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晋潘岳《悼亡诗》出,即奠定了中国古典悼亡诗哀婉痛切的基调。而作为唐代大诗人的李白,所作悼亡诗也别具一格,令人称奇。
先来看他悼念贺知章的《对酒忆贺监二首》: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此诗写于747年李白路过会稽在贺知章故居停留之时。贺曾任秘书监(即国家图书馆馆长),故称其为贺监。
第一首首联点明贺之风流倜傥、时称狂客;颔联回忆二人初遇、李白被贺赏识的往事。据《本事诗》记载,“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颈联、尾联直言好酒的故人今已故去,化作松下尘土;站在金龟换酒之地,诗人潸然泪下。
第二首回忆贺告老回四明,是被当作归隐的修道者来欢迎的(不是道士来欢迎他);皇上赐给他镜湖水,并为他修建池台。如今人亡而故宅犹在,荷花徒然盛开。念此杳然如梦,令诗人凄然神伤。
虽然这两首仍是悼亡伤别之作,但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占据一半的篇幅,主调与多数同类诗作颇不相同。
李白另一首悼亡诗《哭宣城善釀纪叟》,更是别具一格: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从诗题可知,李白也许连这善于酿酒的老头的名字也不知道,但他们却是朋友,以至于李白要作诗来悼念他。
李白在诗中只是展开想象:在黄泉之中,纪翁应当还是在酿造他的老春酒吧。可是那里没有李白,你的酒卖给谁呢?
这奇特的一问,让人不难想象二人生前多么熟悉,以及友情何等深厚。 全诗没有一字言及悲伤,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却跃然纸上。
(2024年12月21日)
胜华通子共悲辛,荒径今为旧宅邻。
一代交游非不贵,五湖风月合教贫。
魂应绝地为才鬼,名与遗编在史臣。
闻道平生多爱石,至今犹泣洞庭人。
原玉:
忆昔为儿逐我兄,曾抛竹马拜先生。
书斋已换当时主,诗壁空题故友名。
岂是争权留怨敌,可怜当路尽公卿。
柴扉草屋无人问,犹向荒田责地征。
有一点想听听您的意见:已故诗词学家王步高先生认为,“悼亡诗”特指对亡妻(包括妾)写的悼念诗。为没有婚姻关系的人写诗凭吊,不能叫“悼亡诗”。我个人以为这样规定太狭窄,没有太大的必要。为亡者写的悼念诗,就应该是悼亡诗。您的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