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五千年前,就有亚摩利人在此居住。以色列人自埃及回到迦南时,从亚摩利人手中夺取了巴珊/戈兰…
2017年3月13日是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我们在Kibbutz公社吃了午饭之后,年轻的以色列导游就带着我们上到附近的戈兰高地(Golan Heights),观看前沿要塞阵地(Har Bental/ Israel Bunker),他介绍了当年七日战争的状况;然后我们去了戈兰高地最大的城镇Katzrin/卡茨林的葡萄酒庄。
高地位置环境
在戈兰高地停车场下车之后,要沿着坡道往上步行一段,才会到达前沿阵地。
我前面写约旦河的文字中说过,约旦河发源于黑门山,然后一路向下/南流;形成了约旦河谷;在加利利海以北的约旦河谷,是在以色列境内,河谷西面是加利利海,河东是戈兰高地。 戈兰高地南北长71公里,面积约有1,860平方公里/700平方英里,目前高地的大部分土地被以色列占领。
戈兰高地是一处战略要地,在高地西侧的谷地中,约旦河一路下行,最后注入了低于海平面的死海。戈兰高地的北面是黎巴嫩,东面是叙利亚,南面是约旦。这三个国家加上以色列,都需要约旦河的水资源;所以约旦河也被称作“水塔”。戈兰高地亦是以色列的边防阵地,因周边多是丘陵和平原,完全无险可守。
当约旦河穿过了加利利海、出了戈兰高地之后,就成为了以色列和约旦的界河。约旦王国在河东,以色列在河西。
红石绿野两重天
我们从停车场沿着坡道往高地行,看到戈兰高地路两旁的玄武岩和地面的土石,都是棕红色的,似乎这里天生就是一片战斗的土地。
到了山顶阵地的前沿,俯瞰山下的平原丘陵,竟是完全不同的景色。在戈兰红色岩石高地的周围,是良田沃野,一马平川,到处绿意盎然。远处有灌木丛覆盖的牧场,草地上的牛羊安详地吃草;还有一片片的苹果园、樱桃园和葡萄园。
田野上一派祥和平静,全无战火气息。红色岩石和绿色田野的强烈对比,令我感受到,在以色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从和平到战乱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我们往高地上行的时候,看见道路两旁出现了许多旧金属搭建的雕塑,这些雕塑,出自一位意大利的犹太艺术家之手,是用战争中的废旧武器制作的。那些端着枪的战士塑像,告诉来访者这里曾经是战场,如今战争只是暂时停息,还可能会再来;必须提高警惕,随时准备打仗。高地上还有一些坦克的残骸和壕沟。
古代巴珊/戈兰(主前5000-主前722)
原名巴珊:戈兰(Golan)在古代的地名是“巴珊/Bashan”。早在五千年前,就有亚摩利人在这里居住,还建立了六十座城。以色列人自埃及回到迦南时(主前1500-1800),从亚摩利人手中夺取了巴珊(书9:10,申3:4-14)。
到罗马帝国时期,巴珊才被称之为“戈兰”,即“高卢人的地方”。
巴珊的地界:巴珊的地界西面起自加利利海东岸,向东一直绵延到沙漠边缘;北面到黑门山,南到基列山地;東西宽約110公里,南北長约70到90公里。巴珊/戈兰的地貌呈多样性,有山地、河流、森林、湖泊和草场。这一带雨水丰沛,土地肥沃,适于农作物生长;森林中盛产橡木,草场上水草丰盛,养育着牛羊(申32:14,结39:18)。
戈兰高地是巴珊这片沃土的天然屏障,因此这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地图上的玛迦曾是亚摩利人的一座城邦,这个名字有数次出现在《旧约》圣经中(见地图中上部分)。
《诗篇》在颂赞耶和华神的时候,专门提到神帮助以色列人,战胜了“巴珊王噩,并迦南一切的国王”(诗135:10-11,136:20)。以色列人在迦南定居之后,十二支派都分到了土地,其中玛拿西半支派分到了在约旦河东的土地——巴珊。
北国的内忧外患: 根据《旧约》记载,当以色列进入迦南境内后,又再次分裂为南北两国,北国有十个支派;巴珊地属于北国以色列。
可叹北国的君王一再背弃神的旨意,先知阿摩司曾代神发言,讽刺和警告北国那些不义的富人:“你们住撒玛利亚山如巴珊母牛的啊,当听我的话。你们欺负贫寒的,压碎穷乏的…我倾覆你们中间的城邑,如同我从前倾覆所多玛、蛾摩拉一样,使你们好像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你们仍不归向我。这是耶和华说的”(摩4:1,11)。这里用“巴珊母牛”比喻北国那些骄奢淫逸的“富婆”,预告了她们将来的下场。
除了国内的矛盾,北国以色列也面对着外邦、尤其是亚兰人的威胁。巴珊、基列一带因其土地肥沃、森林茂密,牧场广阔,又有一条南北交通要道穿过,让地处以色列北方的亚兰(大马士革王国)垂涎欲滴,一直在与以色列争夺这片土地。从旧约的《列王纪上》15章直到《列王纪下》13章,记述了亚兰与以色列争夺巴珊的历史。巴珊曾经数次被亚兰侵占和控制,尤其是在哈薛与便·哈达这两位亚兰王的统治期间,发生多次战争。直到以色列王耶罗波安二世执政期间,以色列才算收复了这些领土(列王纪下14章)。
亡国后的巴珊/戈兰(主前734-主后1918)
不过好景不长,到主前734–732年,亚述帝国征服了亚兰和以色列在约旦河东的土地,以色列也随之在主后722年被亚述所灭。
亚述帝国后来被巴比伦帝国所灭,巴珊地区又被新巴比伦帝国及波斯帝国占领。直到主前5世纪,波斯王居鲁士允许一些被掳到巴比伦的以色列人,重新回归故土,才又有一部分以色列人回到以色列(包括巴珊/戈兰)一带定居。
主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希腊帝国占领了这片土地,希腊文化也深深影响了此地的文化。然后就是罗马帝国扩张的时期;从罗马帝国时代开始,“巴珊”开始被称之为“戈兰”。
可见戈兰(巴珊)四千多年来曾经被亚摩利人、迦南人、以色列人、亚兰人、亚述帝国、新巴比伦帝国、波斯帝国、希腊帝国占领。之后,是在强大的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统治下;再之后,奥斯曼帝国又统治了巴勒斯坦地区(包括戈兰)数百年。
现代的戈兰高地(1918-1948)
在两千多年前,当以色列与犹大都被灭国之后,犹太人被驱散到世界各地。巴勒斯坦地区变得荒凉,主要居民是放牧的阿拉伯/贝都因族群。
近现代历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两国分别代管巴勒斯坦和黎巴嫩、叙利亚地区。戈兰高地被划归为法国托管的叙利亚的一部分。1941年叙利亚独立,拥有了戈兰高地的主权。
以色列独立:当1948年以色列宣布成为独立国家,第一次中东战争立刻就爆发了。以色列周边的敌国包括了:埃及、约旦、黎巴嫩和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叙利亚开始在戈兰高地修筑军用工事,并展开挖掘沟渠的工程,意图让从黑门山流下的约旦河水改道,掐断以色列的水源命脉。以色列要争的不仅是土地,更是民族赖以生存的命脉—水源。
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击败叙利亚,占领了戈兰高地。下次再来说这几次中东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