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朦胧之美以外,李商隐唯美诗之另一显著特征是感性体验与通感之美。
李商隐诗常常是诉诸多种感官,包括视觉、触觉、热感,甚至通感—即通过某一种感官体验本应诉诸另一种感官的感觉,用一种感觉来描述另一种感觉,如用色彩描绘声音、用气味描绘色彩、用声音描绘气味等。
正如西方唯美诗人注重色、香、声对人感官的刺激所引起的印象一样,李商隐的诗[
阅读全文]
李商隐是中国乃至世界唯美诗人之先驱之一。其诗作最突出与独特的特征,就是其诗歌意象的朦胧之美---如梦似幻,恍惚要渺,令人置身其中,流连忘返,欲罢不能。
他的七律《锦瑟》就是最有代表性的、最有力的例证: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
阅读全文]
自西晋潘岳《悼亡诗》出,即奠定了中国古典悼亡诗哀婉痛切的基调。而作为唐代大诗人的李白,所作悼亡诗也别具一格,令人称奇。先来看他悼念贺知章的《对酒忆贺监二首》: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人亡余故宅,空[
阅读全文]
近年涉猎古代悼亡诗,得以欣赏众多佳作。其中有两首情真意切的诗词,出类拔萃,竟出自唐宋帝王之手。
一首是唐宣宗李忱的七律《吊白居易》,原诗如下: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此诗写于唐宣宗登基之后,而白居易那年恰巧[
阅读全文]
钱钟书是当代著名作家和国学大师,学贯中西,名闻遐迩。任何对钱氏的议论、褒贬都难免会遭人白眼。但近读他两段颇能显示其性情而又迥然不同的文字,强烈的好奇心让人按耐不住想说上几句。唐突之处,还望读者海涵。
钱钟书在一封致友人的书信中谈及叶嘉莹,曾这样说:“叶嘉莹女士曾见过两次,并蒙以《迦陵论词集》相赠。又以《评王静安论〈红楼梦〉》抽印[
阅读全文]
首次阅读钱钟书《诗可以怨》时,大学还没毕业。此文是钱先生1980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稿,原载《文学评论》1981年第1期(后收入北京三联2002年书店版《七缀集》),探讨的是孔子《诗?大序》关于诗歌“兴观群怨”四种功能之一的怨,也就是发牢骚。全文中心论点是,“苦痛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好诗主要是不愉快、苦恼或‘穷愁’的表现和发泄。”[
阅读全文]
英译本中国“第一禁书”(英汉双语版)近日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首次现身西洋。https://global.oup.com/academic/product/new-stories-told-while-trimming-the-wick-9780197668771?cc=us&lang=en&
中国禁毁小说始于明代。但被官方禁止的第一本书既不是《金瓶梅》,也不是《宜春香质》,而是大明才子瞿佑的传奇集《剪灯新话》(NewStoriesToldwhileTrimmingtheWick)。
此书被禁后,一度在[
阅读全文]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然而,恋恋深情并非总是带给人愉悦和美满。由于种种原因,其结局往往是遗恨与无奈。“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佚名《越人歌》)“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阅读全文]
前日曾发小文《叶嘉莹:抑扬褒贬是与非》,对方舟子评点叶氏稍加品评、略抒己见,而意犹未足。今拟对方氏另一则点评再加评议,以期让不熟悉叶女士的朋友对她有更全面的了解。
下面是方氏的评点:
满屏都在悼念叶嘉莹“先生”,有读者要我评论,我就评几句。我以前已说过,把有成就的女性称为“先生”,以为是尊敬,其实是性别歧视。叶女士致[
阅读全文]
享年100岁的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叶嘉莹女士于11月24日逝世,引发广泛哀悼、缅怀与赞扬。但也有人在网络上给予负面评价,打假名人方舟子即为颇引人注目的一位。
在一个视频里,方批评叶嘉莹文风不好,行文拉杂;水平不高,无独到之处,且常犯低级错误;被捧为古典诗词传播第一人,名不副实。
方对叶的评价与他下面的点评不无关联:
1.钱[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