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费明

家居加州种菜养花天天做饭偶写文章
正文

《青瓷花瓶》的写作札记

(2024-11-27 07:47:15) 下一个

1. 写作需要冲动:不说不快的冲动

我跟姑妈至亲至疏的关系延续到她去世,那些直戳心窝的误伤、当头棒喝的意外渐渐淡去;而她那倾囊相助、谆谆告诫、彻夜长谈的画面却常常浮现在心里。她的恩情不思量自难忘,每在想不到的时刻,在不经意的地方。

前两天贼冷,两脚冰凉。我拿出姑妈留下的电褥子,放进被窝,插上电门。冰凉的脚立刻感到温暖,很快就睡着了。
我做了一个甜美的梦,梦见我小时候,寒冷的夜里姑妈把我的小脚放在她那温暖的怀抱中捂热,她微笑地望着我说:
“北京的房子原来就是准备给你的,我怎么会说你安心要抢呢?那些伤害你的话,是你大妗教我说的。”
我一下子惊醒。

一定是冥冥中姑妈要让我冰释前嫌,治愈自己,宽容别人;要我记下几十年喜怒哀乐、恩怨情仇,记下那些曾打动过我的、让我深思的、诙谐幽默的、寄托我的哀思情感的文字。

夜半更深,我爬起来,一口气写下三五千字。大样成型,很满意,因为这不仅是对恩怨的释然,是对人生人性的理解,它也让我重新找到小时候的温暖,回归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2. 选材和粗加工

回忆像打开闸门的洪水,一下子涌来,泥沙俱下。
待洪水退去,在河床里捡拾那些值得保留的、有花纹的石子。

有些石子粗糙没劲,要淘汰;有些石子虽有意义,但需要打磨。
写作的过程,就是将那些毫无关联的石子因其不同的尺度、形状、色彩、花纹巧妙地串在一起,参差不齐,错落有致,前后呼应。

 


 

3. 组材:用青瓷花瓶的来龙去脉为主干安排成串的珠石

一串串石子挂在骨架上,这骨架就是青瓷花瓶的来龙去脉。
故事随花瓶的脚步迁徙转换,所有内容都围绕花瓶展开:它的得失、传承与命运承载着家族的恩怨情仇,也记录了时代的变迁。

骨架的构建

  • 开头花瓶进了费家;接着它在箱子里锁了十几年,后来传给堂兄。
    这部分简述。

  • 堂兄那部分引出那句文雅的脏话,为日后冲突埋下伏笔。

  • 堂嫂的出现赋予花瓶以深刻的情感和价值,成为花瓶故事的主题载体。她是核心角色,因此泼墨挥洒,写得动情丰满。

  • 后续内容随花瓶流转,将家族的隐痛、社会的变迁与它紧密结合。

组材过程中,难免需要将已经串好的石子打散重组,反复移位,以建立一个有机严谨的整体。

 

4. 完善:精加工与打磨

大样出来后,还需锤炼打磨、删繁就简。
写作的过程像雕刻,删去无用之处,让文章更为凝练、深刻。

语言的追求

  • 净化的文字才是文章:删掉啰嗦与多余,让内容直抵人心。

  • 诗化的文字才能隽永:优美的比喻,让情感润物无声。

  • 哲化的文字才有深度:蕴含思想的语言,才有厚度值得回味。

这些精加工后的文字,不只是叙述,而是对生命意义的提炼。
写作不仅是对恩怨的释然,对自己对亲情的理解,也为了让读者分享我的苦乐与思考。

 

总结

  • 写作需要冲动——不说不快的情绪驱动。

  • 写作需要选择与筛选——去粗取精,提炼素材。

  • 写作需要构建与组材——让素材围绕核心主题。

  • 写作需要打磨与锤炼——诗化与哲化,让文字散发美感和深意。

《青瓷花瓶》的完成,不只是故事的结束,而是一次自我救赎与成长的过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