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人教会的语境中,扫罗王的形象是负面的,圣经也的确批评了扫罗的一些过失。不过,当我们到了以色列本土,却发现以色列人很尊敬扫罗。扫罗不但是以色列的第一位君王,还和他的儿子们一起为国捐躯。相比之下,中国的秦皇汉武,都比扫罗残暴得多,也没有为国捐躯,却被称颂了几千年。
这次就谈在以色列历史上发生在伯善的一个事件,以色列君王扫罗之死,以及杀害扫罗的非利士人。动笔之后发现内容很多,删了又删,难以再删,所以分成两次说,这次先说扫罗,下次再说非利士人。
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伯善本来是古代迦南人拥有的一处要塞,曾数次被埃及人占领;当以色列十二支派从埃及地返回迦南地之后,四面都是敌人:有非利士人和亚扪人,还有摩押、以东、亚兰、亚玛力等敌对族群。在西面沿海分到土地的几个以色列支派,常常被非利士人侵犯欺压。
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之后,英勇征战,夺取了许多土地,也包括伯善在内。以色列人在分配土地时,虽然伯善地处以萨迦和亚设支派的境内,却分给约瑟的子孙、玛拿西支派做产业。
《约书亚记》的经文说:“玛拿西在以萨迦和亚设境内,有伯善和属伯善的镇市,以伯莲和属以伯莲的镇市,多珥的居民和属多珥的镇市。… 只是玛拿西子孙不能赶出这些城的居民,迦南人偏要住在那地。及至以色列人强盛了,就使迦南人做苦工,没有把他们全然赶出。”(书17:11-13)。
玛拿西支派的人口较多,分到了很大一块土地,可他们没有听从神的吩咐,还找借口说“住平原的迦南人,…都有铁车”(书17:16)。是说迦南人拥有先进的金属武器装备,而以色列人只有木器石器,就没有彻底驱逐伯善和附近区域的迦南人,反倒留下他们为以色列人服劳役(士1:27-28);虽然当时他们得到了一些廉价劳动力,却为将来留下了后患。
扫罗做王:高大英俊的扫罗,是以色列的第一位君王,他在位四十年,一直为疆土而战。扫罗初做王时谦逊爱民,他不但组建了军队、自己也英勇善战,每每上阵父子兵,带领以色列人打败了宿敌亚扪人(Amalekites)和亚玛力人,得到百姓的拥戴(撒上11:15, 155:7-8)。后来扫罗渐渐变得骄傲,也逼迫过大卫。但是扫罗父子为国征战牺牲,依然值得尊敬赞扬。
扫罗之死
扫罗与儿子战死:大约是在主前1010年,非利士人在伯善旁边的基列波山(Mount Gilboa)与扫罗的军队作战,非利士人有金属兵器,以色列人武器装备落后,最后非利士人得胜并杀害了扫罗和他的三个儿子。
来看旧约记载:“非利士人与以色列人争战,以色列人在非利士人面前逃跑,在基利波有被杀仆倒的。非利士人紧追扫罗和他儿子们,就杀了扫罗的儿子约拿单、亚比拿达、麦基舒亚。势派甚大,扫罗被弓箭手追上,射伤甚重, 就吩咐拿他兵器的人说:‘你拔出刀来,将我刺死,免得那些未受割礼的人来刺我,凌辱我。’但拿兵器的人甚惧怕,不肯刺他。扫罗就自己伏在刀上死了。拿兵器的人见扫罗已死,也伏在刀上死了。这样,扫罗和他三个儿子,与拿他兵器的人,以及跟随他的人,都一同死亡。”(撒上31:1-5)
此战的地点“基利波”是伯善城边的一座山;扫罗的三个儿子都英勇战死,扫罗自己也受了重伤,他不肯被俘,要求手下刺死自己,但那士兵不敢,扫罗只好自己“伏在刀上死了”。
非利士人之残暴:再看一段经文:“次日,非利士人来剥那被杀之人的衣服,看见扫罗和他儿子仆倒在基利波山,就剥了他的军装,割下他的首级,打发人到非利士地的四境报信于他们的偶像和众民;又将扫罗的军装放在他们神的庙里,将他的首级钉在大衮庙中。”(代上 10:8-10)
非利士人非常残忍,让以色列君王扫罗父子四人的身首分离,还“割下他的首级…将他的尸身钉在伯珊/善的城墙上”(撒上31)这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枭首示众”,将扫罗父子的无头尸身挂城墙上,是指朝向城中广场城墙的墙头,让市民都能看见;这是用对付强盗的方式羞辱以色列的王室之家。
不仅如此,非利士人还羞辱以色列人信奉的“独一真神”。他们把扫罗的头挂在偶像假神“大衮庙”中,把“扫罗的军装放在他们神的庙里”就是“亚斯她录庙”中,向他们拜的假神邀功请赏。
后来在基列雅比有勇敢的百姓,虽然他们住在约旦河对岸20公里,却悄悄潜入伯善城中,取回扫罗王父子的尸身并安葬;“基列雅比的居民听见非利士人向扫罗所行的事,他们中间所有的勇士就起身,走了一夜,将扫罗和他儿子的尸身从伯珊/伯善城墙上取下来,送到雅比那里,用火烧了,将他们骸骨葬在雅比的垂丝柳树下,就禁食七日。”(撒上31:11-13,参考撒下21:11-13; 代上10:8-12)。
大卫的哀歌
在《撒母耳记下》第1章中有一首著名的诗歌,是大卫哀悼扫罗父子的挽歌,也被称作《约拿单之歌》。约拿单是扫罗王的儿子、也是大卫最忠实的朋友,曾在父亲想加害大卫的时候,竭力保护大卫、使他免遭害。
听到扫罗和约拿单的噩耗,大卫极度悲伤,“就撕裂衣服,跟随他的人也是如此,而且悲哀哭号,禁食到晚上,是因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并耶和华的民以色列家的人倒在刀下。”(撒下1:11)
大卫还为扫罗父子殉国而吟唱了一首哀歌:“以色列啊,你尊荣者在山上被杀,大英雄何竟死亡!……扫罗和约拿单,活时相悦相爱,死时也不分离;他们比鹰更快,比狮子还强。以色列的女子啊,当为扫罗哭号!…”(撒下1:19,23-24)这段记载十分感人,也是大卫对扫罗王的盖棺论定。
可惜的是,伯善经历了太多的王朝兴衰毁灭,扫罗殉难的遗址始终没有找到。
大卫和所罗门时期
大卫后来在西布伦继任以色列的王,在其执政期间,打败了非利士人,收复伯善(撒下5:17-25),将伯善纳入了以色列王国的版图。到了大卫的儿子所罗门继位之后,拆毁和重建了伯善,并将伯善打造成一座重要的北方行政城市。所罗门在以色列全地设立了十二个官吏管辖区,其中就包括了伯善。“所罗门在以色列全地立了十二个官长……巴拿…他纳、米吉多,以及…伯善全地…”(王上4:7-12)。
所罗门死后,他的儿子罗波安在位第五年(主前924年),埃及法老示撒/ Sheshonq卷土重来“…攻取耶路撒冷,夺了耶和华殿和王宫里的宝物,尽都带走,又夺去所罗门制造的金盾牌。”(王上14:25-26)根据埃及象形文字的铭文所列,这次伯善也是被攻占的城市之一。
第一代以色列君王扫罗是在3000多年前殉国的,到了罗波安任内,以色列王国分裂成南北两国,伯善位于北国以色列境内。几百年之后在主前722年,亚述帝国征服了北国以色列,伯善被大火焚毁。之后南国犹大被巴比伦灭,巴比伦被波斯帝国灭,波斯被马其顿/希腊灭,希腊被罗马帝国灭,然后是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直到1948年,伯善才真正又回归到以色列人手中。可惜经历过太多次王朝毁灭更迭,并没有挖出和扫罗王有关的考古遗迹。
用手触摸着伯善的罗马石柱废墟,往事不堪回首,令人无限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