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的一个周五,一场房屋交接几乎酿成灾难,
事情是这样的:
我卖家客户的房子,应该在周五下午交接。按正常流程,
“没成交!买家律师突然反悔,说代扣税的处理出了问题。”
原来,买卖双方的律师在非税务居民(non-resident)
这套房子的情况比较特殊:
• 卖方是联名,两人共同拥有产权;
• 其中一位是加拿大税务居民,占99%产权;
• 另一位是非税务居民,仅占1%。
问题就出在这里——
交房当天上午,买家律师把整笔房款汇给了卖家律师。
卖家律师的立场非常清晰:只需就非税务居民持有的1%
然而,买家律师坚决不同意。他坚持认为应当对整套房子的售价预扣
简单来说:
• 卖家律师认为只需要扣1% × 25% = 0.25%的房款;
• 买家律师却要直接扣掉整整25%的房款,哪怕99%
分歧难以调和,僵局随之形成。买家律师拒绝为产权登记,
此时,买家一家已打包好行李,准备当天入住,情况十分紧急:
他们租的房子已经到期,房东安排了周六新租户入住,
买方经纪人情绪激动,在电话中近乎怒吼:“如果不给钥匙,
当晚6:29,我还收到了买家律师发给买方经纪人的邮件,
“卖家是非税务居民,但未提供足够的预扣税金额。
眼看着交易要全面崩盘,我立刻联系客户,请她务必尽快与她的律师
这一晚,双方通话不断、邮件频发,几轮密集协商后,
1,买家律师接受仅对非税务居民持有的1%部分预扣25%房款;
2, 卖家承诺,如预扣部分不足以缴清税款,愿意承担后续补税;
3, 买家律师同意周一完成产权登记;
4,卖家同意周六早晨提前提供钥匙密码,确保买家如期搬入。
终于,在最关键的时刻,交易成功落地,买家顺利入住新居,
一个对25%的误解,一次沟通不到位,差点让买家无家可归。
房产交易,最怕不沟通,最怕不专业。讲规则,更要讲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