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55)
2011 (364)
2012 (478)
2013 (771)
2014 (821)
2015 (202)
2016 (192)
2017 (90)
2018 (89)
2022 (291)
母亲最喜欢吃鱼;老人们常说:年年有鱼。据说,鱼肉是最好的蛋白质。
湖北是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生长在长江边,吃鱼是比较容易的。文革后期,单位的事情不是很多,开会学习的时间很多;有时候就没事干,很多人就去钓鱼。
那个时候,还是乡镇有人民公社,没有搞承包制,鱼塘和水沟里有很多鱼,没有人管理,当然也没有水污染。父亲经常去钓鱼,有时候要走很远的地方,一去就是一整天。因为吃肉有计划有限制,而钓鱼又是免费的。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家里的生活还是不错的,周日都可以有鱼吃。表哥也经常带我去附近的小河沟里去抓田螺、河蚌。义河蚶是湖北省天门市水产名品,本名车鳌、砗螯,学名橄榄蛏蚌,全国稀有。舅舅经常带来,做的那个味道啊,真是鲜嫩!
记得有一次,父亲钓回来两条很大的鱼,用家里洗澡的木盆子都放不下,一家人吃了很长时间,还送给邻居。还有一次,母亲回家后,找不到人帮忙做家务事,就埋怨父亲去钓鱼,结果,把父亲的钓鱼竿子全部踩断了,解气!家庭就是这样,有开心,也有烦恼。
上初小时期,家里曾经有一个小成员—猫咪,这也是她的名字。每次家里买了鱼,猫咪就围着母亲团团转,叫个不停。母亲也知道猫咪要什么,就用一个小碗,放点米饭,与鱼肠子西干净,在炉子上一煮,我都感觉是香喷喷的,何况猫咪!猫咪等不及,吃起来就摇头摆尾,不管你怎么摸她,她才不管呢!嘴里一边吃一边哼哼:好吃啊!好吃啊!
家里也喂养各种金鱼。有时候,猫咪会与金鱼面对面,中间隔一层透明的玻璃,互相在猜什么,不知道。可有时候,猫咪会用爪子伸入金鱼缸,发现是水,立马缩回去。
80年代市场繁荣之后,市场的鱼虾是非常丰富的,品种不下上百种,还有很多海产品,带鱼是最常见的。母亲经常做的就是糖醋带鱼。我大学毕业之后,在一个渔场实习一年多,是从夏季开始到整个冬季,这都是渔场的清塘季节,几乎每天都会有免费的鱼带回家,也算是劳动报酬,因为实习期工资很低的。有时候是草鱼鲤鱼鲢鱼,但最多的是非洲鲫鱼(罗非鱼),与多伦多的白[鱼立]是一个家族,母亲高兴啊,煎鱼、炸鱼、腌鱼、鱼汤、鱼丸子,最好吃的就是新鲜的鱼汤。有时候鱼太多了,就把多余的送人,或者让亲戚朋友来拿。
母亲经常做的佳肴是红烧鲫鱼,有时候也做鲫鱼汤;后来姐姐学会做鲫鱼蒸蛋,全新的味道。然后就是红烧鱼块,一般都是草鱼(青鲩),或者鲤鱼。这两种鱼,要切块,腌制,放在太阳下晒一晒,或者阴干,怎么做都好吃。还有就是黄姑鱼汤,这个汤味道鲜美,也是高档鱼,市场价比较贵,有胡须的那种。而个体比较大的同类就是鲇鱼,一般就是红烧。
逢年过节,家里都是要做鱼丸子的,要把鱼头、鱼尾、鱼皮和鱼刺去掉,也不能有鱼鳞,做成鱼糜,加上淀粉、姜蒜,然后油炸,整个屋子里都是香喷喷的,那个味道啊,从小就是守在油锅旁边吃。湖北还有一样小吃特产----荆州鱼糕。鱼糕是用草鱼(青鲩)以及肥瘦肉、鸡蛋、面粉、糖、盐等做的,也有人用鲤鱼做。这些工序,都是父母亲一起做,多数时候都是去市场加工,回家切片,做熟。过去都是现做现吃,后来有真空包装了。湖北春节的一道大菜----全家福,就是用鱼糕做的。
秋季是螃蟹和小龙虾大量上市的季节。虽然没有后来吃的大闸蟹那样大,但湖北的螃蟹也是很好吃的,清蒸,放点盐,尤其是那个蟹黄。湖北的小龙虾上市比较晚,那是2000年前后,整个城市都是大大小小的大排挡,有炒虾球,也有黄焖大虾。河里的小虾也是很香甜的,直接一煮,放点盐,就这么吃。
90年代之前,人们吃鱼,都是买回家自己处理。后来才开始由卖鱼的鱼老板处理。家里人都喜欢吃黄鳝,母亲会做皮条鳝丝、青椒鳝丝,那是家里最好吃的荤菜。有一段时间,家里几乎每天都有,用水桶装,放1-2只泥鳅,2片生姜,黄鳝就可以存活好几个星期。父亲在一块木板上钉一根大的铁钉,做了一个专门收拾鳝鱼的工具,就是把黄鳝的头钉在铁钉上,再剖鱼,去内脏,用小刀挖去脊椎骨。父亲有一次处理一条很大的鱼,一刀下去,鱼没事,结果,不锈钢的水池子被砍了个洞。处理鱼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鱼刺扎手,尤其是罗非鱼。后来,鱼市场就有自动清理鱼鳞的机器了。
后来做过好几个研究课题,每个课题3年,研究对象就是武昌鱼、草鱼、鲇鱼。想想看:这些鱼都是湖北名产!每次需要30-50条,研究内脏,鱼肉就课题组分了,吃得完吗?
吃鱼的时候,鱼刺卡喉咙的事情,也是会经常发生的,尤其是鲫鱼和鲢鱼,刺小。但湖北人似乎绝大多数都学会了吐鱼刺,老外们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