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探究神秘的心灵(32)- 斯金纳的小白鼠

(2025-10-03 11:54:25) 下一个

心理学家斯金纳

 

巴甫洛夫的狗导出了条件反射理论,薛定諤的猫将意识引入量子叠加原理,心理学家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则从实验箱中的小白鼠行为中发现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即学习是一种行为的改变,而行为的变化是个体对环境中发生的事件(刺激)做出反应的结果。

斯金纳做了一系列的小白鼠实验。首先,他在盒子上装了一个操纵杆,只要碰到操纵杆,食物就会掉下来。斯金纳将饥饿的小白鼠放于箱内,白鼠在箱内乱跑,偶尔踏上操作杆,食丸就掉落下来,小白鼠便吃到了食丸。经过几次尝试,小白鼠会不断按压操纵杆,直到吃饱为止。于此,斯金纳发现,“行为”与“奖励”是有联系的,只要将行为(踏操纵杆)与奖励(获得食物)不断重复,建立联系,就可以培养起操作者的行为模式。也就是说,对小白鼠的踏杆行为不断地给予奖励,给予强化,那么小白鼠就会形成踏杆这种行为。

斯金纳的小白鼠

这理论已被广泛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例如,家长为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让小孩子活动后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只要孩子这样做了,家长就给他记一个五角星,累积了几个五角星后可以换取冰淇淋或糖果,即在孩子们做出某种行为后马上给予奖励,予以积极强化,孩子渐渐地形成了玩完玩具后就收拾好玩具的行为。

斯金纳还对小白鼠进行了负性强化实验,他把小白鼠放入箱子里,让它受到很不舒服的电流刺激。经历不适的小白鼠开始拼命地在箱子周围跑动并意外地撞到了杠杆,按下杠杆立即停止了电流刺激。跑动几次后,小老鼠已足够聪明,直接踏上杠杆,以防止自己不适。

惩罚性实验也是颇有意思的实验。当小白鼠在箱子里碰到带电的杠杆时,会受到电刺激,于是小白鼠赶紧逃离。经历多次电击惩罚后,小白鼠就不再触碰杠杆,以避免触及后会引致惩罚。这种通过某种刺激而导致某种行为发生的频率降低的状况,被称为惩罚性条件反射。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孩子们在玩玩具时打架了,作为惩罚,家长就把他们玩的玩具拿走,以警告孩子不可以再打架。

有些成年人因赶时间超速驾车,于是警察就开出超速罚单进行惩罚,通过罚单来控制驾驶者保持正常车速。

“惩罚”和“奖励”是“强化”的双生子,都可以迅速建立行为模式。然而,惩罚有一定的副作用,它建立起来的行为模式,来得快,去得也快。一旦惩罚消失,行为模式也会迅速消失。

1945年,斯金纳还发明了“空气婴儿床”,床周围是三面坚固的墙壁,前面是可以移动的玻璃门,床的天花板比较高,床顶部的控制箱调节婴儿床的温度和湿度,并将空气过滤后通到婴儿床里。婴儿床比一般小床要高,方便家长更容易观察和接近孩子。生活在这个恒温恒湿箱子里的婴儿不必用毯子把身体包裹起来,孩子能自由活动,同时也减轻了家长的负担。斯金纳认为,环境塑造行为,空气床正是试图通过优化环境来“塑造更健康的婴儿习惯”。

 

斯金纳的“空气婴儿床”

 

斯金纳的第二个女儿就在这样的空气床里度过了她生命的头两年。

后来,“空气婴儿床”引入商业生产,约300多名婴儿在这样的小床里长大。有人追踪了50名使用空气婴儿床的儿童。这些孩子都有着健康、快乐的童年和成年,孩子的父母们都喜欢使用“空气婴儿床”。其中的一个空气婴儿床现在还陈列在位于俄亥俄州阿克伦市的心理学史中心。

那么,为什么空气婴儿床无法流行呢?为什么它最后成为展示品而不是育儿的使用工具呢?

美国公众第一次看到这个奇怪的新发明后,责疑斯金纳把自己的女儿当成实验用的“小白鼠”,马上联想到他在实验对小白鼠所使用的什么杠杆、电刺激、奖励和惩罚等方法。家长们担心孩子关在“空气婴儿床”里会缺乏父母的拥抱而出现心理障碍。对这个设备的负面宣传导致了厂家拒绝再生产“空气婴儿床”。

事实上,生活在“空气婴儿床”的孩子并未与外界隔绝,婴儿仍能得到家长的抚爱。斯金纳的二女儿并非人们所传说的那样遭受虐待而发育不良。斯金纳是位慈爱的父亲,温文尔雅的学者,他的二女儿在“空气婴儿床”里发育成长得很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长大后是位非常成功的女性。

从研究小白鼠的行为开始,斯金纳的一生致力于心理学的行为研究,开创了行为的实验分析,提出了许多改善人类行为和改进社会规范的建议。2002年6月的一项调查显示,斯金纳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