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个人资料
kylelong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解放军到底能否打仗?

(2013-11-02 07:16:49) 下一个

解放军到底能否打仗?

 

 

最近,中日关系因钓鱼岛问题比较紧张,军事冲突极有可能发生。韩国媒体解读说:解放军都是独生子女小皇帝,打不赢日本。不仅韩国媒体这样说,日本媒体、甚至中国一些媒体也这样讲。

 

那么,解放军到底能否打仗?这是一个战略(strategy)问题。所谓战略,是指为实现某种目标(如政治、军事、经济或国家利益方面的目标)而制定的大规模、全方位的长期行动计划。当然,打仗不是好事,那是要死人的。无论与哪个国家进行战争,都会给国际和国家内部带来巨大的冲击,尤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今,有可能重伤国家经济、国际金融也会混乱。因此,中国绝不能轻易动打仗的念头,尤其不能在其它手段未用尽的时候,为了“出口气”而开战。

 

话说回来,中国打不赢日本,是有先例的:其一,1894-1895的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号称“亚洲第一舰队”,结果全军覆没;其二,193777-1945815日的抗日战争,日本迅速占领中国大部分领土,若不是美苏同盟的作用,日本也不会投降那么早。

 

那时候的中国士兵为什么不行?

 

甲午海战,中国输的首先是军力和装备,其次是军队的战术和士兵的训练;抗日战争,中国输的还是上述这两条!相比之下,日本的优势却恰恰在这两方面。

 

那么,中国士兵有没有行的时候?

 

有!抗美援朝、抗美援越、抗击苏联、打击印度、反击越南等,中国士兵的确不错。在这些战役中,中国的军力和装备也不行,为什么就打赢了呢?原因很简单,经过抗战和内战,解放军有了足够的战场经验,军队的战术和士兵的训练得以极大提高,更主要的是解放军的个人素质和精神力量。

 

相比之下,美军在二战期间以及二战之后进行的一系列战争,之所以大部分战役都能够取得胜利,主要依靠的就是军力和装备的优势,当然,也包括军队的战术和士兵的训练,还有完善的后勤保障和解除士兵的后顾之忧。

 

有人说,中国“解放初期”上述这些战争的胜利,中国军队依靠的是人海战术。30多年没有经历战争的解放军,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小皇帝,哪还有个人素质和精神力量?

 

    评价一支部队的战斗力,或者说作战能力,也就是武装力量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由人员和武器装备的数质量,编制体制的科学化程度,组织指挥和管理的水平,各种保障勤务的能力等因素综合决定,当然,也与地形、气象及其它客观条件有关。

 

    战斗力的标准,首先是战斗力各构成要素(如武器、平台、装备、人员)的标准,而且是系统的、联合的、配合的标准。这不仅要力求使每一件武器精致轻便、可靠耐用,每一名单兵身手矫健、机智勇敢,尤其要按照现代化战争要求,使部队结构和装备体系要素齐全、比例适当、布局合理、呼应通畅,统筹好各军兵种之间、各战略方向之间、各作战空间之间的作战能力建设,形成重点突出、相互策应的战斗力布局。而这一切,正是和平时期(或者说是战争前夕)部队高频繁军演的主要内容和科目。

 

    最近几年来(尤其是钓鱼岛危机以来),解放军的军演次数大大高于前些年,尤其是海军空军,已经进入太平洋(包括环绕日本一周),这是过去没有过的事情。虽然这支军队30多年没有经历战争,但这样的军演强度,足以说明解放军战斗力的动态问题,还不要说最近几年中国军事装备跨时代的进步,大部分都超越了日本自卫队。

 

    战斗力的标准,第二个就是抽象标准与具体标准的统一。按“战斗力标准”衡量,凡是能为生成和提高战斗力弥补体系缺口、注入新的能量、产生倍增效应的单位和岗位,都应该按照体系正常运转的要求组建和加强;反之,凡是消耗军事资源却游离于战斗力体系之外,军事效益不大的单位和岗位,就应剥离和转移;凡是增加战斗力体系信息传递环节、降低传递效率、形成信息拥塞梗阻的单位和岗位,就应合并或者取消。

 

2013年,中国公布《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白皮书,阐述解放军的结构与职能。60多年来,550万的解放军经过10多次裁军,三军正规军加起来,缩减为140多万,目的就是精简整编、调整军力结构、提高战斗力。相比之下,美国是世界头号军事强国,在全世界都有军事存在,才140万,英法等传统军事强国也才几十万,俄罗斯进行的军事改革也把裁军作为了重要内容,目标是100万。精简人员,再加上无人机、无人舰、军事卫星,以及网络战、信息战等,完全摒弃了过去的人海战术。

 

    军人,或士兵,只有两件事:一件是打仗,一件是准备打仗。这就是说,一个军人或士兵,要永远保持对战争胜利的信心。要么不打,要打就胜。如果要说独生子女小皇帝,世界上各国部队里面都有,何止解放军?所以说,军人或士兵的个人素质和精神力量,关键还是来自信心。而这个信心,则是来自国家政治与经济强大的后盾,国家武器与装备强大的依靠,以及国家对军人政策的优惠和完善。从这三点来看,与日本自卫队相比,解放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孙子兵法》讲: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胜是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的军事政治仗,是“战斗力标准”的最高境界。如果实在不得不打,也要把对外竞争的主战场放在经济上(经济杆杆),也不应有征服对方的念头,而是要教训对方并教训其它潜在的对手,必须打得有理有利有节,这样的开战,就不会与中国和平崛起构成战略矛盾。

 

当然,“盲目轻敌”,“好战必亡”。这两点也是中国古人的兵家之道,军事指挥家必须牢记。远见决定成败,策略决定命运。中国,必定赢得世界的尊重!

 

 

相关阅读:

 

当代中国军事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http://www.backchina.com/blog/250647/article-184411.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鲁道夫 回复 悄悄话 我爸妈把原来的房子卖了换到机场附近,原来太平路的环境已经不适合人类居住了,马路上乱摆摊,乱过马路,巴掌大的地方耸立无数高楼,侵占了原来的绿地,人口高度密集,自行车道也变成停车场了,餐馆林立,哪里还有当年太平路军队各兵种司令部一条街的模样。各个司令部临街房都改成了铺面房用于出租,租给银行,酒楼,商厦等。海司,总后,通信兵,炮司地理位置最好,房地产搞的规模最大。随便一个楼一年收几千万房租,都是部队干部给分了。你走在太平路上一看,这样的军队还能打仗吗?美国人明白的很,人家使馆开车从部队大院前面一过,都不用搞情报,全明白了。这种部队要能收钓鱼岛都怪了,要不怎么人家不怕咱们呢。
kelvin18 回复 悄悄话 楼上的分析得好!下次战争中国不可能胜,我是希望它胜的,中国的问题是对公民思想的禁锢造成整个群体都在浪费资源,假的GDP是经不起战争考验的。上海一旦被炸,中国就回到了30多年前。
常乐侠 回复 悄悄话 另外,甲午海战中国输的并不是军力和装备。请看资料:“ 实际上,当时中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并不比日本差,从经济上看,甲午战前日本的重工业还比较薄弱,轻工业中也只有纺织业比较发达。钢铁、煤、铜、煤油、机器制造的产量都比中国低得多。当时日本共有工业资本7000万元,银行资本9000万元,年进口额1.7亿元,年出口额9000万元,年财政收入8000万元,这些指标除了进口量与中国相当外,其它都低于中国,说明当时日本的经济实力和中国一样并不强盛。从军事上看,日本在甲午战前的一二十年里,竭全国之力提升军事实力,尤其重视海军建设,到1893年,拥有军舰55艘,排水量6.1万吨,与中国海军主力北洋舰队相当(中国还有广东、福建水师)。日本常备陆军22万人,总兵力不到中国的一半,武器装备也相差不大。很显然,中日军事力量对比,不像鸦片战争时大刀长矛对坚船利炮那样悬殊,有的方面如海陆军总量中国还略占优势。也就是说,甲午战争中国之败,并不是败在军事力量上。”我认为甲午海战中国失败在体制和精神层面上。
常乐侠 回复 悄悄话 "军人或士兵的个人素质和精神力量,关键还是来自信心。而这个信心,则是来自国家政治与经济强大的后盾,国家武器与装备强大的依靠,以及国家对军人政策的优惠和完善。"军队的战斗力除了体能和训练,以及这里提到的三点之外,最重要的应该是军人是否具有坚定不移的信仰和目标。缺少了这一条,体能、训练、国家政治与经济后盾、武器装备以及国家对军人的优惠都不济事。以抗美援朝战争为例,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除了坚定不移的信仰和目标之外,以上哪一条都不具备,战斗力仍然能给对手留下深刻印象就是明证。现如今中国还有什么信仰么?令人担心。
LEIMONG 回复 悄悄话 文革时我在内蒙参军,后被调到27军的某摩托化部队,是当年罕见的脱产的野战部队。虽然离开部队30余年,但部队的精神在我心里扎下了跟。文革前我家条件非常好,是娇生惯养长大的,但部队那几年的熏陶至今决定了我的性格,能吃苦、不怕死,与我参军之前判若两人。我觉得部队照样能改造今天的小皇帝们。
登录后才可评论.