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55)
2011 (364)
2012 (478)
2013 (771)
2014 (821)
2015 (202)
2016 (192)
2017 (90)
2018 (89)
2022 (291)
一个最明显的“将两种精神统一”的例子,就是经历了生存斗争而发财的富翁们通过捐钱捐物,来对社会表达出最为善意的博爱精神。
生存斗争,从字面上理解为:为了生存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行为活动。然而,这些富翁们过着衣食无忧、财富享用不尽的生活,他们的现实生活是不可能感到生存斗争的压力的。由此可以见,那些富翁们眼里的“生存斗争”和普通百姓眼里的“生存斗争”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这样一来,表现出的“博爱精神”也还是完全不一样的。
达尔文的理论精髓,就是“生存斗争”,即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这是一些人引用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例子。但这种引用只能说是一种“社会达尔文主义”,因为达尔文的思想本身,还包括一种“自然选择”的理论,以及爱德华·苏威斯提出的“生物圈理论”。这些理论并没有“生存斗争”那么强烈或激烈,而是一种温顺的适应,相互依存与合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体现了博爱精神。
恩格斯认为,仅仅用生存斗争来解释生物进化是片面的。恩格斯结论式的意见是:在自然界中,不应单单强调“斗争”。现代生物学确立的一些新的理论,例如基因突变理论,支持了恩格斯的看法,即生存斗争不是生物进化的唯一杠杆。当今社会,社会达尔文主义即使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也是行不通的,而是力求在发展经济和社会公正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这就是和谐。
很多人觉得:生存斗争与博爱精神是对立的,尤其是对于一般百姓而言,今天能填包一家人的肚子,才是他们最渴望的,还谈什么博爱精神?“生存斗争”迫使他们疲惫不堪,饱经风霜;“生存斗争”的压力,就像一座大山,将他们牢牢压住,使他们挣扎在死亡的边缘,与病魔的斗争便是他们的工作。而对那些拥有无数财富和地位显赫的富翁们来说,“生存斗争”的含义就有了另一种的解释,即担心自己的财富被他人剥夺,或者怕自己不能耀武扬威地盖过旁人。因此,有人就会说:博爱精神是对于富翁们来说德,而我们一般百姓与之毫无关系。
其实,不同阶层的人士,“生存斗争”的形式与方式有差别,“博爱精神”也是有差别的。在慈善捐款中,富翁们可以捐款几百万、几千万,而平民百姓可能只是捐献一瓶水、一顶草帽。我们为什么要苛求别人那么多呢?博爱精神所体现的就是一种精神,使人们在生存斗争中体会到的那种生存艰辛之后,所能够表达出来的善举,而不是表面上的物质或财富上的优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