瑟琳倒是个勇敢的女孩,关进伦敦塔不久,她就发现自己怀孕了,于1561年9月在天牢里顺利生下一个健康的男婴。这个孩子的出生对于伊丽莎白来说当然是个威胁,因为他是都铎王室继爱德华六世之后的第一个男婴,难免不会有人用这个孩子来逼她退位。

伊丽莎白很快就宣布这个孩子是私生,无权继承王位。当官员将女王宣判向凯瑟琳宣读时,凯瑟琳有口难辨,因为是秘密结婚,小夫妻俩拒不交代谁是他们婚姻的主持神父或谁是见证人。

更加令人吃惊的是,两年之后的1563年,凯瑟琳在天牢里生下老二,也是个男孩!此后,伊丽莎白允许凯瑟琳出狱回家,但终身软禁,永远不得与丈夫和孩子相见,凯瑟琳·格雷1568年在萨福克郡抑郁而死,享年27岁。

A close-up of a person and a child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图1:凯瑟琳·格雷和她的儿子(1562年)

伊丽莎白坚信这对小夫妻的婚姻是有人蓄意谋划,目的是用一个男继承人来推翻她,但实际上更大的可能性就是这俩小青年真心相爱,担心伊丽莎白不会同意他们结婚才秘密结婚的。

虽然都铎家的君主们在继承人问题上都不会心慈手软,伊丽莎白并没有杀了凯瑟琳和她的两个儿子,就像玛丽一世当年也没杀了伊丽莎白。说起来西摩家比都铎家还是要幸运很多,他们的子嗣一直延续至今,现在的第19代萨默塞特公爵还是西摩家的。

凯瑟琳还有一个妹妹,名叫玛丽·格雷,是个驼背侏儒,但这也不影响某些人利用她的血缘为自己谋划,玛丽·格雷也因未经御准私自嫁人而被软禁,但她的丈夫是个身高6英尺8英寸的彪形大汉平民,对伊丽莎白的王位并不构成实际的威胁。

英格兰王位的真正挑战人一直都是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尔德。1560年12月5日,体弱多病的16岁法兰西国王佛朗索瓦去世,刚满10岁的弟弟登基成为法兰西查理九世,小寡妇玛丽·斯图尔德在法国不受婆母老寡妇美第奇的凯瑟琳王太后待见,于1561年8月回到了苏格兰。

作为坚定的天主教徒,她才是伊丽莎白最具杀伤力的敌手!

(待续)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