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Journey

今天翻阅了久买的 "Writing to Heal". 所以就来这里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正文

在美国生癌求医(五)

(2008-07-13 09:21:30) 下一个

苏醒后,我的嘴吧里感到很痛,只能吃流体和冰凉的食物。离开医院已近傍晚,朋友夫妇很是周到,让我们再住在他们家一晚,可早点休息;万一有什么事,距医院也比较近。

晚饭后我就睡觉去了。可能麻醉剂还在起作用,很快就入睡了。朋友和先生开始在网上寻找有关XYZ癌中心的资料。从网上得知,XYZ癌中心是最老最大的私人医院,很多著名的大富豪,企业总裁是它的慈善捐款者,并在董事会上。该癌中心从病人治疗上年收入(Patient Care Revenue)约十几亿美元。

从网上的阅读得到的感觉是
XYZ癌中心的最好项目是治疗乳房癌。不过有“水涨船高”的想法,也就打算去那里找“Second Opinion”了. 再浏览了它网站的“头和颈部癌”部门的外科医生,有一个华人名字,从姓的拼法上看不象是从解放后的大陆来的。查看一下该医生的背景介绍,大学,医学院,住院医生,专科学习和实习都“常春藤+2”里出来的,在该中心已工作五年左右,估计在35-40岁之间。听说这样的简历在国内都可做正教授和主任了。考虑交流上的方便,朋友说就看他吧。

回到家后先生马上打电话去XYZ癌中心新病人预约处,询问哪个医生好。答曰他们的医生都是很胜任的(Qualified). 新病人一般能预约在十个工作日内。先生按事先想好的预约了一周后去看那个华人医生,并被告知先将以前所有检查报告传真给中心,看医生那天带上以前的病理切片以便再作检验。

有了以前的看病经验和为了更好地描述,我翻阅了英文的人体解剖书,将有关术语记下,读几遍。再把病史有次序地用英语写下来,并和先生从我们可能已知的信息中准备了问题,忐忑不安地一直忙碌到那天去XYZ癌中心。

走进XYZ癌中心后,第一感觉好象是有点不一样。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很充足,微笑热情。看有人象是在寻找,就会主动上来询问要去哪里。上楼找到相关科的候诊区,大约可坐30-40人的候诊区已几乎满。三位女士小姐坐在台后耐心地接待病人及其家属。注册,要填好几张病史等表格。其中有一项问到讲哪种母语,是否需要语言服务。我选了“否”。 填完交给接待小姐,她顺手给了一张我要看的医生的名片,上面印着“助理主治医生”(Assistant Attending)。我和先生都没印象在该中心的网站上有关医生的介绍里列出医生的职位。难到医院也有象企业做市场的考量?不管再如何胜任(Qualified),高级主治(Senior Attending),主治(Attending),副主治(Associate Attending),助理主治(Assistant Attending)总还是有点区别的吧。

想着这些,从会诊区出来一个穿白衣的小姐叫我,自我介绍是某医生的护士,问我是否需要语言服务。我说不需要,并顺便问她是怎样的语言服务。答曰“
AT&T”会议式的同声翻译,免费的。因从来也没用过这个服务,到底最终是否真的免费,还真不知道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