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八王后第一任:阿拉贡的凯瑟琳(4)
上次说到亨利八世加入教宗儒略二世的圣军联盟(Holy League)欲出征法兰西。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备战要钱,要钱就得向贵族和百姓征税;开战有悖于先王的治国方针,况且眼下英格兰并无边境危机,因此枢密院那帮老家伙们认为这只是新主少年气盛,为在欧洲搏名而去打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们自然也是反对开战的,但派谁去说服亨利放弃开战念头呢?自然是人人称赞的皇家施舍卿托马斯·沃尔西(Thomas Wolsey)啦。
沃尔西受枢密院委托前去劝说年轻的国王。沃尔西本人并不主张开战,但他看准了新主登基,需要扶持,而这也是他的机会。沃尔西很快发现,圣上并非年轻气盛受人怂恿才要和法国开战;相反,和法国开战是亨利自己的心愿,其初衷真的是为了基督教国度的荣耀而追随教宗。沃尔西意识到伙同枢密院反对亨利并非良策,只有帮亨利摆脱枢密院牵制,才能保障自己的前程。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斩断“公章之旅”。沃尔西告诉亨利,由枢密院和议会盖章确认国王签署文件的做法只是惯例,并非法律;而从法律角度出发,君主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做事不需要由臣子发通行证。
从这一刻起,沃尔西成了亨利八世唯一信任的文臣,亨利很快见识到沃尔西的能力,似乎就没有他办不到的事情。沃尔西这种全方位管理和组织能力正是亨利八世急需也是其他人,无论朝臣还是门阀,都缺乏的。
于是在1512年初亨利八世钦点沃尔西为战争后勤将军(Quartermaster General of the War),负责一应备战事务。沃尔西不负众望,很快就筹集了足够的船队和2万5千人马。作为奖励,亨利八世又将沃尔西任命为约克教区事务主任(Dean of York),约克大教堂在英格兰的地位和坎特伯雷大教堂比肩,英格兰仅有的两位大主教就是坎特伯雷大主教和约克大主教。对于沃尔西来说,这是他职业生涯的重大进步。他,一个肉铺老板和牲口贩的儿子,成了约克大教堂的神职主管!
与此同时,在成立圣军联盟之后,教宗儒略二世又颁发“教宗令”将法王路易十二开除教籍。为了鼓励英格兰年轻的亨利八世下决心正式宣战,儒略二世给亨利运来了一大桶意大利红酒、一朵黄金打造的都铎玫瑰和100块帕马森奶酪。儒略二世甚至许诺亨利,只要打败法国,他会在巴黎亲自将亨利加冕基督教法兰西国王(Most Christian King of France)头衔。
1512年4月,英格兰正式对法宣战。亨利八世没有御驾亲征,而是派出18艘战船和1万5千士兵,渡海去西班牙到与斐迪南二世的部队会合。
英格兰人马到西班牙后才发现他们被西班牙国王给耍了。西班牙方面根本就没为他们准备帐篷和供给,士兵们冒着倾盆大雨露营野外。四月份的西班牙天气已经很炎热,士兵们口渴难忍,吵着要啤酒。但漫说是啤酒了,英格兰士兵连饮用水都不能保障!
没多久英军就发现斐迪南二世根本无意和他们去攻打法国,因为他本人这时候正在和西班牙北部一个叫纳瓦拉(Kingdom of Navarre)的小王国开战,叫女婿的英格兰士兵过来是帮他守南部边境的!英军指挥官发战报回国,汇报说斐迪南二世“说得好听、做得难看”。天气恶劣、供给不足、卫生条件差,好多士兵开始拉肚子,军中威胁兵变。1512年10月,英格兰不得不撤军。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英军的狼狈很快在欧洲各国传开,神圣罗马皇帝的女儿说英格兰军队“太久没打仗,已经忘了如何打仗了”。亨利将岳父的背信弃义和自己受的羞辱一股脑全都算在凯瑟琳头上,夫妻之间第一次出现裂痕。
然而,亨利八世如果这么轻易地放弃那就不是亨利八世了。他很快开始备战下一个回合,并且决定这一次他要御驾亲征,带兵直接攻打法国。不过这一次他不会再上岳父的当,而是直接和神圣罗马皇帝麦克西米连一世结盟。
在精明强干的沃尔西的统筹下,1513年一开年,2万5千英军(大部分是从威尔士征来的)和后勤装备全部调度完毕。
开春后,主力部队先行渡海,亨利八世自己在6月份也到达法国卡莱(Calais)。卡莱省在法国的北方,和英格兰之间只隔着英吉利海峡,它是自亨利六世之后英格兰在法国唯一所剩的属地。
图1:丹佛和卡莱位置图
和亨利八世一起渡海到法国的是一个浩浩荡荡的行宫,卫兵300人,外加150名宫人,其中包括牧师、乐师、厨师、歌者、舞者、侍者、文书。亨利自己就占用了9个营帐,中间打通,连成甬道。他的主帐篷金碧辉煌,四角挂着金币,里面放着他的随行四柱大床;无论亨利步行到或骑马到哪里,都有十四个手捧乐器、身穿金色服装的少年在两旁陪衬。他这是不仅要向欧洲王子们显示自己的勇气和风度,还要显示自己的财富。
和亨利八世的排场相比,战事本身可以说是不足挂齿。1513年8月,英军连下两城,守城的法国士兵基本上没有还手,可以说是闻风而逃,拱手让出了泰鲁安(Thérouanne,位于卡莱以东约15公里)和图尔奈( Tournai,位于今天的比利时)这两座城池。这两座城,都在攻城一个星期左右就沦陷,仗打得如此之快,英国历史上将它们戏称为“策马之战”(Battle of Spurs)。
图2:卡莱、泰鲁安和图尔奈位置图
亨利八世能够顺利告捷,和沃尔西的精心策划和高效及时的后勤调度是分不开的。在泰鲁安,亨利八世行宫和麦克西米连一世行宫自由自在地交融在一起,老少两位国王肩并肩手拉手一起欣赏马上长矛赛、歌舞、美酒,亨利的脸面大增。攻城之后,亨利八世踌躇满志地在这两座城里大兴土木,建筑城堡,而沃尔西也被钦点为泰鲁安主教。
就在亨利八世意气风发驰骋法国时,家里那位也没闲着。亨利八世出征时,怀着孕的凯瑟琳亲自送夫君到多佛,渡海前夜两人在多佛城堡住下,第二天凯瑟琳将亨利送上战船,虽然是离别,但没有眼泪,只有作为基督教君主为上帝的荣耀而征战的自豪。出发前亨利已委任凯瑟琳监国,说明他对凯瑟琳的信任。
此时历时八年的康布雷同盟战争(War of the League of Cambrai)进入最后阶段,路易十二盟友、亨利的姐夫、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四世1513年9月9日亲自带领苏格兰军队越过边界进入英格兰,这就是著名的佛洛登战役(Battle of Flodden),史书将它也算在康布雷同盟战争大框架内。
凯瑟琳虽然没有领兵上阵,但她是英格兰军队的指挥者之一,她给亨利去信,说“陛下在法国忙于征战,我们在家里也没闲着,正在和苏格兰人打仗消磨时间呢,但这是我心所属。我忙极了,整天赶工帮着军队缝制战旗。”
佛洛登战役苏格兰方面损失惨重,由于指挥失误,苏格兰三四万兵力对英格兰两万六千兵力,结果还是大败。在英格兰和苏格兰的边境上,侥幸活命的苏格兰士兵逃到河滩里,又被入海口的涨潮淹死大半,詹姆士四世阵亡,尸体被英格兰士兵作为战利品抬回伦敦交给了监国的凯瑟琳王后。
此时此刻的亨利,还很在意凯瑟琳对他自己的看法,他将攻陷的法国城堡的旗帜寄给凯瑟琳作为表功的信物;而凯瑟琳技高一筹,命人将詹姆士四世血迹斑斑的战袍脱下来寄到法国,告诉亨利“我没忘记自己的职责,替陛下打败了苏格兰,给陛下寄去苏格兰国王的战袍,让陛下用另一位国王的战袍做您的战旗,方能衬托出陛下的英勇。”
从1509年登基到1513年短短几年内,亨七苦心经营二十四年为八世攒下的125万英镑皇家小金库已被八世霍霍了一大半,而当时英格兰一个文职人员的年收入才不到二十英镑。
亨利八世很快就发现他根本无法和法国拼国力,法国国王有三倍于他的子民,光人头税就让亨利望尘莫及,更不用说附属国和诸侯的进贡了。亨利的钱袋显然没有他对战争与荣耀的胃口大,要保存颜面,唯有和谈。打来打去,双方回到原点。
1514年亨利八世与法王路易十二签署了和平条约。条约之一就是亨利将自己年仅17如花似玉的妹妹玛丽公主嫁给51岁的路易十二。路易十二已有两任王后,都已去世,没给他留下男祠,法国的 Salic Law 不允许女性做国王,所以路易十二生儿子的压力比亨利的还大。作为交换条件,路易同意英格兰可以保留攻下的那两座池城。
玛丽公主不光继承了她母后的美貌,还继承了约克女的桀骜。她知道自己是王兄唯一的未婚妹妹,虽说公主联姻责任不容推卸,但要嫁给一个黄土已经埋到脖子根的风烛残年之人,玛丽是死活不愿意。在亨利八世的软硬兼施之下,玛丽同意嫁给路易,但有一个条件:路易死后,她可以随意嫁给自己想嫁的人,亨利口头同意了。
1514年10月,18岁的玛丽嫁给52岁的路易,成为法国王后,婚后不到3个月,1515年元旦,路易一命呜呼,史称死于“房事过度”。只能说做国王真的是不容易。
玛丽的心上人是王兄亨利的发小,萨福克公爵查尔斯·布兰登(Charles Brandon)。路易十二死后,亨利八世派布兰登去法国接回玛丽,但逼着布兰登在出发前发誓不和玛丽私定终生,但是在法国煎熬了三个月后重获自由的玛丽对爱人重提王兄的承诺,说服了布兰登冒一次大不韪,两人于1515年3月3日在巴黎秘密结婚,只有十人见证了婚礼,其中之一是法国新君、十九岁的佛兰索瓦一世,就是他为玛丽和布兰登搭线见面的。
玛丽和布兰登回到英格兰后,亨利八世龙颜大怒,因为这两只爱情鸟的行为完全破坏了亨利八世和枢密院想再次用玛丽与欧洲其他王室联姻的计划。枢密院上书亨利八世将布兰登以欺君罔上之最判斩刑,是沃尔西说服了亨利放过妹妹和新妹夫。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布兰登被判2万4英镑巨额罚款,后来亨利气消了才减免了罚款数额。
家事方面,虽然亨利八世不断出轨,但他和凯瑟琳王后之间还是志同道合的。法兰西大捷后于1513年10月回到英格兰,11月份凯瑟琳再次临产,生下的倒是个男胎,但却是个死胎。
1514年6月,宫里宣布凯瑟琳的第四次怀孕,于1515年1月早产一个男婴,仍然是个死胎!
1515年春末夏初,凯瑟琳第五次怀孕,此时英格兰对她到底能不能正常地生个孩子已经不报太大希望了。1516年2月18日凌晨4点多钟,凯瑟琳顺利生下一个女婴。她,就是后来的“名垂青史”的“血腥玛丽”。
国事方面,到了1516年,欧洲局势再度变化。
西班牙方面,斐迪南二世和伊莎贝拉一世年仅16的外孙卡洛斯继位成了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Carlos I de España),而早在十年前他就已从父亲那里继承了祖母名下的勃艮第公国,加之他祖父神圣罗马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也已晚年,卡洛斯在1519年又继承祖父的王位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洛斯五世(Charles V, Holy Roman Emperor,也被称为哈布斯堡的卡洛斯(Carlo V d'Asburgo)。
也就是说,19岁的卡洛斯控制的领土包括了哈布斯堡王朝继承权之下的奥地利大公国、勃艮第和勃艮第所属低地国家(荷兰、比利时),加上西班牙王、德国和北部意大利。而他是英格兰王后凯瑟琳的外甥。
图3:西班牙卡洛斯一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洛斯五世
法兰西方面,路易十二已于一年前去世,只有两个女儿成年。几经周旋,1515年法兰西王冠最后回溯五代由法王查理五世的玄孙佛兰索瓦继承,条件是娶路易十二的长女克劳德(Claude of France)为王后,是为法兰西国王佛兰索瓦一世(François Ier),而他此时还是米兰公国统治者,王后克劳德同时也是布列塔尼公国的女公爵(Duchess of Brittany)。【这位法国的克劳德公主、布列塔尼女公爵和我们后面故事的女主亨利八世第二任王后安·波琳交情颇深,在这里先埋个伏笔。】
图4:法兰西国王佛兰索瓦一世
而这些祖上传下来的多重头衔和封地领地,是亨利八世做梦都得不到的。
图5:登基前后的亨利八世
这三位年轻君主之间的年龄差距不超过十岁。亨利出生于1491年,佛兰索瓦1494年,卡洛斯1500年,未来几十年的欧洲是这三位互相较力的舞台,上演的戏码是三人之间的进攻与反进攻、征服与反征服、炫耀与反炫耀,欧洲是和平还是战争,全在这三位年轻君主的股掌之中。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