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南小鹿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母亲不时打电话来,抱怨八十岁的父亲开始老糊涂。如果没有老婆提醒,他会一直赖床,甚至忘了吃饭,忘了洗澡。和他说话,他开始有些词不达意。母亲每天清晨至少要花四十五分钟,才能说动父亲从床上爬起来。
每次我去看父亲,母亲只要在客厅里嚷一句“晶晶过来了”,躺在床上的父亲会一反常态,立马起身,笑呵呵地走出睡房迎接我。我在心里暗自庆幸: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十几年前移民加拿大时遇到一个小老乡,她有着闽南女子娇俏玲珑的外表,健康的蜜色皮肤,非常招人喜欢。
可是她不相信爱情,不轻易对男人动心。她说父母的婚姻很不好,吵架是家常便饭。她的母亲温柔贤惠,父亲聪明睿智事业有成,却偏偏看不惯好脾气的老婆。常常是父亲挑母亲的毛病,对着妻子一通狂吼乱叫后,跑到家附近的小酒馆喝闷酒,独自潸然垂泪。婚姻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顺着小区附近的的林间小道漫步十五分钟,来到一段废弃的太平洋铁轨边。温哥华著名的捷运天铁路线就建在废弃的铁轨上方,我听到了天车从头顶疾驰而过的隆隆声。
铁轨两边杂草丛生,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米多高的欧亚香花芥。它们的花茎很长,像一面面笔直立起的旗杆,顶端聚着十几朵浅紫色或者白色的十字花。香花芥长势茂盛,几场雨水过后,它们在人迹罕至的空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菥蓂很羡慕芦苇有个动人的名字叫“蒹葭”,这两个字谁都认得,不会念错,而且可以用来形容浪漫的爱情和心中远大的理想。《诗经》里的那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已经唱到妇孺皆知。
芦苇只是普通的杂草,它到底美不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它在湿地边茂密成一片,秋水立刻有了灵性,前来古渡口送别的人有了诗兴。洁白的芦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大舅过世时,外婆流着眼泪整理他的仪容,从他贴身的内衣口袋里搜出十元大钞。这十块钱是他临终前一个多月外婆塞给他的。外婆托长乐娘家的亲戚给三十四岁的大舅说媒。媒人紧锣密鼓地张罗,终于相中了一个眉清目秀的长乐姑娘,是外婆家族拐弯抹角的一个亲戚的女儿,马上要和大舅见面了。外婆给了大舅十块钱,让他相亲时请女方到小饭馆里吃一顿,千万别寒碜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7-05-23 12:54:50)

《屈原》是我最早接触到的一部香港电影。那年我才八岁,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跑到爸爸单位的职工礼堂,和一群大人挤在十二寸的黑白电视前看完了整部片子。故事情节已经模糊了,印象最深的是女弟子婵娟弹唱的屈原名作《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老黄一家返城后,初初每年都回福州探亲。老黄一家住在鼓楼区的塔头,一谔家住在同区的黄巷,两家离的比较近。
第一次到黄巷找华玉时,可凡刚好去上班了,初初没有碰见他。华玉还在嘀咕:“初初,你嫁给我们家可凡,一起回福州多好。”一谔夫妇一直认为呆在边远乡村一辈子走不到大城市是个悲哀。
初初第二次去黄巷时,可凡刚刚过世,华玉悲恸万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7-05-21 17:56:22)

重病将近十年,父亲的身体越来越弱,需要每个星期自己在家注射,补充血液内的蛋白。他的手开始发抖,拿着针颤颤巍巍的,老眼昏花,心里怕怕的,不敢往自己的肚皮上扎。

给父亲扎针成了我的份内事,我是全家公认的打针技术最好的一个,这完全得益于我痛苦的怀孕经历。

我怀两个小儿时已经是高龄孕妇了,患了妊娠糖尿病,每天早晚必须注射胰岛素降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可凡暗恋初初的这一段故事,本来初初姐是瞒着我的。坐在她家门口晒太阳,听她讲陈年往事时,我注意到她家大门两边挂了一副对联“爱神爱人爱召会,同心同灵同蒙恩”,横批是“神爱世人”。我马上意识到初初姐姐信基督教。她说,这个信仰是父母传给她的。讲到可诚用锄头将胡怪的婚床砸出一个大洞的情节,她和阿伟特地从家里拿了一个长柄宽板锄头,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05-20 17:10:19)

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一家国营单位,和几位年纪稍长的同事混熟了,偶尔闲聊家常。一位同事说起他的恋爱经历,幸福得两眼放光,用“苹果花”来形容爱人年轻时粉嫩俏丽的脸。 福建不产苹果,我们吃的国光苹果和富士苹果全是从山东运来的,我没有见过苹果花,也是生平第一次听到男人用“苹果花”来形容爱人的风姿。 到欧洲留学后,我终于在当地人的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76]
[77]
[78]
[79]
[8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